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下載【市值風雲APP】,精彩內容搶先看--
作者 | 扶蘇
流程編輯 | 小白
國泰航空(00293.HK)近來因為一些失當行為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風雲君的朋友圈裡罵聲一片,口水不斷,大家一個個義憤填膺。
風雲君內心對國家專業部門、專業人士處理專業問題的能力有著充分的信任。雖然內心憤慨,但是依然遵循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的原則,不打算過多置喙。
從商業角度,風雲君只能一聲聲告誡,衝動是魔鬼,做生意的千萬別跟錢有仇——除非你的家底厚到根本不在乎錢。
從風雲君的分析結果來看,國泰航空的家底離富可敵國,還有很遠很遠很遠很遠很遠很遠很遠很遠……的距離。
之前的《國泰航空vs 「國南東航」三巨頭:香港第一航司實力如何?》不小心成了各大媒體引述的焦點,風雲君想了想,恰逢公司幾天前發布了2019年中期業績,不妨帶大家再來看一看這家香港第一航司近期的財務表現。
一、營收並未保持良好的復甦勢頭,上半年僅同比增長0.9%
風雲君之前曾將國泰航空與內地航司「國南東海」四大巨頭中的前三名:中國國航(00753.HK)、南方航空(01055.HK)和東方航空(00670.HK)進行過對比。
2013年,國泰航空與國航、南航和東航的營收規模仍不相上下。到了2018年,四家航司的營收依次分別為1,111億港元(約合955億元)、1,368億元、1,436億元和1,153億元。
短短5年間,國泰已經被內地航司遠遠地甩出N條街。
2013-2018年,國泰、國航、南航和東航的CAGR分別為2%、7%、8%和6%,國泰遠遠落後於內地航司。其中,2015-2016年,國泰的營收連續兩年負增長。
2018年,由於業績回暖以及上一年收入的低基數,國泰的營收迎來了14.2%的同比增長,增速領先於內地航司。
但是,國泰的高增長似乎只是曇花一現。
最新公布的2019年中期業績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泰的營收為535億港元,同比僅增長0.9%(去年同期:+5.7%),與去年同期的531億港元相差無幾。
其中:
佔營收70%的客運業務為374億港元(去年同期:355億港元),同比增長5.6%(去年同期:+10.4%);
而佔營收21%的貨運業務則跌至115億港元(去年同期:130億港元),同比下跌達11.4%(去年同期:+23..4%)。
可見,國泰2019年上半年業績不佳的原因是受到其兩大業務的營收增速均大幅下滑的影響,其中貨運業務的拖累更甚。
風雲君接下來將詳細分析國泰兩大業務的近期表現。
二、客運業務:運力有所提高,但收益率下跌
從客運運力指標「可用座位千米數」(Available seat kilometers,ASK)來看,國泰的可用座位千米數在2019年上半年為808億千米,同比增長6.7%。平均客座利用率(Load factor)與去年同期持平,保持在84.2%。每乘客千米收入為46.3港仙(去年同期:46.8港仙),同比下降1.1%。
國泰的客運運力增長近年來一直緩於內地航司,2013-2018年,國泰、國航、南航和東航的可用座位千米數的CAGR分別為4%、9%、11%和10%。
根據半年報披露,國泰在2019年上半年接收了4架新空客A350-1000型客機,這是國泰客運運力近期增速快於其歷史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
國泰預計在未來五年內還將接收共67架新客機。預計未來客運運力還將進一步提升。
此外,2019年7月,國泰發布公告稱,已正式完成了對香港快運的收購。
香港快運原是海南航空旗下的廉價航空公司。國泰於2019年3月宣布以49.3億港元收購海南航空旗下的廉價航空公司香港快運,其中現金對價22.5億,發行或更新承兌貸款票據支付26.8億。
國泰擬在收購後繼續以廉價航空的業務模式運營香港快運。
近年來航司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內地航司對國泰呈現出包圍之勢,國泰的客運運力仍在不斷提高,其能否充分消化這部分新增運力呢?
