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已退出廣東「粵語」群聊?

2021-01-08 深圳攻略大全

咩啊?

土生土長的深圳人

面對其他廣東人拋來的一串粵語

只能尷尬地承認自己不會講

深圳

正漸漸漸漸

退出廣東粵語群聊

01

深圳,一個不需要講粵語的地方

深圳,作為一座廣東的城市,卻聽不見幾句粵語。

曾幾何時,粵語也是深圳大街小巷的通用語言。去小賣部買完東西,都要說一聲「唔該」;坐中巴到站了,要說「有落」。

而如今,在羅湖福田南山,這些原本說粵語的地區,都不太能聽見粵語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話、潮汕話、湖南話......

不會粵語的「深二代」

就算在深圳長大,但是不會說粵語的「深二代」比比皆是。大多數人的粵語都停留在「識聽唔識港」的階段。

不少「深二代」時常面對這樣的窘境——遇到其他廣東人,當對方改口用粵語跟自己交談時,不得不尷尬而不失禮貌地回答:不好意思,我不會說粵語......

隨著外來人口的劇增,粵語環境一代一代弱化,造成了「深二代」對粵語的掌握程度遵循了「逐代遞減」的規律:80後「深二代」>90後「深二代」>00後「深二代」。

再後來,「深三代」就更加沒有了學習粵語的空間。

一個非常普遍又戲劇化的現象是:過年過節,在老家,講不好粵語的小孩,跟講不好普通話的老人之間,難以溝通。

家庭聚會上,親戚朋友明明會說一口正宗的粵語,卻寧可用蹩腳的普通話跟小孩交流,也不教孩子說粵語。

因為擔心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年齡,如果不先學好普通話,就跟不上其他小朋友,而且顯得不合群。

粵語在深圳,就這樣隨著老一輩逝去,難以為繼。沒有了說粵語的環境,想學粵語的後輩就更加沒有了說粵語的機會。

來了就是深圳人

「來了就是深圳人」,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是深圳獨有的移民文化。

深圳在改革開放前,處於「半粵半客」的狀態,大部分東部地區是客家人的村落。深圳本地說粵語的人,說的也不是正統的廣府粵語,而是粵語中的方言「圍頭話」。

到了八十年代末出生長大的深圳人,說的是帶有香港腔調的粵語,與深圳本地的粵語相去甚遠。

經過40年的移民發展,深圳擁有了自己的城市歷史。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來自天南地北,能給他們帶來歸屬感的,是普通話。

也因此,「深圳人」這個概念,是由普通話為語言文化所構成的。

恐怕只有「老羅湖」這樣的「深一代」還不太習慣說自己是「深圳人」,如今的零零後、一零後,說起自己是深圳人時,都非常自然,並且使用的語言就是普通話,不是粵語。

在深圳,更多人講潮汕話和湖南話

若說普通話逐漸成為了深圳的通用語,那麼退居第二位的語言恐怕還不是粵語,而是潮汕話和湖南話。

深圳是潮汕人和湖南人的第二故鄉,走在路上,聽得最多的除了普通話,還有潮汕話和「塑普」。

如果你會說潮汕話,還能在生意場上得到潮汕人的關照。

隨著近些年跟潮汕人、湖南人打交道越來越多,粵語在深圳就更少人說了。

02

80年代,幾乎所有文藝青年

都聽得懂粵語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流行文化的巔峰時期。

香港音樂、香港電影,這些粵語成就的流行文化,對今天的年輕人依然有著特殊的吸引力。

懷念八九十年代的粵語歌

不僅80後90後,甚至00後都在懷念八九十年代的粵語歌。

那是粵語文化最高潮的時候,填詞人、編曲人,各方面大師輩出。

許多膾炙人口的粵語歌,風靡大江南北,那個時候,幾乎所有文藝青年都聽得懂粵語。

當年,因為喜歡Beyond,唱粵語歌、自學吉他的不在少數。走在路上,只要聽見「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隨口就能接上「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

張國榮更是不用說,多少人省吃儉用也要買一張他的唱片反覆聽,從完全不懂粵語的情況下最後也全部聽懂了。

TVB是無數「深二代」的粵語啟蒙

除了粵語歌,香港電影和TVB電視劇,也是無數深圳人的青春回憶。

從武俠片,到動作片、警匪片、文藝片、搞笑片等等,貫穿了「深二代」乃至北方地區許多80後90後的童年和青春時光。

就算沒有看過《上海灘》,也會唱「浪奔,浪流」。《天龍八部》跟《鹿鼎記》,更是記不清看了多少遍。

只可惜,隨著TVB的沒落,近幾年粵語歌的不溫不火,使得粵語的影響力,無法昨日重現。

接觸不到粵語文化,就失去了學習粵語的土壤。

03

粵語不會消亡

但在深圳或許會成為記憶

雖然說粵語的人越來越少,但是在每個廣府人的心裡,粵語不僅僅是母語,更是一種流傳千年的文化符號,具有無可撼動的地位。

而在深圳,對於粵語的消亡,年輕人們似乎並不是很焦慮。

深圳應該增加粵語教育嗎?

