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楊福東、楊振中、朱加、陳箴……這16個藝術家在畫廊和藝博會的個展特別推薦

2021-02-07 藝術新聞中文版


上海藝術季期間,多家畫廊推出了以藝術家新作為主的個展。作為藝術界的中堅力量,楊福東、楊振中在此期間帶來了近期力作。在最新的畫廊展裡,還可以看到目前無法到達上海的英國朱利安·奧培(Julian Opie)和身居倫敦的中國藝術家朱加的個展,以及年輕一代藝術家于吉、陳哲、許哲瑜充滿活力的新作。


Art021藝博會上也推出了多個中國藝術家個展,已故中國旅法藝術家陳箴、新興力量賈藹力和上海藝術家秦一峰的作品都有所展現。


在隔離成為新的常態之際,藝術創作的在地性、藝術家展覽的本地化更加明顯。以下是來自《藝術新聞/中文版》的本年度上海藝術季期間,畫廊與藝博會上的藝術家個展特別推薦。

香格納畫廊(西岸)

11月8日-2021年1月24日

「無限的山峰」,意在山中眺望遠方綿延不絕的雲海和彼岸。以此作為展覽的主題,藝術家從古代繪畫中擷取多種歷史背景下的人物和敘事,並以「繪畫式電影」作為主要的表現方式,表現其中的「意」與「像」之間的關聯,此次展出作品也與兩層建築主體有機結合。以東方古典意蘊和先鋒移動影像觀念而聞名的楊福東在近年的創作中更關注影像創作本身的意義,觀看的邊界和媒介的敘事關係。楊福東,《無限的山峰》,2020年,圖片來源:TANC此次展覽聚焦作品《無限的山峰》,通過繪畫、裝置、影像等方式聚焦來自東方文化中的羅漢形象,繪畫上的投影若隱若現,為實體繪畫蒙上一層模糊而虛擬的薄紗。以中國美學思想的「意會」為核心,藝術家從歷史的維度和剖面再度深造、探索精神生活的本質。在仁廬展出的楊振中個展「現形」聚焦藝術家近期與仁廬的合作,運用最新機器人雕刻技術所創作的最新雕塑裝置和影像作品。「現形」中的作品包括在福建崇武地區製作的石雕以及藝術家在地拍攝的基於石雕工人形象創作的短片,石材被雕刻成鎖鏈纏繞和勾連的造型,這些鎖鏈並不是後期加工的,而是從整體石料中切割打磨而成。拒絕讓作品以程序化的方式自動完成,藝術家有意地打斷工作流程,使石雕不斷被重新塑造,人類介入的重要性也在此被強調。

現代藝術基地 Modern Art Base

11月11日-12月7日

由《Art Review》、《LEAP》主編馬克·萊珀特(Mark Rappolt)策展的朱加個展「遠方的回聲」將聚焦跨越藝術家創作生涯的作品。作為中國最早的錄像藝術實踐者之一,朱加在1991年之後開始更多使用鏡頭語言來進行藝術嘗試,以《他們倆有過性關係?》和《我的房間》等帶有觀念藝術傾向的討論和實踐作品在當時對於媒介的實驗性和有強烈思辨色彩而受到關注。此次展覽展出了藝術家1993年創作的影像作品《談話》和1994年所創作的《我的空間》,他自己充當「道具」,扮演濃妝豔抹、服飾呆板的男子,坐在家居樣板間中,充斥著整個空間的展品標籤提示空間本身的商業性。展覽中不乏藝術家在搬至倫敦之後的繪畫作品《倫敦你好-之二》,以他者視角畫出異鄉的孤獨。BANK畫廊呈現藝術家陳哲在畫廊的第二次個展「你仍然知道的事」,以持續的個人體驗為主線,此次展覽囊括早期的攝影作品和近期的綜合媒介,通過研究型的創作來思考人類存在的普遍境遇,聚焦一段時間框架下的集體歷史和個人命運。在這些新作中,藝術家受到醫學、文學和巫術的啟發,把她早期作品中對肉體的關注和神秘主義相結合,發問人類在地球歷史中的位置,為此,她提出兩幅人類地圖,作為她對時間和命運的看法以及展覽結構的詮釋。近兩年來,陳哲以黃昏為母題,在長期項目《向晚六章》裡闡釋她對於視覺和語言交匯處的界限的探索。聯華公寓的展覽空間是一處居民住宅,「Forager」因藝術家的要求保留英文作為展覽名,「房間」與「住客」的情感聯結將在一系列雕塑中被緩緩道來。此次個展聚焦于吉近期創作的全新作品,以她為UCCA《疫年食志》所寫的第六則食譜《半皮半肉》為起點作為創作脈絡。于吉近期的作品多是基於特定場域和空間的地理考察後而展開的,她專注於以移動時間和空間的方式進行工作。這是繼2016年《沒有來自家的信息》之後,許哲瑜在Vanguard畫廊舉辦的第二次個展。在此次展覽中呈現許哲瑜的最新創作,《一隻綠頭鴨的不尋常死亡》和《編號314》共同組成的影像組合雖沒有文本敘述,但同樣影射生命和死亡的相關話題。以一隻死去的實驗兔作為該系列作品的切入點,試圖在身體與模型之間思考身體和生命是如何成為構建知識體系的一部分,進而探索死亡與影像技術之間的關係。藝術家也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室遊戲,以及生物數位保存的機器拍攝了此次展覽的作品。失去生命的實驗兔在人類的操縱下似乎重現生命,畫面中兒童手持鏡子,不斷提示真實與虛擬之間的轉換。

