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黑T和牛仔褲,帶著黑框眼鏡,留著板寸,張磊坐在烏鎮網際網路咖啡廳一角。等記者到場時,他正埋頭專注地處理手機不時響起的電話和消息。我們的採訪臨時提前至大會中午午休時間,「我擔心下午(的會議)也和上午一樣拖延,因為晚上還要去杭州參加另一場活動」,簡單寒暄後張磊再次貼心解釋時間的調整。
張磊不愛出門,但這段時間他終於答應團隊,出門參會接受採訪,於是在巴比特主辦的世界區塊鏈大會·烏鎮,芬果財經得以與張磊面對面聊了聊他和YeeCall的事。
1975年出生的張磊是個愛折騰的技術創業者:碩士畢業即入華為做通訊,後進百度主持無線產品,二進宮後出任百度移動安全總經理,帶領百度幾大產品斬獲三億用戶;其後三次創業均獲成功,第二次身披創新工場首位畢業生和李開復欽點CEO的光壞,3個月內產品問世,5個月孵化,隨後7個月獲千萬美元融資,為投資人帶去了豐厚利潤。他第三次的創業公司YeeCall已成資本市場的寵兒,上周,YeeCall宣布完成B1輪戰略融資,高達數千萬元。
「這麼多年的研究和分析下來,我認為區塊鏈很像是一個大產業的開端」,YeeCall正搶灘布陣,要做區塊鏈世界裡的微信。如此野心,YeeCall和張磊都準備好了嗎?
以下是芬果財經和張磊的對話
發現新剛需,布局區塊鏈
問:您在創辦點心移動、做應用APP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未來會做YeeCall這樣的通訊產品,而不是工具產品?
答:很多事情,其實的確都找得到淵源脈絡。2006年在百度,我負責無線產品體系,當時我們就一直在推演一些通訊場景。2011年從百度出來做點心移動、2013年又帶著點心移動二進宮百度,我們已經有了海外市場的探索。當時移動網際網路剛剛起來,2011年微信和WhatsApp開始流行,手機系統和工具應用都處於起步階段,很多公司在2012年就大量湧入做工具,競爭慘烈,所以2013年後大量做工具的公司都把目光放在海外,但一年不到,海外市場也很快從藍海變成紅海。分析後,我們就直接越過工具,瞄準了海外通訊。
為什麼是通訊?因為2014年剛好出現了一個通訊軟體的時間窗口,那時候Skype被微軟收購開始專注做2B端,基本放棄了2C端,一年多都沒更新2C端版本,通訊質量下降導致用戶體驗非常差。我在華為時就做通訊,我的搭檔也是,我們本來就很關注這塊領域,再加上我剛好又從百度離職,看到這個機會,我們就花了6個月時間,把YeeCall的第一代產品做出來了,那是大概2015年的事。
問:兩年時間,YeeCall就在海外斬獲了三千萬用戶。您認為除了佔有先機外,YeeCall在海外的成功歸因是什麼?
答:最初我們做了很多摸索。前幾次的海外市場成功經驗,讓我們產生了慣性思維,一開始就想在歐美這種傳統富裕地區推廣,結果進去後發現,其實不是那麼回事,這些成熟市場網絡非常好,對通訊軟體的需求並沒有那麼高。相反,我們在中東、北非地區反響不錯。所以,我們就去中東調研,發現其實有很多移民和勞工在使用我們的產品。他們大多都是印巴、孟加拉等東南亞人,用YeeCall免費跟家人通訊,因為當時WhatsApp還未上線點對點通話,而微信也被外國人認為太過複雜以及具有「陌陌」屬性棄用。就這樣,YeeCall的屬性成了熟人通訊社交軟體。2015年9月我們進入中東地區市場,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對手,很快就拿下了區域市場。
後來我們還發現,YeeCall具有很強的移民擴散屬性,一個人無法用,必須兩個人才能通話。所以YeeCall就從中東擴散到了印度,印度人把YeeCall帶到了印尼,印尼人又把它帶到了臺灣……2017年中東局勢動蕩,敘利亞移民大量湧入歐洲,又把我們的產品帶到了歐洲,然後從歐洲又幫我們擴散到了美國……用戶的自發擴散和推廣,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
問:YeeCall在跨境通訊領域已經有非常不俗的表現,你們有龐大的用戶、成熟的市場和雄厚的利潤與資本,按理只要穩步擴張就可以坐享其成,為何現在會迅速進入被稱為「賭場」的區塊鏈領域,你們的動機是什麼?
