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婚了》最高收視14%,「離婚綜藝」在國內具有可複製性嗎?

2020-11-28 鈦媒體APP

文丨一點劇讀,作者丨糖炒山楂

2020大概真的很魔幻,沒有等到《吐槽大會》的離婚夫妻專場,卻意外等來了韓國的離婚綜藝《我們離婚了》。當夾雜著現實痛楚、甚至是一地雞毛的離婚,投注天生帶有快樂基因的綜藝語境,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

雖然略顯不可思議,但目前來看韓綜的另闢蹊徑收效頗為樂觀。《我們離婚了》首播收視率為9.0%(尼森韓國全國標準),首都圈收視率10.2%,單集最高收視率為14.7%,登頂同時段電視節目收視率第一名。國內的關注度同樣居高不下,微博上#我們離婚了#話題閱讀量達到5.5億。

事實上,《我們離婚了》頗有未播先火的意味。早在9月末網友爆料出該綜藝已然在籌備中時,就曾引發市場熱議,只是彼時的聲音更多停留在「不可能」上,當然最轟轟烈烈的還是網友們的吃瓜熱情,從韓國的宋仲基宋慧喬、具惠善安宰賢,到國內的楊冪劉愷威、張雨綺袁巴元等都被「提名」。

「除了吸引眼球的題材外,內核還是在討論相處」、「節目裡關於婚姻的思考是真的在做的,不是一味的追求博眼球」……隨著節目播出,相比吃瓜熱情,這檔話題先行的「真敢拍」綜藝更多的還是讓人看到了它的現實意義。目前,《我們離婚了》豆瓣評分8.2分。

或許是時候跳出吃瓜的姿態來審視這檔新綜藝:從本能不相信、本能拒絕,到如今的婚姻思考,《我們離婚了》是如何做的?網絡上頻頻談及的「引進問題」,具有現實可行性嗎,又有哪些阻礙和優勢呢?

《我們離婚了》:疼痛現實和綜藝語境如何共生?

「我們國家終於也好萊塢水準了嗎?」《我們離婚了》在韓國真人秀中同樣具有開拓性意義,它打破了大眾市場對於離婚問題長久以來的固化認知,將這個非常典型且愈發嚴肅的社會現實擺在了綜藝語境裡,讓所有人開始正視它。而關注「離婚後夫妻相處模式」,是節目一開始就打出來的看點或者說現實意義。

如何讓兩個相背離的元素有機融合,在帶給觀眾現實思考的同時,還要避免撕開傷疤販賣苦情的嫌疑,不至於對離婚夫妻造成二次傷害等等,都是《我們離婚了》要面臨的核心問題。這或許也是離婚綜藝比起其他題材,天然的困境所在。

《我們離婚了》是由《戀愛的味道》PD李國勇與《兩天一夜》編劇鄭善英攜手打造。作為情感觀察類真人秀,其和滿屏粉紅泡泡的戀愛綜藝在設置上大同小異:離婚後的夫妻重新在一起生活三天兩晚;同時設立室內觀察團,主持人由王牌搭檔申東燁和金媛熙擔任,觀察嘉賓則由電視人鄭佳恩和心理專家梁載振擔任。

真人秀和不同視角的觀察觀點碰撞,讓觀眾始終處於共情和理性之間,然後去思考現實的意義,這也是市場驗證了無數遍的撬動現實主義綜藝的方式。穩定的基本模式下,綜藝的看點顯然放在了離婚夫妻上。

節目邀請了兩對離婚夫妻參與,一對是曾經在韓國國民度頗高的「模範夫妻」李英河和鮮于銀淑,26年婚史、離婚13年;另一對則是離婚僅有7個月的網紅夫婦崔帆圭和劉紫蘇。不同年齡、不同婚齡、不同性格、不同職業背景、甚至是不同現實困境的選擇,可以說基本覆蓋了全年齡段的受眾群。

《我們離婚了》並沒有將重點落在渲染婚姻痛點上,更多是借用了綜藝表達讓這種夾雜著傷痛的關係多了更多維的模樣:當下的家庭關係、初見時的緊張、見面後的寒暄甚至是隱隱流露的不同情感,都在鏡頭下表露,那種微妙、熟悉甚至是不自覺透露出的默契,都在同時撬動觀眾的淚腺和笑點。

另一方面,室內觀察團或共情或理性的溝通其實也是和觀眾的跨屏溝通,這些都讓這檔節目不只是一部韓國唯愛狗血劇,也讓觀眾以一種較為輕鬆的心態去深入劇情推進,甚至在崔帆圭和劉紫蘇的相處中,不少網友還看到了飄蕩的粉紅泡泡,用美好和輕鬆消解傷痛。

探索親密關係的「第四極」,離婚綜藝能照亮現實困局嗎?

