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裡》第17章 海底森林(批註)、第18章 太平洋下四千裡(批註)

2021-02-16 2020級金秋十班


第十七章 海底森林 

【主要內容】

這一章講我們到達克利斯波森林島並返回,看到了豐富多樣的生物和植物,也遇到過危險。

  

我們終於抵達這片海底森林的外圍,這無疑是尼摩船長遼闊領地中風光最為秀麗的一處園林了。他把森林看作是他自己的私有財產,自認為有權獨佔這片森林,就像創世記的人們有權統治世界一樣。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有誰曾同他爭奪過這片海產的所有權呢?難道另有第二個墾荒者比他更大膽,手裡操起一把斧頭,就敢來闖蕩這片陰森森的原始叢林,披荊斬棘,開荒種地?

森林中有高大的喬木狀植物,當我們進入一道道大拱門之後,我的目光頓時被奇形怪狀的枝幹排序所吸引,此番布局我迄今見所未見。

這裡沒有地毯似的草坪,地上寸草不生,小樹叢絕不橫生枝節,所有枝蔓不趴倒,不彎腰,不躺在水平床上。所有的植物都挺拔向上,仰望洋面。不論纖細如絲,還是寬闊如帶,全都像鐵桿一樣筆直。墨角藻和藤本植物長期受高密度海水的養育和支使,只知道不斷垂直向上成長。更有甚者,它們一動不動,即使被我的手分開之後,一鬆手便立即恢復原狀,始終保持直立姿態。這裡是垂直線條的一統天下。

但很快,我就見怪不怪了,從明亮變黯淡的周圍環境也司空見慣、習以為常了。林地上到處有坎坷尖利的塊狀物,很難一一躲開。據我觀察,這裡的海底植物品種應有盡有,甚至比兩極地帶和熱帶區域更為豐富。但是,我初來乍到看幾眼,卻不知不覺地把生物分類弄混淆了,錯把植形動物當作水生植物,把動物當作植物看待。然而,誰沒有看走眼的時候?何況在海底世界,動物和植物神態酷似,本來就難解難分。

根據我的觀察,這裡的植物世界林林總總,只有根部表皮觸地。它們並沒有根系,對支持它們的固體並不太在乎,管它是沙,是貝,是殼或是卵石,只需附著物提供一個支點,而不必提供生命營養素。這些植物自生自長,在海水中求生存,深受海水的呵護,深得海水的養育。海底植物大都不長葉子,只長奇形怪狀的胞片,表面色彩並不豐富,只有玫瑰紅、胭脂紅、藏青、橄欖綠、獸褐、古銅等顏色。我在這裡又看到了招搖有風的團扇藻,自然不像在鸚鵡螺號船上看到的那種乾巴巴的標本,而是像孔雀開屏那樣豔麗,可以扇起萬種風情;還有古色古香的朱陶仙菜;抽著細長嫩芽、秀色可餐的昆布;纏綿悱惻、千絲萬縷、展開十五米高的盤絲海囊藻;頭重腳輕的花團藻,以及許許多多其他的海洋植物,其實它們都不開花。一位風趣的生物學家說得好:「海底無奇不有,千奇百怪,那裡動物都開花,植物反而都不開花!」

在高如溫帶林木的海底叢林之間,在它們的淋漓蔭影之下,到處生長著一堆堆貨真價實的荊棘叢,開著一簇簇生動活潑的花朵;到處有植形動物的籬笆牆,上面有花枝招展的曲紋腦珊瑚,觸鬚明亮的暗黃色石竹珊瑚,青草叢生的六放珊瑚蟲;更令人想入非非的是蠅魚,它們像蜂鳥似的從這支樹枝飛向另一支樹枝;還有那些兩腮鼓起、鱗甲尖利的黃色蠹[dù]蟲魚;還有豹魴、松球魚等,在我們腳下一躍而起,活像一群沙錐。

蠹,讀dù,是會意字,"蠹"是"螙"的異體字。䖵(kūn)表示蟲子,橐(tuó)蟲子蛀食樹木,形成樹心"結石",造字本意蟲子在樹心蛀食,垃圾形成"結石",阻礙樹木生長 。泛指指蛀蝕器物的蟲子。引申比喻禍害國民的人和事。

【批註】

1.走近克利斯波森林,看到所有的植物都挺拔向上生長。

2.看到了林林總總各種各樣的植物,各有不同的風採。

3.海洋植物都不開花。


 

一時許,尼摩船長發出暫時休息的信號。可謂正中下懷,於是我們就在翅藻綠廊下躺了下來,根根翅藻細如挺拔的立箭。

片刻的休息讓我感到非常舒暢,美中不足的是不能彼此交談。既無法說話,也無法回答。我只能把我肥大的銅頭挨近康塞爾的銅頭。我看見這條好漢眼睛閃爍生輝,看來他十分滿意,他在銅盔裡搖頭晃腦對我做鬼臉,簡直滑稽可笑到極點。

海底漫步了四個小時,我居然沒有想吃東西的迫切食慾,不由有些驚訝。胃口為什麼會這樣,我也說不清楚。然而,與此相反,我卻昏昏欲睡,像所有潛水員一樣,困得要命。就這樣,我在厚厚的玻璃片後閉上了眼睛,頓時陷入難以自拔的昏睡狀態,而剛才只是由於不斷行走才得以挺過來的。尼摩船長和他的壯健夥伴早就伸開手足躺在清澈透亮的水晶液體中,給我們提供了海底睡眠的先例。

