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紡服職院:推動草木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2020-12-22 中國教育新聞網

近日,在第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寧波)重大需求評審答辯會上,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染整技術研究所所長夏建明教授領銜的科研創新團隊,通過「揭榜比拼」方式,一舉奪得「纖維素針織面料草木染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重點需求)項目的「最佳解決方案獎」,與寧波廣源紡織品有限公司籤訂了總投資1500萬元的科技合作協議。這標誌著該科研創新團隊研究的植物染料提取與染色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一舉奪魁的「最佳方案」背後是校企雙方堅持十多年的科研探索。

校企合作10餘年 開展技術研發

浙紡服職院染整技術研究所拿下的這個項目全稱為「纖維素針織面料草木染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這項技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相比於化學染劑,草木染的優勢顯而易見,綠色、環保、健康。它的局限性在於要滿足工業化生產所需要的工藝技術需要通過科研形成完整的技術體系,而且存在色譜少、色牢度低等問題。

草木染產業化技術難題是紡織服裝行業及科研院所面臨的共同難題,要想突破關鍵技術,需要高校、企業、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寧波廣源紡織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成立之初,做的也是傳統的染整加工。隨著印染行業的轉型升級,高汙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印染企業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廣源公司董事長傅紅平根據核心優勢,向產業鏈上遊延伸,從單一的印染加工,發展成健康時尚面料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品牌運營於一體的現代紡織科技企業。

這其中,傅紅平最看重、投入精力最大的就是植物印染。從2009年開始,廣源就聯合浙紡服職院等高校就開始了這項研究。

致力於健康、環保,開發9大色系

植物印染要解決的是產業化問題,而產業化是工藝技術標準的問題。

浙紡服職院染指技術研究所所長夏建明已在這個領域深耕30多年,是從工廠走出來的技術專家,他在實驗室裡鑽研的,也是「廣源」董事長傅紅平關心的問題。

「草木染技術是個系統工程,前期植物染料的來源和選擇,中間有植物染料的提取,染色工藝,色譜拓展,色牢度等等,後面還有技術認證,推廣應用的問題。」夏建明說,每個階段都要突破重重困境。

「廣源」每年拿出7%左右的年銷售額投入研發。「一個成熟的技術工藝,是用實驗數據反覆論證找到的最優解。比如梔子是搗碎放入水中加熱提取色素,還是整顆放進去,哪個效率更高。加熱時水溫到多少度,持續多長時間,這些都是在實驗室一點點摳出來。」曾參與草木染技術研發的廣源技術團隊工作人員邢如康畢業於浙紡服職院,從學校到工廠,他一直致力於鑽研草木染技術。

經過10多年的研究,廣源的草木染技術逐步成熟,從梔子、茜草、咖啡等植物中提取天然色素,已經擁有黃、紅、藍、紫、灰、棕、咖、黑、綠9大色系。

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並實施。夏建明和傅紅平敏銳地覺察到,健康、環保是紡織行業的一大趨勢。在植物染產業化萌動階段,廣源創立了「原真」品牌,秉持「健康、環保、舒適」的理念,為消費者提供高檔家居服、床品、嬰童用品等。

攻克技術難關 推廣應用領域

「近三年國內草木染的市場將達到5個億,未來還會增加。」這是夏建明在2018—2019年走訪廣州、福建的紡織企業和上海的外貿公司後,得出的結論。

近年來,T臺、新品發布會上也反映了市場風向,大熱的莫蘭迪色,也扣合了植物印染。「植物印染更柔和,更耐看。」傅紅平說,「投入1500萬元開展草木染關鍵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我們是充滿信心的。」

「色譜要增加,在色牢度上還要突破技術瓶頸,另外不僅要做草木染,還要做草木染印花。隨著草木染產業化技術越來越成熟,它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不僅是家居服裝、床品、還有軟裝、醫療用品,都可以運用這種健康環保的工藝技術。」夏建明談到未來時躊躇滿志。

此次夏建明帶領的科研創新團隊一舉奪得 「最佳解決方案獎」,對校企雙方的科研團隊來說,是一種激勵,也是再次吹響攻克技術難關的號角。該項目的落地以及關鍵技術的突破,將會推動「廣源」的草木染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王國海)

