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清張的短篇小說:社會派推理與普通人的隱秘角落

2020-12-25 澎湃新聞

最近懸疑劇《隱秘的角落》大熱,幾乎到了全民熱議的程度。但有意思的是,就劇情而言,《隱秘的角落》遠算不上懸念迭起,畢竟電視劇開場不到5分鐘,觀眾們就已知道是「三好男人」張東升把嶽父母推下了山崖。

吸引觀眾看下去的,已經不是兇手是誰、如何將他繩之以法之類的問題;反之,觀眾進入一種更為日常的語境,與兇犯暫時性的共生,看他們在社會中被搓磨、被欺侮,再看他們如何被恐懼和憤怒帶入更深的深淵。相比懸疑解開或是懲戒兇犯的快感,觀眾們被喚起的情緒更多的是同情和唏噓,因為畢竟每個普通人心中都可能存有一片不為人知的隱秘角落。

重社會、重人性、輕詭計、輕推理,正是社會派推理小說的特徵。而說到社會派推理,繞不開的一位大師便是松本清張。

被奉為社會派推理大師的松本清張

賣掃帚的文豪

1948年1月,京都北面的比睿山上已是白雪皚皚,半晌不見行人。卻有一個中年男子,獨自在山頂的雪地裡站了很久。他似乎渾然不覺得冷,腳下踏著延曆寺的千年古徑,俯瞰著被雪襯得碧藍的琵琶湖,仿佛要化進這歷史與天地之中。但與此情此景渾然不搭的是男人的裝束,一身舊大衣風塵僕僕,搭配著十分奇怪的背囊,胡亂塞著長柄短把的好幾種掃帚,儼然一個賣掃帚的。深邃的人文情懷與底層的世俗氣竟然神奇地交織在一起。

這個男人就是被奉為日本社會派推理開創者的松本清張,此時他已近40歲。距離松本的文壇處女作《西鄉鈔》的發表還有兩年,而在此之前,他所做過的事情與文學無一點關聯。

松本清張出生於九州小倉市一個窮困的小商販家庭,13歲輟學謀生,先後做過街頭小販、公司勤雜工、印刷廠學徒。慘澹的青春歲月,松本需要用盡全力與貧困搏鬥。

唯一和文學相關的,是松本清張閱讀的愛好。小學都未畢業的他,一面被生活搓磨,一面默默閱讀芥川龍之介、高爾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幻想成為一名新聞記者。但是「有誰把我這個身穿皺巴巴褲子、腳趿木屐、拿著盒飯去印刷所的人放在眼裡呢?文學的空氣吹不到我的身邊」,松本清張在自傳中苦澀地自嘲。

28歲時,松本的命運才出現了一次轉機。朝日新聞社開設駐小倉的西部本社,松本在那兒謀到了職位,但仍然是繁瑣、卑微的臨時工種,在朝日社的等級制度下尤為低人一等。這種勤勉小人物的憤懣與絕望,後來在松本清張的作品中時有體現。五年後,松本清張終於成為正式的社員,但不巧的是,此後不久他就被徵召入伍,去了朝鮮。

1945年,日本戰敗,松本清張從朝鮮戰場撤退回來,原本便只能餬口的報社工作也已暫停。為了謀生,松本決定做掃帚推銷員,帶著掃帚樣品和冷食飯糰,晝夜奔走在九州與關西的鐵路線上。他細心地勘查鐵路時刻表,尋找最經濟的換乘方式,不僅是為了開拓生意,更是為了去往更多更遠的地方。就在這段時間裡,他到訪大小城鎮,探訪偏遠的山村,遊歷無人問津的古蹟。鐵路線似乎給了松本清張一種暫時的解脫,似乎只要速度足夠快,就能夠甩脫綁縛在身上的生存枷鎖;只有跑得足夠遠,內心的自由才能得以釋放。

幾年的鐵路生涯,多少成就了松本清張後來最成功的推理作品《點與線》。那個為了尋找換乘最優方案而去反覆勘查鐵路時刻表的松本清張,最終以縝密的時刻表與「四分鐘的時差」為世界推理史所銘記。

