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過了今夜,很多追劇的男男女女要悵然若失了,因為長達54集的古裝大戲《琅琊榜》將在今晚大結局。不知道梅長蘇和靖王的CP情賺了多少人的眼淚,飛流的天然萌又讓多少姐姐和阿姨星星眼。
自打《琅琊榜》播出以來,坊間給出的評價是「良心古裝劇」。由此可見,這部劇的製作、情節、演員演技等方面,都有著良好的口碑,網上也流傳起了各種解析、段子。今兒趁著大結局,咱就來談談《琅琊榜》對應真實歷史的「假假真真」。
▼
1、究竟有沒有大梁國?
雖然電視劇中的情節和海晏的小說都聲稱是架空歷史,但咱也不難從細節中尋覓蛛絲馬跡。劇中的皇朝叫大梁,而皇帝姓簫,都城在金陵;而南北朝時期,南朝第三個皇朝叫梁,皇帝也姓簫,都城在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南京別稱為金陵)。聰明的小夥伴們一定猜到了,《琅琊榜》的故事背景就在南北朝的南梁。
當然啦,咱們不能簡單地將《琅琊榜》的劇情和南北朝尤其是南梁的歷史對應起來,而是要將歷史上的各種歷史事件都聯繫起來。就拿太子、譽王奪嫡這事兒來說吧,看上去就是一出男版《甄嬛傳》啊!而南北朝可沒這麼委婉,什麼陰謀詭計啊都一邊兒涼快去,都是非常直接的父子相殺、兄弟相殘、叔侄互害、大臣弒君、君誅大臣。所謂衣冠禽獸輪流坐,城頭變幻大王旗。
劇中靖王蕭景琰這個角色在歷史中是沒有的,因為整個南梁只有55年,而第一任皇帝武帝蕭衍自己就坐了48年的寶座,最後因為皇位爭奪戰被餓死在皇宮之內。所以很可惜,南梁在蕭衍之後並沒有出現像靖王這樣的有(tian)為(ping)之(dui)君(xiang)。
▼
2、真有梅長蘇這個帥哥嗎?
其實地球人都知道沒有梅長蘇這個人,但梅長蘇身上卻充斥著一個人的影子,這個人叫陶弘景。可能小夥伴們對這個人不熟,沒關係,咱為了幫蘇哥哥找歷史存在感,也得略知一二嘛。
這個陶弘景經史子集無一不通,在南朝是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這一點跟咱們的蘇哥哥可是不謀而合。他歷經宋、齊、梁三朝,在南齊時辭官到茅山當道士。陶弘景早年與南梁開國皇帝蕭衍私交甚密,大梁這個國號就是他為蕭衍起的,雖然後來梁武帝多次重金禮聘,他也再未入朝堂。不過嘛,皇帝有事兒還是會找陶弘景商量的,他們也經常通信討論朝政等等,所以被人叫做「布衣宰相」。
再說說顏值,《琅琊榜》裡的梅長蘇可謂玉樹臨風,非常有氣場,很符合當時南北朝「帥哥輩出」的時代特徵。而陶弘景本人也是顏值很高的啊,《梁書》就有對陶弘景外貌的記載:「身長七尺四寸,神儀明秀,朗目疏眉,細形長耳。」什麼意思,就是說陶弘景身高185,神情舉止明朗美麗,目光明澈眉宇英武。可能小夥伴們按耐不住了:「這不就是蘇哥哥嗎!」
不過,咱也不是說劇中的梅長蘇就是陶弘景,只是梅長蘇身上有很多陶弘景的影子。
▼
3、「琅琊榜」真的存在嗎?
