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排水計算:16個工具合集+38個計算表,工作效率提高70%

2020-12-22 建工老學姐

給排水計算:16個工具合集+38個計算表,工作效率提高70%

給排水工程是工程施工的關鍵組成部分,所涉及到的參數和計算公式複雜又繁瑣,十分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熬夜加班更是常有的事。

今天給大家整理的這份16個給排水計算小工具38個計算表,內容豐富,使用簡單,輸入相應數據,直接得出精準結果,特別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工作壓力。

【資料領取見文末!!】

目錄

16個給排水計算小工具:

給水計算、室內給水、室外排水、室內排水、雨水計算、噴淋計算、水池補水、鋼製管件、防水套管、排水管件、閥門規格、滅火器、閥門井、化糞池、消火栓、計算器。

38個給排水計算表:

1.生活給水/排水量計算表

2.消防用水量計算表

3.住宅入戶給水管管徑計算表

4.室外給水管管徑計算表

5.給水幹管流量計算表

6.住宅即熱式熱水器及管徑計算

......

16個給排水計算小工具

室內給水管道水力計算

排水管道水力計算

雨水管道水力計算

鋼製管件計算

38個給排水計算表

生活給水/排水量計算表

化糞池計算表

住宅入戶給水管管徑計算表

住宅項目水泵特性表

這16個給排水計算小工具和38個計算表,內容全面,操作簡單,輸入數據,直接得出結果,精準快捷,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好資料!