而被松本清張帶入創作的另一種源泉,則是他自幼年以來就烙印在靈魂深處的底層經驗,它幾乎構成了所有松本清張作品或明或暗的主題。強烈的底層意識和人文共情,讓松本清張成為了日本戰後「社會派推理」的開山人物。

帶著人文情懷書寫底層人生的大師松本清張,與那個背著掃帚樣品,冬日登比睿山的身影重疊在了一起。

「松本清張短經典系列」第三輯:《共犯》、《眼的氣流》、《憎惡的委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5月版

沒有偵探的案件

所謂「社會派推理」本是作為日本文壇「本格派推理」的革新者而出現的。以江戶川亂步為代表的日本本格派推理,延續的是經典歐美偵探小說的套路,重在設計離奇謎團和耐人尋味的詭計,是一種通過強邏輯推理的方式揭開謎團的文學類型。本格派推理小說中的一種常見套路,就是讓讀者與故事中的偵探視角保持一致,在有限的線索中猜測兇手。讀者的閱讀快感是雙重的,既有解開謎團的興奮感,也有維護正義的英雄感。

但在松本清張的小說中,這種傳統推理小說中的英雄偵探與詭詐反派之間的二元對立模式已經不再如此鮮明。尤其在松本清張的短篇小說,讀者很容易發現一種故事類型,便是小說中徒有犯罪者與犯罪現實,卻並沒有一個偵探出現,或是僅僅通過一個普通「好事者」來代替偵探的角色。他們的刨根究底與其說是聲張正義,不如說是對真相的執著。

在松本清張的名作短篇《等我一年半》中,一個可憐女子擊殺出軌家暴的丈夫,因獲得女性學者的大力聲援而被判緩刑。就在此時,一個男子出現在女學者的家中,給出另一種顛覆性的可能,因為女子曾經讓男子等她「一年半」。男子並不是偵探,不是正義的使者,他只是對女子既愛慕又失望的情人。當偵探(正義)-罪犯(邪惡) 這樣的模式被打破之後,讀者的預期也從義無反顧的站隊「正義」,轉入一種模稜兩可的曖昧。女評論家是否會說出真相?男子經過了怎樣的心理轉變?讀者是否能夠原諒女子的犯罪?故事在眾多疑問中戛然而止。女主角並未真正出場,但積極爭取幸福的女性、處心積慮的女性、功虧一簣的女性,眾多複雜的角色已然交織在一起。

在另一篇名作《恐嚇者》中,主角是利用洪水而越獄的男人凌太。洪水中他救了一名女人,卻被對方誤以為圖謀不軌。男人在幾次陰錯陽差的誤會後,乾脆勒索起了女人。松本清張始終讓讀者與凌太的視角保持一致,在讀者眼中,凌太是一個有點衝動但不算壞的男子,但女子對於底層出於本能的恐懼和抗拒讓凌太的善意顯得又可笑又可悲。直到最後凌太意外身亡,女子也並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意外中斷的故事,似乎是在說,是一個小人物的真相,對這個世界並不那麼重要。

松本清張短篇小說的這種特徵,一方面有篇幅限制的原因,短小的篇幅不足以去鋪陳正反兩種勢力的對峙,因此他的短篇經典往往聚焦於那些「有故事的人」,刻畫那些心中的種子如何在無人看見的角落生根發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松本清張刻意瓦解了偵探/警察所代表的正義與罪犯所代表的邪惡之間的對立。他一開始就將讀者置於日常生活語境之中,讀者或許是普通觀察者,或者是普通的犯罪者,通過這許許多多的普通人,松本清張為讀者呈現了一幅日本社會的群像,社會地位低下的憤懣男子、寂寞無助的女子、沒有出頭之日的小社員、徒有聰明才智卻時運不濟的倒黴蛋……兇案的核心並不是社會正義面與邪惡面的較量,而是普通人善惡一念之間的撕裂,這是對人性有真正洞察和諒解的作家才有的立場。

「松本清張短經典系列」第二輯:《監視》、《黑地之繪》、《佐渡流人行》,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8月版

