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x楊瀾:太原的工業化承載了一代人的生活記憶

2020-11-23 新京報

記者丨何安安

6月18日晚,《鬧城》新書線上首發式在單向空間(北京東風店)舉行,該書的作者、藝術家、清華美院教授蘇丹,與知名媒體人楊瀾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就太原這座城市的記憶,以及一代人的青春故事等話題展開了對談。

6月18日,蘇丹在《鬧城》新書線上首發式中。

《鬧城》是蘇丹所寫的一部圖文對照的個人口述史,它的背景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強國夢和工業化建設。蘇丹以山西太原為地域載體,以自己成長記憶中歷經的空間和人物為故事線,再現了上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工業化迸發進程中太原這座城市的時代面貌和城市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肖像。

作為一名藝術家,蘇丹認為自己的成長和工業化的過程有著某種關係,對於寄託自己鄉愁的故鄉太原,他有著極為強烈的空間意識。蘇丹筆下的自然風光之外,更多的是工業化下的條塊分割,充斥著強烈的空間感和變動感,他在深度還原北方生活圖景,反映一代人青春與記憶的同時,也深深地希望太原這座「工業樂園」,可以用新的方式去繼續創造。

談及疫情對於當下生活的波及,蘇丹堅信,疫情雖然會帶來很多事情的改變,但這依然是下一個「沒什麼大不了」。他說,人類的進化就是這樣,文明就是在一次一次的挑戰中形成的。「環境美學裡面有這麼一句話,環境是什麼?我們都是環境的產物,環境是命題者,人類是答題者,環境一直在出題,人類一直在答題,題目越來越難,但是我們越來越智慧。」

《鬧城》,蘇丹著,新經典丨花城出版社2020年6月版。

在太原話裡,「鬧」代表所有的動作、所有的想法

2017年,蘇丹本計劃暑假回故鄉太原看望五年不見的奶媽,卻得到了奶媽已於四個月前去世的噩耗。「到了這個特殊的年紀,有些東西無法抑制,有的時候一些觸碰就把你的情感激發出來。」蘇丹說,這件事促使自己寫下了第一篇文章,寫的就是奶媽,這篇文章發表在了一個公眾號上。

「奶媽心靈手巧,除了農活以外,還做得一手好麵食,剪得一手漂亮神奇的窗花,畫得一手栩栩如生、鮮活明快的炕圍畫。山西北部生活困苦,粗糧多、細糧少,奶媽能把麵食的可塑性發揮到極致,利用麵食形狀的變化來平衡口感的不足,並以此表達對白面的無限讚美。山西麵食中最具審美價值的就是花饃,即用發麵疊成有各種美好寓意的圖案,再點綴上粉紅、鮮綠等色彩,最後用紅棗和紅豆『畫龍點睛』。當花饃出籠的時候,那種鮮豔的色彩和美妙的花樣會穿透繚繞的蒸汽,讓整間屋子充滿一種幸福……」

從這篇文章開始,蘇丹不斷地書寫,「從意識的角度是一種自覺,覺得從個人的視角去敘述一個我們經歷過的時代、經歷過的空間、經歷過跟我們共同生活的對象,我認為這個描述對我們將來重新回顧歷史非常重要。」

作為蘇丹的同時代人,《鬧城》勾起了楊瀾許多關於童年的回憶,特別是那些共同時代背景的感受,比如露天電影院,「那種露天電影院,大家特別期待,搬著小板凳,要提前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就坐在那,夜間的時候有很多蚊子,旁邊有媽媽在打孩子的聲音,那邊有幾個很調皮的小男孩在吹口哨。我覺得是一種社會氛圍讓你感到熟悉,讓你的記憶得以復活。」

電影《小武》劇照。

蘇丹將自己的作品取名為《鬧城》,在太原話裡,「鬧」代表所有的動作、所有的想法,「既(可以)是很正常的一種行為,也可以是比較下流的一種行為,可以是很豪邁的一種東西。」蘇丹說,「鬧城從城市管理者和執政者的角度來講就是城市化,讓中國有現代化的城市,這是鬧城的直覺,所以我認為這本書依然可以進入建築世界。」

