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喵姐依然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部比較小眾化的美劇——《周一清晨》,但是,在喵姐心中,這部劇在醫療劇中哪怕排第一都不為過,但是很可惜的是,沒逃過第二季被砍的命運(難道是因為太貼近現實?)
這部劇比較有新意的是,這部劇加入了一個新的內容,就是周一例行研討會,會議上就一周的醫療問題進行討論,按道理,這樣的研討會,在美國醫學界是絕密的,也就是說,不被公開,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還是指點出了醫療問題甚至醫療事故,都是保密的,而這部劇卻直接再現在觀眾面前,在這每周一早晨召開的會議上,往往直接把人性的魅力以及人性的掙扎,關於死亡更深的理解能展現出來,以此來突出人性倫理在醫療中的重要性。
該劇由阿爾弗雷德·莫裡納領銜主演,他飾演的是劇中外科主任,也是每次召開周一例會的主導人。接下來喵姐淺談一下這部劇。接下來咱先對劇中幾個主演醫生過一下眼。
幾乎每一集,都有不少病例,但是又不同於其他醫療劇,在那裡一個勁的平鋪直敘救死扶傷(當然,劇中還是有各種各樣的病情案例以及疑難雜症),但是讓喵姐看的入迷的更大原因就是因為此劇深入醫生心理,對人性不斷拷問,比如第一集的結尾部分,醫生們站在那裡陳述自己的案例,大部分人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被主任提了出來,其中輪到醫生TY(圖上左起第五人)報告的時候,主任說:這個孩子本就命在旦夕,但他昨日之死,卻是因為醫生的自大。他不肯徵求他人意見,他忽視了搜集全面而徹底的病史。說到這裡,真的有種叩擊心靈的警醒,自大,真的是所有人的死敵,但是在某些職業上,可能就會帶來毀滅性的結果。
當然,很多小夥伴就問了,這會不會就是一部心理劇,當然不是,每一集,都是非常真實的再現了醫院的手術場景,過程都是緊張且爭分奪秒的(當然,也會有點點血腥,畢竟再現手術過程),但是比起國內的大部分醫療劇來說,最大的體現了真實性,當然也就相對的顯得比較尖銳,這可能也是這部劇被砍的原因之一吧,這當然也只是喵姐猜測,實在是覺得這部劇被砍,太可惜了!
其中喵姐最喜歡的是那個亞裔醫生,樸醫生,他的話很少很少,但是只要開口,經常就是金句不斷,同時他醫術也相當的精湛,第一集他就幫一位手顫的女病人完成了顱內刺激,使他恢復到了正常人的生活;第六集中他也試圖通過移除壓迫腦神經的星形細胞瘤來幫一位小提琴家恢復他的絕對音高等等,雖然長得比較磕磣,但是真的性格太鮮明了,話少,實在,對待病人和其家屬又暖到心窩裡,估計他也是這部劇的吸粉點之一吧。
這部劇,其實一直圍繞著一個永恆的醫學話題——救還是不救,救的方法對還是錯,這些話題,直接牽扯到倫理道德,醫患關係上,雖然喵姐並不是學醫或者醫療工作者,但是看這部劇的時候,也深深的敬佩著這些白衣天使,更加了解他們工作的「日常」,真心希望,不管在哪個國界,醫患之間,能真的相互理解。
這部劇雖然不再有第二季,但是喵姐希望小夥伴們還是去看一看,絕對不會讓大家失望噠,好啦,今天就聊到這裡啦,歡迎小夥伴們在留言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