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燒腦題來了:誰是《慶餘年》演技第一?
這個問題的背景是:17萬人打分,《慶餘年》豆瓣依然保持在7.9,網劇熱度榜持續第一,即使遭遇盜版衝擊,依然保持近兩億的日播量,年度神劇,穩了。
這部劇有多火?火到陳道明又上熱搜了——不是因為演技喔,是因為他那慶餘年宇宙最潮妝容,以及深藏不露的梗王潛質。
劇集開播陳道明的深V造型還被觀眾吐槽過,如今真香了,陳道明還給深V衣服起名大懶小懶,感覺分分鐘要組合出道。
第二季,也已經蓄勢待發,張若昀說了,"陛下希望儘快"。
第二季何時出?王倦你自己掂量。
但我們依然沒搞明白,這部劇怎麼火的?
有人說,因為好笑啊,《慶餘年》當然好笑,可很多網劇都以好笑為目標,為什麼贏的是《慶餘年》?
有人說,因為它是年輕人的白日夢,但幾乎所有網文IP改編劇都是年輕人的白日夢,怎麼火的不是它們。
集熱血、謀略、動作與高投資於一身的男頻IP劇出一部撲一部,憑什麼《慶餘年》偏偏贏了?
要我說,以上都是畫龍,人物塑造,才是點睛。
人物,誰塑造出來的,最核心的,還是演員。
誰給《慶餘年》點的睛?張若昀扛住戲沒有?郭麒麟的喜劇演出多可貴?配角的作用多大?肖戰演技是不是真像質疑者說的那麼差?
《慶餘年》的演技大討論,不僅必要,而且必須。
套用慶帝的一句話,許多國產劇演技「笑話多了,敬畏就沒了」。
敬畏是怎麼來的?
開嘮!
演技爭議組:張若昀演技可!肖戰哪有那麼差?
不迴避,先說爭議。
第一個,上肖戰。
不是因為他最紅,而是他的表演,爭議最大。
我知道,許多人都在說什麼。形象——殘,全無《陳情令》的容光煥發。
表演——木,面部表情,接近於無。
人設——躁,動不動為國拔刀。
《陳情令》和《慶餘年》,幾乎是肖戰同期作品,所以,這是演技一夜退化了?
但奇怪了,小範大人破對小言胖公子的表現很滿意。
演技派田雨也對肖戰的評價很高,說肖戰 「演得非常準確」。
都是彩虹屁?看戲——
為什麼樣殘?因為言冰雲經受了多日嚴刑拷打,臉型瘦削,面無血色,才正常。
為什麼木?一個諜報工作者,被虐了這麼久,每天七情上面,正常嗎?
為什麼躁?看原著,這本就是一個「一切為了大慶」的忠誠戰士。
看花絮,肖戰在拍戲期間依然是陽光明媚「魏無羨」,角色和他個性有差異。
拍攝時間短,要求他馬上入戲,可能影響了他的發揮,但在面相和神態上,他的清瘦、眼窩深沉,還帶著一絲邪魅和偏執的迷狂,就是言冰雲。
有到需要第二季換人的程度嗎?
流量,不該是護身符,但,也不該是原罪。
再上一個爭議女主——李沁。
對她的批評,我依然不同意。
李沁演這部劇,當然不是第一人選。貓膩坦誠寫這個角色的初衷是因為林依晨,那麼第一人選自然就是林依晨。可李沁演砸了嗎?沒有,只是不如《楚喬傳》《白鹿原》那麼光彩四射。
為什麼爭議這麼大?我覺得袁泉和陳道明說到點子上。
袁泉說的意思是——「跳出舒適區」。很多演員什麼角色演順了反覆演,而李沁每次都挑戰新角色新類型,爭議當然大。
陳道明的意思——「不爭不辨」,外界質疑來了,李沁反駁過嗎?沒有,默默努力。
於是質疑繼續——「李沁是公認的新一代大青衣,別人演成這樣我沒意見,她不行。」
但,曾經的好演技,不該是過度拉高標尺的理由。
最後一個——張若昀。
剛開場,就被嘲造型醜出圈。
造型如何再說,但演技,早就真香了。
張若昀的表演,好在精準。
主角範閒擁有現代人的思想和知識體系,卻生活於史後的古代王朝慶國。封建式的家庭倫理關係,他要打破;反對世事不公,他當街復仇。
少年感,張若昀演出來了。
但更優秀的是,他的表演,像百搭,和誰都相得益彰,誰和他演,都演得舒服。
這個男主,不搶戲,沒有用力過猛,張若昀的表演,就是正合適。
缺點,是總覺得他離光彩奪目和令人回味還差幾分。
別急,據說最先定下來演三季的演員,就是他。給實力派青年演員,多一點時間。
把茶,煮沸。
喜劇演技組:郭麒麟的演技領先多少郭德綱?王啟年憑啥演到李沁都想魂穿?
