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財經:一生虛懷讀芒格
查理·芒格是我最敬仰的投資前輩,沒有之一!
巴菲特曾公開表態,「芒格用思想力量,拓展了我的事業,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
芒格曾說過兩句話,如仙露明珠。一句是:我做的只是在觀察—什麼靈,什麼不靈,以及為什麼。另一句是:一個人能做的至善之舉,就是幫助另一個人知道得更多。
查理·芒格說,生活中常用的模型——比如奧卡姆的剃刀(哲學)、格雷欣法則(經濟學)、泊松分布(統計概率學)、確認偏誤(心理學)、鄧巴的數字(人類學)、帕累託定律(經濟學)、機會成本(經濟學),現金流折現模型(金融學),這些都是無比實用的思維框架。
芒格說:你首先必須要去學習關鍵學科中的這些big ideas,然後你將這些模型串成網格,並確保在你的餘生裡可以對這個網格調用自如。
按照查理·芒格的方法,一個人參悟所有的知識,融貫所有的知識。這樣想來,你恐怕不是一個投資者,你根本就走上了成為一哲學家的不歸路。
查理·芒格說,投資最核心的就是做決定——投或不投或做空,投多少何時投,如何決定資產配置、證券選擇、市場擇時這些問題——而決策能力需要一個思維網格,需要你像機器貓一樣有個袋子,裡面裝滿各種各樣的思維模型。任何一個單一模型再完美,她都會有自己的局限性。
當然,肯定有一些模型比另一些模型更管用,錘子殺傷力肯定比不過飛彈。在所有的模型中,芒格本人平生最愛倆——一個是「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另一個是「激勵機制」(incentives)。
他認為通過這倆大寶貝兒可以參悟許多事。比如後者,在商業社會裡最好的利益捆綁法就是自己打包自己的降落傘。
羅馬人如何保證拱門造得牢靠?每當拱門造好,建拱門的建工們就要站在拱門底下,目送支撐拱門的腳手架被拆掉。—— 永遠不要低估利益捆綁和激勵機制的威力。
歷史上,格雷厄姆式的「價值投資」其實就是一個思維模型,簡而言之你要做到這四點:
1.以看生意的心態來看股票。
2. 以內在價值的巨大折扣上建立安全邊際。
3. 面對躁鬱的市場:要買於抑鬱,賣於躁狂。
4. 保持理性,別動情,別動氣。
安全邊際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是風險控制,而風控裡極為重要的一點是不與虎謀皮(用芒格自己的英文來說,叫avoid dealing with people of questionable character);資產價值數字上的折扣固然吸引,但不考慮更廣義的安全邊際,再大的折扣也是海市蜃樓。
巴菲特回憶說:」五十年前查理就告訴我,以湊合的價格投資好公司遠比以好價格投資湊合的公司要好得多」。可見芒格對於巴菲特投資哲學轉變的影響。縱觀伯克希爾近幾年的投資,沒有一筆不是用湊合的價格去搞好公司。
所以,格氏價投與巴氏價投之間,相差了一個芒格。
巴菲特自己的說法是:「格雷厄姆教我撿菸蒂買賤貨,但查理將我從這種限制性的觀點中挪出來,打開了我的視野。」
查理·芒格強調下重注,包括三點:1. 放棄爛機會;2. 放棄看起來很好但實質上很爛的機會;3. 下重注在那些實質上很好的機會上。對於德撲新手而言,A-10以下的牌全fold,也就是拿到爛牌一律放棄,一般會是一個好策略,所以你要能等能忍。
芒格認為在投資上也應是如此,大多數時候你應該在調研閱讀交談思考,再不濟就吹吹牛逼,而不應花時間在不停交易上。在終於等到你、徹底佔上風的機會來臨時,你得下大注,因為這種機遇你一輩子應該也見不到太多個。
他倒並不反對適度分散—比如十個持倉。但他反對數學上的那種極致的分散,因為無可避免這會讓你投資到庸俗不堪的公司上。在這一點上價投差不多都能形成共識,如卡拉曼所說,想要降低風險,分散到10到15個以上就足夠了。再進一步分散都是虛妄。
對於我而言芒格的市儈智慧(worldly wisdom)與犬儒主義(cynicism),看似矛盾卻又師出同門,組合在一起特別耳目一新。其言其智,增一分嫌膩,減一分則太瘦;而他的態度,率性而為,大快人生。
當然你勿須低首相拜,但是一生虛懷讀芒格,這個動作大概率是沒錯的。
(花生餘 筆記, 04/12/2018)
==== ==== ==== ==== ====
附錄:查理·湯瑪斯·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1924年1月1日-)美國投資家,沃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伯克夏·哈撒韋公司的副主席。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這位今年已經94歲高壽的老人,在過去的45年裡,他和巴菲特聯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帳面價值以年均20.3%的複合收益率創造投資神話,每股股票價格從19美元升至84487美元。
