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書上沒有的穴位,竟是治療"頸椎病"的特效穴!

2020-12-22 騰訊網

01

人的身體如果出現各種疾病,關鍵是兩大因素所導致:

第一因素是神,失神了。

第二因素是我們自身的經絡系統,經絡系統出問題,百病叢生。

頸椎病的問題就是經絡堵塞。

有了頸椎病怎麼辦?可以揉揉手掌中的那個紅點,不用求人,自己就能解決。

02

這個地方也叫頸消穴,頸消穴是經驗穴(書上沒有的穴)。按揉的方法是,把手伸開,找頸消穴,在大拇指和手腕之間找痛點用手指按揉即可,每個人反應是不一樣的,關鍵在穴位所在區域內找痛點按揉,就能有作用,也就是哪個地方痛,就按揉哪個地方。從事電腦工作的人,如果工作前先揉5分鐘,工作4小時頸部都不會僵硬。

如果再配合揉揉承漿穴,效果會更好。承漿穴的位置,見下圖,在承漿穴所在區域內找痛點按揉,就能有作用。

其中頸消穴是主穴,承漿穴是副穴,兩個穴位配合使用就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另外頸消穴還解決呼吸問題,頭昏腦脹或者肩不舒服了,它都有效,最有效是頸椎病。

END

掃碼

關注

相關焦點

  • 穴位和疾病可以一一對應的嗎?有沒有治療某個病的特定穴?
    針灸治療最基礎的元素就是穴位,穴位是經絡體系中的關鍵點,針灸治療發揮治療效果除了與針刺手法相關外,還與選用的穴位密切相關。我們知道,針刺手法不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那麼穴位是不是呢?穴位和疾病是一一對應的嗎?
  • 艾灸這個膽經上的穴位,讓寶寶變得聰明起來!
    今天掌門師兄要跟大家分享的這個穴位,經常艾灸或者按摩能夠促進寶寶的身體和大腦的發育。這個穴位在哪裡,具體有什麼功能?這個穴位在腿部膽經上,它的名字叫:懸鐘穴。下面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穴位釋義懸鐘穴,中醫針灸穴位之一,出自《針灸甲乙經》,足少陽膽經的第39個穴位,八會穴之髓會。別名絕骨。
  • 啞門穴就是治療聲嘶的特效穴
    經過以下穴位療法後,患者的症狀得到很大的改善。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個特效穴位,如果你還在為嗓子嘶啞的問題煩惱,不妨試試多按揉這個穴位,啞門穴,位於項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0.5寸,第1頸椎下。為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啞,發不出聲也,此指陽氣在此開始衰敗,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督陽氣在此散熱冷縮。本穴物質為大椎穴傳來的陽熱之氣,至本穴後因其熱散而收引,陽氣的散熱收引太過則使人不能發聲,故名。
  • 中醫所指「八脈交會穴」是什麼?這8個穴位原來有如此妙用!
    具體來說,穴位養生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艾灸或者按摩穴位,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養生保健,也可以治療疾病,在我們身體中,有很多穴位是有治療疾病的作用的,而且對於健康的人來說,也是防未病的好辦法。穴位養生的終極目的無非是消除疾病和益壽延年。在我們麼個人的身體穴位中,有一些穴位是一些特殊的點和區域,通過一定方法的刺激,可以起到舒筋通絡和強身健體的作用。