表演,講機緣,也有些年輕演員,一出場,茶就是沸的。
本文把喜劇演技單獨分組,一半都是因為他——郭麒麟。
是真的,讓大家刮目相看。
《慶餘年》開播後,第一個上熱搜的角色不是男主,不是女主。
偏偏就是他這個配角。
範閒同父異母的弟弟,範思轍,原著中,沒那麼顯眼,最多給男主搗搗蛋。
郭麒麟算是帶著範思轍,逆襲了。
一出場,就奠定本劇第一嘴炮地位,分分鐘帶人穿越到德雲社。
但,郭麒麟的好,就好在不僅是德雲社那一套,而是演出了——人。
十足的小財迷,張口閉口都是怎麼賺錢,滑頭,又有點可愛。
郭麒麟在演戲時的鬆弛感以及莫名的喜感,讓這個角色舉手投足都能誕生表情包。
僅耍嘴皮,抖包袱,那是下九流。
郭麒麟是上九流,在於打開了範思轍這個人物的任督二脈。
又慫又賤又純又萌,都是順著人物抖出的喜感,是人物好笑,而不是強行搞笑,所以一句「共推牌九啊」
才讓所有人笑到噴飯。
郭麒麟憑什麼?說個細節,郭麒麟——真公開吐槽編劇界新流量王倦第一人。
知道範思轍給範閒算的《紅樓夢》銷售收入「九萬六千七百六十八兩」怎麼算的?
郭麒麟的答案是——編劇都算錯了,最後的帳是自己歸零歸零算出來的。
作為演員,郭麒麟贏老爹幾個郭德綱?算算帳就知道。
還有一半的理由,是田雨。
湯唯前男友,喜劇實力派,一個王啟年,演到李沁都想心動想魂穿,憑什麼?
賣假圖,搞盜版,偷文件,就這麼簡單?
王啟年的精彩在於,喜劇包袱之外,抖出的全是人物的神採。
私改滕梓荊的檔案,考驗範閒是不是想對滕梓荊打擊報復,這麼扣扣嗖嗖的人,還私自給滕梓荊的家人買了宅院,把人偷偷藏起來。
真看明白範閒了,果斷入夥,當然,條件不能比滕梓荊差,馬、牛,必須有。
一個暗藏血性的小人物,好笑是真好笑,情義是真情義,能在一個喜劇角色裡注入人性,把搞笑演出豐富的層次讓觀眾每天都能挖到新東西,這就是演技派才能達到的效果。
說到演技派,這部劇最不缺的,就是演技派。
配角實牛組:七個國家一級演員,年度最強集體演技,穩!
這部劇中的國家一級演員有陳道明和吳剛,這兩位大魔王,等會兒說。還有五位——分別是劇中的言若海,梅執禮,莊默涵,範老太太,太后。
這些甘草配角,主戲肯定不在他們身上,但能演出張力,靠的是螺絲裡做道場的過人實力,往往,就是那麼一場戲。
比如,李建義演的梅執禮。
一場被慶帝責問的戲。
看兩個國家一級演員過招,什麼是教科書式飆戲?這就是。
一個問得深藏不露,一個答得戰戰兢兢。
一個表面念舊情,一個內心如明鏡。
慶帝層層遞進,梅執禮步步後移。
這個被嚇到了神經質的人物,激動地時候尚能維持一種精確的顫抖,兩眼飽含熱淚。是懼是怕,也是真心愛戴。
老戲骨是將自己放在某種心理臨界值上進行表演,他的高明之處在於從不會在這種狀態下失控,仍能呈現其細節和精度。
再來一場國家一級演員和後輩的過招。
範老太太的扮演者曹翠芬,從《知否》裡的奶奶,演到《慶餘年》的奶奶,年輕後輩的戲,老戲骨的主場,怎麼演。
看範閒與奶奶分離那場戲。
張若昀的表演,精彩。
兩個動作:一親,一跪。
情義深重。
老戲骨怎麼接?