沒有罪案的推理

1950年,41歲的松本清張以處女作短篇《西鄉鈔》參與《朝日周刊》舉辦的「百萬人小說」徵文比賽獲得三等獎。1952年,短篇小說《某〈小倉日記〉傳》摘得第28屆芥川獎。大師起步雖晚,但起點不可謂不高。松本清張此後開始了大量的短篇創作。據統計,短篇創作的數量竟有800多篇之巨,大師的勤奮也可見一斑。

「松本清張短經典系列」第一輯:《某〈小倉日記〉傳》、《驛路》、《西鄉鈔》,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3月版

當我們閱讀松本清張的短篇之時,能夠非常清晰地感受到一種超越類型文學的企圖。松本清張的短篇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作品,可以說與犯罪毫無關係,而是對一段人生的深度探究。這些作品從某種程度上秉持了推理小說的精神內核,即對謎團、對真相孜孜不倦的追求。

松本清張的成名作《某〈小倉日記〉傳》便是一部與罪案毫無關聯的純文學作品。主角田上耕作出生在小倉,生來患有殘疾,容貌醜陋,而且話也說不清楚,所以雖然頭腦聰明,卻無以在社會上立足。在機緣巧合下,耕作下決心要研究作家森鷗外小倉時期的事跡,並將此事作為全部的生活重心。

收集四十年前大師的零星足跡,自然需要極大的毅力和耐心,耕作在大師的小說與散文中尋找線索,在艱難的世道中拖著殘腿調查。但是調查這樣的事情真的有意義嗎?一個無名小卒的研究會被主流學界認可嗎?很難說耕作的努力究竟是一種執著還是一種虛妄?就連耕作自己也不斷地被自我懷疑的黑洞所啃噬,又在絕望中掘取心中殘存的信念艱難向前。

在田上耕作身上多少有著松本清張的影子,松本清張在自傳中記錄,年輕時曾經應聘過地方報紙的記者一職,被對方以學歷為由毫無餘地地拒絕:「像你這樣的連小學都沒畢業的人,是沒有資格做記者的。」除了學歷上的鴻溝,還有溫飽上的憂患,父母祖母妻兒,全家七八口人嗷嗷待哺。去追求愛好?是多麼奢侈的事情!

正如殘疾的耕作執迷於拼湊出森鷗外四十年前的生活點滴,松本清張本人也屢屢回望過去,在回望中細緻地推演一個人命運的軌跡。短篇《明信片上的少女》以明信片上的明朗少女作為線索,挖掘出少女不幸的一生。人生之初的笑容定格在照片上,竟成為悲劇命運的諷刺註腳。《父系的手指》、《暗線》、《流動之中》,在這些短篇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松本本人的成長痕跡。自己的父母來自哪裡,為何如此命運?父親的失敗是否早已註定?而我又何以成為我?過去的人與事又如何在未來的某個節點不可預知地影響人生?

