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 11 月,紅磡體育館人頭攢動。
彼時,香港正處於 SARS 的餘震中,非典時期的巨大恐慌,是揮之不去的夢魘。
忐忑、惆悵、期待......在歌迷的萬千情緒裡,朱紅點綴著金光的梅豔芳,女皇駕凌般,緩緩隨舞臺升起。
她堅定鼓舞飽受「非典」折磨的人們:&34;
《夢裡共醉》熟悉的旋律響起,獨有的低音似十裡洋場的霓虹,頃刻讓所有的情緒拋去了九霄,化做一股洪流降世。
歌迷們噙著淚,揮舞手中的紅色心形電筒,他們不知道,癌症引起的肝衰竭,讓醫生都心驚膽戰,判定她「隨時可能去世」。
儘管強烈阻攔,梅姑執拗步上舞臺,為深愛她的人做最後告別,為她深愛的香港做最後歌唱。
一連八場,載歌載舞,要不是喉音沙啞,論誰也看不出臺上的天后已經病入膏肓。
而演唱會上,出現了三位天王的身影。
張學友、陳奕迅和劉德華......好友們的鼎力相助,才幫助她實現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心願。
第一場演唱會,女皇裝束的梅豔芳喊出「給點掌聲,張學友」,便側身眼望出入口,迎接著那個男人到來。
梅豔芳&張學友《祝福》
張學友緩步登上舞臺,熟悉的《祝福》前奏響起,卻絲毫不見 94 年憑此曲拿獎無數時的意氣風發,行走間均是悲色難言。
他拉起已骨瘦如柴的手,唱「願心頭永遠伴著你的笑容」,眼眸裡一抹不易察覺的晶瑩。
副歌裡,兩個人默契不再發聲,他們手拉手,身體隨旋律輕輕擺動,舞臺恰似田野,鎂燈就似星光,臺下喧囂瞬間靜謐,一朗月夜下的朋友心事,不足對外人說。
梅豔芳和張學友
不知不覺,一曲終了,梅姑說:「張先生來咗嗰話吶,我緊系毋咁容易送你走「。
張學友微笑:「其實睇阿梅一個就已經夠嘅啦,真嘅」。
一個稱呼先生,假意不肯放他走;一個回應阿梅,稱讚對方閃耀舞臺。
不了解的人聽,會覺得有一股淡淡的生分。
熟悉兩人過往才會知曉,這樣的相處模式,是真正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是經歷亂花迷眼的紛擾後,返璞歸真的友情。
1982 年,19 歲梅豔芳參加第一屆香港新秀歌唱大賽,一曲《風的季節》讓人大呼過癮。
形象青春前衛,歌聲則低沉厚重,節奏一出,將歌曲演繹得火花四濺。
評委黃霑大為讚賞,滿分助力她奪得冠軍。
而後梅豔芳順風順水,籤約華星唱片公司,推出了首張專輯《心債》,踏入歌壇。
劉德華、梅豔芳和張學友
沒人注意到,這次比賽,有個叫做張學友的選手名落孫山,他豔羨著小自己兩歲的女孩一騎絕塵,轉身繼續苦練唱功。
兩年後,聽起來很山寨的「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一首關正杰的《大地恩情》,終於讓他捧得冠軍。
從此,一番追逐上演,只不過前方女孩,根本不知有人視她勁敵。
1985 年,梅豔芳紅館場數破紀錄,專輯《壞女孩》賣爆全港,隱隱具備巨星潛質。
同年,張學友在樂壇嶄露頭角,憑藉《遙遠的她》《月半灣》獲獎,也榮膺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獎。
生命的跑道望不見頭,波折、迷茫、困頓,往往是追趕者的天敵。
