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永遠的「江姐」

2020-08-26 大話戲壇

北京日報記者獲悉,曾經在電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經典角色「江姐」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老師25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老師

她的小兒子,著名導演田壯壯在朋友圈確認了這個消息。田壯壯表示:「感謝所有關心媽媽的人,我想獨自安靜幾天。」眾多於藍圈內好友轉發並證實了這一消息。


於藍,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曾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主演作品包括《翠崗紅旗》《龍鬚溝》《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其中,《烈火中的永生》中「江姐」一角最為觀眾所熟知。

她也是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的第一任廠長,退居幕後,一直為兒童電影事業奔波,她的一生親歷和見證了新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從延安開始的藝術之路

於藍原名叫做於佩文,1921年出生於遼寧岫巖。1938年,17歲的於佩文和同樣懷著革命理想的好友從北平出發去延安,臨行前好友的母親送給她於藍的名字,「希望你們走在萬裡無雲的藍天下」,她很喜歡,從此改名叫於藍。

來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於藍最想做的是修鐵路、修橋梁的工程師,她曾說,那時的自己對「藝術」二字毫無理解,只是願意看戲、看電影。

學業之外,於藍也經常參加各種業餘的戲劇演出。1940年春天,於藍進入魯迅藝術學院,成為一名正式的演員,從此走上了藝術之路。

抗戰勝利前,於藍演過很多舞臺劇,新中國成立後,於藍開始接觸電影。1949年秋天,她第一次登上銀幕,主演影片《白衣戰士》,1950年,主演《翠崗紅旗》,1951年,她正式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扮演了老舍作品《龍鬚溝》裡刁蠻又賢惠的程娘子。

電影《龍鬚溝》

《龍鬚溝》已經是非常成熟的話劇,為了更好演出電影版的程娘子,於藍跑去天橋體驗生活,揣摩婦女數票子時的神態和用雞毛撣子的動作幅度,每天記日記,學習體驗對象的形態和動作。

那時已經懷孕的於藍,依然每天在大雜院裡跑來跑去。「要深入生活,生活就是創作的源泉」,是她從延安時期就堅定的表演信念。

在另一部經典電影《革命家庭》裡,於藍飾演的周蓮從一個普通家庭婦女成長為堅定的革命者,她從16歲青年演到老年。這個角色讓她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還得到了周總理的褒獎:「於藍演了一個好媽媽」。

1962年,於藍入選新中國電影「22大明星」。

電影《革命家庭》

《翠崗紅旗》中的向五兒、《龍鬚溝》裡的程娘子、《林家鋪子》裡的張寡婦、《革命家庭》中的周蓮、《烈火中永生》裡的江姐……於藍的銀幕作品不算太多,但這些優秀的中國婦女形象都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經典。

永遠難忘的「江姐」

於藍最為人熟知的角色,還是《烈火中永生》的江姐。事實上,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她正是最初的提議者之一。

電影《烈火中永生》

1961年,在醫院檢查身體的於藍偶然讀到了小說《紅巖》,便愛不釋手。第二年,她和導演來到重慶,通過《紅巖》作者接觸到了許多那時倖存的共產黨人,深受感動,回北京後,他們整理出來了幾十萬字的資料。

她說,正是這些真實的故事,讓她觸摸到了烈士們的狀態:「這使得我走進了江姐的內心。」

從資料到電影,劇本幾經修改,夏衍改編後特地叮囑於藍:「你演江姐,千萬不要演成劉胡蘭式的女英雄,也不是趙一曼。」1965年,《烈火中永生》上映,引起一片轟動。

於藍在《烈火中永生》飾演「江姐」。

「江姐對丈夫的愛,埋得很深。」於藍說,她所認為的江姐,有一種冷靜與克制,「得知丈夫犧牲了,她在年輕人面前沒有哭,怕引起恐慌。而夜裡,她裹在被子裡壓著嗓子哭」。

有人說,於藍的江姐之所以深入人心,在於她既演出了烈士的奉獻精神,還有她作為平凡的妻子、母親的痛苦、隱忍和犧牲,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我自己認為主要是烈士本身的事跡感動了人、教育了人。」於藍曾在接受採訪時謙虛地說,「這個角色使人信任、感到親切,那麼就算演成功了。並不是我這個演員有多麼了不起」。