這種沉迷狀態到底持續了多長時間,我的確難以估摸,但一覺醒來,好像太陽正在西沉。尼摩船長已經起身,我也伸了伸四肢,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件意外的東西,我立即站了起來。

【批註】

我們在海底睡覺。「清澈透亮的水晶液體」指海水。

 

就在離我們幾步遠的地方,有一隻高達一米的特大海蜘蛛,正乜斜著眼看我,它正要向我身上撲來。儘管我的潛水服相當厚重,可以保護我不至於被怪物咬傷,但我還是被嚇了一大跳。康塞爾和鸚鵡螺號水手也都同時醒來。尼摩船長用手勢提醒同伴注意那隻橫行霸道的甲殼動物,水手當即給它一槍託就結果了它的性命,我眼看著這隻怪物抽搐著大爪進行垂死掙扎。

乜[miē]:〔~斜〕眼睛略眯而斜著看,多指不滿意或看不起的神情。

此次遇險使我聯想到別的更可怕動物,它們可能經常出沒在昏暗的海底世界,而我的潛水服很可能抵擋不了它們的攻擊。此前我從未考慮過這種可能性,現在我必須保持警惕。而且,我還以為,休息就意味著海底漫遊結束了,可我錯了,尼摩船長不但沒有帶我們回鸚鵡螺號,反而繼續進行勇敢的跋涉。

【批註】

克利斯波森林打獵的第一次遇險:遭遇特大海蜘蛛。被尼摩的同伴用槍託打死。

 

地勢一直走低,斜坡越來越大,沿著斜坡往下走,我們越潛越深。大約三點鐘光景,我們抵達一道海底大峽谷,只見兩邊峭壁聳立,水深一百五十米。由於我們潛水設備完善,我們超越了潛水九十米深的大關,這個深度此前曾被認為是大自然逼迫人類潛遊的極限。

我敢說有一百五十米的深度,儘管手頭沒有任何儀器可以測定。但我知道,即使海水清澈無雜質,陽光也不可能深入一百五十米以下的地方。可是現在,恰恰就在這個地方,四周變得一團漆黑能見度不及十步遠。我只好摸索著前進,就在此時,我忽然看見一道強烈的白光閃過。原來是尼摩船長剛剛打開他的電光探照燈。他的同伴跟著打開了自己的燈。康塞爾和我也如法照辦。我轉動一下旋鈕,接通感應線圈和玻璃曲管。就這樣,四盞燈全亮了,大海方圓二十五米內被照得一片光明。

尼摩船長繼續往森林深處走去,前景黯淡幽深,沿途樹叢越來越稀少。我發現,這裡的植物比動物壽命短,消失得也快。在水生植物逐漸稀疏的貧瘠土地上,海洋動物卻大行其道,植形動物、軟體動物和魚類層出不窮,比比皆是。

我邊走邊想,我們隨身攜帶的倫可夫燈光必然會吸引深海黑暗水層某些居民前來圍觀。可是,即使它們真的來了,也是適可而止,與我們保持相當大的距離,叫獵手鞭長莫及。有好幾次,我看見尼摩船長停下腳步,並舉槍瞄準,但經過一陣觀察後,卻又放棄射擊,繼續往前走。

最後,大約四時左右,此次奇妙的海底漫遊總算結束了。只見一道險峻奇偉的石壁矗立在我們面前,危巖聳立,怪石嶙峋,花崗巖懸崖巨石如磐,大小孔洞黑糊糊的,卻沒有任何可以攀緣的道路。這便是克利斯波島的盡頭。這便是陸地了。

【批註】

1.來到海深150米,四周一團漆黑,我們開燈前行。

2.我們走到了克利斯波島的盡頭。

3.奇怪,不是來克利斯波島森林打獵嗎?怎麼沒打獵的行動呢?

 


尼摩船長突然停下腳步。他向我們打了個停止前進的手勢,儘管我多麼希望能穿牆而過,但我只好遵命止步。這裡是尼摩船長領地的邊界線。他不願越雷池一步。界線那邊,便是地球的陸地部分,他死也不願再涉足陸地。

於是我們開始往回走。尼摩船長仍然走在小隊的前頭,他方向明確,勇往直前,從不流連忘返。我仿佛覺得不是取原路回鸚鵡螺號。這條新路坎坷陡峭,因而很難走,但卻能比較快上升到海面。不過,返回海水上層的過程並不太迅速,如果操之過急,水壓減小過快,容易造成肌體功能嚴重紊亂,從而給潛水員造成致命的內傷。不一會兒,陽光又出現了,而且越來越亮,此時夕陽西下,已貼在海天線上,陽光對海水的折射故伎重演,把水下萬物重新包上七彩的光環。

(陽光又出來了,說明來到300英尺之上了。)

在水深十米的地方,我們穿行在五花八門的小魚群中間,它們成群結隊,密密麻麻,水上遊魚比空中飛鳥還多,而且行動更為敏捷,但卻見不到一隻值得開槍的水棲獵物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內。

