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周密金融
密金融,一切只為您,從來無二心!
版權:作者 壞土豆 來源 一個壞土豆 ( iamhtd )
美國在自己的能源黑名單上,已經劃掉了伊拉克、利比亞、委內瑞拉,現在僅剩下伊朗、俄羅斯。解決這些問題,美國將全面控制整個地球的能源輸出,最終一統全球,掌控所有工業發展。
但,伊朗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非常難以對付的釘子戶,也是在中東地區唯一有可能完成工業化的能源國家,在美國的封鎖下,已經屹立了40年。
2018年,美國加大對伊朗的制裁,警告所有參與進出口伊朗的企業都將受到美國的打擊。歐盟表示將力挺伊朗,並告誡歐盟企業不要屈從於美國的威脅,而應該繼續與伊朗的投資和貿易往來,甚至歐盟可以對這些企業進行補貼。
但多數歐盟企業不敢去挑戰美國霸權,依然堅持撤離對伊朗的投資,並停止進口伊朗石油。伊朗的石油出口開始直線下滑。隨即,日韓等紛紛退出,印度更是怕得罪美國,與伊朗籤好的協議也表示作廢,讓伊朗的經貿雪上加霜。
這個時候,中國站了出來:都不買,我買。
而退卻的歐盟也沒有得到好果子吃,投入巨資與和俄羅斯共同開發了北溪石油管道,希望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結果被美國進行威脅。
針對美國的制裁和歐盟的軟弱,伊朗外長扎裡夫2020年1月17日在記者發布會上,對歐盟講到:
「歐盟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你們為什麼就仍由美國欺負?」
「這就是綏靖政策。朋友們,這招不會有用的。你們只會挑起他的胃口。難道忘記高中時被惡霸欺負的感受了嗎?」
伊朗的困局
美國的能源黑名單中,已經弄掉了伊拉克和利比亞,委內瑞拉已經半死不活,最後的兩塊陣地,只剩下伊朗和俄羅斯。
伊朗是中東的寶庫,石油、天然氣蘊藏豐富。石油儲量超過1500億桶,居世界第4位。天然氣儲量33.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1位。
不僅如此,其它礦物資源也十分豐富,鐵礦儲量、銅礦儲量都在全球前列,鋅礦儲量更是全球第一;
這樣豐富的能源,美國看在眼裡,自然是垂涎欲滴,然而,在1953年之前,沒有他美國什麼事,全是英國人的,二戰前,伊朗就幾乎淪為了英國和蘇聯的勢力範圍,二戰後,蘇聯退出伊朗,英國控制了伊朗的巴列維國王,獨佔了伊朗的所有資源。
巴列維國王時代的伊朗是一個完全西化是世俗化的國家,總體特徵是:王室窮奢極欲,資源被外國資本控制;人民流離失所,800萬的農民沒有土地,城市人口700萬左右,大部分貧困和沒有工作;靠石油出口賺取了豐厚的外匯,但是沒老百姓什麼事,到了70年代後,平均壽命才50歲左右。
美國看著英國人大把大把的在伊朗賺錢,心疼壞了,可惜,二戰結束不久,自己才號召建立聯合國,總不能到伊朗打仗把英國人趕走,結果這個時候,機會來了。
1951開始,摩薩臺出任民選的伊朗首相,囚禁了親美的伊朗國王,這件事情,據說美國給了支持,當然他們不會承認。摩薩臺具有優秀的執政能力與讓伊朗強大的決心,在任伊朗首相期間實施漸進式的社會改革,包括推行失業補償金制度、立例規定僱主向患病或受傷的員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農等一系列的社會革新運動,制定了良好的福利政策,並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在伊朗德高望重,廣受好評,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但最關鍵的是,薩摩臺把石油全部國有化了,沒有英國人什麼事了,英國人前腳走了,美國人後腳就來了。1953年,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策劃與推動下,推翻時任總統摩薩臺,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臺執政,伊朗的礦產資源再度落入了英美的手中。巴列維國王把伊朗的主權賣了個底朝天,如所有的駐伊朗外籍人員,在伊朗犯法,伊朗不具備審判權。
