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散文|春天的詩意

2020-12-25 左手詩詞右手書畫

春日融融,宜出遊,宜看花,宜聽歌,宜習字,宜賞畫,宜讀詩詞,也宜寫詩詞,讓每一天都帶著詩意。

李清照是在春日,寫下了「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清雅。吳錫麟也是在春日,寫下了「江南三月聽鶯天,買酒莫論錢」的情致。李煜也是在春日,寫下了「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的清麗。韋莊也是在春日,寫下了「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空靈。白居易也是在春日,寫下了「誰家新燕琢春泥」的興嘆。陸放翁也是在春日,寫下了「小樓一夜聽春雨」的放逸。韓昌黎也是在春日,寫下了「百般紅紫鬥芳菲」的熱鬧。晁衝之也是在春日,寫下了「陰陰溪曲綠交加」的清朗。

讀著以上這些情之所至,心之所往的文字,似乎每一行都帶著春天的氣息,似乎每一行都帶著春天的詩意。

一直是最喜歡青綠山水的,無論是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還是錢選的《山居圖》,還是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卷》,還是張大千的《匡廬觀瀑圖》,都是那麼明麗、典雅、秀潤、工致。都是彰顯出文人高士流連山水,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似乎都是帶著春天的詩意。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曾說過:「你的內心總有一處寧靜的聖地,你可以隨時退避並在那裡成為你自己。」

我也常常覺得,每個段落,每天心情,都是有顏色的。可以是潔白色,可以是靚藍色,可以是嫩粉色,可以是鵝黃色,可以是果綠色,也可以是玫紅色。因為,組成段落、形成心情的每一粒字,似乎都是帶著春天的詩意。

