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鏡頭下的高古玉工痕詳解(經典高清)

2021-03-05 御凰品冰島


本人作為一名資深的古玉收藏愛好者,在幾十年的收藏經歷中通過和真正的古玉收藏家交流心得,並走訪全國玉雕大師和專業玉雕高手,

過去靠雙腳不斷地蹬踏(類似傳統縫紉機)製造動力,現在換成了電動馬達,過去切磨工具一分鐘轉幾百轉,現在一分鐘能幾千上萬轉。手工制玉雖更溫潤但其費時費力是難以想像的。下圖是國外某品牌的無級變速雕刻機,右側的灰板是類似汽車油門的腳踏控制板。現如今,絕大多數的玉雕藝人都在使用類似的高速馬達帶動的雕刻機在雕刻玉石。




故宮博物院玉器館有《制玉圖》一套,是清光緒十七年李澄淵所繪《玉作圖》,共 12 幅。以上下的十二圖來自網絡,代表的是明清玉器的雕刻工具和技法,制玉圖用寫實的風格記錄和描繪了制玉的主要步驟。每圖分上下兩部分。上部描繪出制玉的手法,下部描繪出此手法所使用的工具。

中國巔峰的高古玉器的玉雕技法,一旦失傳,不可再生。如良渚的繁密刀法、商代的雙陰擠陽、西周的一面坡、戰國的側刀翻轉、漢工遊絲毛雕、漢八刀等。所以漢代以前的谷紋、蒲紋、起牆、雙陰擠陽、一面坡、遊絲毛雕、側刀翻轉之類的,都為後世玉雕工匠力所不能及甚至是聞所未聞的。

一、搗沙、研漿


圖中,站著的玉工手拿著杵,一下一下地用杵去搗,要把石臼裡的石沙敲得更細碎。另一位玉工坐在凳子上,面前放了一個好像炒菜鍋樣的大篩子,篩子的底有細洞,可以讓細小的石沙漏下去,粗沙就留在篩子中,這樣就可以把石沙按照顆粒大小分類。

院子裡還有木桶、木盆和毛刷,是將篩好的沙再用水泡著,泥巴之類的雜質就會隨著水漂流出去了。經過搗沙和研漿的程序,就可以得到顆粒均勻的石沙。這些沙是用來解剖玉璞、琢磨玉器的,所以就叫做「解玉沙」、「磨玉沙」。

二、開玉


還沒雕琢的玉料叫做「玉璞」。它的外表常常包裹了一些粗松的石頭。開玉,就是把玉璞外表別的石頭削掉。在這張圖裡,有兩個玉工,坐在大樹下的凳子上,兩人之間用木架架起了一個大玉璞。他們拿著條鋸的一端,你來我往地拉著這個條鋸。條鋸上主要用來切割玉璞的,是一條鋼絲。

鋼絲是割不動玉的,所以在樹枝上掛著一個茶壺,壺底有洞,壺裡裝的黑石沙和水。混著黑石沙的水滴,一滴一滴地滴下來,滴到玉璞上,增加了條鋸的鋒利度。這樣來回的摩擦和切割,才能把玉皮子切掉。

三、扎碢(註解:「碢tuó」古同「砣」, 碾輪石。)


扎碢,即是利用碢具解玉成方塊或方條,經過設計、畫樣後,大片裁去多餘玉料使玉器粗具雛形。玉工坐在「旋車」前,旋車上架著的工具,結構頗複雜。這組工具是用長木棍的一端裝上圓形的鋼盤,這個鋼盤就叫做「扎碢」。鋼盤的周緣很薄,像刀口一樣鋒利。木軸上纏繞著兩根繩子,繩子下端各系一片木板,這兩片木板叫做「登板」。