田中耕作在慘澹的現實之外,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森鷗外的小世界,供自己暫時棲居,宮部美雪曾評論:「他(耕作)選擇了研究學問的道路。這不是因為他認為這樣遲早會有回報,或是可以通往成功之路,而是因為不這樣做就活不下去。」我們或許也可以假想,創造和推演另一重的人生,讓松本清張在生活的困窘和重壓下,獲得一種暫時性的逃避。但松本清張沒有把目光放在大師的足跡上,他的焦點始終是耕作之類的普通人,他像耕作探訪大師那樣,對普通人的心理、心態、命運的追根溯源,為普通人平淡的人生營造出一個個豐盈的小世界。小世界裡有歡欣、有悵惘,有失敗的懊悔,也有往事不可追的苦澀。在這些個普通人的小世界中松本清張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自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涉嫌抄襲松本清張的推理經典
    看到山頂、照相,不由想起松本清張的推理經典《年輕男子》,女主在風景這邊獨好的懸崖邊上給男友拍照,借著給男友整理領帶,猛力將其推下懸崖。看到張叔那裡尬得毛骨悚然,表演、對白一塌糊塗。評分高得離譜。因為其它網劇更爛?《年輕男子》收於松本清張的小說集《死之枝》:
  • 松本清張《假笑》,關注日常生活中最隱秘的惡
    松本清張出生於1909年,直到1950年才正式開始自己的創作生涯,可謂是大器晚成的作家典型。1952年,43歲的松本清張憑藉《某〈小倉日記〉傳》獲得第28屆「芥川獎」,從此開始了專業作家的生涯。1957年,他開始在雜誌上連載《點與線》,並由此開創了日本推理小說「社會派」的先河。
  • 從松本清張到東野圭吾,二戰後日本推理小說的發展路徑
    松本清張 東野圭吾雖然明顯帶有松本清張的創作特點,然而在繼承松本清張的基礎上,他也將「本格派」與「社會派」兩種推理風格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的寫作風格。1957年,松本清張的《點與線》問世,開啟了推理小說「社會派」的道路。
  • 松本清張:不賣弄的推理作家
    松本清張與柯南道爾、阿加莎·克裡斯蒂並稱世界推理小說三巨匠。阿加莎的書我早些年看了不少,松本清張的卻是去年才剛剛入門,說自己是個推理迷,實在有愧。但凡大作家,其身世與創作總籠罩著一種傳奇性。松本清張也不例外。他13歲起輟學謀生,當過街頭小販,也做過學徒,自然沒有「學歷」可言。他的寫作生涯開始得也不算早。
  • 除了江戶川亂步,你還應該知道松本清張,日本社會派推理鼻祖
    如果回顧一下日本的推理史,有幾位人物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位是江戶川亂步,另一位就是松本清張。江戶川亂步是開創日本本格派的代表人物,而松本清張就是在亂步之後開創經典社會派的代表人物。松本清張總是可以用細膩的文字表達出生活化的故事,也時時刻刻反映著當時日本社會的形態。
  • 松本清張《火神被殺》:當推理小說遇上日本古代史和神話故事……
    最近幾年一直很迷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尤其是《白夜行》、《嫌疑人 X 的獻身》、《祈禱落幕時》這幾部,不論是小說還是改編後的影視劇,都值得一刷再刷。東野圭吾曾說過,松本清張是影響他創作生涯最深的作家。在他的大學時代,就讀完了松本清張的所有作品。
  • 除了東野圭吾,日本隱藏著更大的推理BOSS,他是松本清張
    推理小說發源於美國卻發展於日本,日本推理小說在多年的發展中,自成一套體系,並且衍生出眾多流派和分支。而松本清張便是日本最重要的推理作家,他的作品中日本文壇享有很高的地位。他的作品和推理精神,影響了眾多後輩。其創作影響的作者有東野圭吾、宮部美雪、森村誠一等眾多社會派作家。
  • 世界推理小說三巨匠松本清張力作—《砂器》
    代表作:《解體誅因》,《魍魎之匣》社會派:以各種刑事案件為主線,偵探破案為主要劇情,但主要內容則是通過破案中遇到的各種事情揭露社會問題,反應社會現象。代表作:《白夜行》,《砂器》變格派:以殺人案為主線,偵探破案為主要劇情,但主要內容是變態,獵奇的描寫,更接近於官能小說而非偵探小說,代表作:《殺戮之病》,《怕若拉馬島奇談》今天要推薦的是社會派名作《砂器》。作者簡介:《砂器》的作者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說作家松本清張。
  • 絢爛的流離:松本清張筆下迷人的亂世