答:其實,進區塊鏈是我們深思熟慮後的決定,這是由我們的用戶需求和產品升級決定的。
YeeCall剛上線時,只有一個功能,就是免費高清視頻通話。之後不斷更新,有很強的美顏功能,男女都喜歡這款,可以自動磨皮瘦臉,算法完全不同於我們亞洲人做的美白,我們要做美黑,讓黑皮膚有光澤,符合非洲用戶需求。第二代的YeeCall產品,增加了消息功能,因為用戶不願總是切換界面。第三代產品,增加了群族需求,因為很多移民、勞工是一個大家族四五十人都在一個地方打工,需要家族通訊,我們為他們量身定製了第一代社群產品。這是產品本身的演進,它是不斷發現用戶需求並解決需求的過程。
2017年上半年,國內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紛紛尋找海外發展機會,看中我們在海外有成功經驗和龐大用戶,來找我們了解海外市場。於是我們又調研了中東、印度等地,發現除了跨境通訊,我們用戶的另一大剛需是金融跨境轉帳,並不是P2P公司想像中的小額借貸。
家裡等著在外國打工的那位,每周寄錢回家過日子。市場上,大量的手續費都是被小額轉帳承擔,因為移民勞工的轉帳大多是小額的,他們為了節約1美金,寧願走10公裡排隊。
目前,全球跨境轉帳平均手續費是8%,全年經過銀行系統的跨境轉帳額大概6000-7000億美元的,手續費市場就差不多500億美金,而且這個市場沒有一家獨大,銀行間對接成本很高,要實現低成本的跨境轉帳是個非常複雜的落地難題。
我個人其實2010年就開始比特幣挖礦,做了很久,我2013年的時候投了很多錢包和礦場公司,對這塊比較了解。所以,我們2017年發現跨境轉帳的難點後,就開始研究,能否用比特幣解決跨境轉帳這個難題。
在菲律賓,我遇到了一件給我非常大震撼和觸動的事。我在711便利店看到有人貼了張紙條,上面寫著:我有零點幾個比特幣,價值多少比索,如果你看到了,就把它撕下來,找到這個地址,把比索給我,我給你比特幣。
其實老百姓不知道區塊鏈、比特幣是什麼,但他知道這玩意兒能解決問題。一個產業的開端,不是由技術人員或者開大會自嗨的人弄起來的,而是普通用戶進場,奔著解決實際問題開始的。菲律賓那件事就是當時的一個信號,跨境轉帳是我們的用戶剛需,所以我們開始進入這個領域。
萬人社群有了新玩家
問:您曾說,YeeCall是從私鏈開始,但正往公鏈上做的項目。這如何理解?
答:YeeCall在全球有5大數據中心,400多個分布式節點,它們是互相分離的中心化網絡。但我們正改造,使之區塊鏈化。為何要改造?不是為借東風,而是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傳統技術上的瓶頸,跨境調取資料、傳輸數據比較緩慢擁堵。但如果把分布式節點、傳輸網絡都扁平化對等化,用戶數據就像區塊鏈一樣是個帳本,這樣傳輸速度就可以很快。
YeeCall用私鏈改造通訊網絡,改造完成後,我們就會同步把技術成果轉化成聯盟鏈的解決方案,用於政府、商業領域。等到私鏈和聯盟鏈的應用都成熟了,傳輸效率提高,存儲等能力提高,我們就開始反哺公鏈,預計明年公鏈開放給大家。這是一個區塊鏈的產業需求,我們要做區塊鏈產業的基礎設施。我們現在很多的通訊技術也在陸陸續續開放給別人用,因為我們自己做通訊很久,我們的網絡久經考驗,技術也全球領先。
問:目前YeeCall的區塊鏈化進程進行到哪一步了?未來YeeCall做成公鏈後的生態布局是怎麼樣的,用戶或者說社群成員如何在生態中「愉快玩耍生活」?