操作的時候,玉工的兩隻腳輪流踏著登板,靠麻繩牽動木軸旋轉。玉工用左手託拿著玉料,抵住正在旋轉的鋼盤的刃邊。桌子的一端放著一個盛了水和紅沙的盆子,玉工就用右手去舀沙,澆在玉料上。堅硬的解玉沙,配上旋轉而鋒利的扎邊刃,才能把玉料再切成方塊或方條。


四、衝碢


衝碢,用一段厚竹枝外面繞著厚鋼圈,配著和了水的紅沙,慢慢將玉塊上方方硬硬的轉角部分「衝」成圓。這個步驟也是坐在旋車上完成的,經過這個步驟,要雕琢的作品也大致成形了。


五、磨碢


利用「磨碢」這種工具來磨細玉器的表面。所用的工具和第三步的「扎碢」有些相似。但扎碢是薄而銳利的,而磨碢厚約二、三分(大約0.6到0.9公分)。可以把玉的表面磨得細膩,發出溫潤的光澤。


六、掏堂


掏堂,便是挖空容器的內部。首先,用鋼捲筒旋進玉器的中央,經過這道工序,玉器的中央會出現一根圓柱,稱作「玉梃」。

此時就得由最富經驗的老師傅振錘取出玉梃,因為如果力道不對,不是玉梃取不出來,便是整件玉器碎裂。接著,再以彎形的扁狀的錐頭慢慢琢磨,掏空玉器的內膛。


七、上花


上花,也就是以小形的軋碢,又稱丁子,在玉器的表面磨琢花紋。不同的軋碢形式會留下不同的線條。例如,中厚緣銳的碢具所琢碾出的線條,往往兩端較窄淺,中段較寬深。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器的線條就有這種情形,因此有人推測,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紅山文化已經開始使用碢具琢碾玉器。

現代玉器上花,是以類似牙醫所使用的鑽針。馬達帶動並配合活動的軟管,因此移動相當靈活、隨意。

八、打鑽


這是對於一些要雕琢鏤空花紋的玉器,所做的一個重要步驟。打鑽的工具主要是彎弓和軋杆,軋杆底端鑲有金鋼鑽。玉工坐在桌子的一端,用左手握著玉器,抵在軋杆下端近金鋼鑽的下面,右手來回拉動彎弓,彎弓會帶動軋杆一來一迴旋轉,杆尖所嵌的金剛鑽就可以把玉鑽出一個圓洞了。

戰國至西漢的玉工,便十分擅於利用鑽圓洞的技法,營造線條迴旋轉折處流利飽滿的效果。

九、透花

透花,也就是鏤空花紋,以「搜弓」為主要的工具。操作的時候,先把搜弓上的鋼絲解開一端,穿透這個圓洞,再綁好。玉工的右手握著搜弓,一來一回拉動,鋼絲上加浸了水的石沙,就能按照玉片上畫的線條來切割了。

因為一般書寫作畫的墨汁,是會被墨水衝洗掉的,所以玉工是用石榴皮的汁來勾畫出要透雕的圖案,和了水的解玉沙,配合鋼絲在玉片上來回割鋸時,圖案仍清清楚楚,不會被水洗掉。

新石器時期的良渚文化,已出現拉線透花的玉器,發展至清代,鏤雕玉器薄而細,達到技法的巔峰。


十、打眼

這是專門針對像鼻煙壺、扳指、菸袋嘴之類的小而有固定形狀的玉器要鑽孔時所用的特殊技巧。因為這類玉器太小了,不方便用手拿著打鑽,所以就在大竹筒中裝了水,上面安裝木板,木板中央挖了洞,洞的形狀和要鑽孔眼的小玉器形狀相同。不同形狀的小玉器,要配上挖了不同形狀孔洞的木板。

