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上映前夕,有一部同題材的電視劇火爆全網,它就是《延禧攻略》。這兩部劇的歷史背景都是乾隆時期,講的都是乾隆後宮的那些事情,因此,很容易被網友拿來比較。
影視劇改編歷史,自然會出現一些不符合史實的地方,更何況是以愛情為主旋律的影視劇。《如懿傳》黑了富察皇后和令妃,遭到了網友的吐槽。實際上,《延禧攻略》也不完全符合史實,比如,純貴妃並沒有那麼壞。相比於《延禧攻略》,我還是喜歡《如懿傳》裡胡可扮演的蘇綠筠。
在《如懿傳》裡,蘇綠筠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角色。作為皇帝的妃子,她母以子貴,憑藉著自己的生育能力站穩了腳跟。作為母親,她愛子情深,一心庇護著自己的孩子。她之所以想要爭取皇后之位,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有爭奪儲位的資本;她之所以會悽慘下線,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
純貴妃之所以下場不好,是因為她的兩個缺點。
01
純貴妃的第一個缺點,就是耳根子軟,沒有主見,容易聽信別人的挑唆。
富察琅嬅去世後,皇后之位空缺,有資歷的妃子都對其有覬覦之心。可是,皇帝的意思很明顯,在他的心裡,皇后之位只有自己的青梅竹馬如懿有資格做。
嘉貴妃也覬覦後位,知道如懿是自己最大的絆腳石。她想要去爭,又不想做出頭鳥被皇帝厭棄,於是,她把目標轉移到了純貴妃身上。
嘉貴妃先是以孝賢皇后遺命做說辭,又提到了太子之位,讓耳根子軟又愛子的純貴妃動了心思,開始跟如懿爭奪皇后之位。最後,蘇綠筠引起了皇帝的忌憚,兒子也遭到了海蘭的算計失去了皇帝的寵愛。
沒有主見,耳根子軟,是很多女人的通病。很多女人缺乏判斷事物的能力和下決定的毅力,在做事情前優柔寡斷,遇到問題就喜歡先諮詢信任的人,自己沒有絲毫想法。沒主見的人需要別人給他們拿主意,容易對別人的建議照單全收。
如果一個人沒有主見,就可能會成為別人牟利的工具。你所信賴的人可以利用你這個缺點,明面上給你出主意解決問題,實際上坑了你你都不知道。你愛的人可以利用你的深情,打著為你好的旗號讓你做一些損己利人的事情,你可能也會被蒙在鼓裡。
比如,在電視劇《知否》裡,王大娘子就是一個沒主見的人,對待自己信任的親姐姐康王氏的話深信不疑,連毒害婆母的行為都聽信了姐姐的話。沒有主見的人往往大腦不加思考,做事情總是後知後覺,總是要等到自己遭到坑害的時候才能反應過來。如果耳根子軟點,他們可能會原諒坑了自己卻擅長解釋的人。
做事情必須有自己的主見,這是為人處世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02
純貴妃的第二個缺點,就是拎不清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
如懿是皇帝的青梅竹馬,是皇帝最愛的人,是皇帝心裡唯一的皇后人選,這點後宮的妃子都知道,純貴妃更加清楚。可是,她依然想要跟如懿爭奪後位。
她低估了如懿在皇帝心裡的分量,高估了自己在皇帝心裡的地位。在皇帝心裡,她從來都不是皇后的人選。因此,她跟如懿爭奪後位,除了會讓自己遭到皇帝的厭煩,變成一場笑話,沒有任何好結果。
純貴妃拎不清自己在皇帝心裡的地位,也拎不清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
作為一個母以子貴的老實人,她根本沒有爭寵的手段,根本沒有多少本事可以留住皇帝的心。即使她成為了皇后,也無法站穩腳跟。以她沒有主見、愚蠢、不知天高地厚的性格,即使當上了皇后,也難逃別人的黑手。
生而為人,我們要拎得清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沒有那金剛鑽,就別攬那瓷器活。即使一樣東西再好,帶來的利益再豐厚,你沒本事得到,它就不屬於你。即使你使用手段短時間擁有了它,也無法長久保留。
人生難免有不如意的地方,知足者方能常樂。拎得清自己的地位,守護住自己已經擁有的幸福,不覬覦別人的東西,讓自己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你才能過得幸福。
作為一個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和主見,別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如果有人想要挑唆你做一些錯誤的事情,你需要認得清他的為人,不要與狼為伍。做人也要知足,要拎得清自己,不要太過貪心,省得賠了夫人又折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