美國控制的中東政權,基本上都差不多,我們常常認為如沙特這樣的國家很有錢,事實上,有錢的僅僅是沙特的王室,和老百姓沒有什麼關係,沙特就是一個中世紀的君主制國家,但是美國從來不反沙特,如果不老實,就放以色列來咬。
美國事實上從來不管你是什麼制度,如果中國有石油,全部給美國公司來管理,別說中國是社會主義,就算中國是奴隸社會,也是美國人民的好朋友。美國控制的伊朗巴列維時代就是這樣的,所有的礦產全部交給美國來管理和控制,這樣,美國舒舒服服的享用了伊朗的資源20多年。
而巴列維王室,每年向美國瘋狂的購買軍火,是美國的最大客戶,自然不會操心人民的死活,窮奢極欲,揮霍無度,在1971年的波斯帝國2500年周年慶典,就一次花了3億多美元,食品全部從從外空運過來,請了300個法國廚師,魚子醬就用了一噸,請到各國政要,奢華程度震驚全球,後面國王被革命跑路的時候都帶走了300億美元。
而伊朗當時的人民生活狀態,苦不堪言,賣石油的錢都給國王拿走了,伊朗人文盲率2/3,大量的人民沒飯吃沒有土地,這就是當時賣石油的富裕國家,美國的好朋友。
伊朗,走向民族獨立自強之路
但從70年代後期開始,巴列維開始不像以往那麼聽美國的話了,不甘心做一個傀儡,開始哄抬石油的價格,並在伊朗開始宣傳民族主義,而且,在石油的收入上,總是覺得美國給的太少了。結果,美國對巴列維國王越來越不滿意。因為伊朗挨著蘇聯,為了防止蘇聯的滲透,美國決定扶植堅定的反蘇派伊斯蘭教霍梅尼。
從1977年開始,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國王巴列維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
經過兩年的鬥爭,1979年,伊朗革命領袖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在霍梅尼的政權建立中,美國是出了力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霍梅尼是反蘇的,美國人想當然的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然而,霍梅尼回國後,記者詢問他如何和美國發展良好的關係,霍梅尼冷冷的說到:不要美國,不要蘇聯,只要伊斯蘭!
4月1日霍梅尼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制度。
這個時候,美國人腸子都悔青了,不禁去想巴列維的好,奈何伊朗大局已定,感覺被人耍了的美國當然又不幹了,憤怒的指責伊朗新政府「獨裁」,並邀請伊朗已經下臺的國王到美國治病,很明顯,就是為了推翻新的伊朗政權在做準備。這次伊朗先發制人,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美遊行。
在遊行過程中,激情澎湃的伊朗人民直接翻越了圍牆,衝進了美國大使館,抓住了美國的66名外交人員作為人質,要求拿伊朗國王作為交換。
隨後從此開始,伊朗和美國的關係徹底走向冰點,伊朗的資金在美國被凍結,高達數百億美元,是當時最大的一次國際資金凍結,超過二戰時期的總和,大批的伊朗人被美國驅逐出境。
而伊朗在佔領美國大使館後,所有的美國文件顯示,美國賊心永不死,在用各種手段和方法控制伊朗,並用一切力量摧毀伊朗的革命勢力,在釋放了人質中的13名婦女和非美國籍人員後,伊朗發出警告:膽敢有任何營救行動,即刻處絕人質。
美國在整個外交過程中,從來沒吃過這樣的大虧,整個使館人員被扣留,何況是在70年代末,美國國力最強盛的時期,氣得七竅生煙,又不敢輕舉妄動。
終於,卡特組織了一次營救人質的藍光行動,派出6架直升飛機和特工進行營救,結果活動組織得一塌糊塗,伊朗還什麼都沒幹,美國自己的飛機撞到了一起,8個美國人當場死亡。這次營救行動的失敗,讓卡特的支持率跌倒谷底,是1980年裡根擊敗卡特成為美國總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直到伊朗流亡國王病死,裡根成為新總統,1981年,所有的人質才平安回到美國。
兩伊戰爭,伊朗遭受重創
緊接著的1980年,美國的好朋友薩達姆「是的,你沒有看錯,當時薩達姆是美國的好朋友,詳見能源戰爭一」為謀求中東霸權,看到伊朗剛剛爆發革命,且與美國矛盾重重,認為好機會來了,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發動了兩伊戰爭。
