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蔥白
「清揚的上市,將徹底顛覆國內去屑產品市場,打破20年來中國人頭屑持續泛濫的現狀。」13年前的2007年,聯合利華旗下第三個洗髮水品牌清揚上市時,時任聯合利華大中華區總裁薄睿凱曾公開發表上述言論。然而,時隔多年後,這個以去屑為主打定位的品牌卻因不含去屑劑而上了化妝品抽檢的「黑榜」。
6月1日,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稱廣東藥監局)發布通告顯示,聯合利華旗下的清揚去屑洗髮露產品中未檢出標籤標識的去屑劑:吡羅克酮乙醇胺鹽,由此被列為不合格產品。對此,青眼多次聯繫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截至發稿,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廣東藥監局發布化妝品抽樣檢驗信息通告(2020年第4期)顯示,在全省315批次化妝品的抽樣檢驗信息中,經檢驗合格樣品298批次,不合格樣品17批次。在這17批次的不合格樣品中,包含了標示生產企業為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的一款名稱為清揚去屑洗髮露多效水潤養護型。這款不合格產品是由梅州市食品藥品監督檢驗所在梅州市梅江區耿平陳記百貨店檢出,主要問題即為未檢出標籤標識的去屑劑:吡羅克酮乙醇胺鹽,產品批號為20221102A1D0。
廣東藥監局稱,針對不合格化妝品,省藥監局已通報樣品生產企業標示所在地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有關生產經營企業進行立案調查,責令生產經營企業召回不合格產品,查清不合格產品的數量和流向,並將相關信息通報產品流向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核查為假冒的化妝品要追查相關經營企業的進貨渠道。
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信息顯示,上述清揚產品的實際生產企業有2家,除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外,還有一家名為合肥滬匯日化有限公司(下稱合肥滬匯日化)的代工廠。據悉,合肥滬匯日化成立於2013年,企業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制人均為蔣華峰,該公司在股權上與聯合利華並無關係。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不僅是清揚旗下多款去屑洗髮水的實際生產企業,同時也為聯合利華旗下的旁氏、凡士林、力士、多芬等多個品牌進行代工。
截自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信息平臺
一位研發工程師告訴青眼,去屑洗髮水在產品中檢測不到去屑劑,除了故意不添加外,一般有三種可能情況:實際加的去屑劑和標識的不一樣;加的量很少;加的去屑劑與其他原料發生了反應。「不過對於清揚這樣的知名品牌,這三種情況都不太可能發生,很有可能是假冒產品。」另一位工程師猜測。
對於清揚去屑洗髮水未檢出標識去屑劑成分的行為,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律師鄧剛向青眼表示,首先從廣告宣傳的角度來看,涉嫌了虛假宣傳;此外,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這種情況還可能涉嫌構成欺詐行為,需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是藥監部門抽檢發現的,則藥監部門有權利進行產品召回和進行相應的處罰。
事實上,這已不是清揚首次被檢測出產品不合格。此前在上海市食藥監局公布的2018年第1期化妝品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信息中,清揚男士去屑洗髮露就因菌落總數超標30倍而上榜。值得一提的是,經安徽省藥監局核查,企業確認為上述產品為假冒產品。
此外,根據公開報導稱,《消費者報導》於2015年4月27日發布的一系列針對去屑洗劑的測評報告中也顯示,清揚去屑洗髮水的去屑能力一般。而清揚在中國上市的次年,即2008年,就有一位消費者因自認為使用清揚去屑洗髮水一年後沒有達到去屑效果,因此懷疑清揚涉嫌虛假宣傳,並將聯合利華公司和購買產品的家樂福公司告上法庭,要求雙倍賠償。
而此次「清揚去屑洗髮水不含去屑劑」一事則諷刺意味頗濃,一位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可謂是犯了最低級的錯誤。」青眼第一時間聯繫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欲了解其中緣由,但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事實上,此次「涉事」的清揚去屑洗髮露多效水潤養護型目前在洗護髮市場的銷量並不樂觀。青眼在聯合利華天貓旗艦店上看到,這款產品的月銷量僅為850件。青眼以「洗髮水」為關鍵詞在天貓搜索,顯示共有57994件相關商品,其中銷量最高的月成交量達23萬筆。同時,月銷量動輒20萬+、10萬+的洗髮產品也大量存在,且大都以修護、防脫等功能為主。
截自天貓
自2007年進入中國市場,經歷十餘年的市場培育和發展演變,清揚去屑的品牌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該品牌在洗髮水去屑市場也擁有了一席之地。但隨著中國日化洗護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洗護髮的消費需求逐漸朝中高端、細分化方向發展,除了普遍的去屑、滋養外,如香氛、養發、防脫、頭皮護理等已成為新的趨勢。
市場表現不佳的清揚也逐漸被「邊緣化」。通過青眼此前梳理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至2019年6月的近5年間,聯合利華在全球美妝個護領域的收購多達17次。並且,聯合利華CEO Alan Jope在2018年11月上任時也明確指出,聯合利華的業務重點將轉向利潤更高的美容個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