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女兒英語俏,胡軍兒子帥到爆,
別以為中國式教育都是貶義詞
文丨潘噠 圖丨來自網絡
看《爸爸去哪兒5》的時候,你是不是瘋狂地迷戀軟萌小暖男Jasper?
或許連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當他通過節目得到關注的時候,已經走進了中國教育的實驗場。在接下來長達一生的時間裡,國民都會將他作為觀察對象,追蹤他的成長軌跡。
就像前幾季裡被人們熟知的孩子們,他們從來沒有被公眾遺忘。比起關註明星的緋聞八卦,成長,永遠是大家最替這些孩子操心的問題。
前不久巴黎時裝周上,黃磊的女兒與黃多多與李亞鵬的女兒李嫣同臺競技,還被網友評論顯得有些拘謹。
而最近李湘的女兒王詩齡也因為一段用流利的英文解數學題的視頻,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學了十多年英語竟比不過一個8歲的你!更加讓教女有方的李湘得到了大家的好評。
然而,在這之前,網友對李湘教女的評價,可不是這樣的畫風。
當他們看到王詩齡小小年紀,就穿搭各種奢侈品大牌,出席很多成人場合的時候,曾經把李湘痛罵了一頓,說她這是在教女兒「拜金」,是暴發戶的炫富行為。
如今看來,李湘對女兒的「野心」,怎會僅僅停留在外在形象的追求?她要的是女兒內外兼修,雖然已經給了女兒富足的生活,卻時刻不忘把女兒打造成一個內在也同樣富足的人。
而同樣把孩子打造得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有胡軍。
他的兒子胡皓康,最近又因為霸氣和帥,再次上了微博熱搜。依然是那個霸道總裁,即使長大了些,也沒有最帥,只有更帥!
而康總當初參加節目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向爸爸假扮的「牛魔王」坦白,說平時不需要爸爸,引得教育專家急呼:別讓孩子習慣了沒有你的生活!
如今,胡軍似乎正在努力彌補對康康所虧欠的一切。
陪孩子參加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晚宴,讓孩子穿上西裝,親自舉牌,盡顯霸道總裁範兒。
還帶孩子去日本參加夏令營。
和孩子一起健身,避免了和石頭、費曼一樣發福變胖。
還讓學習機車,穿越河谷和沙漠。
在兒子面前,也像一個小弟。
在如今的觀察階段,王詩齡和胡皓康都經受住了國民的檢閱,這至少證明中國的家長在教育方面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但我們,往往把眼睛,放在那些無能的中國父母身上,把他們的無能歸結為中國式教育的謬誤。同時,我們常常見到的是國外的精英教育,忽略了他們其實也有不足的地方。以人之長,比己之短,只會更加讓我們對中國式教育自慚形穢。
什麼叫作中國式教育?這其實是一個自我矮化的叫法。
各大公眾號為了罵父母教育方法的錯誤,常常在標題裡貼上中國式教育這樣的標籤,以凸顯這個錯誤的嚴重性。然而,這個說法的濫用,只會加深父母這樣的印象:凡事中國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好的。
而且,我甚至覺得把所有有弊端的教育方法,都蓋上中國式教育的名頭,是一種很流氓的做法。
BBC的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曾經讓中國老師在英國的教學,引發了網絡上對於中國教育的抨擊:「填鴨式教育」「照本宣科」「只教人應付考試,不教人獨立思考」。
可這樣的教育是中國開創的嗎?是中國獨有的嗎?
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裡,作為印度著名學府的帝國工業大學,它的教育宗旨也是「填鴨式教學」,為了應付考試,弱肉強食的競爭排名讓學校的自殺率居高不下。
泰國最新的票房冠軍《天才槍手》中的教育體制,也是考試評判一切,競爭壓力巨大,讓學霸主人公可以靠替學渣作弊賺取高額學費。
這樣看來,應試教育、填鴨式教學的問題並非中國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一種普遍存在。這樣的教育,都是社會發展還沒有達到高度福利的階段,人與人之間還需要通過競爭來獲取有限資源,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巨大造成的。而這明明就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卻要甩鍋給中國,說它是中國式教育。
對中國式教育的另一種抨擊,則來自於家庭關係。
央視製作的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鏡子》,就曾經引起了教育專家這樣的責問:我們有世界上最願意犧牲的父母,卻為什麼教出世界上最不懂感恩的孩子?
