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曲對唱:《血染桃花扇》 黎普澤撰曲 黃少梅、譚佩儀演唱

2021-02-22 傑出嘉庭

作品簡介:《血染桃花扇》是根據名著明朝雜劇《桃花扇》故事內容撰寫的粵曲,由星腔傳人黃少梅及子喉王譚佩儀對唱,已經灌錄唱片,傳唱到海內外。近日有少傑朋友要求點播此曲,適值又有一位「好生」在舊唱片中轉錄了此曲音頻,發來《傑出嘉庭》,正是剛剛遇著剛剛,特安排今天播放此曲,請少傑及各位朋友認真欣賞!

血染桃花扇

黎普澤撰曲

黃少梅、譚佩儀演唱

李香君【二簧慢板合字序】

鉛華淨洗我獨守在樓房,花朝月夕念憶前塵舊況,可恨風雨摧花,迫散鸞凰,好景難長,侯郎遠逃得脫魔掌,遺下我多悽愴。 

楊龍友【長句二簧慢板】

香君你品性太堅剛,孤高徒自賞,繁華富貴,你也作平常,卸下歌衫,琵琶罷唱,守樓謝客,任教人老珠黃,不肯陪酒賣歌,又不願嫁田仰,阮老爺與馬丞相,都暴跳如狂,今日花轎臨門,試問你如何,推搪。矮簷之下要低頭,柳巷煙花人共賞,那怕再為馮婦,萬事有我,幫忙。 

李香君【和尚思妻】

蒙你好幫忙,我誓難上當,當初你牽線我得嫁侯郎,兩相愛,誓不變,共舉梁鴻案,豈料摧花風雨,逐散鴛鴦。

楊龍友【石榴花中段】

青樓裡,假歡笑,真情愛,有幾多個?他已遠走他方,恩愛付與春江。 

李香君【滾花】

我不是水性楊花,他非薄倖無情漢。 

楊龍友【長句滾花】

你勿存幻想,不若再從良,半壁山河成板蕩,兵荒馬亂各逃亡,欲再相逢難有望,不若把舊情舍割,寧作官宦偏房。 

李香君【滾花】

侯郎不返我不下媚香樓,你亦毋庸相強。

楊龍友【滾花半句】

侯方域倘若十年不返? 

李香君【滾花半句】

我願候到地老天荒。 

楊龍友【滾花半句】

假若他已棄舊憐新? 

李香君【滾花半句】

我從不作欺心之想。 

楊龍友【滾花半句】

亡命他鄉倘有不測? 

李香君【滾花半句】

我長齋禮佛在禪房。 

楊龍友【滾花半句】

可惜今已事到臨頭,又恐怕難如你所望。 

李香君【西皮慢板連序】

香君心中悲傷,身臨陷阱,南朝煙雨中,那堪豺狼當道,國土淪亡,民心懷恨悵。朝中奸臣披猖,害善良,將我搶。香君矢志守待侯郎,難將我搶。 

楊龍友【柳搖金】     

香君你用情勿太枉,他縱使多情亦會變心腸。 

李香君【接唱】     

他有此定情宮紗扇,表佢心不變,有詩句題在扇上,也印在我心上。

楊龍友【 白 】

唉,勿再痴心妄想啦香君! 

楊龍友【七字清中板】     

相府人馬勢難當。花轎臨門將你搶。白銀三百作抵償。 

李香君【接唱】     

我誓不從,那閹黨。白銀三百,難買我心腸。情愛堅貞難以搶。迫人官勢昧天良。 

李香君【滾花】     

罷罷罷!我唯有碰壁毀容,以表我心無別向。 

楊龍友【 白 】     

唔好呀!香君,香君,唔好呀!香君! 