就在這個時候,我看見船長急忙舉槍頂在肩頭上,對著叢林間一個移動目標瞄準。子彈打了出去,只聽到一聲微弱的呼嘯,一隻獵物就在離我們幾步遠的地方應聲倒下了。

這是一隻非常漂亮的海獺[tǎ],屬於海洋獺類動物,獺可能是生活在海洋裡唯一的四足獸了。這隻海獺有一點五米長,價值肯定很高。獺皮上面慄褐色,下面銀白色,可以製成一件上好的皮料,這類皮貨在俄國和中國市場上供不應求,極為搶手。海獺皮毛細膩並富有光澤,至少可以賣出二千法郎的高價。我非常喜歡這類別致的哺乳動物,圓咕隆咚的腦袋,短短的耳朵,圓圓的眼睛,像貓一樣的白鬍鬚,帶趾甲的腳掌,毛茸茸的尾巴。這種珍貴的食肉動物,由於漁人的圍追捕獵,已經變成了稀有動物,它們主要躲藏在太平洋北極水域,就是在北極圈內,這一珍稀物種也瀕臨滅絕了。

尼摩船長的同伴上前抓住海獺,扛在肩上,於是大家又上了路。

【批註】

1.到了邊界,從另一條路往回走,返回鸚鵡螺號。

2.尼摩打到了第一隻獵物——海獺。

 

走了一個小時,腳下伸展的是一片細沙平原。平原有起有伏,高處有時離海面只有二米深。這個時候,我曾看到我們倒映在水中的身影,清晰可辨,但方向正好相反,影像就在我們頭頂上,同樣的一群人,複製著我們的動作和姿勢,一舉一動毫無二致,只不過他們頭朝下,兩腳朝天罷了。

還有一番景象值得一提。就是過往煙雲說聚就聚,說散就散,但仔細一想,我明白了,所謂的雲層只不過是海底厚薄不一的長浪幻化而來的。我甚至還看到「羊群」浪,那是浪峰破碎後落到海面上形成的泡沫狀浪花。只要我們頭上有大鳥飛過,那我就可以目睹飛鳥展翅迅速飛掠海面的影姿。

無巧不成書,我有機會親眼目睹一次神槍的射擊,這一槍足以讓獵人激動一輩子。一隻大鳥展開寬大的翅膀正朝我們飛來,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尼摩船長的同伴立即舉槍瞄準,待大鳥貼水面只有幾米距離時,便扣動扳機。大鳥應聲落水,一直撲騰過來,正好被獵手一把抓住。這是一隻美麗超群的信天翁,堪稱海鳥中的優良品種,令人嘆為觀止。

【批註】

1.來到一片細沙平原,離海面只有幾米深的距離。

2.海底奇觀:倒影在上,頭朝下,腳朝上。

3.尼摩船長打到了第二隻獵物——信天翁。

 


我們的行程並沒有因這段意外收穫而中斷。我們又走了兩個小時,時而腳踩細沙平原,時而跋涉在海藻叢生的草地,穿越海藻地帶步履維艱。老實說,我真的走不動了,就在這個時候,我看見半海裡外有一道微光衝破海水的黯淡。那就是鸚鵡螺號的探照燈。要不了二十分鐘,我們也許就可以上船了,一到船上,我就可以盡情呼吸新鮮空氣了,因為我覺得,我的儲氣瓶為我提供的空氣含氧量明顯不足。但是,我並沒有料到會節外生枝,從而推遲了上船的時間。

我當時正處在尼摩船長身後約二十步左右,我看見尼摩船長突然轉身向我撲來。只見他用手使勁把我按倒在地,與此同時,他的同伴對康塞爾也照樣下了毒手。一開始,我還沒弄明白這次突然襲擊到底是怎麼回事,後來一看,船長也躺在我身邊,而且一動不動,這下我才放了心。

我索性躺倒在地,正好躲在一簇海藻叢後面,抬頭一看,發現幾堆龐然大物磷光閃閃,沸沸揚揚地從我們面前遊過。

我渾身冰冷,血管中的血漿都快凝固了!我看清楚了,威脅我們的原來是幾條兇猛的大角鯊。這是一對火鮫,一種可怕的鯊魚,長長的大尾巴,目光黯淡無神,嘴臉周圍布滿許多圓孔,從中分泌出磷光物質。海怪火鮫大得嚇人,張開血盆大口,鐵齒可以把整個人體咬成肉醬!我不知道康塞爾是不是正忙著為它們分門別類,可是對我來說,我觀察到的火鮫,只是銀白的肚皮,鯨吞的大口,鋒利的大牙,缺乏科學的見解,哪裡有生物學家的樣子,分明是一個受害者的感受。

值得慶幸的是,這對嗜[shì]血成性的動物視力很差。火鮫沒有發現我們就遊過去了,與我們只是擦鰭[qí]而過,淺黃色的鯊鰭居然沒有感覺,我們才得以躲過這場大劫,大難不死堪稱奇蹟,危險之大遠遠比在原始大森林中遭遇猛虎還可怕。

半小時後,在電光指引下,我們終於抵達鸚鵡螺號。外側門依然開著,待我們一一回到第一間小屋後,尼摩船長就把門關了起來。然後,他按動了電鈕。我聽到船內水泵開始運轉,只感到周圍水位在不斷下降,不一會兒,小間的海水全部排空。於是,裡屋門打開,我們進入了更衣室。

在更衣室裡,我們好不容易才把潛水衣脫了下來,我已經精疲力竭,又困又乏,踉踉蹌蹌走回房間,一頭倒在床上,依然在做著驚心動魄的海底漫遊的美夢。

【批註】

遇到了第二次危險:遭遇鯊魚——火鮫鯊,這是一種兇狠可怕的動物。

前一次遇險是遇到了特大海蜘蛛,如果和大鯊魚相比,那簡直是豆芽菜了。

 

