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大片《八佰》點映票房已經突破兩億,用一己之力重新帶動大盤熱度,人們終於又願意回到電影院看電影了。
作為近期熱度最高的電影,《八佰》既有大量讚美之聲其中也不乏某些質疑的聲音。
小編剛剛看片歸來,就和大家聊聊自己的觀感。先說爭議的問題,有人說電影和史實不相符,還有為當局開脫的嫌疑。其實在小編看來,本片在整體並沒有脫離史實的大框架,故事裡出現的謝晉元、陳樹生和楊惠敏等等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只是做出了一些合理的藝術化改編。還有很多人關心的孫元良,片子裡根本沒出現。而且影片中也很明顯的抨擊了國黨的不作為和軟弱,為他們開脫這種言談真的無從說起。
接下來聊聊電影本身的觀感。首先,《八佰》營造了一個極其真實的戰場氛圍。開篇就是被抽調的地方守備團馳援而來,到達了一片狼藉的前線陣地,瞬間把觀眾帶到了1937年的上海戰場。一個中國記者被帶入了敵軍營地,通過他的視角可以看到,這些無情的敵軍有的在用俘虜模擬刺殺,有的扛著汽油桶練習舉重,強悍兇殘的敵軍,令人心生懼意,遠非抗日神片裡的弱雞鬼子可比。
在這種情況下,第88師524團的400餘名戰士,仍堅守於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和倉庫僅有一條河之隔的南岸,百姓們忙碌著討生活,晚上的燈紅酒綠也沒有停息。如果有人對北岸的戰事抱有關注,可以看得非常清晰。如此戰爭史上的奇景得以在電影中呈現出來,還要感謝管虎導演他們在蘇州拍攝基地設計搭建了佔地200畝、包含68棟建築的實景,同時深挖了200米長的蘇州河。
再者,本片對整場的故事細節進行精緻的打磨。混亂的戰鬥之中夾雜著雙方人員的慘叫,子彈打在人身上不只是飆血,還可能導致各種殘肢斷臂,這種場面才是更接近熱武器戰爭的真相。戰士們使用的是當時標準的德式長柄手榴彈,防禦工事修得上寬下窄,有拒馬和枕木護壁,沒有象徵性地挖一條破溝了事;無論是重機槍還是捷克式,片中打的都是點射,絕不是扣上扳機就一直「突突突」……這些軍事細節沒有幾部國產的戰爭片可以做到。
此外,小編回來之後查詢發現,本片的攝影指導曹鬱曾經在片場架設起2000多檯燈光來配合詮釋不同的鏡頭,道具組還使用了300顆照明彈來重現當年戰場上的照明效果,燒掉300多公斤煙油和近5噸的舊報紙,來設置5萬個地面子彈點,相當於十部大戰爭劇的總和……再加上全程使用了IMAX攝像機拍攝,《八佰》細節和氛圍表現堪稱一絕。
當然,電影最重要的部分還是對於人的刻畫,本片在角色的塑造方面也做得非常成功。雖說《八佰》是一部群像戲,沒有特別明確的主角,但是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還真不少。比如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為了阻止敵人破壞倉庫牆體的企圖,渾身綁滿手榴彈一躍而下,與敵人同歸於盡。這些戰士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啊!
然而,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羊拐(王千源 飾)、老鐵(姜武 飾)等人被局勢裹挾著來到了四行倉庫,他們起初並沒有多麼強大的戰意。他們或狂躁或懦弱,想家想親人想離開敵我交戰的煉獄。但看到身邊的戰士一個個倒下又爬起來,看到對岸的同胞,聯想到自己家鄉的親人,他們逐漸改變心態,在戰場上奉獻自己的高光時刻。
大家的淚水總會為這些小人物而狂流。老算盤幸運的回到了安全地帶,相信大多數觀眾們不會苛責他,因為當他對端午傾訴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時,不僅端午流淚了,觀影的大家也都哭了,身在亂世之中就是這樣命如草芥。所以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如今得來不易的美好生活,這是《八佰》最想告訴我們的事。
無論是戰爭場面,還是故事情節,這部電影都完全對得起自身的票房和評分。至於部分網友對影片的一些非議,相信看完影片的朋友心中自有答案。當然,準確地評判一部電影之前,大家最好親自去看一看。
在8月21日電影正式上映前,現在電影點映活動仍在火熱進行,大家可以斟酌自己的時間訂票觀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