答:很多人認為我們是區塊鏈裡的微信,大思路是一樣的,但體驗不同。除私鏈、公鏈的技術改造外,YeeCall還要升級更多。
一方面是數字錢包,包含全幣種數字資產管理、近距離交易系統和支付能力。現在交易所的趨勢是迷你化、流量前端化和去中心化,即有流量的地方就前置交易,大家不再集中交易。YeeCall是個大流量口,也是個社交生態圈,用戶未來可以在我們的生態裡用數字貨幣交易、轉帳,尤其是跨境小額轉帳,會非常快速低成本。2017年我們主要研究跨境轉帳的AML(反恐、反洗錢)問題,這在各個國家都有要求,我們差不多準備了一年,今年我們開始做數字資產相關板塊。
另一方面是社群,這是今年誕生的新需求。YeeCall第一代社群的量級是50人,為家族服務,如今我們升級了社群功能,量級從50上升到了萬人。因為我們發現,現在的行業媒體、項目方和群主等KOL都有自媒體屬性,要維護大量社群,然而現在的產品像微信社群裡,有很多嘈雜的聲音,大家對等的關係讓社群很難做,削弱了群管理能力;而像telegram這樣的產品,其社群經營能力不行,很難激發大家的活躍度,殭屍粉太多,死群一堆。我們要做的是提升社群的內容、經營和管理能力,成員可以在群裡發廣告,但每個人都能得到分成,這樣大家才會有動力去維護社群,社群活躍度才會提高,也才會吸引更多KOL進駐,形成良性循環。
問:有媒體說,您是一個敢在微信和WhatsApp口中搶肉吃的男人。我們知道目前微信在中國大陸已從單純的社交產品變成了超級入口,其火爆程度早已無出其右,各種APP裡它幾乎穩坐龍頭;而WhatsApp也深受歐美民眾歡迎,用戶習慣和思維早已形成。您認為,YeeCall和微信以及WhatsApp產品差異是什麼,YeeCall要靠什麼才能撼動他們的地位?
答:以前諾基亞如日中天,移動網際網路誕生後,諾基亞基本就沒落了。網際網路競爭很激烈,但也有其產業發展規律,我們稱之為雙S曲線。一個S曲線到了頂點,會有很多頭部公司,它很難再有產業動力。但新的萌芽,頭部公司看不上,所以顛覆式創新就兩種打法:一種是低端顛覆,成本低、價格低、進低端市場,利潤少,但有機會也能慢慢吞食低端、中端和高端市場,最後產業大洗牌,大多數公司如Intel和華為都是這樣爬網的;第二種是邊緣挑釁,開闢新戰場,在大家看不明白混沌一片的時候,你進場,短時間內積累勢能,當產業開始蓄力時你爆炸式發展。蘋果公司就是這樣,當時很多人對賈伯斯不屑一顧,誰能想到他竟能開創一個大時代?
如今的區塊鏈,我們這麼多年研究和分析下來,感覺就很像一個大產業的開端,爭議很多混沌一片,對各方都有巨大刺激。
微信和WhatsApp有沒有這種認知,我想一定有的,但是慣性剎車會很困難,有很多顧慮和現實的制約因素,所以它會給創新公司留下較長時間,這個窗口期可能有1-2年時間。據我所知,WhatsApp的兩個創始人最近離職了,就因為Facebook購買它以後要變現,雙方有衝突,他們出來也是做區塊鏈。
最近為什麼telegram炙手可熱?因為它撞上了萬人社群,撞上了安全屬性,一下就火了。但它變成了大家掃蕩的地方,不符合長期經營。其實目前YeeCall的對手是telegram,我們和它打,而且現在已經有了產品差異化。我們有數字錢包,telegram沒有,而且我們的是全幣種、針對小白用戶的錢包,給用戶的體驗感是非常好的。另外,我們有面向KOL的社群管理,可以高效運營社群,這也是telegram沒有的。我們還有一個閉環,可以在系統內自由做交易、轉帳,快速低成本高效率。
我們現在的用戶規模是4000萬,增加的數字錢包功能目前僅在有限地區開放,今年4月份內測到現在,兩個月有50萬數字錢包用戶,比我們想像中的快。如果今年年底數字錢包能做到全球500萬用戶,YeeCall一定是全球第一大託管型錢包。
價值才能成就行業
問:區塊鏈領域事實上幣圈、鏈圈不分家,因為只有通證和分布式商業將技術粘合起來才讓區塊鏈產生價值。您是技術出身,如何看待目前行業的投機和泡沫亂象?
