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蘇縣副縣長賀嬌龍在昭蘇縣天馬旅遊文化園策馬雪原,為家鄉宣傳。
賀嬌龍知道自己「火」了。
前段時間,這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副縣長,憑著身披紅鬥篷、頭戴白絨帽在雪地策馬的短視頻衝上熱搜,抖音帳號「賀縣長說昭蘇」的粉絲量從50多萬猛增至百萬。
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的丁真在網上意外爆紅後,「為家鄉代言」的基層「網紅」們開始得到更多關注,其中就包括各縣級領導幹部。在直播和短視頻裡,縣長們或是一展廚藝推介家鄉美食,或是穿上漢服遊覽家鄉美景,目前,諸如「向縣長說古丈」「唐縣長愛太湖」等活躍帳號的粉絲量已有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丁真現象」讓人們有理由相信,流量會為地方發展帶來一定改變。但當熱度倏忽散去,縣域又該如何沉澱流量,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四川省理塘縣八一賽馬場,一位康巴漢子在展示鐙裡藏身。
和丁真一樣,賀嬌龍覺得自己「紅」得很突然。她告訴《中國報導》記者,這次視頻展現的雪原萬馬奔騰與玉湖一樣,是昭蘇縣主打的冬季旅遊產品,而這一場景最初也不是為她而籌備。
「當時抖音平臺的兩位大V到新疆來。我知道她們騎馬很專業,而且每個人都有百萬左右粉絲,影響力是很大的,就想把她們請到昭蘇,為縣裡的馬背旅遊做做宣傳。」賀嬌龍說,因為自己會騎馬,也一同被叫去拍攝,最終花了兩個小時拍攝完成了雪地策馬的視頻。
沒有團隊,也沒有策劃。事實上,賀嬌龍拍攝短視頻的目的非常簡單——為了宣傳家鄉旅遊,也為了給家鄉農產品銷售的直播引流。
2020年5月,在州黨委、政府的統籌和支持下,賀嬌龍代表昭蘇縣委開通了「賀縣長說昭蘇」的帳號,進行公益助農。宣傳縣裡優質的、能帶動發展的農產品,同時也進行貧困幫扶。「這次發視頻的時候我就想,瀏覽量突破50萬——當時粉絲量就是這些——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一下子過億了。」賀嬌龍說。
誰都無法預測流量下一次會落在哪裡,但賀嬌龍和丁真的出現確實讓縣城看到了發展的可能性。如果沒法把偶然性攥在手裡,是否可以通過營銷,人為製造「網紅」?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看來,如此「造星」是不可取的。「複製丁真走紅的可能性會有,但是不大。每個縣都要堅持一縣一品,真正凸顯有別於其他縣的地方特色和亮點,才能走出一條有可持續性和生命力的直播經濟之路。」
賀嬌龍也給出了答案——經縣裡商討,她減少了日常直播頻次,計劃到熱度回歸正常後再恢復。原本抖音還策劃了賀嬌龍與丁真的連線,她也拒絕了。
「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冷靜和清晰。」賀嬌龍說,「我只是個公職人員,成為『網紅』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更希望讓大家多了解昭蘇的美景和農產品,一方面是要精準宣傳,另外一方面也要把握好宣傳的度,必須求真務實,拒絕娛樂化和假大空。」
做好「內功」
2020年12月23日,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單鋼新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些網紅對當地旅遊資源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需要加強合理引導。
雖然丁真和縣長們的「火」是無心插柳,但也暗含著前提——做好「內功」。
賀嬌龍覺得這體現在長期堅持,「我們用了近8個月的時間積累了50多萬的粉絲,如果沒有這些基礎,可能很難有這樣的效果。」除此之外,她也認為視頻火爆,一方面是給觀眾帶來了明顯的視覺衝擊,「新疆是個好地方,我播外景,能讓大家看看新疆的景色」;另一方面,是與大眾固有印象裡的公職人員形象有反差,「人們認為我是最不像官員的縣長,是老百姓的縣長,代表著千千萬萬的公職人員——特別是駐守在祖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幹部的務實、創新和溫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縣域經濟項目組組長呂風勇也認為,雖說走紅是偶然,但丁真和縣長們吸引熱度也是有前提的——能夠和當地的社會經濟特徵聯繫起來,透過他們,大眾可以探視其背後的生態或產品,即「當地必須具備有吸引力的要素、有實在的東西。」呂風勇表示,如果沒有特色,很難藉此改變什麼,「一般縣域也很難達到像故宮、長城一樣的歷史文化符號的高度。即便是走紅了,也要有東西讓流量慢慢延續下去,轉化為自身流量,慢慢樹立起當地的品牌形象」。
馬亮也認為,雖然先做流量還是先做內功並不矛盾,但「內功」應該是流量的根基,也是流量可以延續的根本。「縣域經濟要想發展,還需要真正做好『內功』,凸顯可以吸引網友的獨特魅力,而不是跟風模仿。在流量時代,縣城應該高度重視如何推動流量變現,畢竟酒香還怕巷子深。在這方面,起用和延攬一些有潛力的領導幹部,為他們提供更加寬鬆包容的環境來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可能是非常重要的。」
開放思路,持續發展
湖南省安化縣褒家衝茶場,「網紅縣長」陳燦平在直播。
對於諸如理塘和昭蘇這些已經火起來的縣城,呂峰勇認為它們應當抓住時機、鞏固品牌特色。「現在人們旅遊的時間多了,會希望找個不一樣的地方去看看,也符合大眾追求自然的心態。客流量陡然上升再減弱是正常的,如果發展得好,還會再慢慢上升。在這期間,縣域可以想辦法讓遊客喜歡上這裡——不在於看美景,而在於體驗,進而固定部分客流。」
賀嬌龍告訴《中國報導》記者,視頻走紅之後遊客量猛增,縣政府便召開專題會議做出安排部署,讓遊客能有更好的體驗;下一步更著力打造公共品牌,做深層次的研究部署和品牌規劃,包括旅遊資源的開發應用、旅遊產品的改造等,但問題是人手不足、人才少。
除此之外,基層「網紅」帶來的流量也並不受所有人的歡迎,除了受到來自網絡的攻擊,還會遭受內部人員的不理解,甚至被看作是「標籤」幹部。
對此,馬亮認為,縣長直播帶貨應該不會是一瞬之間的事,會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進一步發展。這同視頻時代的來臨有關,也同地方政府從脫貧攻堅走向鄉村振興的戰略轉型有關。地方領導幹部應該包容「網紅」縣長這種新現象,鼓勵有能力的領導幹部走進直播間,通過政府流量帶動銷售、就業和增收,實質性推動地方發展。
在馬亮看來,每個縣城都要真正反躬自省,不能守著富礦窮當家。「一方面,要走出去,真正去看看其他縣城怎麼走紅和發展起來的,取真經並得真傳,並在本地加以應用,切忌不能照抄照搬,而是經過學習後的再出發;另一方面,要善用外腦,通過掛職鍛鍊、人才引進等方式,吸引縣城外的人集思廣益,為縣域經濟發展獻計獻策。」呂風勇則表示,在中央層面,也應當對滯後縣域加以扶持。「雖然可能見效慢、失敗率高,但從長遠角度考慮,這種『雪中送碳』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