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于和偉,儘管直到目前還沒有成為排在最前面的一線演員,但他的演技非常受到業內認可,這些年與不少大導演開始合作。包括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還有還未上映的《刺殺小說家》,以及張藝謀的《堅如磐石》。
長相周正但沒有太多特點的于和偉,演戲由於長期不太帶表情,曾被戲稱為「面癱帝」。那麼,于和偉到底是怎麼走紅的呢?
影視處女作就是三國劇
因為愛好文藝,于和偉十幾歲就考入了老家的撫順話劇團,而後不顧家人的反對考進上海戲劇學院,而後被分配到南京前線話劇團,開始了很長一段時間跑龍套的日子。
將近30歲的時候,于和偉參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視劇《曹操》。在劇中他扮演一個配角,就是謀士荀彧。第一部劇就是三國劇,這在事後看是一種冥冥之中的巧合,因為在其後的十幾年裡,于和偉參演過多部三國有關的影視劇,扮演過劉備、曹操、魯肅等不同角色,還被網友稱作「一個人承包了三國」。
不過在最早的一些年裡,于和偉出演的都是觀眾關注度不高的小配角,比如在《大宅門》第二部裡扮演白佔安。
既演劉備又演曹操
于和偉第一次被更多觀眾注意到,是在2004年的《歷史的天空》。這是當年一部熱播劇,張豐毅、李雪健等人的表演讓人印象深刻,于和偉在劇中扮演反派萬古碑,冷峻的表演得到很多觀眾的認可。
更為重要的是,于和偉因為這部劇開始與導演高希希結緣,其後高希希的很多作品,于和偉都參與其中,包括《搭錯車》、《與愛同生》、《楚漢傳奇》,還有著名的新《三國》。
在電視劇《三國》當中,于和偉扮演戲份很多的劉備,與陳建斌等實力派演員現場飆戲,獲得觀眾的高度認可。幸運的是,幾年後他又參演了《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在劇中扮演曹操,也同樣煥發出光彩。
一個演員在短短幾年之內扮演劉備又扮演曹操,兩個人的性格反差又是那麼大,是非常少見的事情。
也正是在《三國》當中,于和偉的表演開始被更多圈中人認識到,原來國內還有這樣一位大器晚成的演員,因此很多好作品也都找了過來,包括電影《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一齣好戲》等等。
大器晚成的于和偉
看于和偉的表演,用一個字形容就是穩。不管出演什麼角色,他都非常沉得住氣,儘管臉上表情變化確實不多,但也能讓觀眾感覺到人物的內心和潛臺詞。而對於很多演員來說,表情之豐富反而有擠眉弄眼的嫌疑。
《三國》這部戲,當年熱播後給于和偉帶來極大的影響。網上充斥各種溢美之詞,說于和偉之後再無人敢演曹操,于和偉是行走的表演教科書等等。對此于和偉非常冷靜,意識到這些榮譽大半是角色的魅力投射,作為演員千萬不能被這種東西綁架。
客觀來說,于和偉的成名時間比較晚,出演《三國》的時候已經將近40歲,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其後的演藝道路。儘管男演員人到四十似乎不像女演員那樣普遍遭遇困境,但于和偉這些年確實也基本沒有出演過絕對的男一號。
不過這對於向來都很穩的于和偉來說,似乎也不是多大的問題。只要把每一個角色塑造好,管他是不是主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