與此同時,「鬧」同樣是形容詞,有喧鬧的意思,有很多「鬧」的方式,比如說運動、學習、文藝等等,「這個事如果做得很好,就說你鬧得好。」 在蘇丹的筆下,城市的興衰變化得益於「鬧」。蘇丹說:「鬧」在山西方言中是個寵兒,它的含義幾乎涵蓋了人類的一切行為。「鬧」既是一個城市發展變化的動因,還是一個城市生命的跡象。

電影《小武》劇照。

在太原的現當代歷史中,「鬧」的景象此起彼伏。「鬧」是太原方言中的萬能詞,《鬧城》所記錄的,正是以太原為代表的中國北方在上世紀60-80年代的生活回憶。蘇丹的筆下,有曾經令太原人民驕傲的迎澤大街,有鬧得不賴的迎澤公園,有大樂園礦機廠,有獨具特色的太原方言。他選擇用「鬧城」親切地稱呼故鄉,因為這正是屬於他的「陽光燦爛的日子」。

這些煙囪是工業文明的紀念碑,

人類應該感激這個階段

在《鬧城》一書中,蘇丹附加了大量的插圖和照片。為了網羅這些照片,蘇丹發動了上百人通過各種方式去尋找。在這裡,蘇丹對自己的父母表達了感激,因為即便是在生活非常貧窮的階段,父母依然在各種重要節日裡全家一起合影,這令很多同齡人感到羨慕,因為那時候照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而在圖像之外,蘇丹的文字也擁有著圖像一般的質感,以至於他可以細緻地描繪每一處細節。正如餘世存在序言中說的那樣,這可能得益於蘇丹擁有照相機般的記憶:「在天命之年寫作自傳,加上照相機般的記憶,蘇丹敘述了半個世紀的歷史。他在太原城長大,但他的成長經歷,涉及的人物、場景足夠豐富,個人、群像、眾生相,足夠超越局部的太原一地,而反映我們社會的變遷」。

電影《小武》劇照。

在蘇丹的文字中,楊瀾看到了一種距離感,她認為,這種距離感或者疏離感很有意思,就像一個人遠遠看著自己在那表演一樣,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角度,「一個藝術家,特別是藝術批評家或者評論家,他有幾乎成為血液中DNA的習慣,就是他會有一種自我覺察和距離感。」

太原是一座「工業樂園」。蘇丹說,他有過一個很神奇的記憶,2007年他走在米蘭的大街上,突然有一種感覺,像在太原的工業區走的感覺,蘇丹認為,這或許是這兩個城市在工業性的相似性上喚醒了他的記憶。

蘇丹已經做了接近二十年的工業遺產研究,在他看來,工業社會是人類文明無法逾越的一個環節,中國的工業起始儘管從洋務運動開始,但是真正大幅度工業化是從1949年開始的,而這意味著,蘇丹的成長和工業化的過程產生了某種關係。因此,他在《鬧城》中講到了工業化早期人們的生存環境,講到了工業化在和農耕文明在對抗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各樣的事件,以及由此生成的對人的情感記憶。

電影《小武》劇照。

蘇丹說:「你要走到全世界,到英國、到德國、義大利,甚至美國,你會重新理解工業這個事情。在魯爾區看到高大的煙囪,那種龐大的煉焦生產的廠區,那樣的工廠在山西很多。當你再回首看這些煙囪,覺得它像一個神殿,像紀念碑,這就是工業文明,人類應該感激這個階段。」當然,他也注意到工業文明建立過程中對農耕文明的蠶食,農耕文明孕育了工業文明,卻已經不再是具有強大生產力的母體,「這個過程中有很多讓人揪心的東西。」但蘇丹同樣認為,城市的復興有空間上的潛力,鬧城需要新的開始,用新的方式去繼續創造,「可能《鬧城》的下篇該談創造性了,給這個城市的人帶來新的希望,帶來更大的未來景觀的可能性。」