註:伊拉克與伊朗在歷史上矛盾重重,邊境、宗教、民族一系列問題,很難解開,但謀求波斯灣霸權是薩達姆發動戰爭的主要原因,這個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同時,蘇聯一直想通過控制伊朗謀求南下的出海口,對伊拉克的慫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戰爭的初期,剛剛趕走王室還不太穩定的伊朗處於非常不利的戰況,伊拉克有蘇美的支持「伊拉克是唯一蘇美同時支持的,都在慫恿伊拉克打伊朗」,同時肆無忌憚的使用化學武器,而大量的證據表明,化學武器全是美國提供的。看到這裡又想起來薩達姆被美軍俘虜後說的話:如果美國認為你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你最好真的有。
隨後前幾年的時間,伴隨戰爭的開展,孤立的伊朗節節敗退,經濟幾乎崩潰。
結果越打美國越感覺味道不對了,如果讓伊拉克吞併了伊朗,薩達姆野心勃勃,絕不是好打發的善茬,一旦伊拉克坐大,後果不堪設想,結果美國開始兩頭都支持,對伊朗給了大量的武器。
直到1988年兩國終於開始和解,兩伊戰爭前後打了近8年,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雙方都打得筋疲力竭、經濟幾乎崩潰、最終沒有勝利者。戰爭前,伊拉克是名副其實的富裕國家,擁有3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戰爭後,它的外債是700多億美元,很多是欠美國的軍火債、伊拉克至少戰死18萬人以上。之後負債纍纍,是驅動其發動吞併科威特,誘導海灣戰爭的重要原因。
伊朗傷亡更為慘重,欠外債450億美元,35萬人死亡,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經濟發展計劃大幅度推遲。
而美國和蘇聯笑到了最後,兩邊賣武器,賺得盆滿缽滿。
伊朗,堅韌的釘子戶
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伊朗滿目瘡痍,開始投入到經濟建設中去,而隨後的近30多年,就是被美國封鎖的30多年。
美國的制裁,幾乎讓伊朗寸步難行,所有的進出口全面封鎖,把伊朗提出美元結算體系,切斷伊朗央行與全球金融體系的結算,凍結所有的伊朗資金、封鎖所有的伊朗企業,隨時將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
美國,很輕鬆的打敗了伊拉克,搞定了利比亞,委內瑞拉自亂陣腳,在美國的心中,自己無敵於天下,搞定伊朗,簡直太輕鬆,結果30多年過去了,伊朗愈戰愈勇,目前已經接近完成工業化的前期。
委內瑞拉,除了賣石油,幾乎什麼工業體系都沒有搭建起來,甚至於自己的石油化工都不能獨立完成,但是,伊朗不僅搭建了完整的石油工業體系,整體石油產出僅佔GDP的20%,在委內瑞拉被美國重重封鎖的時刻,還能去對委內瑞拉進行援助。
不僅如此,伊朗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相應的成果,人均煉鋼量超過了美國,汽車工業已經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從2007年起,年汽車銷售量就超過了100萬輛,而且在2011年還曾經創造過最高紀錄近160萬輛,解決了80萬以上的就業人口。這是中東其它國家難以想像的成就。
此外,建立了比較全面的電力、紡織、汽車製造、機械製造、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電器、化工、冶金、造紙、水泥和製糖等,當然,在美國的重重封鎖下,基礎還比較薄弱,很多原材料需要進口。
而在農業上,也已經實現了90%的自給自足。
而軍事上,伊朗具備數千枚彈道飛彈,面對美國的制裁,伊朗說的封鎖波斯灣,美國是需要認真考慮的,絕對不是伊拉克隨便吹個牛而已。面對伊朗的崛起,沙特如臨大敵,毫無辦法,最後逼得和宿敵以色列結盟。
伊朗,是中東最後的希望,也是伊斯蘭文明的希望!