楊龍友【沉腔花】    

 唉吔吔!香君節義,萬古名揚。

 楊龍友【滾花】     

又見鮮血點點似桃花,灑在白綾扇上。待我添成枝葉,為她寄贈侯郎。

相關焦點

  • 越南仔撰寫和演唱粵曲粵劇?
    所以除上班外,全部時間翔天都用來學習新曲,他說基本上一星期能出爐一首大曲(註:大曲是指包括有梆王的粵曲)。因為興趣和熱愛,他學會了超過兩百多首大曲,各種各樣的演唱也參加了不少,甚至粉墨登場「做埋」折子戲。
  • 平喉獨唱:《紅花開遍凱旋門》 陳冠卿撰曲 劉志光演唱
    前幾天《傑出嘉庭》播送了榮腔傳人莫若文演唱的幾首粵曲,今天我們再選播另一位瞽師演唱的粵曲。這一位瞽師叫做劉志光,他少小曾跟從名唱家溫麗容學藝,與平喉唱家黃少梅曾師出同門,黃還稱他為師兄。劉志光擅唱多種名曲,凡腔、新馬腔、何麗芳腔都唱得非常動聽,唱南音、唱古腔亦深受群眾歡迎,曾多次被邀赴港演出,並多次獲得粵曲比賽大獎,2017年以一曲本庭主劉蔭慈撰寫的南音說唱《賈局長自嘆》參加市的長者杯大賽,榮獲金獎。2016年9月被邀請參加《粵港澳南音匯》,以一曲《大鬧廣昌隆》登上中山紀念堂的大舞臺演唱,獲得海內外一致讚賞。今天先請聽劉志光演唱一首凡腔曲《紅花開遍凱旋門》,值得欣賞!
  • 凡腔粵曲:《虎嘯毒龍潭》 陳冠卿撰曲 劉志光演唱
    作品簡介:《虎嘯毒龍潭》是凡腔名曲,曲壇上,很多名演員都愛唱此曲,上世紀五十年代,廣東廣播電臺就專門邀請何世榮錄播此曲,幾十年間深受群眾喜愛,獨惜文革過後,此曲己消聲匿跡,確是曲壇一大損失,《傑出嘉庭》現找出榮腔傳人、失明唱家劉志光演唱的版本
  • 粵曲小演唱: 《地鐵歡歌》 撰曲:潘邦榛、劉蔭慈 演唱:有四人版本、三人版本、二人版本
    作品簡介:市曲協做了件振興曲藝的好事,以作新曲唱新曲的設想,於去年十一月在中山紀念堂搞了一個專場演出,選唱了本曲,演唱者是林婷婷、鄭靄玉、李娜、吳思拓等四人;今年一月廿六日,又在粵劇博物館搞了第二個專場演出,演唱本曲的是鄭靄玉
  • 粵曲演唱:《絕情谷底俠侶情》 陳錦榮撰曲 梁碧演唱
    今天特再播發來自香港的「香港星腔芳韻碧藝軒主席,師承譚佩儀、李少芳,星腔第三代傳人梁碧演唱的《絕情谷底俠侶情》(一段),請大家細細欣賞!絕情谷底俠侶情陳錦榮撰曲梁碧演唱(一段)楊   過【丹鳳眼引子】重臨絕谷處,蒼山過雁哀。
  • 物言非遺 | 享有極高聲譽的粵曲平喉演唱流派——粵曲星腔
    小明星原名鄧小蓮,後由粵曲撰曲家王心帆為她改名為鄧曼薇(1911—1942),十一歲開始學唱粵曲,十五歲初登曲壇,因貧病交迫,最後於茶樓演唱時咯血倒地,翌日即逝。她以曲不離口的藝術追求和廣納博採的創造精神,在短暫的人生中形成了個性鮮明、風格獨特、自成一體的唱腔,後人以她的藝名而尊稱為「星腔」。
  • 粵曲獨唱:《紅花開遍凱旋門》 陳冠卿撰曲 ​ 何非凡演唱
    作品簡介:《傑出嘉庭》近日源源收到各位好朋友傳送來的收藏靚曲,今天播放周志雄送來的由何非凡演唱的粵曲
  • 粵曲新作首發《今宵別夢寒》
    在校期間師從孫愛平教授及鄧希路教授學習聲樂及音樂理論,後師從資深唱功導師、平喉唱家勞豔娟老師學習粵曲唱功,並得到陳笑風、譚佩儀、呂錦蘭、陳錦榮、何克寧等前輩指點。2016年8月在三水發起並策劃《寄意弦歌別有情——紀念粵曲一代宗師小明星105誕辰星腔專場演唱會》;2016年底參與「古腔解心匯羊城」演出,以全粵劇舞臺官話演唱古腔「九大曲」之《黛玉葬花》之《寶玉哭靈》;2017年榮獲廣東省第十一屆青少年曲藝「明日之星」大賽「優秀園丁獎」。2018年,受廣東省文聯委託,執筆編寫《嶺南文藝百年百家·粵曲卷》。
  • 越南仔撰寫和演唱粵曲粵劇?!