【領取方式見下圖!!】

相關焦點

  • 16個工具合集+38個計算表,老師傅壓箱底的給排水計算神器
    工程施工需要注意的關鍵部分有很多,其中給排水工程必在其中。它所涉及到的參數和計算公式也是讓人十分頭疼的,掌握好相關計算竅門將會大大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今天整理出來的這份16個給排水計算小工具和38個計算表,使用便捷,計算準確速度快,準確率精準。減輕壓力,不熬夜!【資料領取見文末!】【資料領取見文末!!】
  • 工程測量計算表,25個常用公式計算表+7套施工測量計算表,超全面
    工程測量計算表,25個常用公式計算表+7套施工測量計算表,超全面在工程測量和建設工程中,計算分項工程和分部工程量,可謂是既枯燥又無趣;公式都知道,知識也都懂,得要一步一步算,太浪費時間了建工小哥今天給大家帶來了工程測量公式表,25個常用公式計算表+7套施工測量計算表,直接輸入數據即可得出準確結果,省時又省力,非常方便。這些計算表格,充分運用了其函數計算功能,快速精準,使測量計算從此變得輕而易舉,工作更加輕鬆!【完整版資料獲取關注文尾!】
  • 軟體合集最新版!70+款水處理相關軟體整理,超實用!限時限量免費下載!
    今年4月給大家整理過一份軟體合集,累計到現在已經接近1.3W閱讀量,超千人領取,大家的反響都很不錯!今天妮子又為做了一次全網軟體大整理,花費將近2個月的時間,整理出了70款超級實用的水處理相關軟體,全部免費可用!
  • 電熱匯分享一種管道加熱器阻力計算及功率計算方式
    有人諮詢電熱匯問:管道加熱器阻力計算及功率計算方式是什麼?今天來介紹一下管道加熱器,首先介紹一下管道加熱器阻力計算。一、管道加熱器阻力計算管道的阻力計算是給排水管路水力計算的童要組成部分,也是給排水管路設計及輸送設備選型的主要依據,因此,阻力計算是否準確直接影響整個管路的運行情況和經濟效益。流體在管道內流動時,所受管道的阻力取決於下列因素:即管道的內徑、流體流逃,管壁的粗糙程度等。
  • 智能計算、邊緣計算環境下的雲原生進化之路
    2015年創立的CNCF發布的開源平臺Kubernetes,讓雲原生技術得到長足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場景採用雲原生技術,企業和個人開發者4年增長了近20倍,來自超過2k個公司的3.5萬多個開發者向開源社區貢獻了14萬餘行代碼。今天,在5G、AI &大數據應用日漸普及的背景下,為適應多雲混合雲、智能計算、邊緣計算、異構計算等計算環境,雲原生正在迎來新的進化。
  • OpenAI追蹤AI模型效率:每16個月翻一番!超越摩爾定律
    在前期調查期間,該公司發表了一份分析報告,指出與2012年相比,2019年的神經網絡訓練到AlexNet水準所需的計算量減少到原來的1/44,相比之下,摩爾定律在相同時間內效率的增長只有11倍。這表明算法效率在7年的時間裡每16個月翻一番。
  • 渠道水力計算(計算過水流量)
    收錄於話題 #Excel工程應用 68個內容
  • 計算自己的上升星座
    有一個粗略的計算方法,根據出生日期和時間,忽略出生地點,能計算出大概。(有可能出現誤差,就是前面一個星座,或者後面一個。可以根據星座特點多去對照)。如果要求更加準確的,還是佔星師來給校對。計算方法:出生月參數(見表一查詢)+生日數字*4+出生時間 =計算出的時間(見表二查詢)便得出上升星座。
  • 一年級數學:20以內加減法計算口訣,附計算練習題,提高計算能力
    一年級數學:20以內加減法計算口訣,附計算練習題,提高計算能力一年級數學,學習難度不大,主要就是打好數學學習基礎,尤其是計算,孩子在數學學習中,就要掌握好計算技巧,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大部分孩子在學前就學會了1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卻在一年級數學計算這一塊兒老是吃虧。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學前大部分孩子學習的都是不進位、不退位的加減法,計算可以說是沒有難度,但是一年級數學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學習不會很輕鬆,這是一年級數學學習的重難點,這些稍顯複雜的算式降低了孩子的計算速度,孩子的計算能力也受到影響。
  • 幼兒身高對照表、身高體重標準表及計算方法
    雖然我們不能確切地知道孩子長大後的具體身高,但根據一定的公式,孩子們的大致身高還是可以計算出來的。而根據身高體重對照表,則可以直觀地看出孩子的成長發育是否正常。那麼,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哪些呢?什麼食物和運動能讓孩子長得更高呢?
  • 空間計算:下一代計算
    近十年來,特別是在地理環境領域,空間計算方面的工作已經非常廣泛,由於涉及了大規模的跨學科交流,其深度及廣度單用一篇文章是難以描述的。本文有兩個目標:一是分享我們基於2012計算社區聯盟研討會的討論結果;二是開啟新一輪討論:拓展規模後的計算聯盟在這個跨學科領域將扮演什麼角色。下面將會通過幾個研討會上例子進行描述,它們彼此間不分次序,也不是全面的。
  • 清華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及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登上Nature
    類腦計算與傳統計算機架構不同,後者是圍繞圖靈完備和完善的馮諾依曼結構,前者目前還沒有沒有廣義的系統層次結構,或對類腦性計算的完整性的理解。這會影響類腦計算軟體和硬體之間的兼容性,從而阻礙了大類腦式計算的開發效率。
  • OpenAI官宣AI算法效率每16個月翻一番
    報告中顯示,AI算法效率每16個月翻一番,與2012年相比,訓練神經網絡達到AlexNet的水平所需的算力會減少到1/44。研究表明,算法改進效率吊打摩爾定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AI研究貌似比硬體研發收益更高。「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食物熱量計算 如何計算食物的熱量
    核心提示:減肥是女性朋友畢生的任務,提到減肥,肯定與食物熱量計算離不開,因為只有攝入的熱量低消耗的熱量才可以達到的目的,所以說,大家應該學會如何計算食物的熱量。那麼,究竟如何計算食物的熱量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 工程計算太繁瑣?全套造價工程量計算軟體,不用安裝直接就能計算
    對於工程人來說,造價算量是令工程人頭疼的事情,尤其是大型工程,需要計算的工程量實在是太多,稍不留神就會出現計算,就會導致要不斷的篩查出錯誤的地方,這就相當於重新計算工程量,費時費力,這也是很多工程人加班計算工程量的主要原因
  • 超越圖形界限 AMD並行計算技術全面解析
    ● 全文導讀與內容簡介    在2010年8月16日,AMD宣布推出全面支持OpenCL 1.1的ATI Stream軟體開發包(SDK)2.2版,新版本的SDK為開發人員提供開發強大的新一代應用軟體所需要的工具。
  • 2020年個人所得稅最新稅率表一覽 新個稅計算方法介紹
    >  一、個稅調整  2020個稅起徵點調整為每月五千元,每年六萬元;  1、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症候群稅;  2、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其中最讓人關注的大概就是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要知道上一次調整還是在2011年,個人所得稅免徵額自2000元調至3500元後,此後的7年個稅起徵點再沒有任何調整。
  • 588個工程量計算表格大全,工程算量高效不出錯
    588個工程量計算表格,一鍵生成算量,不再加班(限時免費送)在建築工程中,造價入門的首選就是要看懂圖紙,會使用算量軟體,能看得懂工程量清單定額等,這些都是造價員基本的工作,但是也有不少的工程人抱怨說:工程量計算太繁瑣了,工程量也大,有沒有什麼高效的計算方法其實老大哥剛進入造價行業的時候
  • 東道爾水技術:二沉池常用計算方法詳解
    二沉池是以沉澱、去除生物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汙泥獲得澄清的處理水為其主要目的。二沉池有別於其它沉澱池,其作用一是泥水分離(沉澱)、二是汙泥濃縮,並因水量、水質的時常變化還要暫時貯存活性汙泥。
  • 清華大學NMRCloudQ團隊:我們的國際首個核磁共振量子計算雲平臺...
    核磁共振量子計算實驗室部分工作人員 (李可仁 辛濤作為技術負責,指導老師為龍桂魯,曾蓓 尹章琦 魯大為 李俊 黃詩霖 陸思銳等是合作者) 觀察者網: 將核磁共振量子計算實驗的控制層面自動化,有利於提高我們的科研效率。進一步將控制層開放給用戶,那麼用戶就可以從更基本的層次學習、理解實際量子計算體系是怎麼運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