今年八月,有人建議深圳推行普通話和粵語雙語教育。微博發起了是否應該增加粵語教育的話題,網友們的反應較為佛系。

包容多變的深圳更理解「任何語言都有變化的過程」,就像最初的香港也不說粵語,因為廣府人越來越多,才使粵語成為了通用語。

誠然,對於仍然保有粵語情結的深圳人,想要保留本土粵語文化,就顯得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廣東粵語版「我畫你猜」!我猜沒有人能全答對!
    本文轉載自「深圳吃喝玩樂"ID:szhen168大家都說粵語聽起來很溫柔,「
  • 在線網拍「招魂片」惡鬼已加入群聊!
    引來惡鬼之後,群成員之間輪番提醒對方身後好像有東西在動毫無疑問,本片在形式上採用了,經過《解除好友:暗網》《網絡謎蹤》等相關佳作,已被觀眾所熟知的「桌面電影」>的表現和敘事形式,且又結合前幾年恐怖片領域大熱的「偽紀錄片」風格,這部應勢應景而出的,堪比開啟「錄屏」功能所記錄下的網絡版鬼玩人就是——
  • 【今日粵語】融入生活之「常見姓氏」
    希望半年後的我們都能夠會聽、會講廣東話,一起感受廣東文化和香港這座城市的魅力!」    第二課為「融入生活」。除了香港以外,中國大陸(以廣東省為主)及海外也有人使用這套方案翻譯自己的姓名,且並不局限於粵語母語者。找到你自己的姓氏了嘛?沒找到也可以問我哦學的怎麼樣呀,快跟著音頻一起讀吧!歡迎掃碼加入微信群討論哦!
  • 粵語歌曲排行榜|《時間精神房》跟「龍珠」有甚麼關連?
    粵語歌曲排行榜##2020年第35期榜單##
  • 「中國有嘻哈」結束了來看「深圳有嘻哈」吧!
    上周末備受關注的「中國有嘻哈」雙冠軍產生,也意味著節目告一段落。雖然「中國有嘻哈」已經結束,但「深圳有嘻哈」卻即將開始。
  • 「多啦A夢」粵語配音員林保全離世 一代廣東人的絕版回憶
    叮噹/多啦A夢,今日已經搭乘時光機返返去22世紀了…陪伴眾多廣東人成長的「叮噹」配音員林保全今天離世,終年63歲。無線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證實消息。自動畫片《叮噹》1982年在香港首次播放起,基本上都是由他來「聲演」,可謂廣東人的集體回憶。當全叔一開聲說話,大家立即把「叮噹」認出來。而面圓圓的全叔,真的有幾分叮噹feel,加上態度親切,親和力與叮噹不相伯仲。全叔自1971年加入無線配音組,想當年,他因為迷上配音片集《鼠蹤隊》和《泰山》,於是寄信到電視臺自薦做配音。
  • 香港人說粵語vs廣東人說粵語,竟然有這麼多不同!
    比如,港式粵語的「行雷」被說成「打雷」;message」,而是用粵語回答「發信息」。如果一個詞語的兩個字都是陰平,比如「剛剛」,香港人會讀成「啱啱」55的音,而廣東人會稍稍降調,發成53的音。所以也難怪港式粵語中夾雜著大量英文。比如,「訂位」在港式粵語中為「book位」,「檢查」是「check下」,「拿著」是「keep住」,「打電話」是「打call」,「好朋友」是「好friend」,「加班」是「開OT」,「去健身房」是「做gym」……
  • 【粵語詞典】廣東地道俗語
    粉腸︰廣東話的粗口「捻樣」的諧音之一,用作形容人面目可憎或奸狡。碌葛︰呆笨、像粉葛般木頭木腦的人。攔坦︰原為「死蘭彈」,本意是「毫無責任感的軟皮蛇」。但此詞語經過「發哥」周潤發演繹後,就變成了指罵那些行事粗魯欠禮貌、沒教養及沒有文化的人。
  • 關於公眾號菜單「微信官方粉絲群」啟用群聊邀請確認的緊急通知
    近日有粉絲頻繁反應公眾號菜單欄設置的微信官方粉絲群內,有多位非家駒粉絲的朋友,在群內頻繁發布廣告、涉黃連結、涉黃群聊等眾多廣告,已嚴重影響微信官方粉絲群的正常交流,目前已導致多位家駒的粉絲退出群聊,對本群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我們在此強烈譴責那些打廣告的朋友們,如果你們是非家駒粉絲、黑粉的、並且打廣告的,請你們立即退出群聊,如果你們堅決不退出群聊,我們將立即向微信團隊、微信110、微信安全中心進行舉報
  • 千萬不要和深圳人說粵語
    但00年代的粵語學習僅僅來自於父母親族的單方面粵語輸入,卻沒有場景輸出,所以「識聽唔識講」也是深圳粵語使用狀況的一大特色。沒有使用需要1980年深圳設立經濟特區後,第一批來深圳開荒的外地人多以廣東省內其他地區為主,來到深圳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白話融入環境,所以80年代粵語在深圳仍然處於一種較為強勢的地位。
  • 「在深圳,我不敢講粵語。」