1987 年,梅豔芳出演《胭脂扣》裡的如花,風塵的口脂,薄柳的搖擺,斜倚大門一個媚眼,就是一個好故事開端,電影同名曲娓娓道來,唱不盡陰陽兩隔的痴纏。
在歌壇早已如魚得水的梅豔芳,憑藉《胭脂扣》,連斬金馬、金像兩大影后,一時間,風光無二,而此時的張學友則略顯落魄。
《昨夜夢魂中》銷量幾千,音樂典禮全軍覆沒。
彼時,羅美薇也宣布和他分手,張學友從此迷上去蘭桂坊借酒澆愁,被歌迷認出後,還差點動手打人。
作為羅美薇乾姐姐的梅豔芳,也為妹妹選擇了避嫌,與張學友保持距離。
到了 1991 年,張學友痛下決心戒酒,羅美薇重新接納了他,梅豔芳才慢慢和他恢復了一些互動。
1996 的 2 月 15 日,張羅修成正果。
彼時,梅豔芳才正式認可張學友為「妹夫」,她好奇問:「為什麼不選 14 號情人節呢?」
羅美薇解釋:「他說情人才選 14 號,我們已經超越情人,進入婚姻殿堂,所以就選 15 號。」
一句話,讓梅豔芳看到張學友一片真心,漸漸引為了可以訴說心事的「親人」。
她總是想讓張學友叫自己姐姐,張學友有點靦腆,但會讓女兒管梅豔芳叫大姨。
這種含蓄,和梅豔芳的熱情碰撞,奇異構建了恆定的友誼公式。
無論在入行二十周年演唱會上合唱《心仍是冷》,還是在兩人合作的電影發布會上合唱《男人四十》,他總是默默落後她半個身位,將舞臺的熱力全部留給她,嗓音低沉陪襯,做一片綠葉。
2003 年底,梅豔芳抓著張學友夫婦的手,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40 年的絕代芳華,落下帷幕。
張學友穿著孝衣,送了她最後一程,遺產爭奪的一地雞毛裡,只有他默默結清了 85 萬的醫藥費,給了好友最後的體面。
同年,他為離開的亦親亦友寫了一首歌,叫做《給朋友》。
歌中有兩句:在這方的知己,每一天都深深祝福你。
這也許就是張學友對梅豔芳的感情,只在歌聲和行動裡,才能窺見潤物細無聲的溫情。
第二場演唱會,愈發清減的梅豔芳,緊緊拉著陳奕迅的手,用盡全身的力氣唱出《有心人》的高音。
梅豔芳和陳奕迅
臺上的陳奕迅,完全不見招牌鬼馬笑容。
尾音未完,他便張開雙臂,千言萬語,化作一個擁抱,懂他心意的梅姑輕拍 Eason 後背,將感謝和鼓勵傳遞。
一曲唱畢,梅姑握住陳奕迅的首,用沙啞嗓子說:「天才和白痴間,只是相隔一線,他唱歌真的很棒,但真是一個傻乎乎的人」。
陳奕迅不見往日靈光,在舞臺上語無倫次。
他講到了早年出道的故事。
1995 年那個夏天,驕陽如火,自己瞞著家人,報名參加香港無線第十四屆新秀歌唱大賽,最終以張學友的《望月》一舉奪魁。
那晚過後,他被稱為是「歌神接班人」,閃電籤約華星,成為梅豔芳的小師弟。
緊接著推出首張個人專輯《陳奕迅》,正式進入樂壇。
可是,市場反饋平淡無奇。
他將銷量歸咎於公司:「賣得不好是必然的呀,因為不是做我自己」。
眼看著唱功出眾的後輩馬上就要被掩於時代浪潮之下,梅姑在這個時候伸出了援手。
第一次見面,是陳奕迅去到音樂錄影現場,給公司大師姐梅豔芳探班助威,巨星氣場,讓作為新人的他很是緊張,不敢上前接觸,甚至遠遠眺望都格外緊張。
電視城的探班進入尾聲,到了最後合影環節,陳奕迅剛站入鏡頭,一雙手自自然然搭上了肩膀,他側臉一看,訝然發現——原來是梅姑。
掌心傳來的真實溫度,將忐忑、驚慌撫平,如清風拂面。
