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女俠1984》雖然評分不是很高,不過該劇集成為了歲末年初的收視率王牌,讓HBO排到了年度流媒體平臺的訪問量第二名。迪士尼還是處於好萊塢線上平臺的王者地位,一方面是因為該頻道基礎紮實,另一方面就是《曼達洛人》的熱播,也為迪士尼頻道增加了不少人氣。北京時間1月2日凌晨,星球大戰系列盧克·天行者的扮演者馬克·哈米爾接受了好萊塢記者Ryan Parker的專訪,他談到了自己對該角色該系列的理解,當然還有特殊時期科幻電影的拍攝以及創造進程。首先這位知名演員承認《曼達洛人》第二季的收視率上升,一定程度上在於全球流行病導致作品數量驟減,有可能成為迪士尼主角的《黑寡婦》等系列紛紛延期,《天行者傳記》得意獲得更多關注。
隨著採訪的深入,哈米爾透露了劇組在創作中的分歧:「我開始反對《曼達洛人》大結局,一成不變的拯救,觀眾們早就看膩了。我當時希望跳出原來星球大戰的創作思路,不過喬恩·費儒用漫威風格說服了我,讓我坦然接受有些無聊的大結局。」在社交平臺上,這位主演覺得影迷們希望看到出乎意料的轉折點,結局部分的處理很微妙,觀看者們在收到禮物之前,從未意識到自己對影片的期待。隨後哈米爾還感謝了執行製片人、也是《星球大戰:複製人戰爭》的導演戴夫·費羅尼:「粉絲們對盧克·天行者回歸後的欣喜,並且對這個角色道具的想法,一把綠色光劍(模仿閃電俠的嫌疑)以及一隻戴著手套的手,這些想法讓我非常感動。」
筆者(沾沾自喜看電影)也認同一些影迷的說法,馬克·哈米爾對《天行者傳奇》後面幾章中人物的處理方式有些歧義,這就是導致他開始反對《曼達洛人》大結局的主要原因。而且該系列第三部甚至第四部處於「肉眼可見的籌備階段」,拯救者在第二季已經出來了,讓後面幾部系列如何創作下去?費儒用漫威風格說服了他,相信有些影迷們會問:驚奇漫畫風格到底什麼樣?即便是很多漫威資深粉絲,也很難答出自家影業的主線風格。就看看21世紀幾個主流的英雄形象——美國隊長、蜘蛛俠以及鋼鐵俠,不同的主演就能飾演出不同的感覺,也沒人會說荷蘭弟版本的蜘蛛俠走偏。不過這些英雄以及故事形態再怎麼不同,驚奇漫畫的作品都有著指向性的定位,這就是漫威風格。
雖說星球大戰系列與漫威無關,資深影迷們也科普了許多遍超級英雄系列與科幻電影的區別,不過哈米爾承認有一點不可迴避,既然這回迪士尼拿到了《曼達洛人》的拍攝和播放版權,並且該影業連同《星球大戰》的其他系列繼續籤約下去。不過Disney長期運作漫改電影,就算DC的系列也在學習驚奇漫畫如何將小說搬上大熒幕的方式,久而久之凡是迪士尼主導的含有虛擬人物的劇集,多多少少都會帶點漫威風格——這就是喬恩·費儒能用漫威風格說服哈米爾,讓他接受《曼達洛人》老套結局的原因。
對於少部分影迷來說,在「天行者傳記」較近的三部電影中,大家期待哈米爾以用《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中的方式再次重現盧克的拯救者行動,也就是說主演開始反對的大結局,反而被大眾更加期待。這就是漫威風格能屹立於好萊塢的原因——有些類似於電影領域的快餐文化,《復仇者聯盟》中後期的橋段,我們就能在《X戰警》中發現眼熟的片段,而觀眾們恰恰對這些在創作者眼中有些千篇一律的漫威風格看不厭倦。如果採用了變化莫測的創作手段,反而有可能流失固定粉絲。這個角色要怎樣處理,才能迎合苛刻的電影評分系統?尤其是由《曼達洛人》第二季編劇之一瑞安·詹森在《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中所設定的那樣。
這些舉措使得star wars的粉絲群體的分化程度,達到了上世紀末期年賈爾·賓克斯的《幽靈使者》又一個制高點。哈米爾也表達了自己對盧克·天行者重返《絕地武士》的不贊同:「我基本上不同意你為其他人代替我對這個角色做出哪怕是正確的選擇。」哈米爾在上一部星球大戰系列的製作過程中就向詹森坦白這些觀點。看來喬恩·費儒說服的人不僅僅是馬克·哈米爾,也徵服了挑剔的影迷,如果星球大戰需要發展下去,並且與迪士尼這種大型影業合作,「入鄉隨俗」用漫威風格固定住主線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