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糖炒山楂
繼迪麗熱巴以一己之力拿下金鷹大滿貫,跌落的不僅是她的國民好感度,還有金鷹獎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今年的金鷹獎則將求生欲寫在了臉上,增設獎項、數據脫水、向主旋律看齊,努力「掙扎」著走出泥潭,不過卻也夾雜著幾分越努力越辛酸的感覺。
今晚,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暨第13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頒獎晚會在長沙舉辦。事實證明,沒有了金鷹節的水晶杯,實現了實力和流量分流,同時向主旋律看齊,都讓金鷹獎愈發平穩落地:
最佳男演員獎花落任達華(《澳門人家》),這也是金鷹獎歷史上首個港臺區藝人獲獎,最佳女演員被童謠以《大江大河》摘得,雖然爆冷但也是雙雙演技在線;觀眾喜愛的男/女演員獎被王一博和趙麗穎摘得,並無太多意外。最佳電視劇獎花落《外交風雲》,最佳導演獎孔笙(《大江大河》)、最佳編劇獎馬繼紅(《外交風雲》)。
另一方面,市場總有著無比巧妙的「預言」:去年金鷹節開幕式上,在多米諾骨牌如流水般倒塌中金鷹女神迪麗熱巴閃亮登場,誰曾想也帶來了金鷹獎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多米諾效應;今年金鷹女神宋茜的戰袍設計被網友調侃「一地雞毛」,似乎也暗合了當下金鷹節和金鷹獎的觀眾緣,以及宋茜的處境。
過去的幾天內,宋茜的尷尬和高光如影隨形,這種尷尬在15日晚的官方數據脫水聲明和16日開幕式達到頂峰。前者源於官宣斷層當選金鷹女神,卻又在第二天被官方坐實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獎刷票;後者則是將一個女演員引以為傲的好身材打碎,宋茜也曬出泳裝照秀好身材也被視為回擊。
注意力時代,網友的討論來得快去得更快,但總有些人和事是例外。迪麗熱巴尚沒有完全走出「水後」的陰影,屬於宋茜的尷尬卻已經到來,更尷尬的是,未來很久一段時間裡,這種窘況還將以兩年一次的頻率不斷被複習。
如果上一次迪麗熱巴和楊紫的全方位爭奪戰,尚停留在演技與流量的中間層,這一次宋茜和譚松韻從金鷹女神到觀眾喜愛的女演員獎的爭奪,更像是一次偶像和演員的較量。畢竟相比宋茜的偶像出身,代表作《結愛》《下一站是幸福》,譚松韻交出來的優質影視作品無論是數量還是品質都更好一些,青春劇《最好的我們》、古裝劇《錦衣之下》和暑期檔收官的《以家人之名》都曾火爆一時。
偶像與演員的另一面,是粉絲人氣和國民度。粉絲群體鞏固的是人氣值,作品支撐國民度,事情的有趣之處就在於無論是金鷹女神還是觀眾喜愛的演員獎,都是以市場投票為準,換言之,這從來就不是一場以演技和作品輪勝負的角逐,而是粉絲的圈層盛事。
金鷹女神的評選標準就很直接:近兩年電視劇領域異軍突起,同時又形象清純靚麗、人氣極高的新生代女演員。如果從這一維度來看,宋茜的勝出似乎並無太多意外,雖然在官宣之後也曾引發譚松韻粉絲的小範圍質疑,但140萬斷層的票數帶給市場仍然是具有一定可信度的。
戲劇性的轉折是由官方帶來的,雖然金鷹女神是金鷹節的,觀眾喜愛的演員獎是金鷹獎的獎項內容,但兩者都是由觀眾投票所得。就在公布金鷹女神人選第二日,10月15日,金鷹獎發布數據脫水聲明:「對任何不正當投票行為零容忍,已經發現確為候選者或利益相關方參與或操縱所謂,將立即取消其參評資格」。
從脫水數據來看,王一博被清除了70餘萬票,朱一龍同樣有10萬多票,不過排名沒有產生變化也消解了市場的關注;相比之下,宋茜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主要是因為其票數在之前發生的大規模增漲、以及清除了54萬票之後帶來的名次變化:趙麗穎、譚松韻票數微漲,重回前兩名。
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大眾對於金鷹女神票數的質疑,不過最終官方並未回復這一問題,宋茜還是穿上金鷹女神的戰袍,成為第8位金鷹女神。只有更尷尬、沒有最尷尬,這一次的難堪是被網友群嘲了多年的金鷹女神禮服帶來的:相較以往女明星們用美顏和好身材支撐,本次無論是宋茜的髮型和身材都引發了網友的吐槽。
偶像出身,宋茜的顏值和身材肯定是在線的,事後她也曬出泳裝照疑似回應這一問題,大多數網友的吐槽對象也是對著禮服設計而來,不過對於宋茜來講,這仍然是一次不小的形象事故。可怕之處在於,這張照片還會在之後不斷出現在金鷹女神的盤點中,就像劉亦菲、王珞丹、劉詩詩等人。
短短三天時間,之於宋茜恐怕更像是一場噩夢,歸國偶像、唱跳在線,雖然演技曾被詬病但也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為何卻行至如今境地?甚至有媒體猜測,未來兩年時間裡,數據造假和造型問題,或都將成為困擾她的問題。是宋茜不值得嗎?