 十七章 閱讀測試題  

一、填空題

1.這一章講到兩次遇到危險,第一次是遇到特大海蜘蛛,第二次是遇到(     )。

2.尼摩在克利斯波森林打獵,打到的第一隻動物是(    ),第二隻動物是(     )。

3.海裡的倒影在(  )方,頭朝(  ),腳朝(   )。

 

二、選擇題

1.海洋的植物(    )。

A.開花    B.不開花

2.在海下150米以下的地方(    )。

A.有陽光照射下來    B.有一絲光亮

C.四周一團漆黑,看不見。

 十七章 閱讀測試題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四千裡 這一章講鸚鵡螺號向東南方向橫穿太平洋,途中介紹了一些海洋知識,發現了一般沉船,沉船的名字是佛羅裡達號。第二天,11月18日,一早醒來,只覺神清氣爽,昨日的疲勞一掃而空,於是我登上平臺,鸚鵡螺號的船副正在重複每日必報的那句話。我忽然茅塞頓開,這話與海況有關,更準確地說應當是:「我們沒有發現任何情況。」事實也正是如此,汪洋大海眼空無物。看不到天邊的孤帆遠影。克利斯波島的高地在夜間已經不辭而別。海洋將五顏六色的光線通通吸收了,只把藍光反射到四面八方,大海披上浩淼的靛藍色盛裝。一匹巨幅的蔚藍波紋絲光布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依次展開,層層疊疊,起伏蕩漾。我正在欣賞太平洋波瀾壯闊的美景,尼摩船長上來了。他似乎沒有發現我在這兒,只顧進行一系列的天象觀察。過一會兒,他做完觀察,便來到探照燈旁,兩肘支在燈罩上,目光溶入煙波浩淼的洋面上。可是,又上來二十多名鸚鵡螺號的水手,一個個都是彪形大漢,身強力壯,原來他們是來收夜間布下的拖網的。這些水手顯然來自不同的國度,雖然都是歐洲人的長相。我是不會搞錯的,我已經辨認出其中有愛爾蘭人、法國人、幾個斯拉夫人、一個希臘人或甘迪亞人〔1〕。然而,這些水手沉默寡言,彼此只用古怪的方言交流,我很難猜測到他們的底細。我只好聽之任之,不聞不問。〔1〕 甘迪亞人,即伊拉克利翁人,希臘克裡特島伊拉克利翁港口居民。魚網被拉上船來了。這是拖網,跟諾曼第沿海使用的拖網很相似,網囊狀如大口袋,浮標繩把浮標串連起來,用桁杆把叉網和引揚綱張開。這些囊袋固定在鐵環套上,拽在船的後頭,行船時囊袋貼著海底一掃而過,將過往魚群一網打盡。這一天打撈上來不少新鮮品種,其中有:動作滑稽可笑的海上大醜角鮟鱇魚;長有觸鬚、渾身烏黑的康氏馬鮫;身扎紅腰帶的細波紋鱗魨;彎如新月、口液有劇毒的魨魚;幾條橄欖綠色的七鰓鰻;銀鱗長吻魚;與電鰻和電鰩同等厲害的帶電帶魚;古銅色橫紋多鱗弓背魚;還有淡綠色的鱈魚;形形色色的虎魚,五花八門,不一而足;最後還有幾條大胖魚;一條頭部隆起、身長一米的鰺魚;好幾條花紋藍白相間、美麗多姿的舵鰹魚;三條富麗的金槍魚,儘管行動快捷,但也未能躲過拖網的大劫。我估計一下,這一網打上來的魚蝦不下千斤重。這一網打得很漂亮,但並不足以大驚小怪。因為網在船後拖了好幾個小時,過往水產的芸芸眾生通通被網羅了進來。因此可以說,我們的確不缺少優質食品,更何況鸚鵡螺號航速很快,又有電光誘引,新鮮魚蝦可以源源不斷得到供應。種類繁多的海產品立即從艙門口被送往食品儲藏室,有些要趁新鮮立刻食用,有些則要妥善保存起來。捕撈收網了,空氣更新了,我想鸚鵡螺號又該繼續海底漫遊了吧,我正準備回房間,尼摩船長轉身向我走來,不講客套,不事寒暄,就直截了當地跟我聊起來:「您看看這汪洋大海,教授先生,不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體嗎?它不也有怒火和溫情嗎?昨天,它跟我們一樣睡了個安穩覺,過了一個平安夜,您看它又甦醒過來了。」不道早安,也不問晚安!人們簡直以為,這個特立獨行的怪人只不過是把早已開始的閒聊繼續談下去罷了。「您看哪,」他繼續說,「大海在太陽的愛撫下甦醒過來了!它的白晝生活又將重新開始!跟蹤大海肌體的休養生息的確是一道有趣的研究課題。大海有脈搏,有血管,會痙攣,我認為科學家莫裡說的很有道理,他發現海洋體內也有血液循環,就像動物體內血液循環一樣真實可信。」可以肯定,尼摩船長並不期望我會答腔,而我也覺得沒有必要對他附和應酬,說一大堆「顯然」、「當然」、「言之有理」之類的客套話。其實,與其說他是對我說話,倒不如說他在自言自語,因為每句話之間停頓的時間很長。這就是所謂吟唱式的深思。「是的,」他說,「海洋具有真實的循環系統,要促進海水循環,造物主只要在海水中增加熱量、鹽和微生動物就行了。不錯,熱量可以使海水具有不同的密度,從而形成順流和逆流。就海水蒸發現象而言,在北極地區滴水成冰,而在赤道地帶則蒸蒸日上,這就造成熱帶海水和極地海水長年不斷地進行交流。而且,我還意外發現,海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也在流動,從而構成海洋真正的呼吸運動。我見過這種現象,海水分子在水面受熱後,又沉下海底深處,冷卻到零下二度時,密度達到最高值,而後,溫度繼續降低,重量也隨之降低了,於是又重新浮上水面。您將會在極地看到這種對流現象所產生的結果,您將最終明白冰凍現象為什麼只在水面上才能發生!原來這是富有遠見的大自然的必然規律。」聽到尼摩船長最後這句話,我不由暗自思忖:「極地!難道這位膽大包天的傢伙想把我們帶到極地去!」此環節講尼摩船長大海生活的體會,海洋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循環系統,會像人一樣呼吸。


