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瘋狂掃貨 新能源1天暴漲3000億!盤後更有重磅利好 碳中和接著舞?

2020-12-24 天天基金網

摘要

【外資瘋狂掃貨 新能源1天暴漲3000億!盤後更有重磅利好 碳中和接著舞?】盤後再有涉及新能源的重磅利好發布。盤後,新華社受權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該白皮書指出,要推動太陽能多元利用,推進風電開發和水電綠色發展,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等。並罕見提出,加速發展綠氫製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

  碳中和徹底炸了!

  上周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碳達峰+碳中和任務。本周一,碳中和成為盤面最大的看點。新能車龍頭寧德時代漲超12%創新高,市值突破7500億元,首次躋身A股前十;比亞迪受其帶動午後封板。擬獲高瓴入股的太陽能第一股隆基股份收於漲停,全天成交額約89億元。截至周一收盤,新能源板塊(包括太陽能、風能和新能車板塊)總市值增加近3000億元。

  數據顯示,外資也在瘋狂掃貨新能源。北向資金周一淨買入78.61億元,淨買入隆基股份7.54億元,該股已連續16日淨買入,累計淨買入42.68億元,周一漲停並創新高;陽光電源通威股份淨買入2.22億元、0.56億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盤後再有涉及新能源的重磅利好發布。盤後,新華社受權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該白皮書指出,要推動太陽能多元利用,推進風電開發和水電綠色發展,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等。並罕見提出,加速發展綠氫製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

  碳中和是要接著舞的節奏?

  碳中和概念徹底爆發

  在上周五發布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稿中,提到了明年的八大任務。其中,第八項任務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至此,碳中和概念徹底成形。即使此前新能源概念股已經有過不小的漲幅,但並未阻擋住資金的狂熱。

  新能源車第一股寧德時代全天暴漲超12%,市值一舉突破7500億元;比亞迪再度漲停。與此同時,太陽能第一股隆基股份漲停,邁為股份漲幅超過8%;風能板塊亦出現多股漲停,風電龍頭金風科技尾盤拉升,收漲近5%。新能源車、太陽能、風能等涉及新能源板塊市值整體上漲近3000億元,其中新能源車市值大漲近2000億元,新能車ETF暴漲超6%。

  碳中和炒作會持續嗎?

  有機構表示,從周一的盤面來看,A股有望進入跨年躁動行情的跡象。除股指表現突出外,成交量亦大幅放大近千億元。如若A股進入跨年躁動,碳中和依然是一個最為重要的主題。而就在周一盤後,新華社受權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再次強化了新能源的發展和規劃。

  白皮書指出,開發利用非化石能源是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主要途徑。中國把非化石能源放在能源發展優先位置,大力推進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推動太陽能多元化利用。按照技術進步、成本降低、擴大市場、完善體系的原則,全面推進太陽能多方式、多元化利用。完善光伏發電分布式應用的電網接入等服務機制,推動光伏與農業、養殖、治沙等綜合發展,形成多元化光伏發電發展模式。

  全面協調推進風電開發。按照統籌規劃、集散並舉、陸海齊進、有效利用的原則,在做好風電開發與電力送出和市場消納銜接的前提下,有序推進風電開發利用和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優先發展平價風電項目,推行市場化競爭方式配置風電項目。

  推進水電綠色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科學有序推進水電開發,做到開發與保護並重、建設與管理並重。

  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完善多層次核能、核安全法規標準體系,加強核應急預案和法制、體制、機制建設,形成有效應對核事故的國家核應急能力體系。強化核安保與核材料管制,嚴格履行核安保與核不擴散國際義務,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核安保紀錄。

  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

  氫能獲支持,潛力幾何?

  除太陽能外,氫能亦獲罕見支持。白皮書提出,加速發展綠氫製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

  中金公司劉俊指出,對內長期來看,碳中和將會完成中國的能源轉型,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一次能源消費中電氣化率達到100%,終端能源消費中氫能達到30%,完成淨零排放。

  國聯證券研報指出,按照白皮書發展規劃,未來我國氫能發展將分階段穩步進行:1)制氫端短期優先選用工業副產氫,中期採用化石能源制氫結合碳捕捉技術,長期採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2)儲運端將按照「低壓到高壓」「氣態到多相態」的技術發展方向,逐步提升氫氣的儲存和運輸能力;3)燃料電池系統端將持續圍繞功率、性能、壽命、成本四大要素而發展。具體應用集中在交通領域,從商用車切入、乘用車跟進。

  國聯證券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佔比約為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年經濟產值超過10萬億元,全國加氫站達到10000座以上,燃料電池汽車年產量達到520萬輛。