宋茜尷尬的背後,誠然有個人國民度和表演代表作等硬核實力的問題,但更多的則是「轉型期」的金鷹節和金鷹獎的求生欲摸索。金鷹獎對流量的青睞早已露出端倪,但也都基本保持在觀眾可以接受的程度上,迪麗熱巴催化放大了這一現象,而宋茜則更像是經歷滑鐵盧之後試圖挽尊下的「犧牲品」。
作為國家級唯一以觀眾投票為主評選產生的電視藝術大獎,其沿襲和保有觀眾投票的獎項,也讓這一獎項更具「參與感」和年輕感。不過從金鷹節到金鷹獎,都表現了對流量的傾斜。金鷹女神和最具人氣演員獎是粉絲投票的集中代表產物,只是粉絲經濟下這種投票機制不可避免夾雜了一些圈層屬性。
金鷹獎中,趙麗穎、李易峰、迪麗熱巴等年輕演員都曾拿下觀眾喜愛的演員獎,當然或許從獎項名稱中亦可區別這一獎項和飛天、白玉蘭獎最佳男女演員等的不同。不過作為電視劇產業的權威獎項,金鷹獎仍然被賦予了極高的期待和認可度,也曾是大量實力派演員追求的目標。
回到本屆金鷹獎,無論是多項大獎花落主旋律題材、實力派演員,還是操作數據脫水,其想要再次撿起權威性和嚴肅性的想法不言而喻。將觀眾喜愛的演員獎和最佳演員獎分開,簡單的增設獎項背後是流量和實力派的分流,既要流量的人氣熱度加持、也要實力派見證獎項的權威性,而本次頒獎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對觀眾喜愛的演員獎進行數據脫水,可以視作其三十而立的又一標誌性舉動,也是其在迪麗熱巴事件後、面對飯圈文化腐蝕傳統獎項的有效途徑。從公布的結果來看,提名的演員除了趙麗穎譚松韻外多少都被清除了一定票數,這也確實讓市場看到了它的決心,只是至於更深層次,卻並沒有太多。
從四方聲音來分析。「投票作弊,就應一票否決,不應該繼續參與評選。演員最好自己推出,雙方臉面都好看一點。否則太尷尬太打臉」,來自市場的聲音如是表示,觀眾對刷票行為表達了自己的不容忍;但是對於粉絲來講,不過是產生了新一輪的撕逼根據,宋茜粉絲中不乏表示「自家並非刷票最多的憑什麼被嘲,男演員刷票現象更甚」的,也有路人對此提出質疑,「不相信孫儷也會刷票」等。
在媒體記者調查的刷票產業鏈中,有商家表示「刷金鷹獎評選很多年了」、「已為今年候選男星刷票百萬」,若按照其曝光的「3毛錢可刷1票」來計算,涉及金額應該在30萬左右,這背後真的是純粹的粉絲行為嗎?除此之外,他們也自有一套方法論可以突破身份、手機號等限制,同時規避系統核查,這也意味著脫水後的票數是百分百真實嗎,同樣是疑問。
但是對於金鷹獎來講,將六七十票的水分歸結在了「粉絲行為」上,至於是否有過它們義正言辭警告的「候選者和利益相關方參與或操縱所為」,並沒有明確證據或是後續進展。從這個維度來講,所謂的數據脫水更像是一次流量和實力拉扯之後的安全著陸:畢竟若再重複迪麗熱巴的路徑,恐怕又是一次輿論的血雨腥風。
「金鷹三十,迎風而礪」,向主旋律和現實題材看齊的金鷹獎,在某種程度上走出了」水獎「的陰影,也傳達了它對品質和實力的態度;不過若是回首從提名公布到頒獎典禮者短短一個月,金鷹節和金鷹獎貢獻的「吃瓜熱搜」已然超過了其行業意義,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