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真實!《八佰》裡的殘暴敵軍,是神劇神片裡弱雞鬼子沒法比的

2020-08-27 獨狼映畫

戰爭大片《八佰》點映票房已經突破兩億,用一己之力重新帶動大盤熱度,人們終於又願意回到電影院看電影了。



作為近期熱度最高的電影,《八佰》既有大量讚美之聲其中也不乏某些質疑的聲音。

小編剛剛看片歸來,就和大家聊聊自己的觀感。先說爭議的問題,有人說電影和史實不相符,還有為當局開脫的嫌疑。其實在小編看來,本片在整體並沒有脫離史實的大框架,故事裡出現的謝晉元、陳樹生和楊惠敏等等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只是做出了一些合理的藝術化改編。還有很多人關心的孫元良,片子裡根本沒出現。而且影片中也很明顯的抨擊了國黨的不作為和軟弱,為他們開脫這種言談真的無從說起。



接下來聊聊電影本身的觀感。首先,《八佰》營造了一個極其真實的戰場氛圍。開篇就是被抽調的地方守備團馳援而來,到達了一片狼藉的前線陣地,瞬間把觀眾帶到了1937年的上海戰場。一個中國記者被帶入了敵軍營地,通過他的視角可以看到,這些無情的敵軍有的在用俘虜模擬刺殺,有的扛著汽油桶練習舉重,強悍兇殘的敵軍,令人心生懼意,遠非抗日神片裡的弱雞鬼子可比。



在這種情況下,第88師524團的400餘名戰士,仍堅守於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和倉庫僅有一條河之隔的南岸,百姓們忙碌著討生活,晚上的燈紅酒綠也沒有停息。如果有人對北岸的戰事抱有關注,可以看得非常清晰。如此戰爭史上的奇景得以在電影中呈現出來,還要感謝管虎導演他們在蘇州拍攝基地設計搭建了佔地200畝、包含68棟建築的實景,同時深挖了200米長的蘇州河。



再者,本片對整場的故事細節進行精緻的打磨。混亂的戰鬥之中夾雜著雙方人員的慘叫,子彈打在人身上不只是飆血,還可能導致各種殘肢斷臂,這種場面才是更接近熱武器戰爭的真相。戰士們使用的是當時標準的德式長柄手榴彈,防禦工事修得上寬下窄,有拒馬和枕木護壁,沒有象徵性地挖一條破溝了事;無論是重機槍還是捷克式,片中打的都是點射,絕不是扣上扳機就一直「突突突」……這些軍事細節沒有幾部國產的戰爭片可以做到。



此外,小編回來之後查詢發現,本片的攝影指導曹鬱曾經在片場架設起2000多檯燈光來配合詮釋不同的鏡頭,道具組還使用了300顆照明彈來重現當年戰場上的照明效果,燒掉300多公斤煙油和近5噸的舊報紙,來設置5萬個地面子彈點,相當於十部大戰爭劇的總和……再加上全程使用了IMAX攝像機拍攝,《八佰》細節和氛圍表現堪稱一絕。



當然,電影最重要的部分還是對於人的刻畫,本片在角色的塑造方面也做得非常成功。雖說《八佰》是一部群像戲,沒有特別明確的主角,但是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還真不少。比如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為了阻止敵人破壞倉庫牆體的企圖,渾身綁滿手榴彈一躍而下,與敵人同歸於盡。這些戰士都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啊!



然而,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羊拐(王千源 飾)、老鐵(姜武 飾)等人被局勢裹挾著來到了四行倉庫,他們起初並沒有多麼強大的戰意。他們或狂躁或懦弱,想家想親人想離開敵我交戰的煉獄。但看到身邊的戰士一個個倒下又爬起來,看到對岸的同胞,聯想到自己家鄉的親人,他們逐漸改變心態,在戰場上奉獻自己的高光時刻。



大家的淚水總會為這些小人物而狂流。老算盤幸運的回到了安全地帶,相信大多數觀眾們不會苛責他,因為當他對端午傾訴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時,不僅端午流淚了,觀影的大家也都哭了,身在亂世之中就是這樣命如草芥。所以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如今得來不易的美好生活,這是《八佰》最想告訴我們的事。



無論是戰爭場面,還是故事情節,這部電影都完全對得起自身的票房和評分。至於部分網友對影片的一些非議,相信看完影片的朋友心中自有答案。當然,準確地評判一部電影之前,大家最好親自去看一看。