玉工的左手握住小「鐵盅」,右手拉著「繃弓」,一來一回地帶動鐵盅反覆旋轉,鐵盅下端所嵌的金剛鑽,就會在玉器上鑽出洞來。

技法逐漸提升後,桯鑽與管鑽取而代之。穿孔如是兩面對穿,則常有接頭不整的痕跡。


十一、木碢圖


木碢圖的步驟即把已雕琢好了的玉器外表仔細地磨光。這時使用的工具結構是登板連繫著木軸,帶動一個圓形的轉盤,這步的圓盤,是厚厚的「木碢」,配用的石沙硬度比較低,又稱「浸水黃寶料」,大約是石英沙(七度)來細細磨光。


十二、皮碢圖


皮碢是牛皮製成的,用來對玉器做最後的拋光上亮,呈現玉色。古時的砣碾不象用砂輪那樣可隨心所欲。觀察比較各時代的做工,其實碾玉之法,源自遠古人對石器加工經驗的長期積累,原始水凳的應用開始了砣碾玉器。用砣加帶水的解玉砂來碾玉,其難度超乎想像。其實根本看不見靠砣的位置,全憑手感,靠不上碾不到,稍大力靠則可能損壞砣輪或令它停下。這種技法至少需要特別的對手、臂甚至全身的控制要領和長期的專門訓練,才可能初步具備。



高古玉沁色種類凡多,有紅沁、硃砂沁、土沁、水沁、金屬沁、水銀沁等等。所呈現的色彩主要有紅色、黃色、黑色、白色、綠色、紫色、藍色及過渡色。沁色一詞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實際上應當是外界化學元素沁入玉中所呈現出的色彩變化和狀態特徵。色彩是有別於玉質本色的來自於外界的其他色素。非交互狀態表現形式為色彩的相對獨立性,沒有與玉的分子結構產生互變。交互狀態表現形式為外來原素與玉內原素產生互變,從而改變玉的本質結構變化,這一過程往往需要很長時間。

版權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論壇整理,感謝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涉及侵權請作者及時聯繫我們,謝謝。