上海賽森藝術空間

11月10日—2021年1月10日

藝術家薛峰最新個展在上海賽森藝術空間開幕,這個名為「高山、平原、大海」的展覽由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凱倫·史密斯(Karen Smith)策劃,以一組大型繪畫裝置和10幅作品組成,重點呈現藝術家近期創作。名為《造城記》的裝置是一組可重組、可移動的屏風所勾勒出的一片綿延山景,他們以遞進的形式充滿展廳入口,觀眾需要穿梭其中才能進入展廳,這也是藝術家精心設計的觀展路徑。從薛峰十餘年的創作歷程中不難看出他的繪畫經歷從自然風景中尋覓內部空間,拓展到內部與外部空間的置換,再到表現主義所侵入的具象靜物,人物和觀光地。自藝術家移居深圳後,他開始表現出了抽離地方特徵的現象,身處珠江三角洲和東南亞複雜多變的地緣政治環境中,環境所帶來的對世界形態的構想亦有所改變,這也使藝術家在創作思考中完成了從「地」到「域」的轉變。艾可畫廊此次將呈現王一個展《當明有暗,當暗有明》,展出其近三年來的繪畫及裝置作品。本次展覽中,王一在開闊的無柱場域內圍繞幾何結構、顏色系統和各類材料,構建視覺與觀念的轉化。以繪畫和裝置作品呈現關於秩序與隨機、穩定與危險、個體與群體、瞬間和永恆等範疇中,看似矛盾而又共存的狀態。展覽標題是對當下環境中複雜共存的呼應——「當明有暗,當暗有明;口說如啞,眼見如盲」。王一認為明暗和顏色並非獨立存在,只有在並峙的關係中才得以顯現。王一的藝術創作是新一代中國抽象藝術家的典型之一,他們中的許多人選擇了在創作中放棄任何對政治或社會的明顯評論。

裡森畫廊 (琥珀大樓)

11月7日-2021年2月27日

裡森畫廊此次將呈現英國著名藝術家朱利安·奧培2020年的七件新作,包括三件人群肖像、三件獨立雕塑以及一件屏幕循環動畫作品。奧培對當代藝術卓有貢獻,擁有非常高的國際知名度,其作品受到廣告牌、現代舞、古典肖像和雕塑等多種元素的影響。其作品中的一個核心主題是人物肖像,其筆下人物或孤身一人,或置身擁擠城市,奔跑、行走、舞蹈、擺姿。這些在世界各地主要城市的公關空間耳熟能詳的形象,反映了藝術家自身對探索表徵的本質以及感知理解方式的專注。這次展出的新作汲取了城市景觀中無處不在的圖像,為日常生活語彙注入新的活力。在燈箱作品《5月2日的老街》和《6月1日的老街》中,可以看到藝術家大膽的色彩和徹底簡化的形式,白色、黃色和黑色的輪廓與充滿活力的橙色和藍色背景相映成趣。一旁的《8月1日的老街》則展現了較為寧靜的調色板的多種色彩。同期,奧培參展的2020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正在展出,其委約新作也在浦東陸家嘴濱江中心揭幕。