於藍在《烈火中永生》飾演「江姐」。

生活裡的於藍,個性同樣堅毅沉穩,她和丈夫田方的愛情也傳為一段佳話。

兩人最早相識於1938年的延安,同為魯迅藝術文學院實驗話劇團的演員,最初,介紹人「亂點鴛鴦」,他原本被介紹給於藍的好友,結果田方一直喜歡的是於藍。

田方是著名的演員,也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第一任廠長,曾出演《深山裡的菊花》《一天一夜》等影片,他在《英雄兒女》中「王文清」更是經典。1961年上映的《革命家庭》,是兩人唯一的一次銀幕合作。

他們的孩子也都從事著藝術有關的工作,小兒子田壯壯,是與陳凱歌、張藝謀齊名的著名導演。

花甲年,為兒童電影重新出發

1974年,於藍的電影《偵察兵》上映,她發現自己臉上有個傷疤,已不能自如地控制表情,於是遺憾地與銀幕告別。

1981年6月1日,已經60歲的於藍受命組建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現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並成為首任廠長,從此投身到兒童電影事業中。

廠子剛成立時條件很艱苦,最開始,他們的辦公地點是一排極其簡陋的平房。1983年的冬天,於藍的手指被辦公室的門夾傷,醫生說接上斷指康復得20多天。於藍嫌時間太長影響工作,就讓醫生直接縫上了傷口。

從零到有,於藍任廠長期間,兒童電影廠拍出了多部優秀的兒童電影佳作——《紅象》《少年彭德懷》《鴿子迷奇遇》《哦!香雪》《豆蔻年華》《我的九月》《好爸爸、壞爸爸》……

那個時候的兒童電影製片廠,有於藍這樣的老電影人,還有從電影學院來實習的張藝謀、馮小寧、張建亞、謝小晶、田壯壯等年輕人。

電影《紅象》導演:張建亞、田壯壯、謝小晶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於藍提交了關於發展中國兒童電影事業和前景展望的提案。直到80歲,於藍才從兒童電影製片廠正式退休。

退休後的她依然熱切關注著兒童電影的發展,1994年,於藍還撰文呼籲「救救兒童電影」。她露面的公開場合不算多,但只要是「關心下一代」兒童電影的事情,便一定要去。

於藍。中新社 富田 攝

在於藍90歲生日的時候,她的好朋友秦怡曾為她寫下這樣的題詞:「紅心塑造英雄,真情培育兒童。」

從舞臺走向熒幕,從演員到電影背後的推手,於藍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電影事業。

再見,永遠的「江姐」,再見,永遠的表演藝術家於藍!

(來源:中國婦女報)