  • 推薦這五種刮痧法 能輔助治療頸椎病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按壓的力度稍微大一些,並且速度要快,反反覆覆地刮拭,一直到患者的皮膚發紅,才能達到效果。 刮痧方法:首先患者要取俯臥位,接下來得找到患者的風池穴,腎俞穴,懸鐘穴,脾俞穴以及肝俞穴的位置,同樣需要對局部的皮膚做清潔,然後使用刮痧板反覆刮拭上述提到的穴位,在刮拭的時候一定要保持緩慢的動作,並且力度不能太大,一直到皮膚發紅就可以了。
  • 無痛腹針的準確取穴與治療的病情
    特效腹針專家鄭懷玉老師的多年臨床研究精華更具有獨到之處。腹部包括許多重要臟器,並分布著廣泛的氣血經脈,是診斷和治療疾病的重要部位,因此在腹部施針可治療各種內外科疾病和急慢性全身性疾病,且療效顯著。腹針的特點:1、簡便:只用20左右個穴位,易學易掌握。
  • 【每日一穴】手指麻木怎麼調?試試這三個穴位,真的有效!
    首先說,這手指麻木絕對不能忽視,大家要第一時間到醫院篩查一下是不是頸椎病、腦血管病、糖尿病所致。尤其是腦中風,往往有手指麻木的前兆。我們必須通過篩查來找到原發病,這樣才能確保不會延誤治療。 但是,如果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我們就要從中醫角度加以調理和改善了。
  • 祖傳7個特效穴的針灸或按摩方法
    一、三間穴治頭面病 三間穴為手陽明經之俞穴,臨床上常用於治牙痛、咽喉痛、眼痛、手背紅腫、瘧疾等。 早年治一頭昏頑症頗棘手,後請祖母診治,謂三間穴能治頭面諸疾,針之竟愈。自後仔細觀察,體會到對腦血流圖所查之頸或椎-基底動脈痙攣,腦血管彈性減低之頭昏最為有效。
  • 醫生:可能是這個病,2個穴位可治療
    ,之前也去過醫院醫生說是末梢神經炎給我開了好多藥不過效果都不明顯,所以就想來看看中醫有沒有什麼辦法治我這個病「?接著我開始給他看診,觀察到他的面色很白白的發亮一點血色都沒有,肌膚肢體無異常變化,經過把脈之後我發現他的二脈沉弦細而澀,又看了看舌頭舌質淡紅苔白滑,舌下絡脈淡紫略粗,他這個屬於陽氣不足、氣虛血滯、營衛不和之血痺接著我就給他開了一個中藥藥方。到現在他的病情已經慢慢有了好轉。神經末梢炎是什麼?
  • 人體常見保健穴位及功能作用
    1、風池穴(脖子後正中大筋兩旁髮際邊往上0.5寸的凹窩處) 主治頭部疾病,如頭痛、感冒、頭暈、眼花、頸椎病、高血壓、失眠、神經衰弱等。
  • 瀉血療法60個穴位詳解(瀉血必讀)
    然後可對 4-32-5 穴位進行瀉血,最好要與中藥配合治療。6 號:高血壓穴:此部位是高血壓的特效穴位,人的血壓升高時,只要對此穴位進行瀉血治療,血壓就會馬上降下來。但為了防止復發,再繼續按我在這本書上所講的基準進行瀉血,就可以保證高血壓不再復發。
  • 背部穴位位置圖大全幾大妙招按摩背部
    背部是人體的督脈所在,督脈處於脊柱中央,兩邊是足太陽膀胱經,人體五臟六腑相相關的穴位如心、肝、脾、肺、腎等的俞穴都在背部,背部按摩在養生保健中歷來都被醫家們重視。1、按摩上背時,可以刺激到主治肺部的肺俞穴,同時還有主治心臟。疾病的心俞穴,以及有理血、寬中和胃的膈俞穴。2、按摩下背部時,可以刺激的主治肝臟疾病的肝俞穴;主治膽囊疾病的膽俞穴;鍵脾、和胃、化溼的脾俞穴等等。
  • 這個穴位是保養人體精血之要穴,固攝精血、強腰健腎全靠它!
    今天掌門師兄要分享的這個穴位是肝經上的穴位,它的名字叫中封穴,中封穴可以治療許多泌尿系統的疾患,還能夠通利小便。而中醫理論認為「溺竅開則精竅閉」,這也正是中封穴固攝精血,強腰健腎的原因。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穴位的情況。
  • 自己艾灸不會配穴,艾灸沒效果,了解下面這幾個穴位