在8月21日電影正式上映前,現在電影點映活動仍在火熱進行,大家可以斟酌自己的時間訂票觀影了。

相關焦點

  • 《八佰》被質疑美化國軍,蹭民族主義熱度,其實抗日神劇才是元兇
    至少在小編看來,《八佰》是一部優秀的國產抗戰電影。不過很多人也對《八佰》提出了質疑,尤其是從真實角度考證這部作品肯定是經不起推敲的,日軍羅馬式盾牌陣、國軍肉身護旗杆等等,像是為了鋪墊煽情段落生造出來的。
  • 《八佰》就是部「抗日神劇」?到底什麼才是抗日神劇?
    於是乎,被有些人諷刺為電影是「抗日神劇」?那麼,《八佰》是不是抗日神劇呢?現在很多人說《八佰》是抗日神劇,主要原因是電影的戰鬥表現,完全不符合歷史上「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狀態。這些電影也是非常典型的主旋律戰爭片,畢竟歷史上的真實事件裡,湄公河緝毒和撤僑沒有這麼驚心動魄。它們就是在歷史的基礎上,全方位的藝術化了。電影表達了我們的正面,積極而又亢奮的思想內核。如果《八佰》這樣的藝術化升級是「神劇」。
  • 《八佰》被稱為抗日神劇?具備太多抗日神劇的邏輯跟場景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杜淳,歐豪,張譯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豆瓣評分7.7,在2020年8月21號的時候與中國內地上映。
  • 讓《八佰》、《團長》來掃清那些抗日神劇的「蠹蟲」
    這幾天可能大家一打開頭條,刷屏率最高的就是電影《八佰》的宣傳以及大家對電影的褒獎,不管是是從電影的劇情還是到演員的實力以及導演對電影的演繹技巧和手法,一眼所及的大部分都是非常高的評價,看來這部劇將有可能會成為今年最好的一部電影,不管是票房還是口碑。
  • 神劇附體:《八佰》杜撰了多少史實?《三國演義》可不是擋箭牌
    上映一周時間,《八佰》豆瓣評分又下跌了:7.7分。估計下周還會繼續下跌。批評《八佰》的人,大部分原因是它杜撰歷史的地方太多了。尤其是護旗和衝橋兩個橋段,被網友形容為「神劇附體」,話說得有點狠,但確實有道理。
  • 借電影《八佰》來聊聊臺灣的那些抗日神劇
    新近又有一部抗戰電影《八佰》在國內上映,不得不說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抗日劇屬於主旋律範疇,題材穩妥,有相對穩定的收視率。比如《箭在弦上》裡面的抗日同盟射箭隊女運動員徐二航被鬼子輪姦後突然爆發,原地竄到半空,褲子自動穿好,幾十秒間把二三十個日偽軍全部射死,譜寫了一段壯麗的英雄篇章。網友神評論,你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了嗎?
  • 《八佰》裡的日本演員,在抗日題材中尷尬生存
    「鬼子專業戶」高島真一,曾因抗戰劇《紅色》裡的頭號反派角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作為奉命進攻四行倉庫的日軍指揮官,近衛勳在《八佰》裡鏡頭並不多,陰戾有餘而兇狠不足。受不了抗日神劇的「鬼子專業戶」事實上,像中泉英雄和高島真一這樣在中國發展的日本藝人,時常經歷著不同的尷尬情況。
  • 《八佰》裡的日本演員,在抗日題材中尷尬生存
    而在《八佰》裡鏡頭一閃而過的一名日本翻譯,其扮演者是另一「鬼子專業戶」高島真一,曾因抗戰劇《紅色》裡的頭號反派角色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中國演藝圈漂泊15年間,高島出演影視劇達80部,與管虎導演就合作了八九次,兩人交情匪淺。這個懷揣演員夢的日本大叔把自己稱為「中國製造的演員」,由於逐漸無戲可拍,去年發文淚別中國,回到日本老家。
  • 歷史上真實的「鬼子進村」是這樣的,別再被抗日神劇給騙了!
    歷史上真實的「鬼子進村」是這樣的,別再被抗日神劇給欺騙了! 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不少在以抗日為題材的電視劇,這些電視劇中也有比較經典的,比如大家都很喜歡的「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
  • 在印度抗中神劇裡,我們成了被手撕的「鬼子」
    其中,大叔的代表作《辛格》,就是一部講述中印衝突的神劇。還真沒想到,有一天,我們也能成了別人電影裡的「鬼子」。但不少「抗中神劇」卻扭曲歷史,硬說印度戰勝中國, 還是以少勝多。雖然荒唐,但沒關係,只要印度觀眾愛看就行啊!雖然打了敗仗,但精神勝利大法不能少。因此,不少抗中神劇,在印度的票房一片飄紅。
  • 《八佰》海外評分能超《戰狼2》?並非戰鬥激烈,恐因角色猥瑣
