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說的有人都替你說了,該做的有人都替你做了
有人替你活著,有人替你死了
可是沒有人能替你證明你的存在
——舌頭樂隊《時光機器》
舌頭樂隊「2016絲綢之路·搖滾巴士巡演」紀錄片《時光機器》終於全網上線!這部80分鐘的影片, 是中國搖滾不可多得的紀錄片。此前影片先後在成都方所書店和北京尤倫斯藝術中心放映過,現在則上線開放免費觀看。
1997年歲末,舌頭樂隊從烏魯木齊來到北京,這一次出走,成就了後來那支威名赫赫的傳奇樂隊。而舌頭樂隊也一直渴望能早日回到烏魯木齊,重返西北大地演出。但從1997到2007,在中國的絕大部分城市,既沒有音樂節也沒有LIVEHOUSE,甚至很多地方連可以演出的酒吧或藝術空間都沒有,而巡演,更是無從說起。那個年代的樂手和樂迷,更多的是通過盜版碟和反覆轉錄的錄影帶,以及《上車走人》、《請宰了我》等從西方翻譯而來的書籍,來了解西方搖滾樂巡演的形式與故事。
2015年,摩登天空購置了一輛用於巡演的「搖滾巴士」,這在西方搖滾樂歷史場景中是司空見慣的,但在中國還屬罕見。比起飛機,「上車走人」當然更累,但也平添了「在路上」的特殊體驗,樂隊不得不高速運轉長途奔襲,但也得以深入體驗沿途風土人情。巡演不再僅僅是「從一個LIVEHOUSE到另一個LIVEHOUSE,從一撥樂迷到另一撥樂迷,從一首歌到另一首歌」。這種巡演更大的意義是:認識中國。
近幾年來,「絲綢之路」成為最光鮮酷炫的熱詞之一,而中國搖滾樂的絲綢之路尋根之旅,可能沒有比舌頭樂隊更合適去走一趟的了,時隔將近二十年,他們才終於回到了自己出發的起點。作為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大熔爐,西北和新疆大地鍛造了舌頭樂隊。「絲綢之路」的題中應有之義,其實還有「墾荒」,巡演路線有些城市,搖滾樂受眾少,演出的設備條件也很有限,但這正是這樣的巡演的目的,不是去收割,而是去播種,去開墾,去認識陌生的土地和人。
巡演,就如同世界盃集訓和比賽一樣,一幫人,不單要一起演出,還要一起生活,是把自身從日常生活中拋離,重新扔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去面對陌生的人群,這是大規模巡演的意義,也是考驗。《時光機器》紀錄了舌頭樂隊共同渡過的一段美好時光,也毫不避諱地揭示了樂隊舞臺幕後發生的衝突和矛盾,搖滾樂的特質正是體現在這種激烈的交流方式之中。
兩年時光過去,當時巡演的兩位樂隊成員——鼓手文烽和貝斯手、隊長吳俊德,已相繼離開樂隊,開啟自己新的音樂旅程。舌頭樂隊也迎來了新成員:鼓手邱宇龍和貝斯手邱威銘。正如文烽所說:「舌頭樂隊是一支偉大的樂隊,每一個階段有它新的故事,而我珍惜我自己在舌頭絲綢之路巡演的那些故事,我畢竟可能是唯一一個可以在敦煌鳴沙山的山頂狂睡三個小時的中國鼓手......"
影片的製片人胡嵬出生在新疆塔城,90年代末與吳吞等人合作參與過西北搖滾場景,如今則是舌頭的經紀人。影片導演馬群與剪輯師鄭新,都是90後,他們沒有經歷過舌頭異軍突起叱吒風雲的那個年代,但和舌頭的新一代樂迷,包括巡演的觀眾一樣,他們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觀察上一代人。鄭新更是從一個90後女孩的視角,從上百個小時的素材中,加以挑選剪輯,因而這部紀錄片,作為舌頭樂隊歷史的某一段橫切面,其實也是兩代人的靈魂對話。影片紀錄了敦煌站,一群被吉他老師帶來舌頭樂隊現場的小學生,這又是新的一代人,時光機器正在加速運轉......
替你證明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