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鍾楚曦到張榕容,
她們是屬於這個時代的芳華,
是馮小剛和陳凱歌們選擇女演員時一直堅持的,
就是可塑性強。
本文授權轉載自桃紅梨白
(ID:geyiran666)
文 | 葛怡然 謙叔 安小鹿
圖 | 來源於網絡
這個賀歲檔,第五代導演出動了倆。不得不說,關鍵時刻還得靠他們撐場。
馮小剛的《芳華》口碑票房雙贏,還捧紅了一個新人:鍾楚曦。
怎樣判斷一個女明星是否紅了?第一是看直男們的反應。
某直男陪我去看電影,全程念叨了三遍:這個蕭穗子不錯,有點像劉濤;朋友圈也有男性友人直接刷屏:蕭穗子真美。
科學分析:鍾楚曦究竟美在哪裡?
臉型上說可塑性非常的強。
沒發現麼?她某個角度像劉濤,某個角度像宋慧喬,某個角度又有點像舒淇甚至章子怡。
有公號博主說她是標準「鯰魚系」的臉型,其實倒有點牽強,她的臉型比鯰魚系更偏歐美。
首先臉是很大方的方形臉,但整張臉非常小,骨相搭配合理,但是五官又非常大且突出。
這張臉上除了鮮明的五官,就沒有多餘的空間藏肉了,是非常標準的上鏡臉。
其次身材很健美,健康富有朝氣。
有一個大數據說:男人看女人,第一眼看腿,第二眼看臀,第三看腰。
這三個標準,鍾楚曦的身材比例非常完美。
除了先天基因,這跟她從小的舞蹈功底有很大關係。
從微博上看,她蠻喜歡健身的。(嘖嘖,這個腰和腿,簡直就是老天爺賞飯吃。)
平坦的小腹,緊緻的小腿線條,都十分加分。
金馬獎上舒淇就曾經說:鍾楚曦是昨日最美。一身金色禮服的她,很能領略頒獎禮上的精華:簡單即隆重。
就連何穗也被她掰彎了。
除了長相和身材夠國際,她的整體氣質看起來還很健康、有朝氣,是一種大刀闊斧的美,不小家碧玉,也不楚楚可憐。
翻看鐘楚曦微博,你會發現她非常多變,硬照表現力一流。
可以時髦妖冶女郎,也可以清純到極點,偶爾也具有英氣。
這一張照片最具有代表性:白色吊帶,牛仔熱褲,無聲處卻盡顯性感。
我喜歡的一個博主將她跟張學友的老婆,當年的美人羅美薇相比,還真的非常相似,很有一種90年代復古的性感。
《芳華》是根據嚴歌苓小說改編,相對做派大小姐的郝淑雯,有點綠茶的林丁丁,以及苦命的何小萍,蕭穗子這個角色可以說是全片裡面命最好的一位,而且承擔著梳理人物命運的任務,基本就是嚴歌苓的原型。
看細節也能看得出來。蕭穗子靠在門框吃雪糕的鏡頭,穿著軍裝吃西紅柿的鏡頭……都是極具誘惑性的性感片段,有一種溼漉漉的青春和不露痕跡的吸引在裡面,十分撩人。
其實,這些鏡頭除了突出這個女孩的美,對情節推動的作用不大。可是一刀都捨不得剪掉,導演愛美之心也是顯露無疑。
通過鍾楚曦和《芳華》,能看出馮式審美體系,一早就通過馮女郎建立起來了:
是那種身形勻稱,骨骼健康,但看起來兼具神經質和強悍的美感。用我閨蜜的評價就是:很健康,不矯情。
這審美,也跟馮小剛那一代導演成長的年代有關。
在《我把青春獻給你》,馮小剛就說過:女兵們洗完澡出來,直接穿上軍裝,露出脖子那一小截,是他腦子裡女人最性感的時刻:楚楚動人。
上董卿的《朗讀者》,還是對這種回憶念念不忘。
《芳華》海選的時候,馮小剛就放話了:不找整容臉,要原生態的美。
這哪裡是選角?分明就是在緬懷記憶裡的女孩子嘛。
另一位何小萍的扮演者苗苗,簡直就是活脫脫年輕版的徐帆啊。
如果說馮小剛對美的最初概念,是停留在穿軍裝的文藝女兵時代;陳凱歌的審美體系,就是屬於大唐盛世的:豐滿圓潤的、仕女畫般的。