兩個動作:一轉身,一摸。
以為走了的孫子突然出現道別,內心歡喜又驚詫,轉身就是一愣。
孫子一記額頭吻,留下一句話,「好好養著,等我把路數摸清楚了,就回來接您。」
人走了,孤零零的老太太一模額頭,是惦念,是擔心,也是喜悅,是安慰。
一個動作,一個人物。
這是老戲骨才有的功力。
但《慶餘年》精彩在於,不僅只有老戲骨能演。
證據?上個二皇子——話劇演員劉瑞瑞。
角色的討巧精彩許多文章說的已經夠多,表情包就是證明。
說說角色的伏筆——發現沒,這個第一季頭號隱藏大boss,一路走來,都是伏筆。
範閒第一次遇見二皇子。二皇子不經意一句話是:「我等著看你鬧京都。」
在範閒面前,他永遠表現得很隨意,親切可人,但範閒說了一句:「他和其他皇子並無不同,有他在的地方,沒有其他百姓。」
人物本性,不是《誅仙》早暴露過了?
注意劉瑞瑞的眼神,這個人物,真那麼簡單?
整個第一季二皇子沒有什麼演戲炸裂時刻,但那種不動聲色與角色合為一體的演繹,把角色性格融入一舉一動一字一句之中,隨便一個動作,人物就立住了。
《慶餘年》可貴就在,讓每一個人物「活」起來。
有評論說劇集是年輕人的白日夢,但就是因為每個角色都讓這夢夠真,我們才會把夢信以為真。
只有當人物塑造得足夠立體——
他的生死,我們才會在乎。
這齣戲,才夠有趣。
華山論劍組:頂級演技對決,陳道明還是贏了?
對,最重要的環節終於出現——誰是第一季慶餘年演技大賽冠軍爭奪者?
第一個,你們可能就要懟。
冬冬?
不好意思上錯圖——
他?
10歲的韓昊霖,這能勝過一票老戲骨?
但,正是憑藉他的演出,讓觀眾第一集就入坑,隨著他的古靈精怪,一步步進入角色,進入故事。
甚至和老戲骨對戲,演技也不落下風。
這是少年老成的研究,但也演出了自己對角色的理解,祖師爺賞飯。
10歲的小朋友用自己敬業、認真告訴大人:真正投入在一個人物裡,那才叫表演。
後生可畏,但別急,屬於韓昊霖的演技時代,還再等等。
最後的對決,屬於他和他——
豆瓣知乎上都有帖子:慶帝和陳萍萍誰演的更好?
他們決出演技勝負了,第一名的歸屬,就出來了。
昔日的達康書記,劇中的鑑查院院長陳萍萍,好在哪裡?
吳剛的表演,勝在綿裡藏針。
短短幾個鏡頭間細膩的表情變化就能演出「洞悉天下所有密事」。最精彩的,其實是他和慶帝之間的關係。他對慶帝是怎樣的感情?
是忠?是疑!
葉輕眉之死,慶帝到底是否知情,甚至,是否他才是背後那隻攪動風雲的手?
大人物自帶氣場和角色光環,塑造好不難。難的是演出角色的弦外之音。
看得見的壓場感,當然精彩,但看不見的讓人心碎的力量,這才是國家一級演員真正的實力。
但,我依然選陳道明。
憑什麼?
就憑《慶餘年》作者貓膩說過,寫小說時「慶帝」這角色的原型就是按照陳道明的樣子來寫,所以他鐵定勝出?
剛好相反,陳道明的精彩,在於陳道明演的不陳道明。
演帝王,陳道明自然駕輕就熟。
《末代皇帝》裡飾演的溥儀、《康熙王朝》裡的康熙大帝、還有《楚漢傳奇》裡的劉邦和《臥薪嘗膽》中的越王勾踐,都是典型的歷史正劇。
但這一次陳道明怎麼演?
出場不久,就半躺於寢宮內,幾縷頭髮絲耷拉在臉的兩側,不少網友吐槽:「整日蓬頭垢面地待在寢宮內,深V浴袍讓人太出戲。」
出戲?我看是入戲。
為什麼他這麼不修邊幅?原著中的慶帝,既是一國之帝,還是當事最強的大宗師。普天之下,除了五竹的光眼,無人能動他分毫。
這樣的王者,需要王袍加身彰顯王氣嗎?
他穿什麼,怎麼穿,這天下都是他的棋盤,眾人,都是他的棋子。
棋子,怎麼管得著下棋的人穿什麼?
懂了吧,深V背後,都是戲。
陳道明的演技好在哪裡?一般的理解是:霸氣,王氣。
只是如此?陳凱歌說過一句話:什麼是表演,表演演的是人物關係。
看看陳道明怎麼演的。
面對長公主(李小冉 飾)、太子(張昊唯 飾),他是不怒而威。
披頭散髮、衣冠不整,但隨便一句話,都能感受到心機計算與權謀較量。
兩者的關係,是親,是疏?是父子兄妹,還是君臣上下?