「離婚不是為了更幸福,而是為了減少不幸」,心理專家梁載振帶來了他的觀點。無論何種情況下,離婚都不是一個美好的詞,但是它不該被束之高閣不允許觸碰,尤其是在當下離婚群體迅速壯大的同時,無論是對於婚姻關係中的兩人、還是更龐大的家人群體,都需要去探索一個更為健康的相處方式。

李英河和鮮于銀淑的婚姻體現了太多傳統婚姻關係下的困局:其一,親密關係裡,是否有太多難以宣之於口的誤會?它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弭,而是會扎進血肉然後流膿。曾經漫天飛舞的流言,沒有壓垮鮮于銀淑,但兒子傳遞的一句來自李英河的話卻讓她介意了13年。

其二,離婚女性可能需要更久的時間去回歸工作生活。這或許與女性對待情感的態度有關:就像鮮于銀淑會為了見面約髮型師和造型師,而李英河只是貼心為小區居民準備了禮物;見面之後談及過往種種,鮮于銀淑訴說委屈解開心結,李英河則更多是選擇了逃避。

其三,親密關係之後的男女性該如何相處?鮮于銀淑剛見面時的親密稱呼讓諸多網友感覺到了不適;李英河的態度始終保持著疏離,但也坦誠為兒子和前妻設定了不同於其他人的手機鈴聲……諸如此類不僅是男女性在處理情感問題上的理性至上和情感至上,同樣要探究的還有親密關係之後的界線問題。

相比曾經的模範夫妻分道揚鑣令人唏噓,崔帆圭和劉紫蘇的婚姻破裂則引發了網友的「忿恨」。在他們的身上,有著所有愛情最美好的樣子:一見鍾情非卿不娶,然後奉子成婚生下了可愛的寶寶,他們幸福的痕跡被留在了各種社交平臺上。只是七個月前,愛情戛然而止,女兒也只能由爸爸撫養,媽媽只能一個月見一次。

被熒幕中小孩一聲聲的「媽媽」擊碎的,還有他們婚姻中面臨的家庭問題:當男方80歲的爸爸在孩子面前毫不猶豫的攻擊兒媳婦不好,甚至說出了「作為女人、作為父母都是0分啊」這樣的話;同時在兩人的交談中,崔帆圭還透露爸爸曾因為嫁妝房子問題對丈夫娘說了很重的話,這些都是他們留下疤痕的「結婚的現實」。

「結婚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這句被說爛的老話,在他們身上再度被印證。只是事實就僅僅是如此嗎?作為婆媳、公媳關係的緩衝劑,崔帆圭同樣被網友指出不成熟所在:他對前妻毫不隱瞞爸爸的辱罵和指責,並且為了父親直言「不復婚」。

曾經最親密的兩個人,不該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親密關係下的「第四極」,有其現實必要性和現實意義。不過目前這些討論還僅僅是停留在婚姻困局本身,「期待後期可以融入更多對離婚的去汙名化,以及離婚後如何維持父母子女之間健康的關係的探討」,某豆瓣網友如是感慨。

探索國產市場:離婚綜藝具有可複製性嗎?

「華盛頓醫科大學對人一生遭遇的壓力進行了排位,第一位是配偶的死亡,第二位是離婚,第七位是結婚,第九位是與配偶和解」。在第一期節目的最後,心理專家梁載振做了如此分享,換言之人一生所背負的前10個壓力,有4個都與婚姻有關,這也是關注離婚群體最重要的現實意義。

事實上,早在《我們離婚了》尚在傳聞階段時,國內網友就曾熱烈討論過它在國內是否具有可行性;尤其是在節目播出後,更有微博大V爆料稱「國內馬上有平臺要做《我們離婚了》」,不過目前來看,來自市場的聲音對此多持不看好態度,甚至不乏「在作死的邊緣」、「娛樂至死可以休矣」的聲音。