  事實上,太陽能、鋰電池、新能源整車等板塊近兩個月已經持續走強,收益可觀。但風能、氫能等表現卻處於落後。隨著白皮書的發布,涉及到碳中和的板塊可能會出現輪番表演的行情。中金公司也預計,對於電能替代,特別是氫能替代和碳捕捉的技術投入將會加大,在應用端多管齊下實現碳中和目標。

  那麼,涉及氫能的個股有哪些呢?綜合川財證券和國聯證券的研報來看,主要有以下細分領域和公司:涉及空壓機、鉑催化劑、氫罐、膜領域相關公司有雪人股份貴研鉑業富瑞特裝東嶽集團;涉及加氫設備、加氫站主要有東方電氣厚普股份深冷股份;電堆及系統生產商主要有億華通、大洋電機騰龍股份雄韜股份

  相關報導:

  國家加持!新能源產業完美站上風口 這場發布會信息量很大

  創業板暴漲近4% 首現7000億市值股票!怎麼回事?新能源汽車巨頭罕見漲停 國務院盤後發重磅文件!

  突發利好 國新辦重磅發布白皮書!7500億巨頭猛漲12% 光伏、新能源車龍頭齊漲停 外資入場搶籌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原標題:徹底炸了!外資瘋狂掃貨 新能源1天暴漲3000億!盤後更有重磅利好 這一行業意外獲加持 碳中和接著舞?)

(責任編輯:DF380)

