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是開心麻花出品,我就去看了,果然,開心麻花沒讓我失望。他們還保持著高水準的製作水平,《半個喜劇》這部電影是我這近兩年來看過最好的一部喜劇電影。
如果要介紹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只用十幾個字就能說完。這部電影就是講述了四個年輕人之間關於愛情,生活,友情的故事。但是只有你真正去看的時候才會發現,這部電影的情節,荒誕離奇中還透露著一些真實可信。
男主角孫同,一個從小地方來的普通年輕人。他和很多來北京的年輕人一樣,懷揣著夢想,但是又被現實摁住了夢想。
但是他比很多人都幸運,他有一個家庭背景十分強大的朋友,他靠著朋友的幫助成功找到了令人羨慕的工作,甚至還能解決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北京戶口。
《半個喜劇》劇照
聽上去真的是一個很誘人的交換條件,但是現實就是現實,老天從來不會無緣無故的掉餡餅,有回報就必須要付出。
孫同的那個朋友,也就是這個故事的第二位男主——鄭多多,一個靠著家裡關係的紈絝子弟。與其說鄭多多把孫同當做朋友,倒不如說鄭多多把孫同當做了一個工具人。
因為他給孫同帶來的那些好處,讓他心安理得的指使孫同。鄭多多和孫同之間的友情根本不算是友情,更像是主人和僕人的關係。
鄭多多可以毫無顧忌的指使孫同,也可以絲毫不尊重孫同的隱私。在他編瞎話騙莫默的時候,他在孫同的房間裡翻箱倒櫃,自然又流暢的動作,讓人根本看不出一點點尊重。
鄭多多就是這樣一個人,家庭給他帶來的優越感讓他根本就不知道尊重是什麼。雖然他遊手好閒,每日鬼混但是他還是比很多人過的要好,因為他強大的家世背景。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我們作為旁觀者總說,總有一天,他會得到生活的教訓。可事實上,他依然過的比我們大多數都要好。
作為旁觀者,我們討厭鄭多多,這種討厭裡多或少都會夾雜著一些羨慕與嫉妒的情感。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不公平,但是生活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公平可言。
而孫同呢?面對他和鄭多多這樣畸形的友情,他不是沒有想過放棄。但是在現實面前,他還是低頭了,畢竟鄭多多給他帶來的福利實在是太好了。
他一直在儘自己所能做到所謂的權衡,可是最後他還是失敗了,因為這樣的關係很脆弱。權衡中立很多時候就是沒有主見的代名詞。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被生活磨平了稜角,沒有了從前的意氣風發與光芒。很多人看到孫同應該會產生強烈的共鳴,這個社會光有一腔熱血和才華根本不夠,現實中太多的事情把曾經的自己壓垮。我們開始變得懦弱,遷就起來。
《半個喜劇》劇照
其實我並不是很想提女主莫默,她能夠在複雜的成年人社會當中還保持著自己原本的那一份堅持和果敢這樣的精神雖然很可貴,但是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她有底氣。
作為北京本地人,又是家裡的獨生女,她的條件已經讓很多人觸不可及了。孫同和莫默就是最大的對比,孫同和莫默同樣善良,但是兩個人的結果就有很大區別。
電影中有一個情節特別有意思,就是莫默帶著孫同去配眼鏡。莫默能夠毫不猶豫的買下自己喜歡的三個墨鏡,而孫同卻連眼鏡壞了,配副新的都不捨得。
所以從這裡你就能看到,因為經濟導致了這兩人的差別有多大。這一段有一個特別好玩兒的鏡頭,孫同的臉和鏡子當中莫默的身子合在一起,反過來,莫默的臉和孫同的身子合在一起。
男人的臉在女人的身上,女人的臉在男人的身上就像是一個隱喻,在暗示著兩個人的性格。莫默像個男孩兒一樣,獨立,有個性;而孫同卻像女孩兒一樣,一直在委曲求全。
在所有的謊言被揭穿之後,孫同反而成為了被所有人討厭指責的人。雖然他一直在為不是自己的婚禮跑前跑後,雖然他為人善良熱心,也雖然出軌欺騙的人不是他,但所有的事情他都知道,都參與其中。
他不是一個受害者,卻是受害者發洩的工具。在莫默來告訴高璐真相的那一場戲時,孫同遭到了所有人的指責。