從運力分布來看,國泰目前的客運運力主要分布在美洲和歐洲地區,這兩個市場的可用座位千米數佔國泰整體可用座位千米數的47%。
2019年上半年,美洲和歐洲市場的可用座位千米數分別同比增長10.3%和10.7%,是國泰運力增長最快的兩個市場。
不過,國泰在美洲和歐洲市場的每乘客千米收入卻分別同比下跌了1.1%和1.8%,這說明國泰正在試圖以降價的策略搶佔這兩個市場份額。
歐洲市場的平均客座利用率與去年同期幾乎持平,僅增長了0.1個百分點,而美洲市場的平均客座利用率卻下跌了2.4個百分點。
這說明國泰在美洲和歐洲市場的擴張似乎並不順利,尤其是美洲市場。
三、貨運業務令人失望
再來看國泰的貨運業務。
由於受到全球貿易環境變化等原因的影響,國泰的貨運業務在2019年上半年的表現尤其不佳,貨運業務營收同比下跌11.4%至115億港元。
這樣的成績不得不說是令人失望。
近年來,「國南東航」三大內地航司一直在紛紛加碼客運業務,並相繼剝離貨運業務,而貨運業務過去一度是國泰的一個業績亮點。
香港作為亞洲重要的自由貿易港和國際中轉港,總部位於香港的國泰航空,因此在航空貨運業務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貨郵運載率以及每噸貨運千米收益一直遠高於內地航司。
從貨運運力指標「可用貨物噸千米數」(Available cargo and mail tonne kilometers, AFTK)來看,2019年上半年,國泰的可用貨物噸千米數為86億千米,較去年同期增長1.1%。
雖然貨運運力有所增長,不過,國泰的貨物運載率(Load factor)卻同比下跌了4.9個百分點至63.4%(去年同期:68.3%),每噸貨運千米收益則跌至1.19港仙,同比下跌了9.8%。
四、得益於低油價,盈利能力有所好轉
再來看國泰航空近期的盈利指標。
2019年上半年,國泰的歸母淨利潤為13.5億港元,而去年同期虧損2.63億港元,盈利能力明顯改善。公司歸母淨利潤率為2.5%,這也是繼2017上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連續虧損後,首次實現正的淨利潤率。
燃油成本的下降是盈利能力改善的主要原因。燃油成本為航司最大的一項開支,2019年上半年,國泰包含對衝損益在內的燃油成本佔其經營成本的28%,而去年同期這一比重為31%。
其中,未包含對衝虧損在內燃油毛成本為147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154億港元同比下降了4.5%。
燃油毛成本的下降主要得益於2019年以來,布倫特原油的價格較去年有所下跌。
國泰的燃油對衝虧損也較去年的6.53億港元大幅減少到1.14億港元,減虧82.5%。
風雲君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國泰曾經誤判了油價形勢,對2015-2017年的預計燃油用量進行了大量對衝,對衝覆蓋比例高達40%-60%。
由於國際油價在2015年突然下跌,並連續三年在低位徘徊,導致手頭上擁有大量燃油對衝合約的國泰航空在2015-2017年的燃油對衝虧損合計高達233億港元。
這也是導致國泰在2015年後盈利能力大幅下滑,淨利潤連續兩年為負的原因之一。
從最新披露的半年報來看,國泰目前並未持有大量的燃油對衝合約,對衝覆蓋比例不超過35%。可見國泰在前幾年踩過大坑後,目前在持有燃油對衝頭寸方面已經謹慎得多。
五、數據洩露事件的新進展
此前,國泰航空的數據洩露事件一度鬧得沸沸揚揚。
國泰在2018年3月發現其系統中的乘客個人信息遭到洩露,包括來自260個國家和地區共960萬名乘客的姓名、航班信息、郵件地址、住址和電話號碼等。
由於涉及人數之廣,這次事件又被稱為「香港史上最大個人信息洩露事件」
然而,國泰在數據洩露事件發生長達半年後,即2018年10月才對外公布這一消息。
個人信息遭到洩露、卻被蒙在鼓裡長達半年,風雲君不知這960萬乘客對於國泰的這番操作該作何感想?
不過,風雲君注意到,這件事情有了新進展。2019年6月,香港官方調查機構公布了對這一事件的調查結果。
官方調查機構認為,國泰雖然在這次數據洩露事件中沒有違法,但國泰也應該在事件發生時立即通知受影響乘客,而非拖延時間。
在調查報告中,官方調查機構更提到,國泰存在著「未能識別一個廣為人知的安全漏洞」、「每年只對伺服器進行一次漏洞掃描的做法流於表面且過分鬆懈」、「為了方便遷移數據中心而建立未經加密的資料庫備份檔案,導致個人信息暴露」、「對風險的警覺性低」等問題。
在風雲君看來,官方調查機構的這份報告是對國泰信息安全可靠性的「赤果果」打臉。
就在官方調查機構公布調查結果的當天,國泰發布公告稱,需要在考慮之後再決定是否對該報告作出詳細的公開回應。
不過,離官方出具調查結果已經過去兩個月了,風雲君目前還未看到國泰航空的對這件事情的正式回應。
結語
近年來,民航服務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隨著內地航司的實力日益增強,對國泰航空逐漸形成了擠壓。
由於業績不振以及錯誤的燃油對衝,國泰在過去幾年內飽受其苦,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虧損後,才在2018年下半年開始恢復盈利。
然而,最新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財務數據顯示,國泰近期業績並未保持良好的復甦勢頭,其客運業務營收增速大幅下滑,一貫具備優勢的貨運業務更是出現了負增長,讓人不得不擔憂這家香港第一航司未來的業績。
在此,風雲君想奉勸近期屢登熱榜的國泰航空一句話:莫搞么蛾子,這些家底兒根本經不起折騰!
今日市值風雲app首發文章目錄
《不一樣的風雲早報 | 這些業績暴增的股票獲得大股東增持或機構投資者青睞(8.14)》
《風雲海外動態 | 京東、騰訊音樂、鬥魚和百世集團紛紛發布最近業績報告;Verizon將Tumblr賣給WordPress的所有者》
我們將逐步增加更多盤面信息分析模塊;同時就相關產業政策動態、行業動態進行持續跟蹤,敬請期待~
END
以上內容為市值風雲APP原創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
郵箱:mvlegend@163.com / 微信:yangfeng562933
市值風雲APP
買股之前搜一搜!
下載APP繼續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