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融融,宜出遊,宜看花,宜聽歌,宜習字,宜賞畫,宜讀詩詞,也宜寫詩詞,讓每一天都帶著詩意。
李清照是在春日,寫下了「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的清雅。吳錫麟也是在春日,寫下了「江南三月聽鶯天,買酒莫論錢」的情致。李煜也是在春日,寫下了「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的清麗。韋莊也是在春日,寫下了「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空靈。白居易也是在春日,寫下了「誰家新燕琢春泥」的興嘆。陸放翁也是在春日,寫下了「小樓一夜聽春雨」的放逸。韓昌黎也是在春日,寫下了「百般紅紫鬥芳菲」的熱鬧。晁衝之也是在春日,寫下了「陰陰溪曲綠交加」的清朗。
讀著以上這些情之所至,心之所往的文字,似乎每一行都帶著春天的氣息,似乎每一行都帶著春天的詩意。
一直是最喜歡青綠山水的,無論是王希孟的《千裡江山圖》,還是錢選的《山居圖》,還是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卷》,還是張大千的《匡廬觀瀑圖》,都是那麼明麗、典雅、秀潤、工致。都是彰顯出文人高士流連山水,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似乎都是帶著春天的詩意。
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曾說過:「你的內心總有一處寧靜的聖地,你可以隨時退避並在那裡成為你自己。」
我也常常覺得,每個段落,每天心情,都是有顏色的。可以是潔白色,可以是靚藍色,可以是嫩粉色,可以是鵝黃色,可以是果綠色,也可以是玫紅色。因為,組成段落、形成心情的每一粒字,似乎都是帶著春天的詩意。
關注,點讚,分享,評論,都是對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