    這個每年都會吸納接近100萬人口的城市,為什麼獨獨吸引不了廣東人?1「 在深圳,我不敢講粵語 」在深圳生活最特別的體驗就是:地處廣東,但不管去到哪裡,身邊幾乎沒什麼人講粵語。學校現在基本都用國語教學,大量的外來人口造就了這裡獨特的語言環境。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
    昨天,深圳迎來了自己39歲的生日。不久前,深圳剛剛被宣布要建設成為先行示範區,消息一出,就衝上了熱搜。雖然這裡仍屬於廣東,但不得不說,深圳速度可是越來越國際化了,其中,最外在的表現之一大概就是語言多元。
  • 生活隨筆:你已經退出並刪除群聊
    在開啟2020年新的篇章之際,再回首2019年,對微信群聊的認知和改變是我最值得總結的一件事情了。你已經退出並刪除群聊,是2019年我在微信上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也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情。犟勁上來後,不用她踢我,我選擇了退群,三個群一起退,這是我的第一次覺醒,也是我第一次主動選擇退出的群。退群以後我拿著手機翻看起來,呀!不知不覺中我居然加入了這麼多的微信群,這些群有的數字提醒群聊信息,有的紅點提示群聊信息,每天不用說打字聊天了,即使是點開了進去看一下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 深圳,一個不講粵語的城市
    深圳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作為廣東城市,粵語卻幾乎消亡了面對其他廣東人拋來的一串粵語深圳人,只能尷尬地承認自己不會講越來越多人的說粵語,已經被深圳人拋棄了深圳,一個不需要講粵語的地方深圳,作為一座廣東的城市,卻聽不見幾句粵語。
  • 「深圳講座展覽活動」的2020
    2020年最值得紀念的時刻是2020年8月23日,「深圳講座展覽活動」公眾號總算達到10萬粉絲這一目標。十萬粉絲對於其他綜合類本地大號來說不足掛齒,而對於專注於藝文活動資訊垂直領域的「深圳講座展覽活動」來說,得之非常不易。這意味著,在深圳這座兩千萬人口的城市,我們平臺已經連結起了千分之五的藝文受眾。
  • 你已加入「恐怖美術館」派對指南群聊...
    我們接收到了一浪高一浪「催攻略」的聲音實在不忍心讓大家等太久👽「萬聖派對」全攻略正式公布!購票連結點擊下方談電子派對色變? 覺得自己不是電子派對上頭的那群人?蠟燭已經為你點上,只管跟上我的步伐,收好這份小惡精心準備的「萬聖派對指南」筆記!
  • 廣東人都講粵語?NO!其實廣東有三大方言!
    其實剛開始,我也以為他不是廣東人,因為那時候出門少,連我都以為所有廣東人都會看香港電視劇,既然看香港電視劇,沒有理由不會說粵語啊?直到後來畢業後,發現公司裡有很多來自梅州、潮汕的同事其實真的不怎麼講粵語,我才知道廣東還有那麼多人是不會講粵語的。
  • 鐵樹蘭「自白」丨新專輯2017廣東巡演公布
    「千年鐵樹開了花,萬年果樹要發芽。」轉眼五年有餘,這張專輯依然在地下重型樂界屹立著鮮明的旗幟,令無數港粵樂迷認識「鐵樹蘭」,並在心中念及香港最優秀的樂隊之時,始終為他們留有一席之地。2017年,他們嘗試著放下被人們所定義為Nu-Metal的創作起點,拋棄大眾對鐵樹蘭的認識,不受限於固有的音樂風格,以發自內心所要控訴、所要表達的一切來完成今次大碟《自白》。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對新深圳人而言普通話就是本土語言
    沒有使用需要1980年深圳設立經濟特區後,第一批來深圳開荒的外地人多以廣東省內其他地區為主,來到深圳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白話融入環境,所以80年代粵語在深圳仍然處於一種較為強勢的地位。現在,在深圳,即使是本身以粵語為第一語言的人,都會避免在工作場合用粵語溝通。本地人說起粵語來,反而像是外地人了。甚至很多人往往是在共事一段時間之後,通過私下聊天才發現原來大家都是廣東人。
  • 韋禮安「而立」|巡演打卡海濱城市深圳 現場爆滿歌迷送上暖心應援
    《不需要知道》是韋禮安為「而立」深圳準備的城市限定曲目。而立之年不僅要直面事業、家庭的種種難題,也要更加成熟的學會愛與被愛。韋禮安的「而立」音樂之旅來到第一座海濱之城深圳,歌迷們也展現出絕對的熱情。「而立」深圳門票全面售罄,演出當晚現場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