查理·芒格是沃淪·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有「幕後智囊」和「最後的秘密武器」之稱,在外界的知名度一直很低,透明度高,其智慧、價值和貢獻也被世人嚴重低估。在多次的演講中,芒格在談及商業及金融時,介紹了「基礎的處世智慧」的概念。芒格的處世智慧包括了一系列的思維模型,每個模型之間相互聯繫,彷如懸掛在格柵的每個交點上,用以解決關鍵的商業問題。芒格曾言,大約八十至九十個這樣的模型就足以解決90%的問題,讓你成為一個夠智慧的人。
1924年1月1日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 (內布拉斯加州)。
1948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直接進入加州法院當了一名律師,並開始投資於證券以及聯合朋友和客戶進行商業活動,其中一些案例已被編入商學院的研究生課程。
1978年擔任波克夏·哈薩威公司的董事會副主席。
1978年,芒格因為白內障手術併發症導致左眼完全失明。
與巴菲特一樣,芒格是奧馬哈土生土長的市民。在結束密西根大學的學業,以及服完海軍兵役之後,芒格以不具大學文憑之身分,進入哈佛法學院。他於1948年取得法學博士後畢業。在1965年之前,他在自己成立的芒格、託爾與歐森有限公司(Munger, Tolles & Olson LLP),擔任房地產律師一職。隨後,他放棄了法律的專職,專心致力於管理投資事業。
芒格同時也是波克夏·哈薩威之子公司,魏斯可金融公司(Wesco Financial Corporation)的董事長,波克夏擁有該公司80.1%的股權。魏斯可金融公司早期提供儲貸服務,但現在掌管精密鋼鐵公司(Precision Steel Corp.)、科特家具租賃公司(CORT Furniture Leasing)、堪薩斯金融擔保(Kansas Bankers Surety Company),以及其他合資企業。魏斯可金融擁有超過10億美金的股票持股,持有股票包括: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富國銀行,以及寶鹼公司。單一持股可以提升總體投資組合50%的價值。芒格相信,集中持有瞭若指掌的企業股權,長期將帶來優異的報酬。魏斯可總部位於加州的帕莎蒂那(芒格把此地視為第二個家),魏斯可每年也在這裡舉行年度股東會。芒格所舉辦的股東會,在投資圈具有傳奇性,這點與巴菲特在奧瑪哈所舉辦的股東會一樣。一般的股東會都是敷衍了事,但芒格卻會在股東會時,花相當長的時間,與股東交換意見,並且有時還會臆測,如果他的英雄班哲明富蘭克林遇到這樣的狀況,會如何處理呢?
巴菲特常公開指出,自己把芒格視為夥伴(partner)。的確,芒格擁有使其成為億萬富翁的波克夏股票。然而,芒格也卻非巴菲特的複製品:芒格是眾所皆知的共和黨員;巴菲特則支持民主黨。巴菲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全都獻給了事業;芒格卻多年來不參與波克夏日常營運,對那些把投資視為唯一的收入來源的人來說,芒格是個通才。巴菲特與芒格,兩人皆認為可以互補彼此差異,並且甚至在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之前,兩人就是熱切的墮胎權支持者。
1991年,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被美國財政部捕獲,涉嫌操弄1990年12月及1991年5月對該公司有利之債券價格。而當時,波克夏擁有所羅門兄弟14%股權,芒格也擔任該公司董事。
芒格捐獻了價值4350萬美元之波克夏A股,給史丹佛大學建造史丹佛法學院之建築設施。他先前也在洛馬·普雷塔地震(the Loma Prieta Earthquake)之後,捐獻幫助修復葛林圖書館(the Green Library)。為此,他還在重建後的葛林圖書館之賓分院(Bing Wing)前,接受表揚勳章。雖然芒格從未就讀史丹佛,但其第一任妻子南西芒格曾是史丹佛的校友,並也是史丹佛的董事。他們的女兒,溫蒂芒格(Wendy Munger,1972)是現任史丹佛董事。2007年,芒格捐獻密西根法學院,提供該校翻新校區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