1997 年,他受邀去梅姑家裡參加聚會,高朋滿座中,陳奕迅被主人慫恿,奉上 1985 年「勁歌」頒獎禮的開場串燒曲,惟妙惟肖的模仿,讓人擊節嘆賞。
「那時候我還是新人,就娛樂下大家,演了這段 40 首歌的大串燒。」
一口氣唱下來,在座的張國榮、李克勤目瞪口呆,嘖嘖稱奇——十幾年前的表演,怎麼有人還能熟成這樣。
唱得好、記性強的陳奕迅,受到了梅豔芳的認可,將他視作不可多得之人才,不遺餘力在各大頒獎禮前後,坦然稱他是自己除王菲以外最欣賞的藝人。
張國榮也遙相幫腔:「我們都覺得陳奕迅不錯,尤其是那隻『幸福摩天輪』。」
無怪醫生紅館開唱的處女秀,梅姑親達現場。
助陣是一場滑稽劇,梅姑一亮相,就竭盡配合醫生搞怪的特質,沒有冷豔,沒有嬌媚,百變女王下沉為迷妹,短裙白衣的映襯,是不搶風頭的善意。
「你們要給多點支持,叫聲多些,他就會忘記是演唱會,會以為是派對」。
梅豔芳驚喜現身陳奕迅演唱會
一句話惹得醫生連連鞠躬,才知道渺小如己,不僅能獲得關愛,更能被關注、了解。
萬千感動之下,請她落座沙發,一首《IQ博士》腔調極其詼諧,表達的卻是鄭重的謝意。
陳奕迅梅豔芳《IQ博士》
2000 年的《同聲一哭》,是兩人首次真正意義的同臺放歌,陳奕迅的才情和詼諧,梅豔芳的低沉和婉轉,在不經意間,點燃不一樣的煙火。
梅姑在舞臺上認真表現,示範她對陳奕迅一直以來的諄諄告誡:「作為一個歌手,最需要交代的,是你的聽眾」。
亦師,亦友,亦知己。
最後一個中秋節,她的病癒來愈嚴重,嗓子也變得沙啞,張國榮離世後再無笑容。
所有人都來了,吃完晚飯後上了天台,醫生拼命聊著笑著,讓她感受到快樂。
謝霆鋒手扶梅豔芳遺像
幾個月後,梅姑還是走了。
送別的隊伍裡,陳奕迅沒有像同門謝霆鋒那樣,因手捧遺像出殯而萬眾矚目,他只是隱身人群,失神落寞。
一年後,陳奕迅名聲大噪,在此後的十幾年間,成為了香港地區最受歡迎的男歌手。
15 年澳門演唱會,正逢梅豔芳忌日,為了紀念梅姑,陳奕迅清唱《心債》。
陳奕迅清唱《心債》
開嗓前,他虔誠地拿出歌詞,說:「希望你們能給我三分鐘,和我一起感受一下。」
為配合嚴肅氣氛,全場燈光熄滅,觀眾屏息以待。
這時,一個聲音在黑暗中說:「我看不見歌詞了……」
沉重的氛圍一掃而空,鎂光無奈亮起,閃動著陳奕迅狡黠的微笑。
「天才」陳奕迅,用最「白痴」的方式,紀念著最敬愛的人。
告別演唱會中,梅豔芳有套造型格外亮眼。
俏麗的鵝黃嫩綠映襯身型,眉宇之間神採飛揚。
也許是因為劉德華來了吧。
唱歌之前,倆人雙手緊扣,有無窮無盡的話題。
面對臺下關切的目光,華仔誠懇承諾:「以後我負責每一天叮囑好阿梅,有沒有好好吃藥」。
阿梅眸子裡一汪秋水:「要知道他是很忙的人,忙到睡眠不足,居然可以每天半夜致電給我,問我有沒有吃藥」。
字裡行間,濃情脈脈流動。
多數人關於比賽的回憶,只剩下張衛健憑《戀愛交叉》橫空出世,很少有人記得,擔任司儀的劉德華,與被邀做嘉賓的阿梅不期而遇,奠定了一生的情分。
很快,他們成為朋友,劉德華因續約問題被公司雪藏 400 天,一度舉步維艱,阿梅一面不斷鼓勵,一邊四處奔走,為他的復出之路費盡心力。
多方的斡旋,令華仔東山再起,與藝能動音聯手,不想阿梅也緊隨其後籤約而來,一時間,兩人的關係變得玩味,整個演藝界都有了一種曖昧的期待。