導演把那種費力不討好的感覺呈現到觀眾面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觀眾的共鳴,從而我能比較容易的達到取得觀眾認可的一個目的。
開心麻花的前幾部喜劇電影,都是在現實生活完全不可能發生的假設背景下發生的故事。這樣的架空背景,能夠讓導演有不同尋常的發揮我從而達到喜劇效果。
但是《半個喜劇》這部電影是完全以現實生活為背景的,腳踏實地落地於當下的時空,又以孫同這樣一個人物形象讓觀眾有觸手可及的效果。
《半個喜劇》劇照
雖然腳踏實地的以現實生活為背景能夠比較容易地引起觀眾共鳴,調動觀眾觀影的情緒,但是在表達喜劇效果上比較吃虧。
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並沒有前幾部那麼好笑,這部電影在笑點的處理上比較規矩,沒有浮誇的手段,也沒有出奇的地方。它的笑點主要突出在情節和主角孫同身上。
比如,孫同在處理高璐和莫默兩個女人的見面時一系列騷操作,巧妙的停頓讓兩個女人都以為對方才是孫同的女朋友。
又比如,在警察來時,緊張,不知所措的樣子實在令人發笑。要在平靜甚至是有些低氣壓的時候拋出笑點,比起很多商業片中為了製造笑點而做出的浮誇效果,這樣的笑點處理顯得比較高級。
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在笑點上的處理,算是很成功的,至少在電影院時能夠感受到滿堂的笑聲。和這部電影的名字一樣,半個喜劇,這部電影其實只有一半在講喜劇,另一半在講生活。
將喜劇的部分投放在銀幕上呈現給觀眾,然後再將關於生活的部分留給觀眾在影片結束後思考,再一次的強調了電影的名字。
這再來說這部電影的音樂,在我看來,一部電影中的音樂就像是一道菜中的醬料,沒有醬料就沒有靈魂。
其中的主題曲《如果我不是我》真的歌詞似乎有映射主人公的意思。這其實是電影中慣用的手法,最後用音樂將主題再次深化,讓觀眾能夠好感受到音樂和電影結合的魅力。
還有電影當中男主角孫同抱著吉他在酒吧當中自彈自唱的歌曲《瘋船長》,似乎就是想借著瘋船長這首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用歌曲去側面反映人物內心,能夠更好地將人物形象塑造的生動立體。而這幾首歌曲,就算拋開電影來說,我也覺得旋律動人是值得一聽的好歌曲。
《半個喜劇》劇照
還有一點令我很意外,也很感動的是電影當中幾位演員的演技都很到位。這部電影當中情緒衝突和情緒隱忍的戲份都很多,而且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之內,角色的情緒有很大的變化。
就拿最近幾年被大家很看好的演員任素汐舉例,她的情緒一共經歷了三次高興,兩次崩潰。因為兩次情緒崩潰的原因不同,所以演出來給人的感覺也不同。
第一次是她被鄭多多欺騙,她的情緒是生氣後悔,任素汐用比較大的肢體動作來表現莫默被欺騙之後的要有衝動行為的感覺。
第二次的情緒崩潰是對孫同的失望,沒有比較大的肢體動作,只是用語氣的循序漸進來表達自己情緒的漸漸失控,和對孫同的逐漸失望。
還有莫默最後去鄭多多的婚禮上揭穿鄭多多的謊言,反而被鄭多多誣陷的時候,任素汐用語氣和眼神來表達莫默的無助。
這種以靜顯動的表演方法,就像是寫作文時用的以靜襯動的寫作手法,更能夠凸顯出人物情緒,引起觀眾的共鳴。
《半個喜劇》這部電影它不僅僅只是一部喜劇,在這部電影當中有開心麻花的一貫風格,有諷刺,有黑色幽默,有和現實的碰撞。
雖然故事有些荒誕戲謔,甚至有些故事細節上經不起推敲,但是其中人物卻又真實的扎心。不論你是怎樣的人,你都能夠在這部電影當中找到你自己或者是你身邊的人。
《半個喜劇》這部電影用喜劇的方法去表現了當下年輕人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好像是在用故作輕鬆的語氣講述一個焦頭爛額的事情。
電影當中有句臺詞我印象特別深刻,「規則就這樣啊,咱活在這兒,就得適應這的規則。」對呀,生活就是這樣。
或許在昨晚的夢裡,你還想著趁著大好年華去看遍錦繡河山,好好享受詩與遠方帶來的寧靜,但是醒來,你要面對的是車水馬龍的街道和人滿為患的城市。
半個喜劇,其實就是生活的一場鬧劇,悲喜參半,所以叫半個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