然而船長卻不說話了,只見他默默地注視著大海,是啊,他對大海的研究可謂無微不至,無所不包,每時每刻都不曾間斷過。不一會兒他又說起話來:「教授先生,海水中含有數量可觀的鹽分,如果您能把溶解在海水中的鹽分全部提煉出來,您就可以堆成四百五十萬立方法裡的鹽堆,如果在地球表面上全麵攤開,就可以鋪成十米高的鹽層。您不要以為海水中的鹽分只是大自然胡亂的賜予!不是這樣的。鹽分使海水不容易蒸發,也不讓海風颳走過多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一旦化成雨水,就足以淹沒溫帶地區。多麼了不起的作用!在全球總體經濟中起到調節的作用!」講海水中的鹽分非常多,非常可觀,以及鹽保護海水的作用。鹽保護海水,使海水不容易蒸發,不讓海風颳走過多的水蒸氣。尼摩船長停頓一下,起身向平臺走了幾步,然後又折回向我走來。「至於纖毛蟲,」尼摩船長接著說,「海水中的微生物數以億萬計,一滴海水就含有數百萬之巨,八十萬微生物大軍才有一毫克重,它們的作用同樣非同小可。它們吸納海水中的鹽,消化海水中的固體物質,是石灰質陸地的真正締造者,因為正是它們在製造紅珊瑚和石珊瑚!而失去礦物質的水滴自然變輕了,於是又浮上水面,再吸收由於水分蒸發而過濃的鹽分,於是又變重了,再沉下去,重新給微生動物帶來可吸收的物質。這樣一來,海水上下不斷對流,運動不止,生命不息。論生命力,大海比陸地更富有生氣,更朝氣蓬勃,發展更無止境,汪洋大海處處春光明媚,萬紫千紅。有人說,大海對人來說是死亡的冥界,但對無數海洋生物和我來說,海洋則是生命的搖籃!」纖毛蟲的作用有:A.製造紅珊瑚和石珊瑚;B.上浮下沉,使海水不斷對流。尼摩船長說得眉飛色舞,忘乎所以,我也為之感動萬分。「所以,」尼摩船長補充道,「大海才是真正的寄託!我打算建設水下城市,打造海底住宅區,水下住宅就像鸚鵡螺號那樣,每天早晨浮到海面上來呼吸,果真如願,必是自由的城市,獨立的城邦!不過,誰知道會不會有暴君……」講尼摩船長的理想:打造一個海底住宅區,建立一個獨立自由的城市,沒有暴君的城邦。尼摩船長狠狠地一揮手,掐斷了這句話。而後,好像是為了驅逐一個不祥之兆,便直接來問我:「下面就是我記得起來的若干數據。」我回答道,「如果我沒弄錯,北大西洋的平均深度為八千二百米,地中海為二千五百米。最引人注目的探測是在南大西洋,南緯三十五度的地方,測得水深一萬二千米、一萬四千零九十一米和一萬五千一百四十九米不等。總而言之,假設海底拉平,那麼海洋的平均深度估計在七千米左右。」「好,教授先生,」尼摩船長答道,「我們將向您提供更確切的數據,但願如此。就說我們所在的太平洋地區,我可以告訴您,它的平均深度只有四千米。」話剛說完,尼摩船長就走向蓋板,下了扶梯,轉眼不見了。我也隨之進了船艙,回到大廳裡。螺旋槳立即起動,測程儀標明航速為每小時二十海裡。告訴我們海洋的平均深度是7000米,太平洋的平均深度是4000米。