相關焦點

  • 外資瘋狂掃貨新能源1天暴漲3000億!盤後更有重磅利好碳中和接著舞?
    截至周一收盤,新能源板塊(包括太陽能、風能和新能車板塊)總市值增加近3000億元。數據顯示,外資也在瘋狂掃貨新能源。北向資金周一淨買入78.61億元,淨買入隆基股份7.54億元,該股已連續16日淨買入,累計淨買入42.68億元,周一漲停並創新高;陽光電源、通威股份淨買入2.22億元、0.56億元。
  • ...新能源1天暴漲3000億!盤後更有重磅利好 這一行業意外獲加持 碳...
    外資瘋狂掃貨 新能源1天暴漲3000億!盤後更有重磅利好 這一行業意外獲加持 碳中和接著舞? 摘要 【外資瘋狂掃貨 新能源1天暴漲3000億!盤後更有重磅利好 碳中和接著舞?】盤後再有涉及新能源的重磅利好發布。盤後,新華社受權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 國家頂層文件助推,1天暴漲3000億!新能源行業在經歷什麼?
    新能源板塊被引爆12月20日隆基股份發布公告,公司將向高瓴資本轉讓公司2.2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每股轉讓價格為70元,本次交易總額約為158.41億元。這則公告直接引爆了A股新能源板塊。再加上,高瓴在買入隆基股份之前,早已布局新能源領域。最初的大動作是寧德時代的106億投資,之後又在光伏另一個龍頭通威股份定增公告中,也出現了他們的身影。而且除了高瓴之外,外資也在掃貨新能源。北向資金周一淨買入隆基股份7.54億元,淨買入陽光電源、通威股份2.22億元、0.56億元。
  • 張磊重磅出手,158億攬下「碳中和第一股」
    原標題:剛剛,張磊重磅出手,158億攬下"碳中和第一股"!最高層會議釋放八大產業利好,誰將成為最強風口?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就是其中的主要任務之一。而從資本市場來看,深耕太陽能的隆基股份在很多市場人士眼中就是「碳中和第一股」。其實,除了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三大產業利好之外,此次會議還利好種業、5G、晶片和物流等8大產業。那麼,誰將在未來的行情中跑出來?
  • 「碳中和」迎...
    12月20日下午,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高瓴資本作價158億買了隆基股份6%的股份。  21日早盤,隆基股份跳空高開8%,一口氣站上3000億市值。  截至發稿,隆基股份漲停,總市值3222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暴漲293億元。
  • 周末最大利好已定,強烈關注碳中和
    3,十連板大豪科技收問詢函:因停牌前漲停 上交所要求說明重組交易的具體籌划過程 -- 這塊就看戲本周最重點還是上頭會議相關的板塊,1,首次明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 「碳中和」全覆蓋的上遊是誰?主力瞄上新的牛市賽道!股民留意!
    主力資金炒鋰電材料,誕生3.8倍的天賜;炒新能源車上遊器件,誕生21倍的立昂;那麼,「碳中和」全覆蓋的上遊是誰?主力已經瞄上新的牛市賽道,股民別再後知後覺了!1、A股主力太聰明了!自從「碳中和」戰略定調以來,主力機構就一直在跑步進場。
  • 剛剛,張磊重磅出手,158億攬下「碳中和第一股」!最高層會議釋放...
    交易雙方一致同意,本次交易每股轉讓價格為70元,交易對價總額為158.41億元。周五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下達了明年的8大任務。其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就是其中的主要任務之一。而從資本市場來看,深耕太陽能的隆基股份在很多市場人士眼中就是「碳中和第一股」。
  • 盤後出利好!燃料電池行情有望重演?概念股龍頭名單一覽!
    重磅!股民注意,A股盤後出利好,新能源汽車賽道「重選」!繼天賜大漲440%,寧德大漲200%,比亞迪大漲275%之後,下一步,主力將挖掘「燃料電池車」方向,機構已經關註上了!重磅消息!A股盤後出了個《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重點提到全面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加速發展綠氫製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1、新能源車今年很火,算是除了醬香型科技之外,唯一貫穿全年的主線了。
  • 大概有這些原因
    (超預期,利好農業板塊)6.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7.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8.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超預期,利好光伏行業)很明顯地看到,1跟2這兩點均涉及到了科技領域,基本把科技發展放在了首要地位。
  • 突發重磅!外資流入幾百億後沒跑路,繼續等待大盤跌3000點探底回升!
    突發重磅!外資流入幾百億後沒跑路,繼續等待大盤跌3000點探底回升! 今日A股滬深兩市呈現探低消化的格局,早盤滬指低開2點於3366點,創業板高開1點於2727點,開盤以後市場震蕩回踩,盤中3350點附近反覆支撐,盤尾最低3348點以後穩住,最終各大指數都收於上午相對較低位置!
  • 環保專題報告: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雖然碳中和目標從目前的位置來看實現難度較大,很多技術也並未成 熟,但是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目標的背後不僅僅是十四億人生活質量的提升,也是隨之而 來的能源和資源更高需求,而碳中和一方面帶來更清潔,更經濟和更安全的能源將確保 這一目標完成,另一方面也將打開中國的能源需求天花板,使得未來的科技浪潮不受環 境問題的束縛。
  • 今日操盤:順周期爆火外資掃貨超百億 國際投行競相看好新興市場
    外資掃貨超百億,上證50逼近股災前頂部,滬深300創5年半新高!北上資金大幅淨買入100.52億元,為今年以來第15個淨買入超百億元的交易日。其中滬股通淨買入66.83億元,深股通淨買入33.69億元。淨買入貴州茅臺18.02億元,格力電器、中國中免、五糧液、陽光電源等也獲得超億元的淨買入。紫金礦業、比亞迪則被淨賣出超億元。
  • 高瓴158億入股疊加碳中和政策紅利 隆基股份漲停後勁兒有多大
    隆基股份12月20日下午發布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李春安與高瓴資本籤署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擬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6%公司股份,交易雙方一致同意,本次交易每股轉讓價格為70元,交易對價總額為158.41億元。受此利好消息,隆基股份12月21日高開,收於漲停板,報85.42元/股。
  • 周末重磅!高瓴又出手了,相中這家3000億龍頭!這類品種開啟9年大...
    周末重磅!高瓴又出手了,相中這家3000億龍頭!這類品種開啟9年大牛市?宏觀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明年八大重點工作據新華社報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要健全金融機構治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 寧德時代的總市值已超過7500億美元
    12月19日,隆基股份公告稱,公司與高瓴資本籤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公司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2.2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本次交易對價總額為158.4億元。 有光伏業內人士認為,高瓴可能是試圖基於資本橋梁,來構築「光儲電力」的新能源王國。
  • 外資掃貨醫藥新能源 受益大宗商品漲價有色金屬行業一騎絕塵
    來源:偏愛指數上周受益於持續強勁的出口與製造業投資數據、麻辣粉超預期續作及美聯儲陣陣鴿聲等因素影響,經歷前期回落的A股市場重新有所反彈,上證綜指、深成指周漲幅分別為1.43%、2.12%,但整體來看,依然如我們上周所言,臨近年末的A股市場尚在低波動環境中徘徊
  • 重磅會議定調核心機會 明日或有驚人一幕
    嘉哥梳理了這次中央定調2021年經濟發展方向:1、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利好科技);2、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利好晶片);3、解決種子和耕地(利好種業);4、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利空網際網路巨頭);5、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利空金融地產);6、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利好新能源)。
  • 「碳中和」雄心下,全球格局會發生哪些變化?
    澳大利亞、俄羅斯、沙特等國「靠天賞飯」賣能源資源,比如「坐在礦車上」的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佔世界的一半,煤炭2019年出口3.96億噸;再比如「富得流油」的沙特,石油石化產業2019年生產總值2470億美元,佔GDP的31%。為實現「碳中和」,各國必然要降低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對習慣吃老本的資源輸出國來說,此舉相當於斷人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