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提刑官》是2005年在央視首播的,有統計資料顯示其收視率竟然一度超越了《新聞聯播》。可想而知,當年它有多火爆。
這部劇裡的演藝大咖眾多,而且不同於一般的電視劇,裡面的大咖大多都只是客串個幾集,可見當初劇組付出了難以想像的心血,才把這些人集中到一起。主演何冰、羅海瓊一直都不是演繹一線的明星,能讓當年很火的範偉、郭達、沈傲君等等這些人甘心演配角,劇組可謂煞費苦心。不過,幾位主演的演技是全程在線,這倒是對得起豆瓣高達9.3分的評價。眾所周知,豆瓣社區以魚龍混雜和神人輩出著稱。能讓這麼多來自不同階層和圈子的人給出這麼高的評價,足見《大宋提刑官》在觀眾們心中的地位。
2005年和2006年是中國大陸電視劇經典層出不窮的黃金年份。譬如一直火爆至今的《亮劍》、《士兵突擊》《仙劍奇俠傳第一部》等等電視劇都是堪稱神劇的代表。尤其是像《亮劍》開了抗戰題材眾多先河,而《仙劍奇俠傳第一部》同樣是為中國觀眾叩開了仙俠世界的大門。不得不提的自然還有這部《大宋提刑官》,它不同於後來大熱的《神探狄仁傑》是以系列劇稱霸古裝推理劇的。它僅僅靠這一部片子,就傲視群雄十幾年,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如果只把《大宋提刑官》當作簡單的古裝推理劇來看,那就有些暴殄天物了。這部劇裡夾雜了大量的古代的法醫學原理,通過何冰等人的精彩演出,更是向我們呈現了古代斷案的詳細過程。我們且不說這種演出在多大程度上還原了古代斷案過程,僅僅是這一創舉就足以讓人大開眼界。我還記得自己當年初看這部電視劇時的震撼:當何冰將一具具骷髏從頭到腳仔細打量一遍,甚至有時候還要伸手觸摸各種屍體之時,一種對於推理劇的全新體驗便由此開始。這是一種在其他推理劇中從來沒出現過的新奇體驗,一種讓人止不住想探究法醫學奧秘的衝動。
我還記得當年看完本劇後幾個同學開過玩笑,有幾位甚至將來想從事法醫相關的工作。如今十幾年過去,朋友們還記不記得這個玩笑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電視劇成為了我們共同的深刻的回憶。這兩天將這部電視劇又重頭到尾仔細欣賞了一遍,宋慈通過一步步小心求證和縝密的推理,最後得出真相時那種酣暢淋漓的快感,又一次席捲全身。不同於觀看《神探狄仁傑》時對於情節離奇的猜疑,這部片子讓人在隨著主角斷案的同時,能見識到各種古人的風俗民情。有時候我甚至想如果這不是一部推理劇,那它一定是一部經典的古代法醫學的科普劇。這恰恰對應了宋慈作為世界法醫學理論第一奠基人的身份。
《大宋提刑官》在劇情和細節設計上非常用心,不論是人物對白,還是表情、心理刻畫都入木三分。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宋慈的嶽父送給他的那隻不倒翁的玩偶。很多人質疑那個時候就有不倒翁了嗎?答案是肯定的,不光有不倒翁,而且還廣為流傳。此物的流行與一個人物是分不開的,此人便是五代十國的名相馮道。馮道生於公元882年,卒於公元954年。此人歷經五代十國十位君王,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擔任過十國宰相的「十朝元老」。眾所周知五代十國的時候,天下紛爭不斷,群雄並起,能在這麼混亂的年代始終屹立在政壇之上,也難怪都稱其為「不倒翁」了。
馮道一生仕途正好經歷了整個五代十國的時期,對於宋初官場文人的影響力極為深遠。史上多評價此人世故圓滑、多有綢繆,可謂褒貶不一。但在宋初的官場上,馮道簡直是信仰一般的人物。那個年代做官之人,無不把馮道作為安身立命的標杆。電視劇中宋慈的嶽父薛尚書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位。他將此物贈送給宋慈,自然是希望剛正不阿的宋慈能多一些圓滑和變通,不要處處得罪同僚。這不光是符合了薛尚書的人物定位,也符合歷史事實。能將這一細節體現在電視劇中,可見編劇對於宋初的歷史考究是下了功夫的。
當然,《大宋提刑官》裡的法醫理論也不盡然都是正確的,也充斥了一些偽科學的東西,比如滴骨驗親這樣的舉動,自然是無稽之談。但結合那個年代人們的認知來說,肯注重試驗和證據,何嘗不已經是一大進步了?這些年國內冤案頻頻曝光,說到底是司法體系缺少了宋慈這樣的考究精神,不肯重視證據。這背後不僅僅是專業素養高低的問題,更是對於人權的輕視和忽略。八百多年前的古人尚能以「不冤枉一個好人」來行使權力,今時今日的司法中人,的確應該好好反思。據說此劇當年播出的時候,的確引起了司法界的一些討論,也算是給司法體系敲了一記警鐘。如此一看,其現實意義不是一般的古裝推理劇能相提並論的。
十五年過去了,一眾主演有的早已消失在熒幕多年。但《大宋提刑官》帶給人們的感動和思考是久遠的。只要你心存正義,只要你崇尚善良,只要你嫉惡如仇,都能在本劇中收穫深沉的感動。結局中宋慈掛冠而去的背影,一直烙印在我的腦海。能將一個心中裝著天下的人逼到這般境地的朝局,實在讓人唏噓不已。作為新時代的人,我們更應該以史為鑑、好自為之啊!
聲明:原創文章,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