    列缺穴在手腕橫紋以上 (尺骨陷中),在這個部位,所有頭部的疾病頭疼、頭暈、眩暈嘔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來治療。位 置:列缺穴位於手腕內側(大拇指側下),能感覺到脈搏跳動之處。主 治:傷風,頭痛,項強,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歪斜,牙痛,指壓列缺穴,可以使手動脈及血液流動,對於治療骨折、傷痕等後遺症非常有效。該穴為人體手太陰肺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 特效穴位真好用.
    今天老韓給大家分享兩個對腹瀉特效的穴位,勝過你吃的任何一種止瀉藥,效果好的不得了,當然這個是救急用的,嚴重的伴隨腹痛的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比較放心。第一個穴位:此穴位於足臨泣和地五會之間,大約足小趾和四趾縫上一寸半左右,一般腹瀉的此處會有明顯的壓痛,取穴不分左右只取一個側即可。
  • 手上這些穴位有什麼治療效果
    用角刮法從上向下刮拭太淵穴3~5分鐘,隔天1次,可治療目赤發熱、咯血、便血等。魚際| 瀉熱開竅、利咽鎮痙 |取穴定位位於第一掌骨中點之橈側,赤白肉際處。穴位療法用拇指指尖用力掐揉魚際穴 10~15次,可緩解咳嗽、咽痛、身熱。用艾條溫和灸魚際穴5~10分鐘,每天1次,可治療牙痛。
  • 試試按這個穴位
    這些年愛上跑步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初級跑者遇到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岔氣」。甚至知乎上有很多網友都自稱「逢跑必岔氣」。首先要降速,用手按壓疼痛部位並且做深呼吸一到兩分鐘,一般情況下疼痛就會減輕,然後我們可以用力點按一個快速緩解岔氣的穴位,這個穴位就是「支溝穴」。  支溝穴很好找,就在我們手背腕橫紋向上四橫指處,兩骨之間。左右上肢各一個穴。兩個穴點按哪一個呢?  我們取對側的穴位,也就是如果疼痛在身體左側,就取右側的支溝穴,如果疼痛在右側就取左側的支溝穴。
  • 性功能要穴—新八髎的取穴方法
    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八個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叫做「八髎」。這是一個區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處,鄰近胞宮。這個區域的皮肉,應該是很鬆軟,能捏起來的,如果不鬆軟,說明經絡肌膚之間有粘連,這種粘連,正是體內尤其是胞宮有毛病的外在表現,而婦科的一切疾病,都與胞宮緊密相連。在八髎區域進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從外而內調理胞宮。
  • 每日一穴:大杼
    大杼穴主治咳嗽,發熱,頭痛,肩背痛,頸項拘急,項強,鼻塞,咽喉腫痛,傷風頭痛,咳嗽氣急,喘息喉痺,頸項強,熱病,胸脅氣滿,腰脊強痛,癲癇,厥逆,眩暈,虛勞,骨髓冷痛,瘧疾,感冒,喘息,現代又多用大杼穴治療支氣管炎,肺炎,腰背肌痙攣,骨結核,肢體麻木,支氣管哮喘,頸椎病,膝關節骨質增生,咽炎等。
  • 治低血壓最牛的穴位方!兩個穴,一提一補,把血壓拽上來
    今天這篇文說,我想跟你來聊聊,如何用對穴刺激的辦法,來調治低血壓。什麼是對穴?就是一對兒穴位,倆穴。 低血壓這個毛病,容易在老年人和女性身上發生。這類人很可憐。年輕的時候,可能就體倦乏力,總覺身上沒勁兒,血壓在正常值偏低的位置。到了晚年,就容易有嚴重的胃下垂、食欲不振、心悸心慌、氣血不足、頭暈目眩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