作者丨何安安

編輯丨李永博

校對丨何燕

相關焦點

  • 蘇丹《鬧城》首發!一部「局外人」的回憶,一個時代的「荒誕」
    回憶蘇丹的童年和青少年時光,我發現,他在太原生活的18年裡,經歷了一次重要的蛻變——從時代的叛逆者(「局外人」)到時代浪潮之上的逆襲者。這個過程中,他沒有去迎合時代,也沒有迎合任何人,他成功逆襲的關鍵在於,他一直在做自己,他一直在傾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但這種蛻變,是隱藏在書的細節之中的。
  • 鄭州二七廣場,承載一代人記憶的U型天橋開拆了
    承載一代人記憶的二七U型天橋,要跟大家正式說再見了。10年前,你可以站在這裡,看二七廣場周圍美景,看周圍百貨商鋪林立,感受到鄭州的繁華,在這裡有過多少天橋故事,這裡承載著一代鄭州人的回憶。有人不舍,有人期待,承載了多少的人和事,多少的過往留在了那裡,看到橋還能回憶感慨一下,現在橋沒了,所有過往跟著一起沒了。儘管如此,社會在進步,城市在發展,一些記憶會消失,另一些記憶也會增加。鄭州二七廣場周邊地下空間升級改造完成後,行人將會以地下通道的形式為主,二七廣場地面層也將建設成為一片真正的城市公園。
  • 70年代老電影,承載了一代人溫暖的記憶
    對於六零後的人來說七十年代的老電影承載了他們對時代的溫暖記憶,也是那個時代特定的符號。我隱約覺得看第一部電影是七十年代初期,我五六歲時,哥哥領著我看的電影《地道戰》。《地道戰》講的是,冀中平原高家莊的老百姓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利用地道和敵人鬥智鬥勇,最終打敗了日本鬼子的故事。這部電影我那時至少看了有五六遍。
  • 一代人的時髦記憶!
    像這樣的穿著很多中老年人都很熟悉,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有在衣服和褲子最容易磨損的肩膀,膝蓋,屁股上打補丁的生活記憶。上世紀50年代國際上開始流行一種新面料,那就是的確良,在六七十年代,的確良逐漸進入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由於的確良和傳統的棉布相比挺拔不皺,易洗易幹,質地堅挺,經久耐穿,而且色彩豔麗,不易褪色,因此穿著的確良的衣服成為那個年代的時尚,而如今已成為很多中老人難忘的記憶。
  • 這個六十年代的「小三線」,是一代人的記憶!
    上海「小三線」 原寧國勝利水泥廠遺址 一代人的記憶! -上海「小三線」-
  • 非洲國家也殖民:埃及對蘇丹的殖民統治為何以失敗告終
    而且雖然說是殖民蘇丹,將其作為埃及工業化原料的供應地,但埃及沒有像歐陸列強那樣,把蘇丹作為殖民地單列出來,建立特殊的制度進行治理,而是將其作為整個國家的一部分,和埃及本土平行管理,而本土和殖民地無論是在經濟結構、管理制度乃至歷史文化等方面其實大不相同,兩者在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大不相同,本應「對症下藥」,實施不同的政策。
  • 這裡承載著很多人的生活記憶,你去過嗎?
    這裡承載著很多人的生活記憶,你去過嗎?最近,「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各大獎項正式揭曉,勤海睦鄰中心當選百佳公共文化空間點!動活動中心這裡有豐富的活動道具,是居民們預約排舞、排練節目、舉辦社區活動小劇場的最佳地點,承載著大家的熱情與溫情。
  • 【太原老字號記憶】太原美容廳的不朽時尚
    太原美容廳總經理任潤仙的辦公室在三樓,在其辦公室內,任經理向大家介紹起了「太原美容廳」的發展史。任潤仙的學藝師傅是陳德安,1956年在公私合營的熱潮中,陳師傅與上海有名的大華理髮店、揚子理髮店等73名理髮師榮幸地成為支援內地建設的尖兵。之後,從這73人中選出的40人,成為新組建的太原按司街理髮店最早的員工。「那時候,太原男士不分老幼,都理鍋蓋頭。
  • 「太原高粱白」全系列,價格10-40元/瓶,老百姓的口糧酒
    最近,不少酒友問「能不能介紹一下太原高粱白?」為了回答酒友的問題,我專程跑了幾家酒水小店,發現裡面的貨架上,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太原高粱白,比如,晉泉一號、晉泉青白、晉泉經典綠、晉泉典藏五年等等。這些酒都不貴,價格10-40元/瓶。作為老百姓的口糧酒,天天喝都喝得起。
  • 楊瀾:曾是「央視一姐」,離開央視後創業,與二婚老公恩愛25年
    楊瀾最讓人記憶深刻的節目就是《楊瀾訪談錄》了,在節目中當時,楊瀾主持了一檔名叫《正大綜藝》節目,節目的收視率很高,可謂是一代人的童年回憶鳳凰衛視,推出了一檔節目名叫《楊瀾工作室》,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楊瀾訪談錄》,節目的效果很好,楊瀾名利雙收。
