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紀錄片《自然界大事件》無論是萬物的生長,還是季節的輪迴,地球上的一切都與太陽息息相關。從廣袤的塞倫蓋蒂平原,到寒冷的北極冰原,太陽的影響力會引發微妙的變化,繼而點燃一系列連鎖反應,促使諸多元素匯聚到一起,共同造就一場規模宏大的自然奇觀。這樣的年度大事件持續時間很短,但卻牽動著各種生物的命運。從最渺小的浮遊生物,到最龐大的鯨魚,無數動物的生存及繁衍都仰仗於這段轉瞬即逝的日子。如今地球氣候正加速改變,它們期盼的盛事是否還能如約而至。這部《自然界大事件》比《地球脈動》晚三年誕生,因此在神作光環下,同樣震撼的《自然界大事件》卻遠沒有獲得像《地球脈動》的驚人成績。儘管在豆瓣獲得了9.5的紀錄片神作成績,但不足兩千人的評分量遠低於《地球脈動》的數萬人次。有別於傳統的紀錄片套路,《自然界大事件》聚焦了「六件改變自然界的事件」:這六件自然界循環往復的事件涵蓋了全球知名的野生動物棲息地:極圈、非洲、北美、太平洋…無論是海鳥還是鯨魚都能夠在溫暖的夏季在極圈的海岸獲得生之所需。以海豹等海洋動物為食的北極熊在冰川融化後難以捕獵,大白熊很快就被餓成皮包骨。而它遠在北美的棕熊遠親反而期待夏天,因為大馬哈魚的繁殖洄遊將提供吃不完的美餐。全球所有大馬哈魚種群中僅有太平洋的大馬哈魚要經歷路程最漫長的繁殖洄遊…
沿途逆流而上還要挺身飛躍,它們的每次跳躍相當於人類飛至四樓的高度。
它們不僅要時刻面對天敵的捕食,還要重新適應淡水的生存環境。即便成功繁衍,經歷了上千公裡的大馬哈魚也無力回海,最終死在深山溪流中。相比於大馬哈魚捨命洄遊,非洲塞倫蓋蒂平原上的牛羚則如天氣預報般準確的跟雨水遷徙。
非洲的塞倫蓋蒂平原上,隨著降水季節性移動,草原也跟著遊移變換,即「草隨雨走」。百萬牛羚大軍則追隨雨水走一路吃一路,不知不覺就完成了令人驚嘆的大遷徙。不用像牛羚一樣到處跑,南非奧卡萬戈三角洲的動物們每年都會按時迎來洪水盛宴。每到雨季,雨水便匯成洪流來到奧卡萬戈三角洲,大水使得乾旱的土地瞬間變成綠油油的沼澤。你能想像原本在熱帶草原上捕獵的獅子變成落水大貓的情景麼?在奧卡萬戈就有。看多了大廠作品就會發現同樣的素材,會被BBC反覆利用在多部紀錄片當中。在《自然界大事件》中你也會看到很多熟悉的景色,但在這裡卻表達了不同的思考。無論是北極的夏天還是非洲的雨季,《自然界大事件》通過「自然物候現象」反映了萬物生靈的運作。雖然夏季的北極讓北極熊難以為繼,但卻調節了更多物種的生息繁衍。非洲的雨季雖然短暫,卻已夠所有動植物積攢熬過下個旱季的力量。科學界對這場付出生命的長距離洄遊仍無定論,但大馬哈魚的旅途卻成就了眾多奇蹟。海洋中的氮磷元素通過數量眾多大馬哈魚的屍體釋放在森林,才養育出了沿岸高聳入雲的杉樹。科學家雖然解釋不了它們的洄遊,但卻肯定的指出這片森林80%的氮磷都來自海洋。它並沒有空泛地談環保,也沒有過度專注於動物界的Drama劇情,更不是單純的風景桌面。它講述「自然之所以為自然」的道理:萬物遵循規律發揮所長,即便死如秋葉也曾燦若夏花。
夏天北冰洋冰雪的融化,使300多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和陸地暴露出來,為數百萬種動物提供了生存機會,包括白鯨、北極狐、海鳥,以及傳說中的北極獨角獸--獨角鯨。對於北極熊來說,冰雪的融化使他們的生存環境變得惡劣。為什麼呢?它們如何生存下去呢?一隻母北極熊和它的幼子展開它們首次冰河之旅,尋找它們最愛的獵物--海豹。這是一次關乎到它們生存的旅行,但是對於這些幼子來說,也是一種嬉戲。但冰的融化使它們尋找獵物變得更為艱辛,並且威脅到它們的生存。在一次獨特的空中拍攝中,首次記錄了獨角鯨的遷徙,它們獨角般的長牙清晰可見。它們的遷徙之旅危險重重,因為它們要越過巨大的冰縫。如果位於它們上方的冰塊融化,它們將面臨死亡的可能。
在北美,每年都有大批灰熊的生存都依賴於一個壯觀的自然現象--生活於太平洋的幾百萬鮭魚都會重返它們的誕生之地--山間小溪。這些鮭魚長途跋涉幾千公裡來到這些山間小溪繁衍,然後死去。鮭魚的遷徙旅途不僅為灰熊,還為殺人鯨、狼、禿頭鷹甚至整個森林提供食物和養料。但一個關鍵問題是,這些鮭魚會準時到達為飢餓的灰熊奉上一份大餐嗎?每年超過一百萬牛羚和斑馬進入到塞倫蓋蒂草原,使得這個草原成為捕食動物的天堂。但如果這些羚羊和斑馬離開草原再次遷徙,會對草原上的捕食動物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在本集裡,我們探訪了一個獅子家庭,探尋它們在羚羊和斑馬遷徙之前,是如何尋找食物和生存的。每年冬天,在南非東海岸,被稱為"威武之師"的海豚、鯊魚、鯨魚、海豹和鰹鳥追捕數十億沙丁魚,同時最壯觀的景象也在這裡呈現。在奧卡萬戈爆發的大洪水,將4000平方英裡的乾旱平原變成一個美麗的溼地。一頭母象帶著它們的家庭長途跋涉,穿過嚴酷的卡拉哈裡沙漠向溼地邁進。沿途向死寂的池塘截取淡水,同時又要面臨飢餓獅子的威脅。每年夏天,阿拉斯加沿岸的各種動植物瘋狂繁殖,為海裡動物駝背鯨、海獅、殺人鯨提供食物。動植物的迅速繁殖,讓該海域成為營養最豐富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