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熱愛學習的媽媽們來到陶然亭街道兒童中心參加「做個會朗誦、愛朗誦的快樂媽媽!」——用朗誦療愈心情主題活動。
首先,巖松老師和到場的媽媽們分別做了自我介紹;接著老師開始講解朗讀和朗誦的區別:「朗讀」是清晰響亮的把文章念出來,它本質上是一種「念讀」,其主旨是將書面文字清晰準確地轉換為相應的有聲語言傳遞給聽眾,它不追求以情動人的藝術表達,而重在以義喻人,即追求聽眾對朗讀文字全面、準確的理解與理智的思考。「朗誦」則是更高層次的朗讀,是一種語言表述的藝術表現形式,要求對文章進行藝術處理,通過朗誦者藉助語速、輕重、停頓等等表達技巧,將朗誦材料轉換為一種藝術表演,因此,具有表演的成分。它呼喚的是聽眾的情感共鳴,追求的是使聽眾聽之入耳、聽之入心、聽之動情的藝術感染力;隨後,老師還講解了朗誦的基調和語速、語氣和節奏、重音、停頓等技巧。大家認真的聽著老師的講解積極參與互動問答,並和老師學習如何帶著孩子進行親子朗誦。
最後,巖松老師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為大家朗誦了阿紫的《讀中國》,一位媽媽說:「老師讀的時候我已經把文字想像成了圖畫,腦海中展現出相應的畫面來,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到場的媽媽們也分角色朗誦了《讀中國》這首經典詩歌,每個人感情投入的朗讀,讓這個作品瞬間賦予了鮮活的靈魂。
活動尾聲,媽媽們表示要通過自己的朗誦調節心情,同時也要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帶動孩子一起朗誦。
在東方有一條騰飛的巨龍,在東方有一個巨龍的民族
在東方有橫撇豎捺的方塊字
在東方大寫的方塊字裡-
讓我們和世界一起讀中國
我們讀中國用祖先鑽木的火種,照亮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長河
我們讀中國沿著甲骨文蒼桑的文理,駕馭歷史的長車縱橫阡陌
我們讀中國在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經裡一學會做人的道理
我們讀中國在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的百家姓中-懂得共生共存的融和
在三字經裡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百家姓中懂得共生共存的融和
我們讀中國聆聽悠長的青銅編鐘-與孔子孟子種幾棵青柳促膝長談
我們讀中國縱觀歲月的風起雲湧—與李白杜甫隔幾株老梅論潮漲潮落
我們讀中國用四大發明的奇蹟—喚醒胸口沉睡的雄獅
我們讀中國鋪一條錦繡的絲綢之路通向世界,讓世界走進一帶一路開放的中國
讓世界走進一帶一路 開放崛起的中國
開放崛起的大中國
我們在「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的唐詩裡-讀感恩的中國
我們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宋詞裡-讀思念的中國
我們在炮火連天的硝煙裡-讀愴然悲壯的中國
我們在紅旗漫捲的西風中-讀繁榮昌盛的中國
我們和長輩讀門前的老樹讀江上的漁火-讀老娘的白髮
讀讓我們淚流滿面-溫暖的中國
我們和晚輩讀中華的崛起-讀復興的希望讀團結的力量
讀讓我們眾志成城-輝煌的中國。
讀中國你會越來越愛這片神奇的土地
讀中國你會越來越親這裡的每一寸山河
讀中國你會想起乳名一樣的父老鄉親
讀中國你會發自肺腑地向著東方喊-
我愛你——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