作者:史望穎 王國海

相關焦點

  • 展學子才華 釋職業夢想 浙紡服院第六屆「融+」時尚周首秀拉開時尚...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鄭衛東介紹說:「『融+』,是浙紡服院開放辦學的態度,也是社會對學校開放辦學的期待,它寓意著產業與教育相融、地方與學校相融、行業與學校相融、企業與學校相融浙紡服院與寧波這座紡織服裝名城共同成長,城市成就一所學校,學校唯有更加努力來回報這座城市,浙紡服院要努力成長為服務時尚紡織服裝行業最深入、最精準的行業特色高職院校。」
  • 2020浙企中科行(北京站)科技創新合作對接活動在京舉行
    12月16-17日,2020浙企中科行(北京站)科技創新合作對接活動在京舉行,30多位來自浙江省、市科技主管部門,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此次對接活動。  浙江省科技廳合作處負責人在16日上午舉行的啟動儀式上表示:此次浙企中科行(北京站)科技創新合作對接活動,既是中科院科研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推介中科院科技成果的一次盛會。
  • 武漢科技大學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獲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
    近日,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武漢科技大學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祝洪喜、鄧承繼團隊的「天然鎂橄欖石高效利用關鍵技術及工業應用」項目榮獲科技創新一等獎,這是武漢科技大學首次榮獲該獎項一等獎。
  • 浙礦股份:全面推動產品結構升級 著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公司以「高效智能化專用設備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和「院士專家工作站」為依託,先後承擔了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化示範項目、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浙江省雲工程與雲服務項目等工作,成功開發了RC系列單缸液壓滾動軸承圓錐破碎機、MRC系列多缸液壓滾動軸承圓錐破碎機、CJ系列顎式破碎機、CH-PL系列立軸式衝擊破碎機等多個系列新產品,
  • 浙報關注|三大頂級盛會聯袂來襲 國際紡都再掀發展浪潮
    浙報關注|三大頂級盛會聯袂來襲 國際紡都再掀發展浪潮 2020-10-24 07:29:34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每日一星丨四代核電推動者張國華:一定要實現高溫氣冷堆技術產業化
    搭橋:讓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從2004年起,張國華便推動中核能源開展科技研發工作。他親自帶領團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疏通科研渠道,搭建科研組織架構與體系,整合科研人才,梳理科研任務。另一方面,他推動領導班子深入研究,提出「利用等待期,專心做科研、專心做優化」的思路,並迅速組織制定了具體的科研項目攻關計劃、技術優化計劃等。這一系列措施既穩定了軍心,又鍛鍊了隊伍,同時為項目的後續開工奠定了技術基礎。
  • 暑期兒童草木染手作課
    兒童草木染手作課程我們只傳授方法,不幹涉孩子的思想充分鍛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激發孩子藝術的天賦、學習力暑期,讓孩子參加一個不一樣的興趣培養班藍染、草木染、刺子繡、縫紉.讓我們在捆綑紮扎、染染掛掛、敲敲打打、縫縫畫畫中創造它們!
  • 長鴻高科(605008):推動我國TPES產業化進程
    隨著我國經驗技術的不斷積累和突破,生產工藝的日益完善,我國TPES 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氫化TPES技術日益成熟,現已基本實現TPES 中的SBS、SIS、SEBS 的產業化,SEPS的產業化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 2020浙企中科行(北京)科技創新合作對接活動在京舉行 
    12月16-17日,2020浙企中科行(北京)科技創新合作對接活動在京舉行,來自浙江科技主管部門、高校院所和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參加活動。   自1995年浙江省與中科院籤署科技合作協議以來,省院合作的形式和內容不斷創新,從項目合作、人才引進,到載體建設、實施產業化項目,雙方合作的機制不斷完善、領域不斷拓展、成效日益凸顯。今年,新一輪的省院戰略合作協議續籤完成,未來浙江與中科院的科技合作渠道會更加深入、更加廣闊。
  • 廣東職院與高明區人民政府、高明區重點企業籤訂政校企合作協議
    活動現場深化政校企合作共謀發展新篇章2019年2月,國務院頒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要求要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完成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
  • 迪麗熱巴成高定女王的殺手鐧之一:草木染的久遠工藝和深邃含義
    比如《暖暖請多指教》裡的緙絲工藝,《你和我的傾城時光》裡的漢繡,還有這裡的草木染。劇中,古鎮採風,遇上草木染。正因為草木染,給了周放無數靈感。她為客人做的第一件「高定」就是用了草木染工藝。因為這個客人得了重病,她的禮服不光要美麗,更要舒適,還要有自己的故事。草木染,這個像詩一樣的名字,除了自身的久遠工藝,其中的深邃含義,更值得慢慢體會。
  • 宜春推動農業產業化「升級版2.0」
    近年來,宜春市立足實際,陸續出臺相關惠農惠企政策,持續做大做強糧食、油茶、中藥材等優勢產業,著力培育和扶持水產加工、果蔬等短板產業,推動形成農業產業化「升級版2.0」。「從沒想過自己能成為一名養殖技術骨幹,能有現在的好生活,這離不開政府的扶持,也離不開公司的幫助。」
