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原因還在於時代因素。
1970年,帕特·馬拉威奇獲得了全美大學最佳球員的稱號,在1970年的 NBA選秀中,他在第一輪的第3位被亞特蘭大老鷹隊選中,他的職業生涯曾效力過老鷹、爵士、鵜鶘(現黃蜂)和凱爾特人隊,5次入選 NBA全明星陣容,2次入選 NBA最佳陣容一陣,2次入選 NBA最佳陣容二陣,1977年,他成為 NBA得分王。
1980年秋天,33歲的皮特·馬拉威奇因傷宣布退役。「手槍」(Pistol)」皮特·馬拉威奇的名字是NBA歷史上最為響亮的招牌之一。1987年入選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他的44號球衣被老鷹隊退役,7號球衣分別被爵士以及鵜鶘(現黃蜂)隊退役。
可說是他的榮譽感很強,而且他還開創了精彩籃球比賽。
那時候,打球的人還很規規矩矩,本分不錯。但馬拉威奇沒有,他花式運球,花式傳球,讓籃球更有觀賞性。這當然與性格有關。
而且是因為他的個性和打法。只是教練告訴他,傳奇後衛奧斯卡.羅伯特森的傳球雖然不漂亮,但也很成功。而馬拉威奇則回應說,他們開出了百萬美元的支票,並沒有看到雙手胸前的傳球。
「手槍」是1970年選秀的「探花秀」,母隊是老鷹隊, NBA生涯時間不長,只是相對於其他名宿來說,時間少得多,只有10個賽季,10個賽季期間效力老鷹4個賽季,5個半賽季效力爵士,半個賽季效力凱爾特人,半個賽季後退役,先看看馬拉威奇在老鷹的4個賽季,馬拉威奇在老鷹的4個賽季,馬拉威奇在馬拉威奇的4個賽季,73年第一輪2:4被凱爾特人隊擊敗,74年第一輪1:4敗給裡德,72年第一輪2:4敗給哈弗裡切克的凱爾特人隊,73年第一輪2:4再次2:4敗給凱爾特人隊,74年第一輪2:4也是手槍在老鷹的最後一個賽季。
鷹隊在常規賽中排名東部第五,遺憾出局,在爵士的5個半賽季中,他以全明星的身份首發3次,1次得分王,2次助攻,1次助攻,1次助攻2次,4次都是20+分,但爵士並沒有進入季後賽。相反,在凱爾特人隊的最後半個賽季裡,他和凱爾特人一起進入了季後賽,但在他的職業生涯結束時,他卻沒有那麼出色。
總的來說,手槍十個10個賽季,除了在凱爾特人隊的半個賽季,沒有一個賽季能奪冠,沒有一個賽季能與全明星隊友長期合作,導致手槍職業生涯五冠,同時與手槍無抱團的習慣也密不可分,眾所周知, NBA 70年代是 NBA最混亂的時期,因為沒有一個霸主存在。比如雄鹿、先驅、凱爾特人、湖人、尼克斯、超音速六支球隊都是冠軍。只要馬拉威奇加盟任何球隊,他都會有機會獲得冠軍。
馬拉威奇生不逢時,如果他活在今天,那麼一定會有無數的 NBA球隊願意用頂薪籤下這位傳奇後衛。馬拉威奇打起球來不像傳統後衛那樣「規範」。在馬拉威奇和現在的吉諾比利相比,只有吉諾比利還算得上是一名出色的球員。湖人傳奇之聲奇克·赫恩發明了「No look pass」,但在此之前,馬拉威奇就曾多次出現過類似的傳球。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馬拉威奇曾經教過他一個傳球,他身體側向右側,同時雙手傳球,結果球神奇地傳到了左邊。看了無數遍的回放,才看清,原來馬拉威奇只用到了右手,左手只是一個輔助假動作。與此同時,在盤帶方面,當時的馬拉威奇已能熟練地運用後場盤帶、胯下等華麗手段,甚至連得分方式都是花樣百出。
許多人認為納什的傳球很令人興奮,但是如果你看了他的表演,你會懷疑他是馬拉威奇的球迷。但馬拉威奇遠沒有納什那麼幸運。Nash與 DeAntony見面,可馬拉威奇遇的教練們都不喜歡他打球的風格,他們更喜歡像馬拉威奇那樣把球踢得花花綠綠的,讓隊友都看得目瞪口呆。
因此,儘管爵士球迷們一直在等待馬拉威奇的表現,但爵士還是宣布了一個幾乎完全針對馬拉威奇的規則——不參加訓練就不能上場。他並非有意不參加訓練,而是因為受了傷,膝蓋需要休息,就這樣,馬拉威奇被爵士隊「禁賽24場」。
在退役後很久,馬拉威奇一直拒絕讓爵士退役他的7號球衣。後來馬拉威奇加入了凱爾特人,但是他的球風沒有得到教練的認可,戲份也很少。渴望自由的馬拉威奇終於離開 NBA,尋找自己的「自由籃球」。
之後的事實證明,馬拉威奇並沒有錯,只是時代不對而已,但是總有一些悲壯的英雄逆時代而行,推動了這個時代。
然而,也因此,對於他來說,要獲得球隊的絕對信任和絕對支持是非常困難的。隊員們也不能適應。
背後有白巧克力的意味,贏了觀眾,卻贏不了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