關注,點讚,分享,評論,都是對我支持

相關焦點

  • 第四屆全國「詩意公交•精品中山」 詩歌(散文詩)大賽徵文啟事
    近日,小編從市公交集團獲悉,為進一步深化中山市第六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和中山市公共運輸運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山公交集團)蟬聯全國文明單位的成果,踐行公交優先國家戰略與公交綠色出行理念,豐富公交企業文化,增強城市詩意氛圍,充實文化強市內涵,擦亮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文明單位品牌,打造灣區樞紐精品中山,特舉行全國第四屆 「詩意公交
  • 黃曼麗|詩意春天
    這個春天我一直住在梅州寧靜的大山裡,這是從來沒有過的特別體驗。以前來去匆匆,我未曾真正生活在這裡,心無旁騖地感受它的美。
  • 像春天的一個意外
    像春天的一個意外一棵古老的廣玉蘭擎著巨傘  遮掩了四季這是蜀國的春天我看到一根枝條沉默地脫下葉子徑直向春天出發 它經過陽光我關注著動向在某個秘密的夜晚這根枝條成功地孵出一群鴿子潔白的羽翼躍躍欲飛像春天的一個意外這一個早晨我決定跟這根枝條私奔我的身上掉下片片潔白以花的名義朝著詩歌飛翔像生命的一個意外詩/劉小芳圖/來自網絡
  • 原創散文|青蓮一朵
    你來晚了,戳藍字一鍵關注散文精選大全文:一生所愛(點擊下方音樂結合一起讀文章哦)不知從哪裡來,不知往哪裡去,她說。朝該來的地方來,往該去的地方去,我回應。接著是很長的沉默,點了棵煙。許久熒幕再次亮起她說:來生我只願是佛前那一朵青蓮。我說:那不人道。接著是一片死寂,最後是永久的分離。
  • 【方志四川•散文】董勇 ‖ 岷山的春天
    【方志四川•散文】董勇 ‖ 岷山的春天 2020-06-10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個春天》:詩意,不在遠方,在身旁
    《四個春天》是陸慶屹首部文字作品他用深情質樸的文字和飽含溫度的攝影記錄下父母、故鄉、舊識……在書頁間搭建起西南小城中充滿煙火氣、人情味,同時充盈著詩意的生活景象。雖不是自己的故事卻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天裡。
  • 《四個春天》
    作者: 陸慶屹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年: 2019-1-1頁數: 243ISBN: 9787544294881內容簡介《四個春天24篇優美散文,展現了一對相濡以沫半個多世紀、多才多藝、幽默達觀的老夫婦;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活潑生動的故鄉舊人,並記述了他們詼諧且充滿生活哲學的小故事;在書頁間搭建起西南小城充滿煙火氣、人情味,同時也飽含詩意的生活景象。作者簡介陸慶屹,1973年生於貴州獨山。
  • 聆聽 | 春天,願共你聆聽花開的聲音
    點上方收聽主播素老麻乃&語靈音頻行走在春天的路上,總想修一座雲水禪心的庭院,你我,在春風裡落座,一起桃花釀酒,詩意煮情,於時光的閒情中,春天,願共你聆聽花開的聲音,我們在平凡的煙火中相守,卸去沉重的行囊,將所有善念和慈愛喚醒,把每一天都供養成含笑的光陰,以凌波微步,赴一場最美的旅行,
  • 【簡友佳微】散文從門口進來
    以下作品——原創:黑龍江小龍女來源:黑龍江小龍女(ID:gh_41d6ed6c33fd) 散文從門口進來    但是入世稍深,漸漸煎熬成為一顆「煮硬了的蛋」,散文從門口進來,詩從窗口出去了。「嘴唇在不能親吻的時候才能唱歌。」一個人如果達到相當年齡,還不失赤子之心,經風吹雨打,方寸間還能詩意盎然,他是得天獨厚,他是詩人。——引自梁實秋的散文《詩人》近來讀梁實秋的散文,看到上面的一段話,不禁百感交集。
  • 萬紫千紅總是春:點開推送,收穫春天的詩意
    萬紫千紅總是春:點開推送,收穫春天的詩意 2020-04-26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散文|雪中漫步(原創)
    回頭看看身後的足跡,歪歪扭扭很不規則,這使我想起了前幾年春天雪後寫的一首踏雪詩:「陽春三月雪,沐浴春風時;少女回眸笑,一行腳印直。」我一直很欣賞自己的這首傑作,就像一幅風景畫:有雪,有風,有人,有聲。現在回頭看看自己凌亂的腳印,簡直像雪天攆兔子。「唉!老了,不服不行。」我喘著粗氣感嘆著。
  • 春天喚醒詩情詩意——評詩集《應該對春天有所表示》
    作者:朱必松(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李少君的詩集《應該對春天有所表示》(北嶽文藝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標題中含有「春」字的作品就有10首,包括《應該對春天有所表示》《春夜的辯證法》《春光》《春風》《春風再一次刷新了世界》《春天裡的閒意思》《新早春二月》《春色》等。
  • 全國優秀散文展播 |《讀書與旅行在絢爛的春天》作者:歐陽文 ‖ 朗誦:春光
    散文:讀書旅行在絢爛的春天作者:歐陽文朗誦:春光這樣的生活,沒有人會否認春天的溫暖和浪漫。        讀山、讀水、讀書、讀你,就像讀一個五彩的春天,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當百花齊放,百鳥爭鳴,在春色滿園中,在書的海洋裡,我尋找甜美的神秘。讀一本書,走萬裡路,旅行祖國的秀麗城市,就像讀一個溫暖的春天,讓溫暖照亮你的心靈。            有春作伴好讀書。一個人的花季,一個人的旅行,美在春天。
  • 全國優秀散文展播 |《讀書與旅行在絢爛的春天》作者:歐陽文 ‖ 朗誦:陳茜
    散文:讀書旅行在絢爛的春天作者:歐陽文朗誦:陳茜這樣的生活,沒有人會否認春天的溫暖和浪漫。        讀山、讀水、讀書、讀你,就像讀一個五彩的春天,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當百花齊放,百鳥爭鳴,在春色滿園中,在書的海洋裡,我尋找甜美的神秘。讀一本書,走萬裡路,旅行祖國的秀麗城市,就像讀一個溫暖的春天,讓溫暖照亮你的心靈。            有春作伴好讀書。一個人的花季,一個人的旅行,美在春天。
  • 【人文素養】張愛玲散文《愛》賞析
    張愛玲在這篇小散文中寫了一個小故事,儘管只有一個梗概,但也有了它的悽美之感。一開頭,張愛玲就寫道:「這是真的。」確實是真的,據胡蘭成《今生今世》所言,故事的主人公為胡蘭成髮妻玉鳳的庶母,她的經歷與《愛》中的女孩幾乎一樣,想來張愛玲是從胡蘭成口中聽來的這個故事。 又是胡蘭成。胡蘭成寫到張愛玲時有許多謊言,但說這小故事似乎沒有必要說謊。
  • 人生,自有詩意
    人生怎麼可以沒有詩意?不要說為生活勞累,就放棄追求詩意的美好。人生自有詩意。然而,什麼是人生的詩意?但就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是千差萬別的,唯有詩意的人生可能達到自由與快樂,無視苦難和憂愁,無拘無束遨遊在詩意的氛圍裡,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從而使內心真正歸於自然與祥和,因為有著自己的精神世界,內心是富足強大的。
  • 首屆「韓愈杯」全國散文原創作品大賽徵稿啟事
    為弘揚韓愈文韻,進一步繁榮當代散文創作,推動好散文的傳播,打造當代散文活動品牌。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韓愈研究會、河南大學出版社、河南省孟州市政協聯合發起,報請有關部門批准,聯合孟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孟州市韓愈研究所、孟州市韓愈研究會,共同舉辦首屆「韓愈杯」全國散文新作品大賽,自2020年起每年一屆,旨在褒獎新時代散文原創作品。
  • 「華豫朗讀者」柳暗花明朗誦谷語的散文《冬至》
    這哪裡僅是一幅天氣記錄圖,更是古人心靈的一個詩意棲居之處啊。棲居,一個好詞兒。在這「日短之至」的仲冬時節,儘早地「棲居」在暖暖的被窩,擁衾夜讀,或細品史鐵生苦難命運凝造的深度感悟,或驚看劉亮程跟「時間」糾纏不休,可算是一個消寒的好辦法,也是一種心靈的任意散步吧。一九、二九不出手,我們的心靈,總要出來散散步的。
  • 原創散文:清風明月書中來
    走上講臺之後,我慢慢又喜歡上了散文,讀得最多也最喜歡的自然是散文大家朱自清的作品。《荷塘月色》、《背影》、《綠》、《春暉的一月》,這些精品我讀了又讀,越讀越覺得有韻味。他筆下的荷塘,他筆下的春天,美得令人窒息;他筆端流淌的感情在細膩的描寫中,催人淚下。我欣賞先生的作品,更景仰他的人格,在那個國事蜩螗、兵燹戰亂的年代,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麵粉。
  • 朱自清散文裡的花兒
    對於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世亦有些許微言者,如蘇淵雷在《小品妙選》後作者傳略中說到,朱自清的「散文亦秀逸有致,稍乏筆力」。「秀逸有致」是沒錯的,說「稍乏筆力」,我不敢苟同其觀點。關於「筆力」的界定,其看法有差異故耳,大致其「稍乏筆力」與「遒勁」相對。我認為,以朱自清的文字功力並無「稍乏筆力」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