經常談到伊斯蘭文明,可能很多人覺得不可理喻,但說到伊朗, 就不可避免的要說伊朗的伊斯蘭什葉派。
伊朗,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國家
我的理解是,宗教僅僅是一個國家和政權達成戰略目標的手段,和意識形態一樣,很重要,但不需要過多的去神話。
B站有很多中國遊客去伊朗旅遊的視頻資料,人們都會發現,除了伊朗美女的頭巾和數量眾多的清真寺,伊朗幾乎是一個世俗化的國家,即便是戴著頭巾的伊朗婦女,往往也就是做個樣子,整容手術一樣在伊朗非常流行。
伊斯蘭教一樣在不斷的革新與進步。我們現在說基督教文明,當川普手拿聖經站在教堂的時候,他會信奉上帝嗎?什麼是基督教文明,基督教文明也有著極端落後和愚昧的時刻,體現在對科學的禁錮和對人性的極端壓制。而中世紀結束後的基督教文明,才得到了全新的包裝,是在資本驅動下,對外積極掠奪的海盜文明。
如同同樣的社會主義,為什麼有極端的波爾布特,有走向衰落與解體的蘇聯,也會有高速發展,積極進取的中國?一個兼收並蓄,不斷學習的民族才能得到強大。
伊斯蘭教文明,有走向極端的塔利班,也有保留在中世紀王權統制的沙特,還有積極進取的伊朗。我理解的伊朗的伊斯蘭教的文明是在伊斯蘭革命的前期通過宗教來凝聚民心,統一共識,畢竟那個時候識字率只有30%不到,而在這一步完成之後又會積極進取。我們去看伊朗的外長答西方記者問,很難想像這是一個保守的伊斯蘭文明,同樣的,伊朗不可能讓這些阻擋自己工業化的發展。
中國面臨三座大山的壓迫,沒人會想到中國的崛起,尤其蘇聯根本不可想像居然依靠農民階級在「耕者有其田」的口號下完成了中國革命,接著沒收外國資本,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靠農業的貢獻實現了工業化的第一步,靠國際貿易在進入了後工業化時代。
我們現在看伊朗,也是同樣的,在伊斯蘭教的教義下凝聚人心,完成革命,驅逐外國資本,實現國有化「在這些上非常接近」。然後,依靠石油貿易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開展其它產業的私有化發展,逐步向自己的工業化目標邁進。
伊朗是有相對應的選舉和議會的,很多人說,伊朗的民主是不完整的,我從來不這麼看,就如同很多人說伊朗現在的經濟下滑,要想像伊朗被整個西方世界封鎖多少年了,能做到這些就很不容易了,還要怎樣?
而且議會制和選舉制就一定代表民主嗎?我看伊朗的政治體制的努力與嘗試,同樣是在積極的革新與探索。
伊朗,是一個值得尊重的國家。尤其對比委內瑞拉、利比亞和沙特。沙特,是一個君主制的國家,從來沒有居安思危的概念,甚至糧食安全從來不考慮,基本靠進口,石油賣了錢就去享受,王室生活奢侈,老百姓不願意幹活,什麼活都希望外地的勞工去幹,從未想過走獨立自主的路線,面對一個野心勃勃的以色列,依然不警醒。
直到美國頁巖油開發,技術越來越成熟,價格越來越低,面臨重大危機時,才開始琢磨怎麼辦!
美國錯誤的政策,10年內讓伊朗崛起
伊朗的崛起,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積極進取的外交政策。
伊朗非常清楚,美國的中東戰略就如同西方世界對待非洲的態度,需要釀造一個積貧積弱的中東,美國一定不會去管沙特,因為就沙特的君主制度,再給100年,也發展不起來。
基於此,伊朗清楚美國絕對不會坐視自己的平穩發展,與其坐以待斃,不如積極進取,拓展外部勢力,反正你總是要來弄我的,我就先把自己實力做起來,絕對不局限於只在伊朗境內。
在90年代以後,伊朗選擇了積極開拓的外交政策,而在伊朗外交政策的推進中,美國錯誤的戰略幫了大忙。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直接幫伊朗清除了可能的最大敵人薩達姆,但美國打完伊拉克就懵逼了,這麼一大攤子事,怎麼弄?
打仗的時候打的很爽,幾乎半個月就解決的戰鬥,但是,隨後就和阿富汗一樣,陷入了戰爭的泥潭。戰後的伊拉克,亂局叢生,並直接催生了恐怖組織「伊斯蘭國」。
同時,伊拉克遊擊隊對美國的軍事佔領不斷的騷擾襲擊,美國18萬佔領軍介入伊拉克戰爭,深陷比越戰更難以自拔的泥沼,兵力緊繃,使美國無餘力對付其它挑戰。整個戰爭下來,死亡9000人以上;除此之外,伊拉克戰爭還導致美軍50000多人受傷,許多士兵留下終身殘疾或心理陰影,導致一系列悲劇。
隨後,焦頭爛額的美國將選舉制度引入伊拉克,結果讓美國傻眼了,在總共275個伊拉克議席中,什葉派政黨聯盟佔128席,庫德聯盟佔53席,兩個遜尼派政黨聯盟共佔55席。
原來的伊拉克是薩達姆統制,薩達姆是遜尼派的。現在伊斯蘭教什葉派在伊拉克佔據了絕對優勢,而伊朗就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結果伊拉克和伊朗原來是敵對關係,現在在美國的促進下,伊拉克成了什葉派主導後,與伊朗越走越近,兩國動不動就互訪,在美國制裁伊朗最嚴厲的時候,伊拉克也與伊朗保持了良好的貿易關係。
這就意味著,美國打伊拉克完全是幫伊朗打了!