  • 資陽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
    ● 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創新發展,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創新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實施「企業上雲」行動計劃,推動建設智能工廠、數位化車間。數字經濟是產業發展的未來,數位技術是經濟騰飛的翅膀。只有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才能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 產教綜合 打通光電子晶片產業化「最後一公裡」
    原標題:產教綜合 打通光電子晶片產業化「最後一公裡」   以信息技術和製造業融合創新為主要特徵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將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但總體來說,與發達國家還存在明顯差距,特別是在測試和封裝方面,成為制約光電子晶片產業化的「最後一公裡」。   上海交大-平湖智能光電研究院封裝測試平臺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深入踐行產教融合,上海交通大學和平湖市人民政府合作,於2019年3月共建成立了上海交大-平湖智能光電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
  • 專訪 歲時記:向自然借色,展現草木染應有的時代美
    對於大眾而言,草木染既陌生又熟悉,我們熟知它是某種傳統,但又無法講明它到底是怎樣的一件事。唯一能夠肯定的是,這種技藝早已遠離當下的日常生活。「歲時記」是果庫君曾採訪過的青葵街工作室運營的另一個品牌,專注於草木染製品。桔子和凌燕兩人還是雜誌社同事的時候,曾製作過一期草木染專題,以此為契機,開始了對這門傳統技藝的探索。
  • 觀察︱把握時代脈絡 直擊社會熱點 浙產劇從高原走向高峰
    日前,第32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揭曉,浙產劇《外交風雲》《急診科醫生》獲得優秀電視劇獎。而在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選中,浙產劇《都挺好》《長安十二時辰》獲得了國際傳播獎。近年來,我省電視劇產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時間節點,創作生產了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優秀電視劇,不僅品質得到權威認可,還受到許多觀眾喜愛。當前,浙產劇正在形成從「高原」走向「高峰」的可喜局面。
  • 歓囍手作--當絲毛邂逅草木染 這個寒冬最溫暖輕柔的美
    植物染料於中國,遠在周朝開始就有歷史記載設有管理染色的官職-染草之官-又稱染人自古至今草木染都只是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樹木、莖、葉、果實、種子等等萃取染料有別於化學染料在外人看來草木染表面上是植物與織物的秘色而在匠人看來草木染是自然與天地萬物之間的和諧藝術取材山川大地,時間、氣候、地域各種因素萃取的染液呈現不同色澤
  • 量子科技產業化:「無人區」裡「加速跑」
    新華社合肥10月22日電題:量子科技產業化:「無人區」裡「加速跑」  記者徐海濤、汪奧娜、馬姝瑞  最有知名度的是量子通信,最有想像力的是量子計算,最有可能先實用化的是量子測量……記者近日在我國量子產業的重要聚集地安徽合肥採訪獲悉,在這片產業「無人區」裡,一批中國企業正與國外企業站在同一起點,為擁抱產業化浪潮加速
  •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許昌)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揭牌
    10月20日,記者從許昌市政府獲悉,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許昌)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日前揭牌,致力於提升許昌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研發創新能力,推動黃河鯤鵬產業發展。據悉,該聯合實驗室採取院地合作共建模式,發揮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人工智慧團隊在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視覺等領域的人才技術優勢,以黃河鯤鵬伺服器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為主要方向,並對許昌黃河鯤鵬產業在適配開發中的關鍵環節提供技術諮詢服務和外部資源對接,打造國內領先的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新型研發機構,推動技術成果在許昌轉化和應用,促進許昌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高端化、產業化、規模化集聚發展。
  • 佛山成立病原微生物研究院,布局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
    以研究院為依託,佛山提出加快布局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加快生物安全治理體系建設,提升生物安全防控能力,推動生物醫藥創新及轉化。建設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並非所有實驗室都能承擔高致病性病原體,包括新冠肺炎病毒的檢測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