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生,1928-2011,廣東臺山人。臺灣著名畫家,自幼愛好書畫,浸淫古典名籍,早年拜當代宗師趙少昂門下,博採精研,所作花卉、山水、走獸均獨具新格調,博得藝壇盛譽,屢獲殊榮,蜚聲國際。
1949年黃磊生旅居香港時,曾任港九個大書院的美術教授,作品歷經香港個展、日本畫府展、中國現代藝術國際展、全國美展以及東南亞、歐美國際巡迴展。1957年榮獲亞洲第一屆青年畫展優異獎、國畫首獎及美國(費裡斯曼)藝術獎金、蜚聲國際。
1960年移居美國,開設國風藝苑於舊金山。宣揚中華文化,中西人士投門受業,數不勝數、並受美加著名學府、藝術中心的邀請講學達百數十次。
黃磊生一生為充實創作素材,行萬裡路籍畫展而環遊世界,博覺觀摩,大力創作、曾多次受邀舉行個展於美國各大美術博物館、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及2004年起,先後展出於廣東美術館、南京博物院、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館等。
黃磊生歷任美國東方藝術協會最高榮譽顧問、美國中華藝術學會理事長、三石畫藝學會理事長、臺灣省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國父紀念館及亞太地區藝展國畫評論委員、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
出版有《黃磊生畫荷專輯》、《黃磊生牡丹花畫集》、《黃磊生畫輯》等專著。
作為「嶺南畫派」宗師趙少昂的嫡傳弟子,黃磊生的水墨丹青繼承了師門色彩明快、工、寫意並重的傳統,在畫中融入西洋繪畫的透視、渲染等技法,形成了自己的畫風。黃磊生恪守嶺南前輩重視寫生深入生活的傳統,其山水花鳥畫布局嚴謹生動,用色明麗而又秀潤融和,氣勢恢弘,意境深邃,深受人們的喜愛,不管是鴻篇巨作,還是精緻小品,人們都能從中領悟古人詩中的意境和墨趣,以及畫家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黃磊生是臺灣嶺南畫派的兩大領軍人物之一,他的畫作繼承了嶺南畫派色彩豔麗明快的傳統,又善於吸取西方的一些技法,既重形又重實,雅俗共賞。在人生的後期,他得以從臺灣回到祖國大陸,遊歷祖國大陸的名山大川,到各地採風寫生,創作了許多重要的作品。他曾說,祖國的山水風光才是他創作的靈感源泉。
黃磊生在生活中,為人也相當豪爽。其遺孀張安平告訴友人,在臺北家中,至今仍珍藏著的一幅最珍貴的畫作,便是大師齊白石所贈的《蝦》。而這個故事,還要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那時,我先生旅居香港,聽朋友說起齊白石這個大畫家生活很困難,二話不說,便託朋友帶錢到大陸給他。」張安平說,那時連寄錢到大陸去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說兩個人只是素昧平生。而齊白石大師在收到錢之後,感動之餘就作了一幅《蝦》作為回禮。
您轉發朋友圈或點一個「在看」
就是對梅溪草堂最好的鼓勵!
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國內外書法藝術交流,
舉辦成人,青少年書法藝術培訓學習。
內容包括:
漢字文化;
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的臨摹與創作;
舉行書法講座及中外書法交流活動。
旨在通過書法學習豐富業餘文化生活,
陶冶藝術情操,
提高藝術鑑賞與審美能力,
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加深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理解,
增進學識修養,
提高書法技能。
成為廣大書友書法學習與交流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