美國再一看地圖,一股寒意透心涼,伊拉克再向西,就是敘利亞,敘利亞也是伊斯蘭什葉派!伊朗什葉派新月之弧正在崛起!所謂新月之弧,就是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的什葉派直接連成了一片,成了一個大勢力範圍,伊朗的勢力不僅僅是到了裏海、波斯灣,更是直接到了地中海!
而積極進取的伊朗,絕不止步於此,通過敘利亞政府,支持黎巴嫩政府的什葉派真主黨,同時,還開始參與葉門的政策。新月之弧還在不斷擴大!
而同一時間,伴隨中國在2007-2020的快速崛起,全球石油價格快速飆升,從12美元/桶直接飆升到150美元/桶,伊朗在經濟和外交上開始全面發展。
這意味著在2016年之前,美國圍堵伊朗戰略的全面失敗!這也是直接導致川普在今年1月用無人機炸死蘇萊曼尼將軍的重要原因。蘇萊曼尼,就是伊朗的蘇秦,在中東各國謀求合作,是川普的心腹大患。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出賣所有盟友
更讓美國擔心的事情出現了,伴隨工業化的不斷發展,伊朗開始快速發展民用核能,這讓美國坐立不安,民用核能發展到一定程度,伊朗必然會導向軍工。
美國馬上指出伊朗發展核工業會讓世界陷入危險,當然了,這個是胡說八道,他以色列不是一樣有核武器嗎?何況伊朗只是在發展民用核能,且申明並非用於軍事。
然後,在歐巴馬的推動下,伊朗、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一起參與制定了伊核協議,伊朗同意停建重水反應堆,絕不開發軍事核工業,在此條件下,西方世界將解除對伊朗的制裁。
進展一切順利,各國都表示再無異議。
伊朗也反覆強調:伊朗不會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永遠也不會。
這一幕,讓人想到17年前,薩達姆說:如果美國認為你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你最好真的有!
在6國會談後,伊朗開始縮減限制的相關核開發,國際原子能機構10次核實,伊朗一直在嚴格遵守條款。然而美國並沒有按照承諾解除伊朗的制裁。美國要求伊朗做的,伊朗都做到了,美國啥都沒做。
隨後,川普上臺擔任總統,直接表示退出該協議,把伊核協議作廢了。
這就是挑事了!
川普退出伊核協議,有幾個意圖,首先如果中東局勢走向和平,是歐巴馬民主黨的業績,不是他川普的,正所謂同行是冤家,他退出協議,直接就把歐巴馬的多年工作給廢了,川普喜不自勝。
而最重要的,協議一旦執行,西方世界解除對伊朗的限制,日本、印度、德國都希望從伊朗進口石油並進入伊朗市場投資,畢竟伊朗有近8000萬人口,是中東最具潛力的市場。到時候估計伊朗除了美國的公司誰都接受,一旦這個口子放開,伊朗勢必高速發展,以伊朗的進取心來說,會崛起一個中東強國,這樣美國在中東的所有戰略努力將付之一炬,再難控制中東的石油!
此外,川普的共和黨代表著美國能源商的根本利益,中間的複雜關係千絲萬縷,他是絕對不允許伊朗石油產業繼續坐大的。
而對川普的盟友來說,川普單方面退出協議,產生了巨大的不利影響,如對日本來說,本來可以發展與伊朗的關係,進口伊朗石油,使其石油進口多樣化,也可趁勢打進伊朗市場,擴大其出口。但這樣一來,日本只能跟在美國後面,無所作為。
歐盟各國,怨聲載道,特別是德國和法國,都堅持執行伊核協定,與美國背道而馳。
但是可惜,這些盟友,在川普的心中,就只是奴才而已,他們虧了就虧了,幹他川普什麼事?
