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比劇場人更盼望疫情早點過去。這幾天,一幅匯聚保利院線68家劇場的Q版全家福超大長卷手繪,在朋友圈被很多愛看演出的朋友轉發。手繪中的每位「劇院寶貝」都結合了建築之美,藝術範兒十足。製作方北京保利紫禁城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希望用這樣一種方式,為疫情中的劇場人加油。
這幅Q版保利劇院院線全家福的作者,是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的年輕插畫師李悅。插畫專業科班出身的李悅,平時負責音樂堂的演出海報插畫設計等工作。疫情襲來,她看到很多插畫師創作為武漢加油的插畫,特別是看到微博上接地氣的熱乾麵插畫時,就想著自己也能畫點什麼。她直言:「這次疫情突如其來,讓我們在年前所做的一切籌備工作全部暫停,近期所有演出取消,我就想著把劇院和演出能結合起來進行創作,給大家打打氣。」
從1月31日開始,李悅花了三天時間創作了北京保利劇院、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天津大劇院、保定關漢卿大劇院、衡水保利大劇院以及唐山大劇院6家京津冀地區劇院的Q版插畫,接下來,她一口氣完成了全國68家劇院的形象創造,大概每天畫八家劇院。
創作的過程,李悅選擇了具有地域特點的樂器來展現,比如北京保利劇院,她選擇了三弦這一比較有北京風韻的樂器;天津大劇院用快板的形式表現;內蒙古烏蘭恰特大劇院的樂器代表則是馬頭琴。從常見樂器到手碟、西塔琴、克拉琴等小眾樂器,乃至爵士和民謠的樂器,都出現在這幅Q版插畫中。為了讓手繪人物儘可能生動形象,她選擇鋼琴等坐著演奏的樂器比較少,以站著演奏的樂器為主。
Q版全家福手繪人物
李悅也想借這次創作向大家普及樂器,她選擇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風靡的獨奏樂器魯特琴為自己工作的中山公園音樂堂「代言」,因為「音樂堂有古樂季這一品牌」。創作後期,樂器的素材用的差不多了,她又融入了崑曲、黃梅戲、踢踏舞、芭蕾、戲劇人物等元素。淄博大劇院的Q版形象是一位瀟灑舞者,這一創意來自波士頓芭蕾舞團演的《胡桃夾子》裡那隻「轉著愛的魔力圈圈」的熊,其實是李悅經常會在微信聊天中用到的表情包。
這幅Q版插畫作品的結尾,描繪的是櫻花盛開的武漢,李悅相信,待到春暖花開,大家劇院見的日子,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