而在探討離婚綜藝是否具有可複製性之前,兩組不容忽略的現實數據是:其一,2020年9月8日,民政部正式發布「2019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更新了2019年全國結婚登記和離婚登記的數據,顯示2019年結婚登記927.3萬對,離婚登記為470.1萬對,離婚數據創下歷史新高。

其二,中國人口調查機構曾就90後婚姻狀態作出調查,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項便是年輕人的離婚率高達56.7%,而父母問題是主要原因。換言之,離婚問題在中國社會中同樣顯著,尤其是80後、90後頻繁出現的「閃婚」、「閃離」問題。今年5月28日,全國人大會議便通過了關於離婚冷靜期的提議,意義也正是在於此。

「離婚,不是人生的一個標籤,更不是一個失敗的標籤,只是一個選擇」。或許與《我們離婚了》中所呈現的韓國國民對於離婚的態度略有不同,但不可否認中國社會現狀下的離婚問題、以及由此衍生的離婚後的家庭關係處理等問題同樣值得關注。這或許是國產版《我們離婚了》的現實語境。

不過從綜藝語境來講,想要複製這一問題並不容易。「其一,熱度高的出軌、家暴等矛盾明顯的夫妻不可能參加,審核這道關就過不去;其二,和平分手但已經再婚的同樣不具備參與條件;其三,大概率會變成洗白綜藝,專門負責立人設」,知乎上某網友就此問題回答道。

不可否認,這些問題是具有現實對標性的,甚至在網友列出來的熱門人選中不乏此類明星夫妻。除此之外,從情感上來講這樣的節目不可避免的要撕開傷疤,並將其置於大眾視角下由眾人評說,而感情本來就是非理性的、私人的。這都將是擺在創作者面前的難題。

不過這並不影響網絡上已然掀起了各種自發性的關於國產版《我們離婚了》的腦洞浪潮,而究竟是否會有國內版《我們離婚了》,恐怕還需要交給時間。毋庸置疑的是,離婚綜藝《我們離婚了》以另闢蹊徑的方式在這個滿屏粉紅泡泡的市場,以夾雜著嚴肅現實的方式給到了市場一絲絲思考,這或許也就夠了。