片中提到了將孩子送到楊永信那裡進行電擊治療,讓他們變得乖順、聽話,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立刻就被人拿來懟中國式教育:「看吧!這就是中國父母,他們想要的不過是對他們孝順的乖寶寶。」
中國式!中國式!仿佛只有中國人才有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仿佛什麼問題一扯到中國式,就變得順理成章,可以引起共鳴。
可是,你成為了世界上最願意犧牲的父母,卻養成世界上最不懂感恩的孩子,真的不是因為你自己無能?
《鏡子》裡,家明不尊重父母,隨便張口就向父母要1萬元給女朋友買狗,還把父母趕出家門;而他的父母認為他的問題是早戀。
澤清的爸爸經常對妻子拳打腳踢,養成了澤清的暴力傾向,也會毆打母親。而在他的父母口中,他的問題成了痴迷軍棋影響學習。
而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不是把所有的問題替孩子操心完了,所以的生活都安排好了,甚至所有的需求都無條件滿足,最終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父母自己錯在太愛自己的孩子,結果釀成了溺愛驕縱或者強大的控制欲和佔有欲,卻要甩鍋給中國式教育。
還有的父母甚至蠢到將孩子送去電擊治療,將他們身上的叛逆、頑劣和壞習慣當成一種精神病。最後,的確得到了一個聽話的孩子,也得到一顆死了的心。
任何教育都是有利有弊的,明智的父母會在實踐的過程當中自己取捨。而愚蠢的父母總是希望於一勞永逸,照著現成的方法就能把孩子教好。可他們捫心自問,他們真的能完全照搬,完全做到嗎?
我們現在所肯定的那些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哪一個又是生下來就得到的呢?還不是經過了無數家庭的試錯,最終流傳於世。我們現在對我們教育錯誤的反思,不也正是中國式教育自我修正的過程嗎?那些批判中國式教育的「磚家」,你們的總結和反思又要歸結到哪一個國家的教育理念呢?
我們應該客觀的評價中國式教育,而不是一直把它當作貶義詞使用,在中國式教育之下,仍然有不少精英和人才。
《家人》雜誌從2017年5月刊開始,用「家風」欄目揭開社會各界名人的成長背後,那段源遠流長的家族教育史奧秘,他們,都是中國式教育下的成功典範。
童話大王鄭淵潔三代人的一本「鄭」經,就教育孩子要自學成才。這和中國傳統囊螢映雪、頭懸梁錐刺股所號召的那種刻苦讀書的精神是一致的,只不過時代在進步,我們不一定要求孩子像以前那麼極端刻苦,但學習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在於形式上的複製,而在於教育理念的跟隨。
中國IT教父柳傳志的柳氏家訓,要把孩子趕出家族企業,讓他們不要躺在父輩的餘蔭裡坐享其成。現在的父母,恨不得把所有的一切都給孩子準備好,卻沒有想到孩子會把父母的愛當作理所應當。讓他們學會自力更生的這股狠心,何嘗不是中國式教育裡開出的花朵。
李亞鵬的育女心經,讓李嫣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不因為自己先天的不足而失去自信,而是通過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在,做一個有趣的靈魂,而獲得更多的肯定和尊重。
而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國式教育已經早就不是單一的汲取傳統文化的營養,而是借鑑別人的長處,不斷修正自己。也許很多年以後,那些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教育理念,誰有可以說它不是中國式教育?
很多人會說:李湘的女兒上的是英語國際學校,不算中國式教育。可是,再如何雙語教學,王詩齡所接受的教育,也不可能全盤西化,因為沒有文化根基。她生長在中國的大地上,父母都是中國人,不可避免會受到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而李湘對王詩齡的教育,何嘗沒有反映現在的中國社會的教育形態:越多元,越全面,越對孩子的發展有利。而現在全球共享教育理念的時代,還在教育問題上開地圖炮,為了多收點學費抬高別人貶低自己的教育,特別可惡。
不要對自己的教育失去信心,我們的教育也能教出特別優秀的孩子。世上沒有一無是處的教育,只有一無是處的父母;沒有一勞永逸的教育理念,只有一成不變的頭腦。懂得去粗取精,為我所用,才是一個合格的教育者。
妖孽版《編輯部的故事》
看90後職場小菜鳥潘噠
如何在《家人》"女兒國"艱難求生
雙周周四看劇集
每周周五看花絮
這個男人渾身是戲
就是沒有演技
微博@潘噠累啦Pander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