    Y檔最強國產電影非《八佰》莫屬了,影片講述了一段壯烈的故事。1937年淞滬會戰時國軍524團第一營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離,800(其實只有400多)人堅守租界附近的四行倉庫阻擋日本的進攻。因為抗日神劇的影響很多人覺得主角都應該是英勇的
  • 借電影《八佰》來聊聊大陸和臺灣那些抗日神劇
    新近又有一部抗戰電影《八佰》在國內上映,不得不說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抗日劇屬於主旋律範疇,題材穩妥,有相對穩定的收視率。比如《箭在弦上》裡面的抗日同盟射箭隊女運動員徐二航被鬼子輪姦後突然爆發,原地竄到半空,褲子自動穿好,幾十秒間把二三十個日偽軍全部射死,譜寫了一段壯麗的英雄篇章。網友神評論,你是打通了任督二脈了嗎?
  • 八佰徹底給抗日神劇一記重拳,不可玷汙歷史
    由於現在大量的抗日神劇出現,都是現在很多剛出生的孩子都認為戰爭是十分簡單的,甚至把戰爭的殘忍性當成是過家家看待,但其實戰爭是十分殘酷的,只有很少的電影能夠真正表現戰爭的真實寫真。其中八佰就是一部十分好的影片,他是根據真實事件所改編的,它能全方位的體現出戰爭的殘酷性。
  • 看完《八佰》,不必二刷
    今晚迫不及待地,幾乎是跑步前進去影院,看了期待已久的《八佰》。在這個真實宇宙裡,真正的悲壯不是豪言壯語,不是戲劇和無畏的犧牲,是四行倉庫壯士的英勇機智,是默默無悔的英勇獻身。身綁炸藥與鬼子同歸於盡的陳樹生烈士、保衛戰的勝利、孤軍後來的悲慘結局、謝團長被漢姦殺害才是浩氣永存的史實,八十三年後因為「八百壯士」這幾個字坐在影院裡熱血澎湃流淚敬禮的觀眾是來致敬這些歷史的。
  • 當年的神劇和今天的神劇有什麼不同?
    同樣是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和《上甘嶺》、《英雄兒女》之間隔著八百個《八佰》。有人會問:神劇不是最近幾年才有的嗎?當年有什麼神劇?其實不然。我們為什麼吐槽神劇,因為它們不尊重戰爭,因為它們不尊重客觀規律。 比如被廣泛吐槽的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等等。
  • 同樣是抗戰神劇,國產抗日神劇與獵殺《T-34》差在哪?
    所以說《獵殺T-34》是一部抗德神片,是貼切的、合理的。在提到「抗X神片」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虛假誇張、充斥著各種不合常理的主觀臆想。也正因如此,「抗X神片」往往與「爛片」相掛鈎。同樣是「抗戰神片」,國產的抗日神劇比「抗德神劇」《獵殺T-34》相比,最明顯的差距就在於塑造的反派形象上。比起塑造出手撕鬼子、自行車飛火車頂、槍林彈雨中毫髮無損等充滿想像力的抗日英雄形象,國產抗日神劇幾乎將「日本軍人」塑造成了窮兇極惡、智商低下的刻板形象。
  • 不止是最好的抗戰片,《八佰》還有最出彩的群戲
    可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精銳的敵軍能夠佔領半個中國,靠的就是極強的戰術素養和戰鬥力,如果像電影裡這麼愚蠢都能佔領半個中國,那我們會蠢成什麼樣?醜化敵人,何嘗不是醜化我們自己?另一種,就是神化抗戰隊伍,手撕鬼子,褲襠藏雷,胡蘿蔔炸鬼子,手榴彈打飛機的抗日神劇,這種題材也是慘目忍睹,看得人生不如死。
  • 繼《八佰》之後又一部新作的誕生:《金剛川》是否還能續寫輝煌
    ,能將戰爭刻畫的如此真實的劇本少之又少,仔細品味之下發現,八佰的成功,絕非偶然。《八佰》足夠震撼的戰爭場面:足夠真實。看過《八佰》的觀眾都知道,在電影高潮部分,猶如真實的戰爭還在眼前的感覺,場面宏偉壯觀,卻沒有過於華麗的修飾,將戰爭的殘酷表現得淋漓盡致,看到一半的觀眾,酣暢淋漓,真實還原了特定的年代,在上海四平倉庫,這個原本已是敗局的戰役中,八百壯士的困獸之鬥,足以展現中華軍人之魂的震撼力。
  • 三個角度解析《八佰》,看看為什麼那麼真實
    《八佰》的熱映,再次回到我們中華民族不能忘卻的那段崢嶸歲月。先來看看影片中的小鬼子。侵華日軍最多時也不過兩百萬,但卻給中國帶來了非常深重的災難,小鬼子哪來那麼大能耐,《八佰》刻畫出了鬼子逼真的形象,也讓人感受到了鬼子的真實氣場。
  • 30張鬼子進村真實照片,不要再被「抗日神劇」忽悠了!
    我們在各種抗日神劇裡看多了日軍侵華期間對中國廣大農村的「清鄉」、「蠶食」,以及各種各樣的大掃蕩。鬼子所到之處,雞飛狗跳沸反盈天,民眾避之不及叫苦不迭,一年的口糧被全部帶走、一輩子積蓄造起來的房屋燒毀,一家人的性命都難以保全。  那麼,真實的鬼子進村,也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