1990 年合作《川島芳子》,兩人傳出戀情,接著華仔投資的《九一神鵰俠侶》,女主角「美君」欽定梅豔芳,劇中陽臺茉莉花旁的一吻,至純至真,是阿梅心心念念最難忘的回憶。
如果劇情只是猜測,那麼由華仔親自填詞的主題曲《來生緣》,就是一次篤定而又委婉的告白了。
「也許相親相愛不可以、情深緣淺不得已」字裡行間的纏綿和糾葛,也許只有當事人才能懂得。
1991 年「歡樂今宵之劉德華精選夢中情人」綜藝裡,主持人問阿梅給華仔多少分,阿梅說很早就說過 100 分,現在都沒變,轉而假意嗔怒但他只給我 99 分。
華仔解釋——她去迪斯科,所以扣 1 分。
阿梅連連辯白:「為了你這句話,從此之後沒去過迪斯科了。」
華仔脫口而出:「那你也 100 了,跟我一樣,我們是天生一對了」。
本以為這段感情就快捅破最後一層窗戶紙,不料在所有人的等待中,他們並沒有走到一起。
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情誼,曝光在鎂光燈下後,既沒有因熾熱的祝福而升騰,也沒有被流言的冷酷所粉碎。
1992 年,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四大天王並排連坐,逐鹿最受歡迎男歌手獎。
「劉德華」名字一出,張學友起身與他擁抱,掌聲大作。
梅姑為他頒獎,接過獎盃的他,輕吻她的臉頰。
而後,上臺獻唱《謝謝你的愛》,音律起伏,難掩梅開三度的激動。
梅姑熱淚盈眶,似有千言,都成了眼裡化不開的繞指柔。
1998 年,代表香港音樂最高成就的金針獎,由梅姑在百般驚訝和萬分驚喜中斬獲。
早有準備的華仔一襲雪白風衣,映襯得送來的 1000 朵玫瑰花愈發嬌豔,「anita」(梅豔芳英文名)字樣的花環,更似久違的寵愛。
《情人的眼淚》,清冷的聲音裡,似有一種心事、一段往事,愈用心聽,愈能感悟到不一樣的心境,欲說還休,識盡愁。
一晃數十年,唯有舞臺上,才能窺見他們一鱗半爪般的柔情;生活中,劉德華延續與朱麗倩的地下情,梅豔芳在趙文卓和近藤真彥的虐戀中不能自拔,他們之間的關係,停留在「要好的朋友」的層面上。
梅豔芳曾說,愛情總不確定,又總會受傷,倒不如友情來得有安全感。
所以,不奢求感情,把一份情壓成橋墩,建友誼的橋梁,隨緣不強求的克制,也許才是不離不散,最好的方法。
公益晚會上,他們最多的合唱《隨想曲》,想表達的,也許就是這樣心照不宣的秘密。
在梅姑的送別儀式上,身著黑西裝、一臉悲戚的劉德華,在抬棺的一刻起,情難自抑。
起身,就是一段美好的終結,踏步,就是一段回憶的封存,滿地黃花堆積,道不清一個愁字了得。
在最後一場演唱會上,梅豔芳以一首《夕陽之歌》向大家告別。
最美的夕陽無限好,不再是輝煌的寫照,而是此生的絕唱,無人再能超越。
一身婚紗,一縷芳魂。
獨自走上了長長的臺階,揮手與這個世界告別。
含著淚也帶著笑,更帶著更多的回憶和期許。
張學友、陳奕迅和劉德華,是幀幀恩怨情長的拼圖,見證生如夏花般絢爛。
相知過、幫助過、深愛過,一生光輝,了無遺憾。
演唱會的最後一回眸,她美豔不可方物,大喊:「Bye Bye!」
這是她給萬千歌迷的灑脫告別。
把歌聲和笑容留給了世界,將一生奉獻給了舞臺。
她當得上一個「風華絕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