答:區塊鏈和其他產業不同,它離錢很近,有更濃重的投機行為,泡沫也大,做價值的人,坦率說,很少。而且行業變化很快,沒有專家,說專家的很可能都是吹牛皮,所有人都在摸索學習,裡面有真正做事情的,也有騙術高明的騙子。
這個時代特別像1994年和1995年的網際網路,但它的泡沫程度已經達到1998年1999年的網際網路。行業我覺得肯定會有大發展,但一定會有巨大的震蕩。在巨大震蕩面前,我希望我的團隊能更安心踏實,回歸到價值本身。我常說我們工程師是幹什麼的?本質就是當大家都在吹牛皮的時候,你已經把它做成了,你有能力實現理想。這是作為工程師,我一直很自豪的一點。
問:投機分子僅僅想掙快錢,並不在意行業的良性發展,但還是有很多人認為這個泡沫不夠大,鼓勵更多資本進入,您覺得呢?
答:數字貨幣市場規模目前是3000億至4000億美金,相當於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裡一個中等規模公司的資產量,像蘋果公司都是萬億級美金的。整個數字貨幣市場不佔到1萬億美金,都不能稱之為市場。所以,如果有更多資產進場,當然對行業發展更好。
但它一定會有泡沫,只是泡沫大小要看是否有實體經濟的支撐,是否有價值輸出和沉澱;有的話會良性增長,如果都在做投機,恐怕就真的是個龐氏騙局,對誰都是個打擊。
問:您曾經主持過百度的安全事業,您的創業產品也成為數億用戶的安全選擇。您如何看待項目方頻繁爆出bug和交易所被攻擊盜竊的事情?
答:任何一個大型系統,幾乎都經歷過被黑客攻擊的噩夢。我們公司今年春節時,遭到印度黑客的攻擊,說有漏洞,跟我們敲詐100萬美金。同事們春節沒有休息,嚴陣以待找漏洞,最後發現就是幾個無關痛癢的小bug。黑客的敲詐從100萬降到50萬、30萬,我們不給,想讓他們每個人三千美金幫我們做滲透。他們惱羞成怒,說中國人看不起印度人,上升到了民族矛盾……
其實安全本質上是個恐怖主義,差的安全團隊會做空,有消息就放出來,和當年網際網路的競爭如出一轍。現在太多小白團隊,無知無畏的進來,錯誤代碼抄來抄去,安全漏洞太多。在區塊鏈行業,一定要有安全意識,防止被人劫持,否則一定會遭遇黑天鵝事件,像門頭溝事件一旦發生就是致命的。而且,要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因為系統是動態的,而且是人都會犯錯,連中本聰都會寫bug,只能嚴謹對待。
當然,安全其實不只是技術問題,還是個制度問題,公司內外怎麼做好內查外防?攻防能力必須備足。
問:您是創業界的元老人物了,現在做YeeCall會焦慮嗎?創業的心態上有什麼變化?
答:第一家公司時,我內心很恐懼,每天擔心公司能不能生存,掙了錢又擔心這個錢合不合法,我的所有法律知識、財務知識都是從那個公司創業期間學的。
第二家公司,就是做點心的時候,新的擔憂是:機會很多,這也想做那也想做,可精力和資源不夠,特別糾結。那時候焦慮的是,能不能抓住機會。
直到做第三個公司,我已經有實力養活大家,焦慮才變成「我能不能把事情做到極致」。我的搭檔和我一起在華為和百度都幹過,是個工程科學家,他就心無旁騖只做一件事,能把通訊比如5G的底層標準研究透,全國研究這種標準的人屈指可數。
區塊鏈我們也是從最底層的技術開始,解決共識算法,解決通訊傳輸和存儲能力,這是我們的技術理想,也是我們的商業定位。只有走那些沒有人走過的路,我們才會有更高勝率。如果都在路上狂奔,有人有汽車和火箭,你憑什麼跑得比別人快?所以避開熱點,扎紮實實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重點突破,是我們的創業態度。
問:能否對年輕的區塊鏈創業者分享一些經驗?
答:第一,創業都是一樣的,首先得有能力做這件事,不要超出能力圈,在能力圈中扎紮實實做事。第二,學會用智慧堅持。不要靠毅力,靠毅力是欺騙自己。英國有句諺語:抓住那些你能抓住的,放棄那些你抓不住,就是告訴大家什麼是智慧。第三,一定要輸出價值,這才是中長期的發展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