高端收藏圈老司機和大咖們的聚點




相關焦點

  • 手機微距鏡頭有暗角?你確定你的鏡頭裝對了嗎?
    最近用手機外掛鏡頭拍攝微距的一些同學在反映一個問題,微距鏡頭拍出來的照片有暗角!拍照有暗角這個肯定有問題啊!
  • 手機黨必備,精品微距鏡頭推薦
    >夏日很適合拍攝微距,手機就可以手機鏡頭微距太多,10x、15x、24x怎麼選?識別二維碼購買18X高清微距鏡頭這是一款專用的高清微距鏡頭,18x可以把微距拍攝非常清晰,對焦有一定難度,適合微距愛好者。
  • 器材 | 微距鏡頭對比
    對於擁有單反的朋友,都會對微距鏡頭有不同於其他鏡頭的憧憬。一提到微距,人們腦海中往往都會浮現出許多花卉和昆蟲的特寫照片,清晰銳利,色彩飽滿,能夠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但是微距鏡頭的魅力絕不僅限於此。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些拍攝微距必備的優質鏡頭。什麼是微距鏡頭?
  • 關於騰龍微距鏡頭
    影片融合了微距攝影技術,展現了常被人們忽略的另一個世界,昆蟲、草葉、水滴是片中的主角,法國人的細膩與浪漫藉由這些小精靈在一個不一樣的舞臺上展現出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雖然種種限制讓人不能隨時飛到壯美河山前拍攝,但不論家中或是戶外,俯身下來,稍微用心就能發現屬於微距的另外一片天地。而使用專用的微距鏡頭,可以心無旁騖地得到不錯的效果。
  • 單反或無反,哪一款相機拍攝微距比較好?該配哪些微距鏡頭?
    一、關於微距攝影微距攝影也是攝影中一個很不錯的類別,有很多人喜歡,借用一句話說,叫拍的不夠好,是因為靠得不夠近。這其實是微距的一個很好寫照。微距攝影,通過離被攝主體非常近,造成了一種陌生感,更重要的是在微距的視角下,可以發現很多我們日常忽略的美,或者是大自然本生內在的一些極致美感。
  • 手機上的微距之王,100mm微距鏡頭
    常見的有拍攝花朵,花蕊,小昆蟲等,下面我們來講講如何用手機拍攝微距照片。第一次拿手機拍微距的時候,畫面就深深地把我震撼住了,與其說畫面的震撼,不如說對手機拍照進步的嘆服。那麼用手機拍微距有什麼講究呢?我們一步一步來說第一步:前期準備拍攝前要檢查所帶器材是否齊全,做好準備工作。鏡頭必須擦拭乾淨,最好選擇柔軟的棉質布料。
  • 老蛙100mm f2.8 2:1全幅微距鏡頭傑哥測試報告二(細節表現)以及老蛙微距系列鏡頭闡述
    首先所有的這些老蛙鏡頭都可以拍照和拍攝視頻的. 一起來欣賞下《傑哥636影像工作室》出品的最新微距視頻作品。
  • 把普通鏡頭變微距鏡頭,微距鏡頭變成超微距,真的可以嗎?
    近攝鏡&近攝圈無論是近攝鏡還是近攝圈,目的是都是放大拍攝對象,我們知道微距鏡頭的一般的放大倍率是1:1。而普通的鏡頭放大倍率在0.2~0.4x之間,如果放大倍率在0.5x,就具有微距的效果了。而近攝鏡和近攝圈的作用就是把普通鏡頭實現1:1甚至超過1:1的放大倍率。雖然目的相同,然而兩者實現的方法和原理不同。
  • 騰龍傳奇微距鏡頭
    騰龍 SP 90/2.8 Di MACRO 1:1 VC USD 微距鏡頭銷售價格: ¥3680.00商品重量:550.000 克(g)商品貨號:G51AAB88B6FA81商品品牌:騰龍|Tamron騰龍 SP 90/2.8 Di MACRO 1:1 VC
  • 鏡頭的焦距範圍是多少才能稱的上是微距鏡頭
    微距鏡頭從字面意思理解微距鏡頭是一種用作微距攝影的特殊鏡頭,即使是沒有使用過微距鏡頭的攝影愛好者都知道微距鏡頭是拍攝什麼的,它是主要用於拍攝十分細微的物體,如花卉及昆蟲等,那麼鏡頭的焦距範圍是多少才能稱的上是微距鏡頭。
  • 小小大世界-淺談微距鏡頭
    我們聊過了35mm、50mm和85mm,焦距繼續增加後來到了長焦,長焦作為鏡頭而言的功能性相對較單一。而其中,有一種特殊鏡頭,由於它獨特的放大功能,被稱為微距鏡頭。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微距鏡頭的那些事。微距鏡頭之所以被稱為微距鏡頭,是因為這類鏡頭往往有著比常規鏡頭更短的對焦距離,從而能讓主體在畫面中呈現地非常大,讓觀眾感覺靠的非常近。同時為了保證在離拍攝對象有一定距離並且沒有明顯的透視,微距鏡頭往往是中長焦,各家的微距鏡頭一般在70mm到105mm之間。以上兩個因素保證了微距鏡頭能拍出人眼難以得見的視覺效果。