幾天過去了,幾個星期過去了,尼摩船長很少來看望我們。我也難得見他一面。他的副手定時測定方位並標記在航海圖上,鸚鵡螺號的航行路線我一目了然。康塞爾和尼德·蘭在我這裡度過很長時間。康塞爾對他的朋友講述了我們這次海底漫步的奇聞奇觀和奇遇,加拿大人後悔不迭,不該不跟隨我們一起去。但我希望以後還會有機會遊覽海底森林。大廳的觀景窗幾乎每天都要打開幾個小時,我們睜開雙眼,不知疲倦地觀察著,盡情地探索海底世界的秘密。鸚鵡螺號正朝著東南大方向行駛,潛水深度保持在一百至一百五十米之間。但是,有一天,我不知道它為什麼心血來潮,突然啟用斜板機沿著對角線一路下潛,深入到兩千米的深度,溫度計顯示攝氏四點二五度,一旦達到這個深度,不管船處於什麼緯度地區,海水溫度似乎都是一樣的。11月26日,凌晨三時,鸚鵡螺號在西經一百七十二度處越過北回歸線。27日,遠遠可以望見夏威夷群島,1779年2月14日,著名的航海家科克〔2〕就是在這裡慘遭殺害。從出發到現在,我們已經航行了四千八百六十法裡。當天早晨,我登上平臺,看見夏威夷群島就在下風二海裡處,它是桑威奇七島中最大的一個。島上風光歷歷在目,只見耕地阡陌縱橫,群山起伏與海岸走向一致,火山一個接著一個,其中冒納羅亞火山雄踞其上,海拔高達五千米。這一帶海產豐富,別的不說,僅拖網打撈起來的團扇貝,外形美觀,狀似扁平水螅體,是這一帶水域的名特產品。〔2〕 科克(1728—1779),英國航海家和探險家,曾領導三次海洋探測活動,長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南北極海域從事航海探險,最後在夏威夷群島被土人殺死。鸚鵡螺號繼續朝著東南方向航行。12月1日,在西經一百四十二度處跨越赤道。穿越速度很快,而且平安無事。同月4日,我們見識了馬克薩斯群島。過了三海裡,在南緯八度五十七分,西經一百三十九度三十二分,我看見奴加衣瓦島的馬丁尖岬,這是法屬諸島中最大的一個。只因尼摩船長不喜歡接近陸地航行,我只能遙望天涯海島,島上山林依稀可見。群島附近,魚網捕捉到不少鮮美的魚蝦,有藍鰭金尾、味道鮮美無比的哥利芬魚,無鱗但味佳的全裸鰹魚,帶骨頜的骨吻魚,味比舵鰹的淺黃色的塔查魚等等,凡此種種都可以列進船上正餐菜譜。鸚鵡螺號繼續朝著東南方向航行,經過了馬克薩斯群島。離開了由法國國旗庇護的迷人群島之後,12月4日至11日,鸚鵡螺號共航行了大約二千海裡。在這次航行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遇見了一大群槍烏賊,這是一群奇特的軟體動物,與墨魚頗類似。法國漁民稱之為「encornets」,屬於頭足綱,雙鰓科,其中包括墨魚和船蛸。古代生物學家曾對這類魚進行過專門研究,古雅典政治集會廣場上的演說家們曾多次用它作過比喻,如果加利安〔3〕時代的希臘醫生阿泰內說的話可信的話,槍烏賊還是當時富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呢。〔3〕 加利安(218—268),古羅馬皇帝和哲學家。那是在12月9日至10日夜間,鸚鵡螺號與這支軟體動物大軍不期而遇,槍烏賊喜歡夜間出動。只見大軍浩浩蕩蕩有數百萬之多。它們沿著鯡魚和沙丁魚群的遊動路線,從溫帶海域向溫熱帶海域轉移。我們透過厚厚的水晶玻璃,看見它們成群結隊,以極快的速度洄遊,靠外套腔管噴水遊動,追食魚蝦和軟體動物,吃小魚,也被大魚吃。大自然硬給槍烏賊頭上安了十隻腕足,形似充氣的曲管,運動時七手八腳亂抓胡撓,形態難以形容。鸚鵡螺號雖然速度很快,但穿過這浩浩蕩蕩的隊伍也費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拖網還乘機打撈了不少槍烏賊,我從中辨認出奧爾比尼〔4〕劃分的九種太平洋槍烏賊。〔4〕 奧爾比尼(1802—1857),法國生物學家。與槍烏賊不期而遇,「穿過……費了好幾個小時」,從側面說明槍烏賊大軍數量非常多。


