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奕 朱驥明
在開始今天的這篇科普文章前,先了解下電影《刺殺小說家》的一些幕後數據:設計團隊繪製超過2000張概念設計圖;「分鏡」做了4個月多,分鏡故事板有2095張;整個場景搭建耗時5個月;建了20多個攝影棚,搭建面積17萬平方米;全片2003個特效鏡頭,總參與特效製作人員800人左右。值得提出的是,杭州時光坐標影視傳媒團隊為《刺殺小說家》提供專業的虛擬拍攝技術服務
以下文章由國內知名視效指導、影視數位技術專家、時光坐標傳媒創始人陳奕老師與視效導演朱驥明共同撰寫,ENJOY~
虛擬攝影系統的「三重異能之一」——實時攝影機運動追蹤(Realtime Camera Tracking)
▲現場實時雙眼相機和實時顯示引擎
虛擬攝影系統的「三重異能之二」——實時摳像(Realtime keying)
▲實時摳像和實時合成系統畫面
虛擬攝影系統的「三重異能之三」——實時渲染輸出(Realtime rendering)
▲虛擬拍攝技術現場(圖片來源:《刺殺小說家》預告片)
作為科學的數位化現場流程,虛擬拍攝系統用可視化方式幫助劇組更好地理解拍攝目標,確定機位、虛擬物體的位置,以及幫助各部門嚴格執行導演及視效總監的創作意圖。正如導演路陽說的:「拿出中國的辦法和流程來,拍一部非常新鮮感,視效非常好的講中國故事的電影。」時光坐標虛擬拍攝團隊憑藉多年積累的數字虛擬拍攝經驗,有幸在2017年協助主創將全流程工業化拍攝流程運用到拍攝現場,從空間、虛擬角色、互動等多個維度為《刺殺》提供專業的虛擬拍攝技術服務。▲(圖片來源:上圖為《刺殺小說家》預告片/下圖為拍攝現場)
《刺殺》的場景在拍攝過程中,虛擬攝製團隊在現場置景的基礎上,實時合成並反饋藍綠布上的畫面,根據拍攝場景進行延伸。▲(場景延伸左右對比(左:實拍畫面/右:虛擬合成畫面)
除了實時跟蹤本身,真實場景和虛擬場景的一致性也至關重要。每個場景拍攝前都需要預製現場掃描文件、最終虛擬場景和虛擬角色,開拍前每個虛擬物體都需要和現場進行快速對位,現場會產生點雲,這些點雲和已經完成的模型進行準確的對位,這樣可以確保虛擬物體在畫面中的位置和構圖的準確性。▲虛擬拍攝赤發鬼數位化宮殿
《刺殺》中場景宏大,攝影棚的現場的制景對應巨大的場景來說也只是冰山一角,在大量藍綠布的環境下現場燈光和畫面風格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很多虛擬場景現場烘焙了燈光,實時顯示了整體畫面的環境和氣氛。▲赤發鬼宮殿現場虛擬光影
而當虛擬場景被完整的顯示在畫面中時,相機的透視情況、場景完整度、畫面構圖,以及特效最後會呈現的大致效果都會清晰化,導演、攝影、視效很容易判斷該畫面是不是想要的,從而加快整體效率。▲赤發鬼拍攝現場(圖片來源:《刺殺小說家》預告片)
▲赤發鬼虛擬拍攝對比
而在《刺殺》的拍攝中,虛擬拍攝團隊將事先動作捕捉完成的虛擬角色預合成到現場畫面中,主創人員可以實時看到虛擬角色的大小、位置和運動。畫面越接近電影完成效果,越有助於導演對演員、攝影機以及虛擬角色進行調度,尤其當遇到複雜的拍攝角度和空間位置關係。另一位值得一提的就是《刺殺》中的另一重要角色——紅甲,當「紅甲」高速運動、跳躍時,通過虛擬拍攝,我們可以輕鬆實現攝影機對虛擬角色的跟隨。這種對虛擬角色的精準拍攝,使現場工作目標一致,不用去猜需要給後期預留多少時長。▲紅甲虛擬拍攝對比
▲幕後視頻(圖片來源:《刺殺小說家》預告片)
正如導演在幕後視頻中說的,對演員來說憑藉想像力表演絕對是一大挑戰,通過虛擬拍攝技術實現演員和虛擬角色互動,實時把控演員和虛擬角色互動的速度、節奏及位置,根據現場預演實時調整位置構圖,使演員與虛擬角色置身其中,實時可視化幫助演員找到更好的表演狀態。基於穩定的攝影機追蹤技術,主創團隊在設計鏡頭時,也可以更精準把控虛擬角色資產的比例、運動,從而實現良好的表現效果。▲數字虛擬拍攝與動捕技術結合
《刺殺小說家》向中國視效新高度發起挑戰,國內電影製作的發展軌跡也映射了當下技術革新的過程。劇情裡平行的現實與虛擬時空,在虛擬拍攝技術的幫助下在攝影棚內合二為一,誰能說這不是一個電影創作的異世界呢?我想,每一個中國的視效人進入這個充滿挑戰的行業的初心,無不因為我們可以在虛擬與現實之間穿梭,在想像力的異世界中成為那一個無所不能的英雄。時光坐標虛擬攝製團隊作為《刺殺》影視科技全流程創作的重要一環,很高興能在一個充滿信念和力量的異世界冒險歷程中,與同行們一起暢快淋漓地向頂峰衝了一回,雖艱險,而滿足!感謝所有的幫助、信任與期待!虛擬的終極目的就是真實,只要相信,就能實現,一起去電影無盡的空間冒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