另外,美國的國際信譽將大打折扣。以往從來沒有說現任總統不進行任何說明直接將前總統的國際協議廢掉的,更何況是世界幾個主要大國共同協商、籤署的國際協議。
川普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頭,以後他美國搞得協議,誰還敢相信。但是名譽對於川普來說,從來一錢不值。日本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而德國是真得怒了,包括後面一系列的北溪、汽車等事件,默克爾快氣瘋了,你退出伊核協議,讓我不能找伊朗買石油,我建北溪石油管,從俄羅斯買,你又不讓,合著就是讓我從你美國買啊。
川普就是告訴默克爾:我吃定你了。
而對伊朗來說,就是進退維谷,美國仿佛是在誘導伊朗發展核武器,直接告訴伊朗:你搞不搞原子彈,我都要對你進行制裁。
這樣,就可以進一步製造中東不安定的局面,美國好藉機加強對中東的控制,同時威脅歐洲安全。
在長達40年的封鎖下,伴隨美國制裁的進一步加強,同時2020疫情的爆發帶來的打擊,伊朗的經濟面臨巨大的危機。
但是,美國對伊朗勢必不會放手,一副趕盡殺絕而後快的姿態。全球各國都不是傻子,如果美國摧毀了伊朗,接下來就一定要控制中東的整個石油貿易,而川普悍然退出伊核協議,公然出賣所有國家的利益,引起中東的危險局勢,早已引起了公憤。
伊朗的石油,正以多種多樣的方式,繞過美國的重重封鎖,走向世界的各個角落。
俄羅斯,雖然自身就是石油大國,但一樣對伊朗伸出了援手,每年大約有400億的石油訂單,通過以貨易貨的方式,用農產品與伊朗交換石油;
而巴基斯坦則是用走私的方式來買伊朗的石油,伊朗人就利用自家的摩託車、皮卡車滿載伊朗的石油或成品油,每天往返於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間,賣給巴基斯坦人;
法國德國同樣不甘心任人宰割,開始特意打造了INSTEX支付系統購買伊朗的石油,現在歐盟的石油只有2%來自美國,其餘的98%來自中東和俄羅斯,歐盟願意支持伊朗使用歐元進行貿易結算。石油開始用歐元進行貿易結算!
而在中國,當仁不讓的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用的就是崑崙系統。
這一切,都讓川普心驚肉跳,有可能拿出更大的殺招.....
現在的伊朗,依然危機重重,但走過40年的風雨飄搖,必能堅定的邁過難關。
2020年5月20日,伊朗駐中國大使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520:
5是5年計劃;今年是伊朗第六個五年計劃的第四年,是中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收官之年。伊中作為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發展壯大,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2是2000年;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西漢時期,中國使者張騫的副使就曾到訪伊朗。因為絲綢之路而結緣的兩大古老文明,留下了友好交往的千古佳話。
0是「清0」;通過攜手抗擊疫情,希望我們兩國及全世界的新冠病毒病例早日「清零」。
很多人對伊朗的制度與習俗等頗有微詞,認為伊朗不是什麼好鳥,但:
我們應尊重一切為了民族獨立與自強而勵精圖治的國家,伊朗在重重困境之下,以強大的毅力與進取心,努力去完成工業化,立志改革,讓我們欣賞的同時,也在他的身上仿佛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
我們看看伊朗,再看看被美軍解放的伊拉克,再看看無奈之下求助於以色列的沙特,美國是什麼,一切都已經明了......
且伊朗,更是中國定位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對中東的整體局勢,關乎人類未來能源的走向與安全。
很多人從西方的觀點來解讀伊朗,從一開始就搞錯了方向,就如同柴靜,將西方的能源和環保的價值觀,作為理所應當的公理和常識,一切以西方為中心,置疑中國的能源工業,對丁仲禮院士咄咄相逼,丁仲禮院士最後一句道破天機:中國人是不是人?
美國不是也不配作為世界遊戲規則的制定者,這個世界沒有美國會更美好,美國統制全球石油霸權的計劃也終將失敗。
對世界遊戲規則的制定上,借用一句深得我心的話:
沒有中國,還要地球做什麼。「疑似普京原創,說的是沒有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