在橫穿太平洋航行中,我們看到,大海不斷推出美妙絕倫的節目。表演精彩紛呈,變化無窮。背景和場景花樣翻新,令我們目不暇接,大飽眼福,我們不僅應召飽覽了造物主在液態世界中的傑作,而且還應召去探索海洋最令人生畏的秘密。12月11日,我整天都在大廳裡埋頭看書。尼德·蘭和康塞爾通過半開的窗口,觀察著明晃晃的海水。鸚鵡螺號又一動不動了。儲水罐已經注滿了水,船停留在一千米的深度,這樣的深海區海洋生物很少,只有幾條大魚偶爾出來打個照面。此時我在讀讓·馬塞寫的一本好書,書名叫《護胃幫手》,妙趣橫生,開卷有益,我正讀得津津有味,卻被康塞爾的話給攪亂了。外面一片電光,我看見一團黑糊糊的龐然大物懸浮在海水中間,一動不動。我仔細進行了觀察,極力要辨認出這頭巨鯨的屬性。但我腦海中忽然閃出一個想法。尼德·蘭沒有弄錯。我們面前確實是一條船,斷裂的桅索仍然掛在鐵鏈上。船體狀態看樣子還很完好,海難事件剛剛發生不久,頂多只有幾個小時。三根桅杆已經折斷,斷裂處離甲板二英尺高,說明船在遇難往側面傾斜時不得不犧牲全部桅杆。船側身躺在水裡,艙內已經全部進水,而且繼續向左舷傾斜。在波濤洶湧中的沉船殘骸慘不忍睹,然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看見甲板上還橫躺著幾具屍體,渾身被繩索捆綁著!我看其中有四具男屍,一具女屍,一位男子站在舵輪旁。婦女手中抱著孩子,一腳剛跨出艉樓甲板窗。這個婦人還很年輕。由於鸚鵡螺號燈光很亮,我可以看清婦女尚未被海水泡壞的容貌。她曾作過最後的努力,極力把小孩舉在頭頂上,那可憐的小生命正用兩隻小手死死地摟著媽媽的脖子!四位水手體態非常可怕,我看他們扭著身軀,顯然進行過拼命掙扎,企圖掙脫將他們捆綁在船上的繩索。只有舵手比較沉著,面部表情堅定而嚴肅,灰白的頭髮貼在前額上,青筋暴腫的手拼命把握著舵輪,好像還在駕駛著遇難的三桅船在深海航行!多麼可怕的場面!親眼目睹沉船現場,簡直就是最後一分鐘抓拍下寫真的照片,我們一個個目瞪口呆,心口突突跳個不停!我又看見幾條大鮫鯊兩眼冒著火光,搖頭擺尾遊了過來,顯然是聞到人肉的香味了!這時,鸚鵡螺號掉轉方向,繞沉船一周以示哀悼,我得以看清船尾牌子上的船號:標題是「太平洋下四千裡」,可是內容卻沒有寫到船下到海洋下四千裡的事,只是討論了海洋的平均深度是四千米。且4000裡非4000米。原來,標題的意思並非是指太平洋下4000裡的事,而是指鸚鵡螺號在太平洋下航行了四千八百六十法裡。鸚鵡螺號在太平洋下航行4860法裡,是在11月26日講的,文章的末尾發現沉船裡,時間已到12月11日,這十多天的航行,又走了幾千法裡,「太平洋下四千裡」這個標題,是不當的。 十八章 閱讀測試題  2.鹽分有保護海水的作用,一是使海水不容易(     ),二是不讓海風颳走過多的水蒸氣。3.太平洋地區,海水的平均深度是(     )米。4.鸚鵡螺號向東南方向行駛,橫穿( 太平洋 )時,發現了一艘名叫(      )的沉船。 十八章 閱讀測試題答案  「金秋十班」微信公眾號對所有原創、轉載、文章、圖片、視頻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並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焦點