    在廣州唱粵曲是用簡譜的,一開始關翔天很不習慣,慢慢地也看懂了,並且他覺得樂隊看簡譜奏音樂還是比較嚴謹整齊,最適合錄製卡拉OK了。於是把在越南傳唱率頗高的一些舊曲如《洛水神仙》《秋》《銀河抱月歸》《晴雯撕扇》《呂布與貂蟬》《父母心》《唐伯虎點秋香》《月殿會太真》《九天玄女》等等曲目找人譯成簡譜,自費錄製音樂,出CD唱片(共9張專輯,有卡拉OK音樂伴奏)。
  • 粵曲對唱:《紫釵記之劍合釵圓》 唐滌生撰曲 李寶瑩、陳笑風演唱
    作品簡介:《紫釵記》是任白戲寶,《傑出嘉庭》發現這個戲的主要唱段《劍合釵圓》,由兩位粵劇大老倌李寶瑩、陳笑風對唱,唱得非常投入、動聽
  • 非遺廣東|「低回激越」——粵曲星腔
    粵曲是在嶺南粵語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曲藝形式,星腔是粵曲中最為流行的一個唱腔流派,由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三水籍名伶小明星所創。小明星原名鄧小蓮,後由粵曲撰曲家王心帆為她改名為鄧曼薇(1911—1942),十一歲開始學唱粵曲,十五歲初登曲壇,因貧病交迫,最後於茶樓演唱時咯血倒地,翌日即逝。她以曲不離口的藝術追求和廣納博採的創造精神,在短暫的人生中形成了個性鮮明、風格獨特、自成一體的唱腔,後人以她的藝名而尊稱為「星腔」。
  • 張夢陽 | 《桃花扇》隨想
    這一夜,乾清宮燈火通明,康熙挑燈看《桃花扇》,一直看到五更天,邊看邊擊節叫好,大聲朗誦秀豔溫柔的臺詞,不斷自語道:「這戲朕非看不可!非看不可!」皇帝一叫好,朝野齊聲響應。各位大臣紛紛捧場,全北京戲樓天天上演《桃花扇》,傳到外地,很多地方也爭相上演,甚至連湖北鶴峯縣這樣偏遠之地也演《桃花扇》。
  • 嶺南古邑·粵韻番禺——「番發杯」2021年廣東音樂、粵曲大賽啟動了
    嶺南古邑·粵韻番禺——「番發杯」2021年廣東音樂、粵曲大賽啟動了!本次活動緊扣時代主旋律,旨在繁榮廣東音樂、粵曲的傳承與發展,為我區廣大廣東音樂、粵曲愛好者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臺,進一步促進全區基層文化的蓬勃開展。
  • 秦淮名妓李香君:歌盡桃花扇底風
    《桃花扇》是清初著名戲劇家孔尚任的名著,是清代成就最高的一部戲劇,孔尚任是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孫,他寫《桃花扇》前後花了十多年時間,三易其稿,最終於1699年問世。《桃花扇》一出,轟動京城,人人爭相抄閱,一時洛陽紙貴。李香君因此聞名於世,她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那麼李香君究竟是何等樣人呢?今天我們來說說秦淮八豔中的李香君。
  • 桃花扇底歌聲杳——漫談戲文《桃花扇 追念》
    《桃花扇》劇中主人公侯朝宗在歷史上實有其人,《清史稿》有傳。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戶部尚書之子,明末「四公子」之一,復社領袖、散文家。青年時代與金陵才女李香君有過一段來往,這番經歷被記入其所撰《李姬傳》。明朝滅亡後,他於順治八年(1651)參加了河南辛卯鄉試,中試副榜,一度曾為人所譏。
  • 孔尚任與《桃花扇》|周茹茹
    壯志難酬,以一己之力又改變不了現狀,滿腹惆悵的他在治理黃河期間卻與《桃花扇》結下了一生的情緣。青年時代就從族兄口中了解到許多《桃花扇》中「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故事,構思醞釀《桃花扇》。此次治理黃河淮揚之地,正是南明弘光興亡之地,他親自拜訪了許多明朝遺老,了解了更多弘光遺事。他遊歷秦淮,親訪香君墓,為創作《桃花扇》收集了許多真實的歷史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