相關焦點

  • 《我們離婚了》最高收視14%,「離婚綜藝」在國內具有可複製性嗎?
    《我們離婚了》首播收視率為9.0%(尼森韓國全國標準),首都圈收視率10.2%,單集最高收視率為14.7%,登頂同時段電視節目收視率第一名。國內的關注度同樣居高不下,微博上#我們離婚了#話題閱讀量達到5.5億。事實上,《我們離婚了》頗有未播先火的意味。
  • 《我們離婚了》最高收視14%,「離婚綜藝」在國內具有可複製性嗎
    《我們離婚了》首播收視率為9.0%(尼森韓國全國標準),首都圈收視率10.2%,單集最高收視率為14.7%,登頂同時段電視節目收視率第一名。國內的關注度同樣居高不下,微博上#我們離婚了#話題閱讀量達到5.5億。事實上,《我們離婚了》頗有未播先火的意味。
  • 「離婚綜藝」在國內具有可複製性嗎?
    《我們離婚了》首播收視率為9.0%(尼森韓國全國標準),首都圈收視率10.2%,單集最高收視率為14.7%,登頂同時段電視節目收視率第一名。國內的關注度同樣居高不下,微博上#我們離婚了#話題閱讀量達到5.5億。
  • 噱頭滿格的離婚綜藝,內裡是可復刻的基因嗎?
    來到2020年,仍然有《夫妻的世界》這樣的「復仇神劇」,挑戰著收視紀錄。一地雞毛、遍地狗血。儘管婚姻修羅場的「戰事」,大多大同小異。但需要承認的是,這一類型的題材對受眾有著天然的吸引力。但要說到婚姻修羅場與綜藝場的融合,則要晚得多。11月20日,韓國TV CHOSUN電視臺推出的離婚夫婦同居真人秀《我們離婚了》正式上線,宣告著韓國首個離婚真人秀的誕生。
  • 韓綜《我們離婚了》收視奪冠,昔日離婚夫妻,再次同居,尷尬
    近日,韓綜推的綜藝節目《我們離婚了》開播兩期,成為韓國同時段的收視冠軍,收視率最高達到了14.7%。而在我們的社交軟體上,整體的閱讀量也達到了5.3億多,這足以證明它的受歡迎程度。這個綜藝主要是把離婚的夫妻重新聚在一起生活,讓他們對離婚前後未曾了解到的夫妻生活再次進行思考。
  • 韓綜藝節目《我們離婚了》爭議大,國內綜藝會效仿嗎?
    韓國電視臺新推出的一檔綜藝節目《我們離婚了》,這還沒開播呢,就引發眾人的關注。你還別說,韓國人果然是腦洞大開,在這相親節目盛行的時代,他們卻反其道而行,來了個我們《我們離婚了》。這似乎在對標之前的綜藝節目《我們結婚了》,如果這個新節目能夠開播,想必熱點不愁,吃瓜不斷。有網友調侃,下一個新節目會不會是《我們復婚了》?以及《我們家暴了》、《我們出軌了》?這腦洞是一個比一個大。
  • 韓國將推一檔離婚綜藝《我們離婚了》,網友:把宋仲基宋慧喬安排上
    說起綜藝節目,那韓國可真堪稱得上是綜藝鼻祖了,國內那些開播多年依舊爆紅綜藝都是從韓國借鑑模仿來的,比如:《奔跑吧》、《爸爸去哪兒》、《歌手》、《極限挑戰》、《嚮往的生活》等都是借鑑抄襲而來,然而再進行本土化改名錄製,不管其他方面怎麼樣,但是綜藝方面韓國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每一次推出的新綜藝都能改革國內綜藝類型的風向
  • 噱頭滿格的離婚綜藝,內裡是可復刻的基因嗎
    韓綜的「新動作」在國內也引發了不小的聲量。截止到目前,微博相關詞條#我們離婚了#,閱讀量已突破九億。關於「快點引進」「來個中國版」的呼聲,也一直未平息。甚至掀起了一股P圖玩梗的熱潮。  群眾「千呼萬喚」,中國引進韓綜模式也並非難事。在國內市場中看似「地利人和」的離婚綜藝,真的具備在中國落地生根的條件嗎?
  • 韓綜又出新花樣,「我們離婚了」收視創新高,內地還敢翻拍嗎?
    近期,韓國的一檔全新的真人秀綜藝節目引起了網友們一波又一波的討論,它首播收視率突破了9%,最高收視率可達到14%,作為一檔全新起航的綜藝,這個成績可以算得上是很亮眼了。這檔引發討論的綜藝就是《我們離婚了》,邀請了3對已經離婚的明星夫婦再次同居72小時,同時記錄他們日常的點點滴滴。
  • 離婚在中國是快綜藝,在韓國是慢綜藝
    託翁這句名人名言,早早預言了離婚綜藝應該比戀愛綜藝好看。 9月末,有消息稱韓國將製作一檔離婚夫妻再聚首的觀察類節目。兩個月後,《我們離婚了》便在韓國朝鮮TV播出。且開播即火,最高收視14.7%,登上收視冠軍的寶座。 節目同樣影響了年末處於綜藝斷檔期的天朝群眾。
  • 新綜藝《我們離婚了》引熱議,分手明星情侶同框錄節目,不尷尬嗎