  • 《海底兩萬裡》第15章 一封邀請書(批註)、第16章 海底漫步(批註)
    > 【主要內容】第十五章講我收到尼摩船長的邀請書,在海底森林克利斯波島上打獵。C.9-10   第十六章 海底漫步 這一章講阿龍納斯等人走出船艙,漫步海底,看到海底五彩斑斕、光怪陸離的美麗景象。這間小房子,說穿了,實際上是鸚鵡螺號的軍火庫和更衣室。艙壁上掛著十二套潛水服,供漫步海底的人使用。尼德·蘭看到潛水服就顯得十分反感,說什麼也不願意穿。
  • 名著導讀:《海底兩萬裡》|階段閱讀(六)(第十六、十七、十八章)
    十七、海底森林:我們來到海底森林,仔細觀察海底生物,還在海底睡了幾個鐘頭。來到克利斯波島的海底絕壁,遇到巨形海蜘蛛,打到一隻水獺,躲過了角鯊的侵襲。十八、太平洋下四千裡:潛艇在太平洋下穿行,令人大開眼界。一天,看到一條沉船,悽慘的海難情景令人驚悚。
  • 中考名著導讀《海底兩萬裡》47章故事梗概
    尼摩邀請阿龍納斯及其同伴乘諾第留斯號,從太平洋出發,開始了海底探險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許多罕見的動植物和奇異景象。途中還經歷了擱淺、土著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艇到達挪威海岸時,三人不辭而別,回到了阿龍納斯的家鄉,並將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於世。
  • 《海底兩萬裡》各章內容概括
    點↓封面閱讀《海底兩萬裡》各章內容概括
  • 名著導讀 | 七年級下冊《海底兩萬裡》導讀和每章內容概括
    《海底兩萬裡》是他的幻想小說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佳作之首。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二、創作背景19世紀以後誕生的科幻小說(像《海底兩萬裡》),是歐洲工業文明崛起後特殊的文化現象之一。
  • 手抄報|《海底兩萬裡》
    你可曾讀過《海底兩萬裡》?當我讀完這部作品時,我的感觸頗深。這本科幻小說講述的故事真可謂大膽至極。凡爾納以第一人稱寫了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和僕人康塞爾以及加拿大人尼德誤進「鸚鵡螺」號後的種種經歷。儘管凡爾納沒有下過海,但在他的文章裡絲毫看不見虛偽的痕跡,反而真實而驚險的冒險會讓人喘不過氣來。
  • 10分鐘快速讀名著:《海底兩萬裡》每章內容概括
    《海底兩萬裡》各章內容概括 一、飛逝的巨礁:
  • 【每日一讀】海底兩萬裡 | 第十五章 一封邀請書
    11月11日,大清早,諾第留斯號的內部全換了新鮮空氣,我知道我們現在又回到海面上來補充氧氣。我向中央樓梯走去,走上平臺。  這時是早晨六點。我看見天是陰的,海也發暗,但相當平靜,差不多沒有波浪。我希望在平臺上碰見尼摩船長,他會來嗎?我看見領航人關在他那玻璃籠間裡,我坐在小艇外殼的突出部分,很自在地呼吸著海上的新鮮空氣。  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濃霧漸漸消散了。
  • 《海底兩萬裡》名著導讀+中考真題練習
    尼摩還讓他們參觀了獵取海洋動物的槍枝和便於在海底行走的裝備。      「鸚鵡螺號」在太平洋裡潛行。教授透過玻璃窗,一路觀賞著光怪陸離的海底景象和五光十色的深海生物。途經克利斯波島時,尼摩派人送來紙條,邀請他們三人到海底森林打獵。於是他們穿上潛水服,背上氧氣瓶,手持特別獵槍,穿過換壓艙,走在海底平原上。尼摩舉槍射中一隻大海獺,然後又殺了兩條海豚似的動物,滿載而歸。
  • 《海底兩萬裡》第42、43集——沉沒大陸、天然煤坑
    從2020年11月28日起,秦中超帶大家重溫《海底兩萬裡》。仍是每日更新,敬請繼續關注!
  • 《海底兩萬裡》——三年級部好書推介(二)
    《海底兩萬裡》讀書感想      寒假裡,我被一本叫《海底兩萬裡》的書深深地吸引了。這本書是法國著名小說家、預言家凡爾納寫的。凡爾納1828年出生於法國南特,被稱為「科幻小說之父」,代表作品有《海底兩萬裡》、《八十天環遊地球》、《地底旅行》等。
  • 風靡了150年的海底旅行大冒險——《海底兩萬裡》
    今天簡老師要給大家分享這部關於海洋的科幻作品——《海底兩萬裡》,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長篇小說,講述了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助手康塞爾和捕魚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週遊海底的故事。林肯號企圖捕獲它,卻被怪物撞翻,艦上的人都被衝進大海裡。阿龍和兩個同伴也落入水中,在誤打誤撞爬上了一艘潛艇後,阿龍發現原來所謂的怪物,就是這艘潛艇。他們被關了幾天後,見到了《海底兩萬裡》這本小說的核心人物——尼摩艇長。
  • 七年級必讀名著《海底兩萬裡》讀後感
    《海底兩萬裡》讀後感(二)《海底兩萬裡》,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我的腦中就充滿了重重的疑惑,但讀完凡爾納《海底兩萬裡》之後,讓我對裡面人物有了了解,特別是尼摩船長。於是阿龍納斯在尼摩船長邀請下開始他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阿龍納斯及其同伴乘「鸚鵡螺」號週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北兩極海岸,遇見了許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飽覽了海底變幻無窮的奇景異觀,最終到達納威海岸。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森林打獵,「鸚鵡螺」號擱淺,進入珊瑚墓地,經過阿拉伯海底地道,地中海四十八小時。
  • 中小學必讀《海底兩萬裡》經典賞析+必考知識點
    2、《海底兩萬裡》是凡爾納的三部曲之一,其餘兩部是:第一部《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6、《海底兩萬裡》中諾第留斯號潛艇是船長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發電。7、《海底兩萬裡》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場和鯊魚展開過搏鬥,捕鯨手尼德·蘭手刃了一條兇惡的巨鯊;他們在紅海裡追捕過一條瀕於絕種的儒艮,它的肉當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名著閱讀之《海底兩萬裡》
    《海底兩萬裡》是他的幻想小說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佳作之首。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二、創作背景19世紀以後誕生的科幻小說(像《海底兩萬裡》),是歐洲工業文明崛起後特殊的文化現象之一。
  • 【墨香浸心 書香致遠】第20期 海底兩萬裡
    我們到底走到森林的邊緣了,這可能是尼摩船長的廣大領土中最美好的一處。他把森林看作是他的,他把森林的所有權歸他自己,像世界開闢的時候,最初出現的一批人霸佔所有權一樣。其實,又有誰能夠跟他爭這海底財產的所有權呢?哪有比他更大膽的開荒者,手拿著斧子,敢來這裡砍伐荊棘,開墾田地呢?
  • 寒假預習丨名著導讀專題(四)《海底兩萬裡》:海底魅影
    可見,「科幻小說之父」的美譽凡爾納當之無愧,《海底兩萬裡》也堪為科幻小說經典。《海底兩萬裡》是儒勒·凡爾納的巔峰之作,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兩部為《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神秘島》)。小說主要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週遊海底的故事。這部作品展示了人類認識海洋和駕馭海洋的決心。
  • 湘教版海洋地理第2章第1節海底形態的知識點梳理及活動解答
    海底地形我們知道,陸地上的基本地形類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作為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海底地形與陸地地形類似,也有山脈、盆地、平原、峽谷等。課本截圖今天木木老師JY就從大陸架與大陸坡、島弧與海溝、大洋盆地、洋中脊四個方面,對湘教版海洋地理第二章第一節海底形態的主要知識點進行梳理,並對課本的「活動」進行解答。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名著導讀《海底兩萬裡》(圖文+音視頻講解)
    《海底兩萬裡》是他的幻想小說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佳作之首。創作背景  19世紀以後誕生的科幻小說(像《海底兩萬裡》),是歐洲工業文明崛起後特殊的文化現象之一。人類在19世紀,全面進入以科學發明和技術革命為主導的時代後,一切關注人類未來命運的文藝題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現未來的科學技術。
  • 海底兩萬裡(第二部5-8章答案)
    他想完成了他的海底研究,也就是在海底寫完一部關於海底寶藏的書。所以他不想在此之前就離開諾第留斯號。2. 將來指的是還沒有到來的時間,現在是指當下正在度過的時間。阿龍納斯教授計劃的是在完成整個研究之後離開,計劃的是將來的事情。但是尼德·蘭卻更希望抓住現在。我認為將來和現在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如果我們為未來做一個美好的規劃的話,我們也會更好地度過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