    主動與被迫之間,橫著的是小說家的善意和同情。在社會派推理小說家松本清張的筆下,殺人取利者的下場大多合乎道德,被小說家送進了監獄。為求生而殺人者,則多少得到了松本清張的眷顧。為了求生而殺人,即便情有可原,也不等於可以賦予殺人以合法性,松本清張當然知道這一點。松本清張關於被動殺人的故事,重點都不在殺人,而在被動的形成,亂世生活的艱難和遇人不淑怎樣一步步逼人險中求生。
  • 開脫與同情:松本清張的亂世失序
    在社會派推理小說家松本清張的筆下,殺人取利者的下場大多合乎道德,被小說家送進了監獄。為求生而殺人者,則多少得到了松本清張的眷顧。為了求生而殺人,即便情有可原,也不等於可以賦予殺人以合法性,松本清張當然知道這一點。松本清張關於被動殺人的故事,重點都不在殺人,而在被動的形成,亂世生活的艱難和遇人不淑怎樣一步步逼人險中求生。
  • 訪松本清張紀念館
    作者在松本清張紀念館請點擊上方「昌平書畫軒」進行關注,有更多有趣有益的圖文哦!日本福岡北九州市,有個小倉城,這座古城雖有點名氣,但去觀光者大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專程去參觀松本清張紀念館。在日本文壇,松本清張是位家喻戶曉的推理小說名家,他與中國的通俗文學大師張恨水的地位大致相同。不過,松本清張成名較晚,他41歲以寫純文學初入文壇,43歲以文學新人的面目嶄露頭角。
  • 我們喜歡看懸疑劇,可能是社會出了問題
    而是讓我們進入到了一種更為日常的語境裡,甚至暫時與疑犯共生,看著他們是如何掙扎在社會的漩渦中,又是如何一步步滑向黑色的深淵。網絡上許多評論,將《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兩部劇集,以及紫金陳的原著,稱為是「社會派推理」的傑作。這種不倚重詭計和推理,而是注重刻畫人物的性格和在這種性格之下的行為的作品,確實是典型的社會派推理。
  • 松本清張《火神被殺》:神秘古代歷史故事掩藏下的一段不倫戀情
    ——松本清張 松本清張被稱為社會派推理作家鼻祖、推理文壇無法逾越的一代宗師,深受大家喜愛。 他的作品以真實、細膩的文字打動讀者,通過層層推理,一步一步讓作者跟著他的思路找到答案,享受邏輯推理的樂趣。
  • 誰說社會派鼻祖寫不好本格?且看松本清張玩轉本格技巧!
    身為社會派推理的創立者,松本清張將純文學的方法引入推理小說,使之更加關注社會問題,重在剖析犯罪動機,並掀起了第二次日本偵探小說的高潮。他把推理小說寫得詩意盎然,以優美的文筆來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挖掘他們困惑的原因,即使是兇手,也著重揭示他們犯罪的動機與痛苦的掙扎,從而加深了主題的深刻性和社會意義。
  • 松本清張三部推理小說引進出版,11個精彩故事首次見!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他是日本推理小說社會派的開山鼻祖,是東野圭吾、京極夏彥、島田庄司、宮部美雪的創作導師。正是因為接觸到松本清張,東野圭吾才從一個痛恨讀書的學生,變成了推理小說迷並從此走上創作之路。 他,就是推理文壇無法逾越的一代宗師松本清張。
  • 松本清張最後的推理小說首次影視化 村上弘明、陣內孝則等人出演
    ▲據消息,「社會派推理小說」開創者松本清張(1909—1992)的最後一部懸疑作品《犯罪的回送》首次影視化,將在東京電視臺
  • 今日科幻(第32期)丨人物傳記 松本清張
    松本清張 松本清張(まつもと せいちょう,Seicho Matsumoto,1909.12.21-1992.8.4),日本推理小說作家。
  • 松本清張短篇傑作選之《大手筆》《壞女人》《革命者》
    松本清張的短篇傑作選系列共三輯,由當代著名推理作家宮部美雪主編。
  • 松本清張文學作品的出發點—《西鄉鈔票》與《某〈小倉日記〉傳》
    在松本清張初期作品中,《西鄉鈔票》與《某〈小倉日記〉傳》分別被認為是其處女作與成名作,儘管兩部小說時代背景與登場人物的特質不盡相同,但作為清張文學的出發點,兩部作品不僅宣告了作家松本清張的「誕生」,也「在各個方面也對作家的創作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松本清張《火神被殺》:離奇的案件背後,是對人性的拷問
    文/小婷半清東野圭吾就曾經說:「大學時代,我讀完了松本清張所有的作品,他是影響我創作生涯最深的作家。」松本清張是何許人也?松本清張社會派推理作家,推理文壇無法逾越的一代宗師。1957年他開始在雜誌上連載《點與線》,大受歡迎,由此開創了日本推理小說「社會派」的先河。其創作,直接影響了東野圭吾、宮部美雪、森村誠一等社會派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