先看看《妖貓傳》裡楊貴妃的扮演者張榕容。
之前的楊貴妃都是什麼樣的呢?最早是林芳兵那樣雍容華貴的,後來也有殷桃的嫵媚版。
但陳凱歌大膽啟用了張榕容,去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
這一版楊玉環的造型,某個角度看起來,甚至有點像個男生,目前也是褒貶不一。
但是,據說楊玉環有一半胡人血統,因為異域風情,才讓唐玄宗備加寵愛。
這一點,跟張榕蓉其實很搭,因為張榕蓉也是中法混血。
既有東方女性的鵝蛋臉,又有西方女子的高鼻深目,在萬邦來儀的大唐,美得也是夠國際化的。
甚至經得起這種直接打上來的燈光的考驗。
張榕容的可塑性不止在於臉。為了貼近貴妃這個角色,專門去學過貴妃的步法。
所以,這個在最初官宣時被隱去的角色,成了打開《妖貓傳》的一把鑰匙。
很多人以為張榕容是新人,其實她蠻早就出道了。
沒有大火起來,原因之一可能是:混血臉比較難拍。不是每個導演都能像陳凱歌一樣,挖掘出演員身上的閃光點,然後放大。
印象中比較有可塑性的角色之一,是《戀愛中的城市》裡的艾麗莎·張。
在戲裡,「調戲」了黃軒好幾次,還在人家背上紋了個「慫」字。一面是乖巧女孩,一面心裡狂野叛逆。
電影最後還有個法式貼面吻。
結果到了跟金城武合作的《擺渡人》裡,居然變成了個女廚子。
必殺技是:超兇,能打。
王家衛式美學,向來是濃墨重彩,拍出來就像油畫,這種色彩,張榕容詮釋起來,有種流光溢彩之美。
巧合的是,陳凱歌的太太陳紅,當年在李少紅力作《大明宮詞》演大唐公主,也很適合這種油畫質感的呈現。
一個人的審美體系,都能從出身,童年和青年的經歷,以及受教育程度上找到原因。
從陳凱歌這些年的作品來看,他對歷史題材的鐘愛,和一直致力於把歷史題材大開大合的總結和拔高,能窺探著出他骨子裡的藝術家基因:生於安樂,所以有資格在象牙塔裡一直保持少年心性。
所以他眼裡的美,是架空的,是極致的。
薑還是老的辣。這恐怕也是從馮小剛到陳凱歌到張藝謀,這一批導演選美女,選演員眼光很精準的深層原因。
而他們在女性角色的身上,除了美的本身,還包含了其他意義。
無論何小萍還是楊貴妃,她們顯然都是被時代和集體拋棄的人。
何小萍表演完《草原英雄小姐妹》,就被下放到了野戰醫院。
楊玉環明知道自己愛的男人在欺騙自己,卻還毅然赴死。
他是情人,但更是帝王。帝王可以有情,但絕對不能有心。作為盛唐最大的人氣偶像,她的結局早就註定。
導演們在美人身上,寄託著自己對那個時代的解讀:
白居易對楊貴妃的仰慕,白龍少年對楊貴妃的廝守,並不是僅僅對美人肉身的渴望,而是對那個盛產了極樂之宴時光的留戀,那是他們的烏邦託。
和馮小剛對文工團這個烏邦託的留戀一樣,所以當盛唐繁華過後人心幻滅。當美好青春被打碎,人的悲憫和共情才被激起。
這種寄托在美人身上的時代更迭,意味著一代人的芳華過去,一代人的芳華又開始了。
從鍾楚曦到張榕容,她們是屬於這個時代的芳華,儘管美的不同,但其實骨子裡都有一個共同點,這個點是馮小剛和陳凱歌們選擇女演員時一直堅持的,就是可塑性強。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桃紅梨白(ID:geyira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