王晶是香港導演中最怪的一個,他是爛片之王,評分低撈錢的片子數不過來;他也經常會別出新意,用新鮮的題材拍出高質量的電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於賭神系列。
1989年周潤發、劉德華、王祖賢主演的《賭神》在香港上映,拿下3629萬的亞軍票房,開創了香港賭片的巔峰。賭神高進這個形象,也成為周潤發的經典角色之一,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有人說,《賭神》是一部披著都市劇外衣的武俠傳奇,其實這句話也挺有道理。一個絕世高手因為意外失去了記憶,卻依舊有著高超的神功,後來記憶恢復,報仇雪恨,這是許多武俠小說中常有的情節。
在這部電影中,導演王晶將故事的背景定為現代,並且賦予主角精湛的。周潤髮飾演的高進是香港賭場的後起之秀,從未有過敗績,日本黑幫名人上山請求他幫助自己復仇,邀請他與新加坡有賭王之稱的陳金城在牌桌上決戰。決戰前高進誤入陷阱跌落,導致自己頭部受創失憶。
失憶後的高進只有小孩子的心智,流氓刀仔將他撿回了家,刀仔無意中發現高進的賭術十分高明,便動了歪心思,想利用他來賺錢。與此同時,高進的堂弟高義心生不軌,和對手合謀一起殺害高進。
後來高進的手下找到了龍五,經過一番曲折之後,高進恢復了記憶,並成功報仇,電影結束。
《賭神》這部電影開創了香港電影商業片的時代,從此賭片也掀開了跟風模仿的狂潮,周潤發、王晶也憑此走上了事業更高的輝煌。
賭神高進一手神乎其神的賭技,讓觀眾嘆為觀止,他來自於真實的人物原型。賭神的原型就是陳強尼,世界著名WSOP的冠軍,16歲參觀拉斯維加斯賭場,對撲克產生了濃烈的興趣,21歲時去拉斯維加斯成為一名職業賭徒,並連續獲得1987年和1988年的世界撲克巡迴比賽的冠軍。2005年的時候,他贏得了第十個世界撲克比賽冠軍,並以第十條世界撲克巡迴賽金鍊和多爾博安森並列第2名。
據說,陳強尼在賭博時也有著自己的經典動作,他總是喜歡在賭桌上放一個橙子,因此也被人們誤傳"好運成"的說法。其實,陳強尼放橙子的原因是因為賭場裡的人喜歡吸菸,總是煙霧繚繞,他希望通過橙子的氣味來保持頭腦的清醒和精神。
雖然周潤發和王晶通過《賭神》這部電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們本人其實都十分怨恨賭博,因為賭博,他們都有一段不佳的童年。
王晶時常告誡人們賭博荒廢光陰,不是一件好事情。他的母親就因為賭博兩次輸光家產,生活十分困窘。周潤發的父親早年也十分好賭,手頭稍微有錢就輸得精光,因為家裡窮,周潤發還去當過門童和搬運工人,因此他也十分痛恨爛賭的父親和賭博這件事情。
其實從這部電影中,我們也能看到導演的良苦用心。賭神高進雖然有一手高超的賭技,談笑間就可以揮霍資金無數,這樣一個風光的人,卻註定是身處高位的孤家寡人,兄弟背叛,妻子被害,這種結局其實暗含了導演對於"賭博沒有好下場"的深刻寓意。
電影最後,高進將自己賭贏所得的錢全被捐給慈善機構,這也是導演對於沉迷於貪慾的賭徒的勸阻。
這部電影的主角本來是許冠傑,許冠傑是香港的一代歌神,現代粵語流行歌曲的鼻祖。王晶起初想邀請他來扮演高進,但對方因為出演過類似角色的《鬼馬雙星》,表示自己不想再出演和賭徒有關的電影,拒絕了片約,之後王晶才找到周潤發。
說起來,王晶和周潤發的確很有緣,兩個人同一年出生,也是同一年有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1976年,周潤發拍攝了人生中第一部電影《投胎人》,王晶也在同年第一次擔任編劇。這兩個人逐漸走上事業的巔峰,在香港越來越出名,終於在1989年有了第一次合作,那就是《賭神》。
《賭神》的拍攝過程也十分愉快,王晶、周潤發、劉德華完全就把這次拍攝當作一次放鬆的機會,整日在片場有說有笑。
周潤發在片中吃巧克力的經典動作也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失憶的高進只要吃一口巧克力,立馬就可以賭神附體。周潤發在片中所吃的巧克力,是德國FEDDOAA公爵夫人牌巧克力,價格並不昂貴,一盒價值100元,一盒有30塊,一塊巧克力售價3元多。由於在片場中吃的巧克力太多,周潤發足足長肥了十斤,對巧克力感到十分排斥。
片中向華強飾演的龍五也令人十分難忘,人狠話不多,出手狠辣,是周潤發的得力助手。
向華強是被王晶硬拉著來演戲的,原因也很搞笑,是因為王晶覺得劇組的工作人員十分散漫,於是就去找老闆向華強來演戲,名義上說是自己想要為電影添加一些噱頭,其實是為了鎮住場子請了一尊大佛。
向華強最初並沒有答應,他說自己不會演戲,演戲沒有表情,王晶卻說不需要表情。向華強又稱自己不會記臺詞,王晶又說不需要記臺詞。於是,半信半疑的向華強跟著王晶去了劇組,想看看不要臺詞,又不要表情的角色是怎樣的。
後來,向華強便出演了喜怒不形於色、沒有幾句臺詞的龍五,王晶的目的也達到了,片場的工作人員看到老闆來了,工作十分賣力。向華強淪為一個十足的"工具人"。
《賭神》的爆紅,讓向華強的龍五也吸引了不少關注,多年後,他在《魯豫有約》上表示,自己演了不少電影,結果都不溫不火,沒想到王晶叫他來客串,自己反而火了一把,人生真是太戲劇了。
這樣的戲劇性也發生在了周星馳的身上,在《賭神》之後,他參與主演了帶電影《賭聖》和《賭俠》,本來是為了致敬經典,卻沒想到包攬了當年的票房冠軍和季軍,大火了一把,身價和片酬高漲,直接從星仔變成了星爺,香港影壇進入了"兩周一成"的時代,堪稱最後的贏家。
回味港片經典,《賭神》是繞不過的電影之一。後來的《澳門風雲》等電影是對那個時代的港片致敬,雖然質量差強人意,但可以看出,發哥還是很喜歡演這類角色的。歲月不留人,昔日的賭神兩鬢斑白,再不復昔日模樣。也鮮少有人知道,被稱為「賭神」的發哥,最痛恨的就是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