兩米八的氣場之外,這才是功夫。
再換一個場景,面對在太子和二皇子之間選邊站的臣子,看似放鬆的狀態裡,每一句話像是對聽者從智商到心理的精準打擊,一句「聽說太子送你的那幅畫,你很喜歡」 ,嘴角的淺笑,讓人不寒而慄。
不寒而慄背後,還是人物關係。
再來一場,莊墨韓被氣吐血那場戲,慶帝離場之前的臺詞本來是:「叫太醫。「
陳道明感覺不對,提出讓公公去「嚷嚷」,自己直接走人。
回頭看來,陳道明為什麼是對的?依然是人物關係。
所以陳道明的好,只是夠霸氣?
也是他,在看到範閒喝醉了朗誦唐詩三百首的時候,那種大叔的呆萌,呼之欲出。
此前陳道明接受採訪時被問及,為什麼會接《慶餘年》這樣一部電視劇,他說:「想藉機向青年演員偷藝。」
又說,我只是不想跟現在的時代脫節。
客套?真未必。
上一次他客串《我的前半生》,據馬伊琍回憶,在片場即使沒有他的戲份,他也會默默坐在一旁,咂摸年輕演員的演法。
你發現沒,這一次陳道明的表演,和以前有什麼不同?
一個公認的國內頂級演員,霸氣,內斂了,表演,放鬆了。
一句話,更好地融入到這個時代。
到了陳道明的階段,最怕的不是他不會演,而是太會演,演到極致,把情緒鋪得太滿,幾乎就是為了成就演員演技教學而量身定,但陳道明的珍貴在於——除了能駕馭角色氣場,還能維持一種極度放鬆的表演,而不是一直不顧節奏亂飆演技。
靜水流深的演技,才是真正的炸裂。
反之, 把演技炸裂當賣點,來來回回標榜自己的「演技」,那些五官扭曲情緒亢奮的炸裂演出,到底算炸裂,還是過火?
陳道明演技的好,在於他的沉吟、他的微笑、他的憤怒、他的收放自如,都是慶帝。
陳道明的身上,有一種寬廣度和容納力,他演戲的時候,就會發現其實陳道明不是在演「戲」,而是在,都在演繹每個人物是如何「活著」的。他將他對人生的體驗賦予這一角色,他身上有種氣場,最後成為了角色。
每個演員都有自己演技的方法和技巧,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永遠是用感覺徵服觀眾。
這樣的表演,才是分分秒秒詮釋出演技兩個字。
到最後,這樣的表演為何可貴?
因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表演,雖然整部劇輕快風趣,充滿冒險和幽默,但情節又緊張到足以讓你對範閒的慶國曆險記欲罷不能。
因為類似陳道明吳剛這樣的表演,就像給整部劇灌了紮實的地基,令劇集兼具喜感和故事厚度,找到了一種新類型古裝劇的平衡。
但這樣的頂級演員,戲裡可以低頭,戲外呢?又硬核,又可愛。
花絮裡,道明大叔超有氣勢地演完這場戲,輕鬆等導演喊卡。
可不知道為什麼沒動靜。
他只能繼續演下去,嘆了口氣,順手拿過一旁的道具看起來。
實在不對勁,低聲嘟囔一句,「怎麼還不停機啊。「
網友頓時被他可愛到。
看出來沒,陳道明根本沒把自己當個角兒。
或許這個時代,從片酬看,他也不算最大的角兒了。
網友的一份片酬表單裡,陳道明的《慶餘年》赫然在列,總片酬是2163萬,相比之下,馬天宇7547萬,張翰5077萬,陳學冬4219萬。
若是真的,合理嗎?也合理,因為無論大眾怎麼看,市場評估的結果就是:以上這些流量演員,比陳道明更有號召力,更有商業價值,更配得上比陳道明高一倍不止的片酬。
但陳道明在乎這個嗎?他說過一句話——
「寫自傳?我這輩子都不會寫。我這種所謂的名人,不值得記載。最大的存在,看演出角色就可以了。至於雞毛蒜皮、豆腐帳式的生活羅列,沒有必要去記錄。我覺得是浪費紙張,還是把紙用來傳播文化吧。」
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在《慶餘年》的年度演技華山論劍中,輕鬆成為站上演技天團頂端的男人。
難嗎?其實不難。
就一條:在陳道明的心中——
只有角色,沒有角兒!
所以,七個國家一級演員鬥戲、集體演技炸裂的《慶餘年》,陳道明怎麼還是演技第一?
這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