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個熱搜,香港黃金年代的一代影后歐嘉慧在美國逝世,享年82歲。
隨後歐嘉慧早年好友劉瑋民證實了這個死訊,稱對方因癌症於26日離開人世。
提起歐嘉慧,很多年輕人應該是不認識的,估計只有老一輩的人就知道。
她在曾經的香港影壇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而且她長相出眾、甜美,非常有氣質,用「風華絕代」來形容她也不為過。
她拍攝過不少TVB電視和影視作品,也曾是邵氏旗下的著名女星。
在年輕時,歐嘉慧不僅是個演員,還是一名遊泳健將,因此被媒體冠以「美人魚」之稱。
歐嘉慧算是影視界的大姐級人物,不少富豪也曾追求過她。
據說香港富豪霍英東就是歐嘉慧的追求者之一,還曾為其購買豪宅冠名。
奈何美人不愛金錢只愛才子,也因此拒絕了很多富豪的追求。
在20世紀70年代,歐嘉慧的事業達到最高峰,在這時,她遇到了主持人何守信,當時的何守信還只是一個不出名的三流藝人。
但歐嘉慧很欣賞這個有才華,並且比自己小三歲的何守信。
兩人認識沒多久就墮入愛河,並在1973年結婚。
在這場婚禮中,歐嘉慧被媒體稱為「下嫁」。
她在事業最當紅時宣布結婚,而何守信也因為這一門婚姻名聲大噪,事業蒸蒸日上。
後來由於工作原因,何守信經常會接觸到很多當紅女藝人。
而歐嘉慧結婚後減少了拍戲的數量,想要做一個好妻子,照顧好何守信的生活。
作為娛樂圈的女人,她曾看到太多娛樂圈的是是非非,希望能用自己的一顆真心換來一段幸福的婚姻。
然而這段婚姻依然以失敗告終,兩人離婚的導火索就是何守信出軌。
這場婚姻的第三者是當時影壇的另一位大姐級人物——汪明荃。
汪明荃也是TVB一姐,在港圈有很高的地位,她與歐嘉慧是好朋友和姐妹的關係,雙方都有自己的家室。
歐嘉慧心中氣不過,據說她找到汪明荃,兩人發生衝突,開啟一場撕逼大戰。
那場「大戰」的結果如何,我們無從知曉,唯一知道的就是巨星歐嘉慧,因情傷離開娛樂圈,遠離了這一切的是是非非。
在她移民美國後,有媒體了解到,歐嘉慧再婚了,晚年生活過得平淡、簡單、而又幸福。
有媒體稱,佩服歐嘉慧的勇氣和魄力,因為她懂得及時止損的重要性。
有時候,選擇放下比選擇堅持更加地艱難。
01
如何判斷一段關係應該放棄?
很多人在愛情或者婚姻出現問題時,都不知道如何處理比較好。
有的時候,一段已經沒有意義的感情,給人一種感覺,就是如同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很多人會堅持著一段糟糕的關係,直到精力與愛意被消耗殆盡。
當代很多女性會患上一些疾病,都是來源於一段關係的長期消耗。
一段糟糕的關係,不僅會傷害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喪送自己一輩子的幸福。
就像之前的一個新聞,一位66歲老太殺死了自己的丈夫,原因就是她被丈夫家暴了50餘年。
可見,這位老太的一生是無依而又悲涼的,如果她能早點脫離這樣的婚姻,說不定又會是不同的結果了。
因此,女人一定要懂得如何判斷一段關係是否放棄。
1.好的關係是互補,而不是消耗
如果一個健康的人,在一段親密關係中被逼到人格分裂,精神失常,那這一段關係,基本可以被判斷為是消耗了。
消耗的關係有多可怕?
