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妝好幫手,內容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真正的實力派演員——佘詩曼。
佘詩曼在娛樂圈嶄露頭角
1997年,22歲的佘詩曼參選香港小姐,那一年陣容很大,佘詩曼的晉級並不順利。轉機出現在一席古裝扮相,1997年正好是香港回歸的那一年,TVB精心設計了在紅館舉行的總決賽,並以在唐宋元明清等六大朝代主題展現當屆港姐的風採,佘詩曼的扮相十分引人注目,於是成功晉級五強,最後以季軍出道,當年就籤約了TVB。
沒有演技遭人嫌
誰曾想,初出茅廬的佘詩曼因為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演戲全靠自己摸索,沒有鏡頭感不說,演技生硬不得章法,天生的嗓音更是被觀眾調侃為「嗲精」、「雞仔聲」,當時港媒的毒舌是出了名的,完全不給明星半點面子,報紙上一浪一浪都是「不會演戲」的惡評。
TVB有多殘酷了解過的人都知道,在TVB的造星工廠裡,演員自然也是產業流水線的一員,沒有演技不出挑的演員幾乎沒有任何特權,在一次無心的遲到後,佘詩曼被製作助理在眾人面前用粗口罵了一整天,但她沒有哭,堅持拍完戲後再離開。
勤能補拙,闖出一片天地
她不是什麼天賦型選手,外形條件在當時美女如雲的TVB裡也不夠出眾,但她力行勤能補拙的道理,為了擺脫「雞仔聲」這個稱號,她每天在家裡大聲朗讀報紙半小時,為了提升演技,每天只睡1小時。
人生的轉折點是在2000年,佘詩曼和張智霖合作的《十月初五的月光》讓觀眾對她刮目相看,這部戲是她的上位之作,也是她演藝生涯的第一個重大裡程碑。
2003年,據TVB官方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宣萱、蔡少芬、郭可盈、陳慧珊、張可頤、佘詩曼為TVB最受觀眾歡迎的6大花旦。佘詩曼終於被越來越多觀眾喜歡,演技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在TVB輝煌時刻落幕時,如何「自救」
一轉眼,TVB已不再輝煌,影視作品的質量越來越差,佘詩曼開始轉向內地謀求發展,而當年弱質芊芊的佘詩曼現在也45歲了,因為女明星的花期本來就很短,對絕大多數女演員來說,這是一個容易陷入職業危機的年紀。
是塗著阿寶色的口紅,留著劉海,繼續扮演傻白甜女主,還是從容展示時間在自己臉上留下的痕跡,為它們尋找合適的角色?
當佘詩曼遇上「嫻妃」
不要小看一位香港女演員的務實與執著,當佘詩曼接到《延禧攻略》的劇本時,她用兩天的時間看完,接下了這部「並不被看好」且傳聞片酬每集不超過12萬的戲。這一回,她正好抓住了時機。
由她飾演的嫻妃,既沒有富察皇后仙人般的溫柔與善良,也不像高貴妃惡得浮誇痛快,但這個出場就曖昧難明的老成妃子,在她的詮釋下,有著極具層次感的人格魅力,
打破傳統,角色的黑化不依賴深色的眼影、飛翹的眼線和猩紅的唇色,只用一個眼神和一些肢體動作,就完成了角色一步一步的黑化。
果不其然,《延禧攻略》一播出,好評如潮,這位實力演技派成功重新回到大眾的視線裡,越來越多人愛上了她的演技。
如今在新劇《燕雲臺》裡,演技也是吊打女主唐嫣。
女演員就是要「勇」
佘詩曼自己也在一次次被人吊打中成長起來,一次次被人質疑後用實力用力回擊,在造星工廠TVB摸爬滾打,又在北上後體會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殘酷,她怎麼會不知道作為女演員必須面對的殘酷和無可奈何?
對於女演員來說,行業興衰,年紀漸長,風華不再,都無可避免,也無需逃避。咬牙緊握一個「勇」字就能應對每一次變遷。
關注「美妝好幫手」,每天學習專業有用的化妝、護膚知識,在變美路上少走彎路!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記得給我們點讚並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