    作為娛樂事業做得最好的國度,韓國娛樂圈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特別是他們的綜藝節目,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國內絕大多數的真人秀綜藝都是買的韓國的版權來改編的,像《跑男》、《高能少年團》、《密室大逃脫》等熱門綜藝,其實創意都來自韓國,所以說想看原汁原味的綜藝內容,直接去看
  • 讓離婚夫婦同居,綜藝《我們離婚了》:能請來宋慧喬和宋仲基嗎?
    在韓國,萬物皆可醃成泡菜,萬物皆可搞成綜藝!據韓媒報導,韓國將推出一檔離婚真人秀——《我們離婚了》,讓已經離婚的夫婦重新聚在一起生活,讓他們對離婚前後未曾了解的夫妻生活再次進行思考。目前,已經有嘉賓確認出演了……當#韓國推離婚夫婦重聚綜藝#爆上微博熱搜後,也震驚了無數咱們國內網友:「把宋仲基宋慧喬、安宰賢具惠善安排上,節目一定會大爆哈哈哈!」「這是得給多少錢,或者藝人得多缺錢,節目組才能請得到嘉賓出演啊!?」
  • 讓離婚夫婦同居,綜藝《我們離婚了》:能請來宋慧喬和宋仲基嗎?
    在韓國,萬物皆可醃成泡菜,萬物皆可搞成綜藝!據韓媒報導,韓國將推出一檔離婚真人秀——《我們離婚了》,讓已經離婚的夫婦重新聚在一起生活,讓他們對離婚前後未曾了解的夫妻生活再次進行思考。不得不說,韓國人的心可真是大啊!他們真的不怕尷尬嘛?光看這個節目設定,我就已經替他們尷尬得腳趾摳地摳出一套別墅了……所以,今天就來回顧一下網友們呼聲最高的幾對「離婚CP」,提前YY一下可能出現的腥風血雨!
  • 《我們離婚了》不是一檔噱頭綜藝
    在官方網站打出「展現離婚後新關係的可能性,發達國家型真人秀!」的《我們離婚了》是一檔觀察類綜藝,內容是把兩對已經離婚的男女分別放到一個地方度過兩天一夜,再結合棚內主持人和嘉賓的觀察討論。離婚夫妻同處一個屋簷下,這個衝突感夠拍一百集電視劇了,因此這檔綜藝在籌備期就引發了很多關注,上周五播出第二期後,根據尼爾森收視數據,《我們離婚了》在首都圈(韓國西北部城市群,集中了全國超50%的人口)的收視率達到了9.6%
  • 《我們離婚了》綜藝節目你看了嗎,開播收視排第一,又尷尬又好哭
    現在綜藝節目千出萬奇,從以前的真人秀到現在的各種搞事情。其中當數韓國綜藝節目最為創新,他們總是能找到讓人意想不到的劇本進行創作,而國內也漸漸形成一樣的風格。
  • 韓國推出新綜藝《我們離婚了》,讓離婚夫婦「重聚」談人生
    在綜藝領域,韓國製作綜藝的水準真的是「一騎絕塵」,國內超過韓國的節目已經數不清了,這些年,韓國的綜藝持續發力,更是製作出了這種《Running Man》這種國民級別的綜藝,後來國內仿該節目做出了《,明星或素人戀愛綜藝,都逐漸不能滿足觀眾們八卦的心了,不知道韓綜有沒有從我國婚姻調解節目,例如《婚姻保衛戰》中獲取靈感,著名節目製作人李國勇決定推出一檔「離婚綜藝」——《我們離婚了》。
  • 離婚綜藝,這是什麼鬼點子……
    大家都知道,泡菜國的綜藝節目一向都腦洞大開,敢想敢拍。而在最近,韓國綜藝就打起了娛樂圈離婚藝人的主意,讓離婚的明星夫妻重新聚在一起,雖然節目還沒播出,但網友已經被這個創意燃起了吃瓜的好奇心。離婚綜藝的消息一出來,吃瓜群眾卻被這個創意嚇到了,新聞立刻上了韓網演藝界報導榜首。
  • 離婚後再重聚,真的不怕尷尬嗎?
    內娛的很多綜藝節目,都借鑑過韓國。借鑑韓國的《我是歌手》,八季之後就停播了。而韓國現在新推出一檔離婚綜藝——《我們離婚了》,在戀愛綜藝大行其道下反向操作,這也算是新思路。《我們離婚了》目前還未播出,但不少網友都呼籲將節目引到國內,甚至將節目的嘉賓都已經想好了。
  • 韓綜藝《我們離婚了》掀起爭議,不知國內是否會效仿,不尷尬嗎?
    韓國最近推出了一檔綜藝節目叫《我們離婚了》,聽名字就覺得挺尷尬的,但是韓國那邊卻覺得是相逢的「情懷」。一向做得不錯,不然也不會惹得國內爭相效仿。尤其是現在國內是戀愛相親節目盛行,由明星到素人,讓人沉浸在粉紅泡泡當中。但是這檔反其道而行之的綜藝節目小編覺得就算了吧,離婚了再相聚,除非雙方還惦念著對方,並且沒有現任,不然相聚在一起就是修羅場了。
  • 2020最猛的離婚綜藝來了!楊冪劉愷威、李小璐賈乃亮敢上嗎?
    (剛剛第二期的熟肉也出來了)可能因為第一期出場那兩對離婚明星,在國內知名度並不高,所以在我們這邊並沒有什麼討論度。之前看介紹,以為是一檔以狗血、撕逼為賣點的綜藝,故意製造矛盾和尷尬,可實際上,這卻是一個正經的觀察類節目:通過呈現離婚明星短暫同居的情形(3天2夜或4天3夜),探討離婚相處模式,以及反思婚姻/家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