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標題後,我就一直在想,基本功如何變得有趣?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基本功?
顧名思義,就是做一件事物的基礎。
舞蹈的下腰、劈叉、大踢腿、小踢腿……
戲曲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
歌唱的氣息、發聲、吊嗓子……
彈琴的抹、挑、勾、剔,吟、揉、按、顫……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基本功,就是枯燥而單一、乏味的。因為,只有相對單一的訓練,才能讓我們迅速將某一個事物的要領牢記,將某一個動作固定下來,形成肌肉以及行為的記憶和條件反射。
那麼,與其說讓基本功變得有趣,不如說,讓我們學會從基本功訓練中找到樂趣!
明確訓練訴求
經常在與同學們的溝通中發現,大家對待基本功,有以下幾種態度:
1.忽略不計型
基本功什麼的,有那麼重要嗎?時間有限,不如直接彈曲子更有效率。基本功有多重要我不知道,但既然老師要求彈,我就每樣彈兩遍吧。我覺得老師說的對,基本功很重要,可是我每天也彈,快四點、搖指、指序,各種基本功,總是不見成效,心灰意懶不想再彈。要想從基本功的訓練中找到樂趣,必須要提高基本功訓練的成就感,而提高成就感的第一步,就是——明確訓練訴求!
訴求,就是方向
基本功,就如同萬丈高樓的一磚一瓦,太空梭的螺絲配件,是我們演奏、表達音樂的最基本的手段。
我們需要科學而冷靜地分析,回到音樂的根本——聲音的需求。
彈撥樂器的聲音特點就是顆粒感,猶如我們的漢字發音,要求字正腔圓。因此,基本功訓練的訴求,也應該圍繞「顆粒感」這個基本核心來建立。
我們可以將學習分為三個階段:
基本功的訓練訴求,可以總結為六個字:準確、清晰、均勻。這是對「顆粒感」的最基本需求。
白居易的《琵琶行》裡:大珠小珠落玉盤。「珠」、「玉」,兩個字,便道出了「顆粒感」的精髓。
而初級階段,是建立規則的時候,不應當追求速度和其他,應該多一些關注各類技法的觸弦方法、觸弦角度、基本手型,這些,是實現「顆粒感」的基礎。
並且,要注意培養良好的聽覺習慣,就是我們常說的「打開聽覺」,聽,是技術的指引。讓聽覺與技術同在,是提高技術的必要保證,同時也是保證注意力集中的訣竅!
這一階段的基本功在初級階段的基礎上,由原來的單一指法,變成了組合指法、變化再組合指法,對「顆粒感」的要求和判斷,也變得更為複雜,因此,主要的訓練訴求應該放在「音色」二字上。
音色,是「顆粒感」的升級,包括思考和聽辨各類不同組合指法的聲音訴求;在各種組合指法的訓練中,如何保證「顆粒感」的統一;各類技法在不同樂曲中具體應用時如何更好地表達音樂等等。
基本功的訓練訴求重點——「速度」!
速度,其實是對技術的駕馭能力的要求。有了前兩個階段的基礎,這個階段應該多一些鍛鍊手指的獨立性和靈活性,多思考和體會運動的慣性,才能滿足高級別曲目的技法需求。
成就感與樂趣的實現
以上對於基本功訴求的分析,只能幫助我們認清基本功訓練的要求,如何才能實現成就感,找到樂趣呢?
拆分法!
拆成最小零件!打磨完成後再組合!
同學們在練習中,往往會被長段的基本功訓練分散精力,而無法達到快速解決問題的效果。
不論多麼複雜的技法,都是由單個的基礎指法組成。
例如,快四點音階練習,其實是由若干個單組快四點組成,如果快四點觸弦不夠準確,往往是由於「勾託」或「抹託」這兩個基本組合的弦距感不夠準確穩定,那麼,先拆成「勾託」、「抹託」兩個部分,用三到五分鐘針對訓練,專註解決、固定弦間距的跨度感,再組合起來時,就會變得輕鬆很多。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我們每一次基本功訓練時,不要貪多,制定好計劃,集中精力解決其中的一項,這樣更能達到效果,也更容易獲得成就感啊!
以上關於基本功的練習建議,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快地跨越基本功訓練障礙。
現在,我們常常說要快樂學習,其實,相比起快樂學習,培養在學習中發現樂趣的能力更為重要!
因為,學,是獲得。獲得,讓我們成長,同時也會讓我們變得「沉重」。空無,才會感覺輕飄。而輕飄不等於快樂。
本文章為作者原創作品,若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姓名;美圖源於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