我曾經有一位來訪者小於,就職於一個待遇好,又穩定的單位中。
但是在結婚後,她卻在老公長年累月的打壓下,失去了自信,工作效率和能力直線下降,並且患上抑鬱症,於是不得不辭職,離開這個曾辛苦打拼的單位。
小於為了拯救自己和這一段婚姻,做出了很多努力,多次嘗試與丈夫溝通交流。
而小於的丈夫,一直不認為自己對妻子實行的打擊和折磨是錯誤的。
他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所見所聞,後來小於失望透頂,果斷地選擇了離婚。
在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她才明白,有些關係,不是說依靠自我成長和改變就能改善的。
自我成長有的時候是為了讓自己更有勇氣和力量,去面對未來未知的恐懼,有信心創造更好的生活。
在親密關係中,如果不是相互成就、理解、包容、帶給彼此幸福,而是不斷地消耗對方的感情和精力。
當協調無果之後,就應該果斷放棄。
2.關係中有一方人格分裂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如果有一方人格分裂,那這段關係中,家暴、女性不被尊重、被對方打壓的概率會高很多。
那麼什麼叫人格分裂呢?
人格分裂也被稱為多重人格,就是一個人的體內主要存在兩種不同的人格和身份,並且不斷地去切換。這是一種病症。
這種病症被發現得越早,治療效果越好,但是一旦超過了一定的年齡限制,是無法根治的。
因此這樣的婚姻和親密關係是很難幸福的。
哪怕患上人格分裂的人,經過最專業的心理學家治療,也是無法治好的,而且還是需要在他願意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治療。
一般像那種到40歲以上的人,如果內心不願意被治療,那基本上就無救了。
就好像催眠大師想要催眠一個人,也需要對方同意才行。
如果對方是一位人格分裂嚴重患者,建議正常的一方在這樣的一段關係中,要及時止損。
否則時間一長,正常的一方也會被折磨成人格分裂,關係更加糟糕。
02
搞懂放不下背後的本質
有些人總能夠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在確定一段感情不適合自己之後,能夠及時地放手收手,做到收放自如,這樣的人生其實是很多人無法達到的一個境界。
就像之前周迅離婚,卻得到全網的祝福,這是因為她愛的時候努力去愛,放手時也是體面地放手。
但是很多人進入到一段親密關係中,是非常清楚,對方並非良人的,但就是不願放棄。
她們秉持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導致自己在感情中投入得越來越多,越捨不得放不下。
這是為什麼呢?
1.聖母心作祟
很多人明明知道對方並非良人,卻想去改變對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感化對方。
其實她們不過是想要通過改變一個人,從而獲得一種成就感而已,究其原因,是因為她們的聖母心作祟。
這樣的人,通常內心比較自卑,她們會對對方的缺點一讓再讓,把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一降再降。
直到被對方壓榨了自信,過上看不到希望的人生,並且失去了重新開始的勇氣。
聖母心泛濫的人,一定要明白,這個世界能改變一個人的只有自己,不要妄想去改變一個不願改變的人。
2.沉迷過去的美好
我的來訪者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他剛開始對我很好,後來對我越來越冷淡,於是我會把對方對我不好的原因,歸結在自己的身上」。
我想說的是,在有些關係中,確實是因為彼此不懂得溝通和相處,才導致關係緊張和惡化,但不是所有的關係都是如此。
有些人從一開始就過於偽裝自己,時間久了便會露出最真實的面目。
而很多女生沉浸在剛開始的美好中,不斷地給自己灌輸對方的優點,不承認對方現在真實的一切。
因此,她們也無法放下這段感情。
試想一下,如果歐嘉慧放不下娛樂圈的名與利,放不下和前夫的愛恨情仇,一直被這些東西所牽絆,往後餘生可能就不能平淡幸福地度過了。
人一定要學會活在當下,不懷念過去,不恐懼未來,這才是最好的狀態。
03
學會自己獨立成長
人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會被父母養育著。
這也就意味著,大部分人的前半生,都是深受父母影響的。
無論是選擇就學,還是工作,都是在無形中被影響著。
有些人因為父母不妥當的教育方式,在成年後依舊過得渾渾噩噩,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在社會中,他們也不懂得與他人溝通和相處,處境艱難。
雖然大多數人都無法選擇如何度過自己的前半生,但是後半生如何度過,真的就是取決於我們自己。
就好像《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一樣,她在經歷離婚後,才真正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成為一個獨立的女性。
女人的前半生無論失敗與否,後半生只要願意,就能開啟一段好戲。
而自己就是這場戲的主角,如何唱、如何演都取決於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