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棗莊市嶧城區「冠世榴園」內,青檀樹是一種奇樹,它咬住青山、紮根峭壁,破巖而生、愈久愈堅,頑強地詮釋著生命的奇蹟。
在「冠世榴園」不遠的工業園區,有一個企業建廠十年,曾極度衰敗,卻在最近三年內涅槃新生、華麗「逆襲」,被嶧城人謂之「奇蹟」。
它就是山東豐源輪胎公司,嶧城人稱之為新的「青檀樹」。因為它如青檀樹般逆境生長,創造生命奇蹟。
本報記者 劉相華
通訊員 王亞峰 朱紹峰
涅槃,重獲新生
涅槃新生,用來形容豐源輪胎三年來的變化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2013年初,我們進駐豐源輪胎時,廠子已經停產三四年,廠房破敗、設備鏽蝕、荒草齊胸。」豐源輪胎公司總經理王中江介紹說,這個始建於2006年,投資6億多元的企業,是當地政府最沉重的一塊「心病」。
而在當時全球輪胎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白熱化、歐美貿易壁壘的形勢下,棗礦集團八億橡膠公司兼併重組豐源輪胎這一動作並不被人看好。在這之前,已經有香港和青島的兩家知名輪胎企業知難而退,況且,八億橡膠公司也是輪胎行業名副其實的新兵。
「行業不搭界,隔行如隔山」。面對質疑,棗礦集團沒有退縮,他們堅信「有倒閉的企業,沒有倒閉的行業」。從進駐之初,他們就立足「高端」,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產品高端、工藝高端、質量高端、市場高端「四個定位」,大力實施差異化發展。
「高端」定位,必須有「高端」的裝備支持。而當時,豐源輪胎大多設備最短已經引進五六年,雖然一直沒有正常生產,但已遠遠落後主流水平。
淘汰,這可是一大筆資產!維持運轉,只能生產低端產品!這考驗著決策者的擔當。
現在不捨得「割肉」,以後就要「丟命」。低端競爭是沒有出路的惡性循環,必須把「高端」進行到底。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荷蘭、義大利、德國、日本、美國等國際最先進的設備,在職工驚嘆的目光中,源源不斷地運到廠內。
「僅一臺荷蘭進口的VMI全自動成型機就價值1500餘萬元,我們一次引進了14臺。」王中江說,這款設備只需要35.5秒就能生產出一個成型胎胚,這一效率在國際上都是一流的。
與此同時,他們又對豐源輪胎在理念、管理、模式、制度進行全面改革,把「新兵」在企業轉型、產品轉型、技術轉型上的後發優勢充分顯現。
破釜沉舟式的改革,帶來了顯著成效。2013年7月8日,生產系統重新啟動;9月24日,1000條豐源輪胎第一次走出國門,出口到馬來西亞市場;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產銷實現翻番式增長;2016年,已經具備了年產1000萬條半鋼子午胎的產能規模。豐源輪胎自此,開啟了新的航程。
而2013這個有特殊意義的一年,也被老豐源輪胎人稱之為「新生年」。
做行業的「領跑者」
在半鋼輪胎行業有一個「定律」,那就是產銷600萬條是盈虧平衡點。年輕的豐源輪胎卻打破了這個「定律」,早在2016年上半年,他們銷售半鋼輪胎228萬條,實現利潤219萬元。究其原因,豐源輪胎人歸功為「掌握了核心技術」。
他們清晰地認識到,恢復生產,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要想長盛不衰,就不能做亦步亦趨的「跟隨者」,必須做領先行業的「領跑者」。
該公司把追趕的「起跑點」放在了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煉膠技術上。他們與國內知名的科研院所聯合研發了「一次法混煉新技術」,有效解決了原基礎型低溫技術存在的成本高、質量不可控等問題。而這一趕超,他們整整用了27個月。
在今年3月5日,該研究成果被中國化工學會鑑定為「國際先進水平」,是最新一代煉膠4.0系統;在6月15日青島舉辦的全球輪胎技術論壇暨第十五屆國際彈性體研討會上,該成果受到全球橡膠行業的極大關注。
在攻關煉膠技術的過程中,該公司另一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碳納米管材料在輪胎中的應用」技術也成功投入生產。研發的碳納米管綠色輪胎具有「高導熱、高導電和高耐磨」性能,幹地剎車距離縮短1.6%,溼地縮短6.6%,極大提高了車輛的安全性。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建議把此技術在全國橡膠行業進行推廣和應用。
在核心技術的支撐下,該公司一大批獨創的輪胎產品投放市場,形成了「三防」安全輪胎、缺氣保用胎、漂移胎、雪地胎等10大系列近600個產品規格。特別是「雪地胎」榮登中國雪地胎十強榜單,被山東省評為重點培育的國際自主品牌。
近兩年來,豐源輪胎公司已取得31項國家專利,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工信部首批符合《輪胎行業準入條件》的23家企業之一,並榮獲了中國橡膠工業金橡獎——「十大創新發展獎」。
選對了方向,走對了路子,就是找到了撬動地球的那個支點。豐源輪胎公司像一隻破繭而出的「彩蝶」,正穩穩落在了這個支點上,舞動著翅膀,集聚著能量,向著更高、更好、更美的目標,飛揚!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
齊魯晚報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