相關焦點

  • 永遠的江姐,一路走好
    畢業於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1921年出生,享年99歲,是我國著名電影演員,電影表演藝術家,曾出演過《白衣戰士》,《林家鋪子》等,憑藉劇情電影《革命家庭》獲得第2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還曾獲得第2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1981年,擔任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的首任廠長,曾出演《烈火中永生》的江姐一角
  • 永遠的「江姐」於藍去世,享年99歲
    主演作品包括《翠崗紅旗》《龍鬚溝》《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其中,《烈火中的永生》中「江姐」一角最為觀眾所熟知。 她也是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的第一任廠長,退居幕後,一直為兒童電影事業奔波,她的一生親歷和見證了新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 再見了「江姐」再見了於藍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曾在電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經典角色「江姐電影《烈火中永生》劇照至於1965年上映的《烈火中永生》,由於藍老師飾演的江姐更是深入人心,她將革命女英雄江姐的悲壯與剛毅詮釋的淋漓盡致。
  • 觀眾心目中,永遠的「江姐」——於藍
    而《烈火中永生》,這部片子有多麼優秀,單憑它穿越五十多年,江姐的故事依舊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前進,便足以證明其出眾。故事講述的是重慶解放前,地下黨員江姐丈夫被國民政府反動派殺害,江姐與其他同志由於叛徒甫志高的出賣,被國民政府抓入大牢。他們妄想從江姐這裡獲取地下黨員的信息。
  • 永遠的「江姐」!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
    △於藍飾演程娘子忘了我這個演員永遠記住江姐1965年,電影《烈火中永生》上映,無數觀眾被於藍飾演的江姐這一人物打動,紛紛給於藍寫信,向她表達敬意。而於藍認為,這是屬於一個角色的榮譽,自己不僅形象上不太像江姐,而且江姐這麼崇高的思想境界她也無法企及:「主要是烈士本身的事跡感動了人、教育了人,並不是我這個演員多了不起。」
  • 永遠的「江姐」|於藍去世,享年99歲
    各個時期的於藍她是觀眾心中永遠的江姐——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1946年長影廠籌建,於藍從舞臺轉戰大銀幕,在《翠崗紅旗》《革命家庭》《龍鬚溝》《烈火中永生》等電影中奉獻了精湛的表演,尤其在電影《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形象,成為難以逾越的經典。60歲時,於藍受命組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時名「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並擔任首任廠長,成為中國兒童電影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 永遠的「江姐」!於藍走了…
    後來,於藍又與編劇夏衍、導演張水華三度聯手,合作了三部電影:《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其中,《革命家庭》給於藍帶來了許多榮譽,包括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獎。在劇中,於藍塑造了由普通家庭婦女成長為堅定革命者的女主人公周蓮。於藍深情地向記者回憶了一段往事——1961年,在香山舉行了一次有關電影方面的會議。
  • 永遠的「江姐」於藍去世,她這一生把自己當作了江姐
    烈火中永生》裡江姐一角,為幾代觀眾所熟知,銀幕上,她還曾塑造過《 儘管殊榮一身,但是她卻始終覺得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無愧於江姐這個形象。於藍說,事實上,所有的偉大犧牲都是江姐做出的,但今天人們把對她的愛給了我,我怎麼承受得起。
  • 送別永遠的江姐!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病逝
    「江姐」。她說,那些充滿著抗日青年樂觀主義、浪漫精神的歲月,永遠不會過時。 永遠的「江姐」 1961年冬天,於藍在醫院檢查身體,從《中國青年報》上讀到了小說《紅巖》部分章節的連載,就忍不住地要讀給病友聽。
  • 主編在線|於藍:忘了我這個演員,永遠記住江姐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於藍,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因為飾演電影《烈火中永生》裡江姐一角,為幾代觀眾所熟知。此外,她還在《革命家庭》《龍鬚溝》《林家鋪子》等影片中塑造了許多深入人心、至真至善的銀幕形象,曾獲新中國「22大影星」、金雞獎終身成就獎、「最美奮鬥者」等榮譽。近日,這位將畢生獻給電影事業的老藝術家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
  • 送別於藍 | 別了,永遠的「江姐」
    ▲於藍《一片丹心》專題片於藍畢生致力於「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追求「德藝雙馨」的為人從藝操守,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秉持「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辯證統一,創作了眾多為人民大眾所喜愛的「時代精神強烈、藝術內涵豐富、人物個性鮮明」的銀幕形象,她塑造的向五兒(《翠岡紅旗》)、周蓮(《革命家庭》)、江姐
