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範志輝
12月7日下午三點,上海 iapm Apple Store被從各地蜂擁而至的年輕男女填滿了。一個小時後,這裡將舉行一場「音樂實驗室」的免費課程。與往期由Apple員工分享不同,這期的嘉賓邀請了創作出《奇妙能力歌》《易燃易爆炸》《小半》等國民歌曲的知名音樂人陳粒。
據了解,此次的「音樂實驗室」屬於Apple 在Apple Store線下零售店中開設的「Today at Apple」課程內容之一。課程包括三種全新擴展的形式:技巧系列課程、漫步系列課程和實驗室系列課程,每天均有涵蓋攝影、視頻、音樂、編程、藝術設計、健康等種類的課程在店內開展,參與者可事先在網上預約然後到店免費上課。自 2017 年 Today at Apple 推出以來,Apple 每周舉辦超過 18,000 場課程,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萬參與者參加。
作為為數不多參與到「Today at Apple」音樂實驗室的音樂人,這次活動也受到了粉絲和用戶的熱烈歡迎,報名當天名額幾乎秒空。在課程當天,報名成功的參與者會在課程上用iPad的庫樂隊應用對陳粒的歌曲進行再創作。而音樂先聲有幸作為受邀媒體,親身體驗了這場有趣有料、乾貨滿滿的音樂旅程。
下午4點,陳粒身穿白色體恤和流蘇裙就緩緩登上了分享臺,看起來很放鬆。在主持人的簡單介紹、寒暄後,陳粒便開始講解了此次的課堂重點:在陳粒講解完庫樂隊的基本操作後,現場的觀眾將自主添加樂器、音軌,製作出全新版本的《小半》。更讓粉絲們期待的,便是在15分鐘的自主創作後,陳粒將走到臺下粉絲中,親自挑選精彩的版本在課堂上展示、演唱。
毫無疑問,現場的男男女女大多數都是陳粒的粉絲,雖然對陳粒的歌曲早已耳熟能詳,但親眼見到自己的偶像講解歌曲的創作過程、歌曲和弦,並藉助庫樂隊將歌曲的配器以不同分軌的形式呈現出來,怕是並不多見。而粉絲的熱情也很高,在陳粒示範怎麼添加樂器、選擇音色、拖拽分軌、自動彈奏後,大家都玩地不亦樂乎。
雖然我往常自稱資深音樂愛好者,卻並沒有太多親自創作經驗,之前的iPad裡的庫樂隊也只是僅限於打開過,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不大了解如何操作,也懶得主動去學習。而在陳粒的音樂體驗課上,近乎手把手的小班體驗課很好地保證了課程效果,互動性極好,對於產品和功能的講解也比較清晰,聽完基本上能夠自己添加不同樂器,可以做到簡單的「玩音樂」了。
最終,陳粒從現場觀眾的眾多課程習作中挑出了三個,一首風格偏前衛大膽,加入了大量異於原曲的金屬轟鳴元素;一首則將民謠流行改編成了爵士風,聽起來也別有韻味;還有一首則在保持原版本調性的基礎上,改編地更加溫柔抒情,水滴音效讓人印象深刻。很難想像,這些作品都是在聽完一堂體驗課後出來的作品,連陳粒都說,有些版本已經聽不出是《小半》了,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做出一個全新的作品。
這大概也是「音樂實驗室」的真正意義所在,讓大家拿起手邊的創作工具,學會享受玩音樂的過程。說不定就玩出一首不錯的歌,也說不定就玩出了一生持久的熱愛,想想其實也是一件美好的事。
活動過程中,陳粒提到,作為一名創作者,其實身邊的大多數音樂人都是用備忘錄記錄靈感,然後用iPad庫樂隊入門玩音樂,然後再是相對專業的logic pro去作編曲。也就是說,Apple本身的功能和產品可以陪伴音樂人成長的每個階段,滿足他們的創作需求,並專注於自己的事情。同時陳粒也表示,她日常會通過 Apple Music 探索靈感,覺得 Apple Music 使用便利,也會推薦她喜歡的音樂給她。
換句話說,無論是普通人還是音樂人,都能從Apple提供的產品和工具中獲得玩音樂的樂趣。而從備忘錄、iPad、庫樂隊、logic pro、Apple Music這些詞彙裡,剛好勾勒出了Apple「硬體+軟體+服務」結合的生態閉環,這也一直都是Apple的優勢。
曾經P2P肆虐的網際網路早期,Apple以「iTunes+iPod」模式破解了數位音樂的盈利難題,而如今Apple Watch、AirPods、Apple TV、Apple Music、Apple Music Awards、Apple Music Festival等構成的更豐富的Apple生態,形成了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如今已收穫超6000萬付費用戶,繼續給音樂人和產業帶來價值。
就個人來說,這兩個小時過得非常充實而有趣,跟著陳粒玩音樂,Apple的音樂實驗室做到了。
排版 | 安林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