小夥伴們一定很好奇琅琊閣在哪裡,以及「琅琊榜」究竟是個啥。這個琅琊嘛,肯定不是狼牙山五壯士那個狼牙山,而是古琅琊郡。古琅琊郡在當今山東省東南沿海一帶,大體涵蓋現在的臨沂、青島、諸城、日照等地。
當時的山東可是南朝和北朝爭奪的焦點啊,南梁時山東南部也就是古琅琊郡處在南朝控制之下,但同時也是與北朝分界的地方,所以劇中北朝的人能夠和琅琊閣聯繫上也是有依據的,畢竟邊界地區還可以輕鬆出入,南朝腹地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至於「琅琊榜」,可能很多小夥伴覺得這個東西肯定是虛構的,在古時候怎麼會有一個民間組織發布的排行會對官方選賢任能有影響呢?當然啦,必然是沒有一張能夠對各路人才排名,而官方依據排名來選人用人的紙質榜單的,不過從東漢到南北朝的幾百年間,輿論對人才的評價倒是不折不扣發揮著作用的,也就是所謂的口碑。
比如東漢末年,有個名叫許劭的人物,他是著名的人物評論家,據說每月都要對當時人物進行一次品評,被稱為「月旦評」,他的評價在民間和官方都有一定影響力。相傳曹操沒有得志顯名的時侯,曾經置辦厚禮很謙遜地求許劭為他談相。許劭評價曹操是「清平之世的奸賊,亂世中的英雄」,而後曹操真的就照這條路走了下去。
這下小夥伴們了解了吧,「琅琊榜」雖然是虛構的,但魏晉南北朝時期青年才俊的口碑是很有影響力的,所以「琅琊榜」還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
4、劇中有哪些不該出現的東西?
其實對於架空歷史劇來說,咱們的要求不應該過於苛刻,所以下面說的這些,咱就權當是看個樂子吧。
首先嘛,咱來就來說說這部劇裡不太符合歷史背景的一些服裝設計(吹毛求疵!閉嘴)。大家要知道南北朝時期承接兩晉遺風,男子喜歡穿寬大袍子並且露出胸口,再加一種和現在不同的「吊帶」,這裡來一張圖,大家感受一下。
所以呢,蘇哥哥裹那麼緊幹嗎!啊!靖王殿下穿那麼嚴實幹嗎!啊!
再來說說懸鏡司人等和京兆府捕快的服裝,懸鏡司本來就是個虛構的機構,所以其穿著也被虛構了一下,出現了和南北朝時期官服不同的樣式,但是用類似明朝的捕快服裝年代差得也是有點多啊;京兆府捕快的服裝同理,讓人有點出戲。
然後,咱們再把鏡頭對準蘇哥哥的家(喂,擦下口水,這裡沒要討論臥室)。小夥伴們都知道蘇哥哥家裡放了很多書,這其實對於讀書萬卷的蘇哥哥來說並不奇怪,貼張圖來看看他家裡的藏書。
其實竹簡、捲軸等在蘇哥哥家裡出現非常正常,雖說南北朝時期早就已經開始使用紙張,但竹簡併未真正銷聲匿跡,問題出在屋子裡的線裝書上。線裝書出現在宋代,興盛於明清兩代,所以對於《琅琊榜》這部基於南北朝背景的架空歷史劇來說,線裝書其實是不該出現的。
最後,說下劇中最不該出現的東西,那就是穿幫鏡頭啦。這個已經有人做了視頻盤點的集錦,咱來看下都有哪些鏡頭穿幫了。
其實說了這麼多,也只是向小夥伴們做一下小科普,真正理解《琅琊榜》這部大型古裝劇。所以也並未過多地去拿劇中的情節和真實的歷史相比較,畢竟架空歷史劇有它獨特的魅力。
現在看來,《琅琊榜》這部劇火透半邊天是有道理的,尊重原著、創新古裝劇、講究情懷,同時劇中的禮節、服裝、文化又較為復古考究,得到這麼多觀眾的喜愛也並不奇怪。小夥伴們應該也希望咱們的電視機裡多一些這樣的歷史劇吧。
點擊「閱讀原文」,聆聽琅琊榜電視劇原聲
- 長按關注QQ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