  • 我給手機貼上了這款超薄微距鏡頭,第一次看清了我的紅細胞
    下面這個來自義大利的神器,被稱作世界上第一款手機外置微距鏡頭,除了輕巧便攜之外,更能讓你更加深入的看到這個世界: Blips 當別人還以為你愛護鏡頭給鏡頭專門配了個漂亮的保護膜的時候,殊不知你已經開始打開攝像頭,使出Blips的殺手級功能了:顯微鏡級別的微距鏡頭
  • 15倍高清微距還能拍廣角的小巧鏡頭,有了它千元機也能秒殺單反丨體驗
    開箱體驗剛收到它很驚喜,一個不大的白色盒子,打開盒子,看到的是一個黑色鏡頭,這個鏡頭分為三個結構,一個是微距鏡頭,一個是廣角鏡頭,還有一個偏振鏡。,變得模糊,稍遠,又突出不了細節,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微距鏡頭。
  • 兩個關於微距鏡頭的最大誤解
    但就目前而言,很多人對微距攝影缺乏足夠的了解,尤其是對微距鏡頭,存在著許多誤解。小編今天為您解答關於微距鏡頭的兩個最重要的誤解,讓您更好地了解微距鏡頭,走進微距攝影的新世界。微距鏡頭因為其特殊的光學結構,能夠對焦極近處物體,並能將物體以原本大小,乃至大於本體的比例呈現在畫面上。
  • 實驗驗證古玉工痕?牛人做到了!(圖文解惑,值得收藏)
    下面用解玉砂手工製作另一個圓。很明顯,在解玉砂的作用下,工痕表面留下了深淺不一,痕跡不規則的現象。這是因為相對與電動砣具來說,解玉砂在磨玉時是一種游離狀態,哪裡有砂,哪裡就會產生磨損,但是主要著力點是在竹籤的作用處。
  • 【佳能攝影】微距那些事 如何用微距鏡頭探索微觀世界的魅力
    微距攝影指照相機通過鏡頭的特殊光學設計在進行近距離拍攝時,能實現拍攝與實際物體等大(1:1)或比實際物體稍小的圖像。平時微不住道的一粒粒味精,在微距鏡頭下竟是如此的晶瑩剔透。·微距鏡頭的那些事  看到這兒,你會不會也有幾分想拍微距的衝動了呢?不過先別著急,拍攝微距題材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你得需要一支微距鏡頭。
  • 高古玉的沁色介紹
    高古玉是玉器中最為神秘、高貴的一門分支。而由於高古玉常年埋藏在地下,它的表面和內部會出現種種的顏色變化,這就是高古玉的沁色。
  • 拍長腿、V字臉、拍廣角微距,這款鏡頭夠用了!
    各式各樣的手機鏡頭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出來,而在X寶、X東上的各種手機鏡頭價格參差不齊、產品形式多樣,許多剛剛入門的朋友在挑選手機鏡頭時往往手足無措,一頭霧水!買貴了,怕不值;買便宜了,怕效果不好。一直以前,有一些朋友會直接在公眾平臺留言給大叔,希望大叔推薦1-2款適合自己的鏡頭。大叔正式接觸手機鏡頭是在兩年前,到目前使用過的鏡頭也不下十餘款了。
  • 經典掃街微距鏡頭 佳能RF35mm F1.8售3699元
    佳能RF35mm F1.8 MACRO IS STM鏡頭是一支帶有微距功能鏡頭,採用9組11片光學結構,其中一片鏡片為非球面鏡片;具備9片圓形光圈葉片,搭載STM步進式對焦馬達與雙重IS影像穩定器。其最近對焦距離0.17米,最大放大倍率約0.5倍,;濾鏡口徑為52mm,最大直徑和長度約約Φ74.4×62.8毫米,鏡頭重量為305克。目前這支鏡頭京東售價為3699元。
  • 微距攝影的鏡頭、配件、拍攝參數與技巧完全剖析
    下面介紹的5款微距鏡頭均具有1:1放大倍率,這也是非微距鏡頭不能比擬的。如果鏡頭搭載了光學防抖系統,弱光下拍攝人像也毫無壓力。而這支支持全畫幅的105mm微距鏡頭並未得到更新,足見它的經典程度。這支鏡頭曾經是世界首支擁有防抖系統(非雙重防抖)的微距鏡頭。配備了密封性極佳的卡口。光學結構中使用了ED(特別低色散)鏡片。鍍膜採用了尼康特有納米結晶鍍膜,和佳能鏡頭同樣採用了超聲波馬達,同樣擁有對焦限位器,不過擋位只有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