  • 世界獻血者日:濮存昕楊瀾支持無償獻血
    世界獻血者日:濮存昕楊瀾支持無償獻血 (3/4)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小虎隊從紅遍亞洲,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後來是如何解散的?
    小虎隊從紅遍亞洲,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後來是如何解散的?拿下當年的銷售冠軍,舉辦的幾十場戶外巡演每場爆滿,破了全臺灣團體史上的紀錄。小虎隊從紅遍亞洲,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後來是如何解散的?陳志朋應徵入伍,三人發行紀念專輯《再見》,在告別演唱會上,三個男孩和粉絲們哭成淚人。隨後蘇有朋考入臺大,臺上只剩吳奇隆形單隻影的一個人。
  • 百看不厭,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
    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在這些年裡真的是重溫了一遍又一遍,劇中的幽默元素也挺多的,看後令人難以忘懷。
  • 山西太原迎來大規劃,將打造太原人的「大唐不夜城」,佔地1344畝
    對於旅行,從來都記憶模糊。記不得都去了哪些地方,看了哪些風景,遇到哪些人。儘管人們說,去旅行不在於記憶,而在於當時的那份心情。而太原,作為山西的省會城市,其在歷史文化方面也是有著很大的發展,作為唐朝發端之地的它,承載了唐朝將近300年偉業,由此我們也是可以看得出來,太原與唐朝也是有著很大的淵源的。
  • 52歲的楊瀾,知性與優雅並存,氣質太迷人
    52歲的楊瀾曾經是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她優雅美麗的外形,妙語連珠的談吐,曾經是一代人美好的回憶。楊瀾現在雖然沒活躍在主持界,但每次亮相都會給人驚喜。近日,52歲的楊瀾黑T恤配紅紗裙現身,既減齡又優雅,既高貴又迷人,氣質太好了。
  • 90年代老照片:一代人的生活記憶
    90年代「小虎隊」火遍全亞洲,是一代人的青春回憶。
  • 《飢餓的蘇丹》—攝影師成飢餓的蘇丹女孩
    照片的內容是一名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黑人小女孩,或許是因為纖細的四肢已經撐不起她的身軀,或許是因為太飢餓已經到了瀕死的狀態,這個小女孩半蹲在枯黃的大地上,把頭深深地埋進黃土裡,而身後不遠的地方,有一隻嗜血的禿鷲虎視眈眈……《飢餓的蘇丹》這是美國攝影師凱文·卡特在動亂的蘇丹拍下的照片,照片以高度寫實的手段向人們重新詮釋了動亂、貧窮與飢餓,像一根針一般刺痛了愛好和平的人們的心
  • 一代人的青春與記憶,都藏在「酒」裡了
    他的歌聲,更是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但鮮有人知的是,除了歌唱家,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藏酒家。酒文化裡的時代記憶從事歌唱藝術至今整整五十年,藏酒至今整整四十年。歌唱和藏酒,一生最熱愛的兩件事,閻維文都做到了極致。在廣州香格裡拉酒店的五糧液經典之夜·新品發布收官活動上,閻維文講述了自己與藏酒的故事和情感。
  • 2019任賢齊太原演唱會時間、地點、門票價格、購票
    2019任賢齊太原演唱會,演出的詳情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任賢齊太原演唱會時間:2019.09.07 周六 19:30任賢齊太原演唱會地點:山西省體育中心體育館任賢齊太原演唱會門票價格:299、399、599、699、999、1299公眾號:大河票務 ID:dahepw ,獲取最新任賢齊太原演唱會演出信息。
  • 科比球衣退役三周 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就此封
    科比球衣退役三周 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就此封時間:2020-12-19 13: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比球衣退役三周 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就此封 3年前的今天,在科比球衣退役儀式上,8與24號被永遠懸掛在斯臺普斯球館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