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演員,記住角色,這才是一個演員要達到的境界。——李雪健
談及中國的老戲骨,恐怕很多人都可以說出很多個演技讓人嘆為觀止的演員,這其中一定少不了的,就是李雪健。黃渤曾經說過,李雪健老師飾演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用「骨血」在演戲,他可以融進一個角色裡,讓你分不清角色與他本人之間的區別。
而作為李雪健唯一認可的徒弟黃海波也曾說過,他的老師李雪健,可以看透一個人的本質,他真的是用生命去詮釋,什麼是演員。
近四十年的演藝生涯,榮獲33個影帝,是什麼樣的事,讓李雪健下決心做一名好演員。
1972年,18歲的李雪健應徵入伍當了兵,在部隊業餘搞宣傳,當兵的時候,不管是出操、開會、集合、看電影,大夥都會唱很多歌。而李雪健最喜歡的歌是《團結就是力量》,至於為什麼喜歡這首歌,李雪健說,「因為他們背後有故事,有熱血,讓人們時刻警醒,時刻記住,那樣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沒幾年,李雪健被調到二炮下屬某特種工程兵部隊,駐地在雲南的一個大山裡,他和大伙兒一起在那兒打山洞,挖坑道。
有一回,「崑崙軍區雜技團」要來給戰士們演出,李雪健所在的連隊正駐紮在山上執行任務,得到這個消息,大夥都很高興。當時山腳下有一條河,河面有三米多寬。由於乾旱河水退縮,露出大片的河床。雜技團在河對面臨時搭了個簡陋的戲臺,戰士們就地而坐,全神貫注地欣賞著千載難逢的專業演員的慰問演出。
李雪健記得有一個節目叫「高臺車隊」,正當大家看的津津有味的時候,一個女演員不慎從臺上摔了下來,幸虧有保險繩拽著,人懸在半空中,沒摔到地上。李雪健和幾名戰士立刻跑過河去,幫著女演員解下身上的保險繩,可能是被繩子勒的,女演員吐出了一口鮮血,在場的人看得心驚膽戰,可女演員卻什麼也沒說,用水漱了漱口又上臺接著表演,演完後,她是被人攙著下不來。
這位演員的表現給李雪健帶來了強烈的震動。過去,儘管他在連隊業餘演出時也偶露崢嶸,但那時的他只覺得演員是一個挺風光,有面子的職業,根本還沒想到演員也能夠犧牲自己點亮別人。從那以後,李雪健發誓要當一名演員,向那位影響他一輩子,但仍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演員那樣,為藝術而獻身。從此之後,他更加痴迷於表演藝術,業餘時間都投身其中,很快就成為連隊的主力文娛骨幹。
後來的他通過老師的介紹就考到了空政話劇團,而他的表現是同批演員中最好的,除了認真學習業務外,他還學雷鋒,做好事,誰家沒燒的了,他去幫著買媒,從樓底搬到樓頂。誰家沒吃的了,他去跑糧店,轉農貿市場,車座上馱著米袋子,車把下掛著菜籃子,外人還當他是炊事班的人呢。
在他的記憶中,話劇團演的第一個角色就是「匪兵乙」,還不是甲,但他也十分滿足了。「匪兵乙」在他當時的心中,也算是個大人物。李雪健毫不怠慢,苦心排練,功夫不負有心人,「乙」演的不錯,後來就演了「甲」,又從「甲」演了「匪兵班長」,而那個班長就有一句臺詞了。
一步一個腳印,李雪健從沒有因為飾演的是一個小角色就心生懈怠,而是認真的去演繹每一個人物,將自己融入其中。
直到1991年,一股由室內劇《渴望》引發的衝擊波,席捲銀幕內外。當年民間流行一句話,「舉國皆哀劉慧芳,舉國皆罵王滬生,萬眾皆嘆宋大成」,成為當年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片中的好人宋大成,以他特有的淳樸,善良,真誠且有些膽怯的性格特徵,走進觀眾的心靈深處,而演活了這個平凡小人物的也正是李雪健
成功從來都不是偶然,還記得以前,有個年輕小演員,說李雪健只是客串了幾場戲,片酬居然有幾十萬,而他努力演好多,片酬卻只有四千,覺得很不公平,我還清晰的記得撒貝寧當時的回答,「你看到的只是別人努力後的輝煌,演戲,既然是你的夢想,那這個夢想是屬於你的,別人無論多麼輝煌,無論是不是一夜成名,那都不是你的,看看你手心裡的夢想,那個才是屬於你的。」
許多人就是這樣,總去抱怨別人過的如何如何好,而從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你看到了別人的成功,卻沒有看到別人為了成功付出了多少,別人是如何走向成功的,這才是你應該學習的。
劉大成,焦裕祿,宋江,張作霖等,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讓我們不得不感嘆李雪健老師演技的精湛,你最喜歡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哪個角色?哪個角色,又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不喜歡李雪健演繹的「宋江」這個角色,有時候你越是討厭劇中某位人物,反而又說明,他演的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