  • 再見!永遠的「江姐」!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出生於遼寧鞍山岫巖
    她曾經在電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經典角色「江姐」。她的小兒子、著名導演田壯壯在朋友圈確認了這個消息。於藍,原名於佩文,1921年6月3日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1938年由天津奔赴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學習,在決定去延安之前,於藍的同窗好友趙書鳳的母親把她的原名「於佩文」改為「於藍」,喻意為「青出於藍」。
  • 永遠的「江姐」於藍今晨去世,享年99歲
    她是《翠崗紅旗》中的「向五兒」是《革命家庭》中的「周蓮」是《龍鬚溝》裡的「程娘子」更是大眾最熟悉的「江姐」在新中國影史上,一部《烈火中永生》影響了幾代人,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正是片中「江姐」的銀幕化身。於藍塑造的所有銀幕形象中,最為人所知的無疑是電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共產黨員「江姐」。時至今日,提起「江姐」,絕大多數人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還是於藍的形象。1965年,於藍迎來電影生涯的巔峰之作《烈火中永生》,她與「江姐」這個形象幾乎合二為一,難分彼此,成為電影史上一個難以超越的經典。
  • 「江姐」扮演者,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去世,享年99歲
    曾經在電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經典角色「江姐」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老師27日九點零七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她的小兒子,著名導演田壯壯在朋友圈確認了這個消息。永遠難忘的「江姐」於藍最為人熟知的角色,還是《烈火中永生》的江姐。事實上,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她正是最初的提議者之一。電影《烈火中永生》1961年,在醫院檢查身體的於藍偶然讀到了小說《紅巖》,便愛不釋手。
  • 99歲於藍老師今已仙逝,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永遠的江姐
    延安時期與田方一起1949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開始電影表演,主演電影《白衣戰士》;1951年主演紅軍家屬的故事《翠崗紅旗》;1952年主演老舍名著《龍鬚溝》;1959年主演茅盾名著《林家鋪子》;1961年主演《革命家庭》中的英雄母親;1965年主演《烈火中永生》的江姐
  • 《江姐》:一個民族的心靈雕像
    第二天,《人民日報》等各大報紙都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觀看《江姐》的消息和同演職人員合影的照片。隨後的一天晚上,毛主席專門在中南海接見了閻肅,並贈給他一套親筆籤名的精裝《毛澤東選集》,勉勵他寫出更多的作品,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閻肅堅定地說:「我一定好好努力!」這脫口而出的七個字成為閻肅踐行一輩子的諾言,而那一光榮時刻,更化作了空政文工團永遠的珍貴記憶。
  • 永遠的「江姐」!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凌晨去世,享年99歲
    因為飾演影史經典《烈火中永生》裡江姐一角,她為幾代觀眾所熟知。銀幕上,她還曾飾演過《革命家庭》裡的革命母親周蓮,《龍鬚溝》裡的程娘子,《林家鋪子》裡的張寡婦。△於藍飾演的江姐她獲得過很多榮譽,「最美奮鬥者」,新中國「22大影星」之一,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等。
  • 「永遠的江姐」於藍去世 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僅剩8人
    著名表演藝術家、第五代導演田壯壯之母、《烈火中永生》裡扮演江姐的於藍,今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99歲。田壯壯在朋友圈寫道:「媽媽走了,現在你的感官不再起作用,你的心獨立,赤裸,清明且處於當下,你以前從未經歷過,現在體驗的這一切,這即是佛。」
  • 任桂珍在滬逝世 一輩子演江姐,一輩子做』江姐』
    任桂珍曾在《白毛女》《小二黑結婚》《天門島》《紅霞》《紅珊瑚》《劉三姐》《洪湖赤衛隊》《江姐》等幾十部歌劇中扮演女主角。她是上海歌劇院第一代「江姐」,直到耄耋之年還時常與年輕人同臺。住院期間,她身體日漸虛弱,病房裡仍然日日有歌聲;當聽說為迎接建黨百年《江姐》要復排時,她眼裡有光,充滿期待。「先要做江姐這樣的人」任桂珍出生於山東臨沂。
  • 小說《紅巖》中江姐的原型,江姐
    江姐,原名江竹筠,四川自貢市人,1939年入黨,曾任我黨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是小說《紅巖》中江姐的原型。因叛徒出賣被捕,面對嚴刑拷打寧死不屈,1949年11月14日在歌樂山電臺嵐埡被敵人殺害,沒有看到重慶解放的那一天。同月30日重慶宣布回到人民手中,她留下的託孤遺書後被稱作「紅色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