貝浩登畫廊(琥珀大樓)

11月10日-2021年1月16日

貝浩登畫廊宣布此次將呈現紐約藝術家喬希·斯博林個展「樂境」。這是喬希·斯博林由貝浩登代理以來的第六次畫廊展覽,也是藝術家首度登錄中國。斯博林從二十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極簡主義繪畫語言中汲取養分,主要圍繞造型畫布(shaped canvases)展開實踐。藝術家精心製作複雜的膠合板,畫布伸展其上,隨後開始一系列標誌性的色彩創作。在對立體感的塑造過程中,斯博林模糊了繪畫與雕塑、圖像與物體之間的界限。從設計史到藝術史,藝術家挖掘廣泛的資源,培育出獨特的視覺語彙,並以其突出的表現力與不可抑止的能量著稱,該展覽也是斯博林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展覽。「波浪線」、「複合體」和「雙重氣泡」是在這系列創作中反覆出現的形狀。藝術家特意為在此次展覽中引入新的視覺表達主題,即與上世紀中期美國抽象表現主義運動的審美相關聯。此外,他首次採用了圓形曼陀羅式的排列布局方式。

洛朗·格拉索(Laurent Grasso):

                                     未來植物集

貝浩登畫廊(琥珀大樓)

11月10日-2021年1月16日

法國著名藝術家洛朗·格拉索(Laurent Grasso)的實踐涵蓋影像、繪畫、雕塑與公共裝置,藝術關涉異質時間性、地理學和超自然現象。在過去幾年中,藝術家和他的工作室以達爾文和《物種起源》為研究起點,開始審視生物的進化、突變和轉化,且梳理人類對自然的改造行為和自然與文化世界之間的交織關聯。此次貝浩登展出的全新系列「未來植物標本」遵照十九世紀植物標本學而創作,形狀是基於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後藝術家對變異的花朵的觀察。洛朗·格拉索受法國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邀請進行委託創作的作品計劃於博物館大型展覽「世界起源:19世紀的自然發明」(The Origins ofthe World:The Invention of Nature in 19th Century)開幕之際展出。圍繞同一主題創作的兩組平行項目將分別在上海和巴黎進行對話。上海大田秀則畫廊此次將呈現工作生活於倫敦的畫家瑪麗亞·法拉的個展「春天」,本次展覽將展出十一幅新繪畫。這將是法拉在大田秀則畫廊的第三次展覽,同時也是其在上海空間的首個展覽。瑪麗亞·法拉出生於菲律賓,成長於日本下關市,之後又搬去了英國,她的繪畫以連結了東方(漫畫、書法)和西方(油畫、亞麻布的運用)的繪畫語言得到盛譽。憑藉對色彩的敏銳直覺和生動的構圖,法拉描繪了她日常生活的場景,或延伸至從菲律賓壯麗湖區到倫敦街頭商店櫥窗的記憶片段。這些捕捉到的瞬間是具體的,但同時又是難以捉摸的,喚起了對漂浮和擴展世界的感覺。法拉不斷探索東西方連結的同時,又關注如何在實際繪畫中將東方對色彩的感覺轉化為油畫,並使其轉變得更為細微和組織化。 

常青畫廊此次將在藝博會上呈現「陳箴個展」,展出其九十至2000年代期間多件重要作品。其中除了藝術家用於闡述其創作的習作和草圖之外,包括《水晶體內景觀》、《祭壇-紅色,白色,黑色》、《輕重/重量》三件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裝置作品。其作品《重量》於1991年為陳箴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ENSBA)舉辦的首次國際個展而創作。在這件作品中,陳箴將中國表意文字雕刻在石頭上,呈現出書法銘文的美感。

陳箴,《祭壇 - 紅色、白色、黑色》,1993年,圖片來源:常青畫廊

陳箴生前是一位視覺藝術家,其於1990年代早期創作的作品通常呈現多文化對話的烏託邦景象,詩意的景觀中充滿非同尋常的材料間的關聯與混合。在此,東方傳統和西方美學語彙構成全新的關聯。高古軒此次將展出賈藹力一系列全新作品。賈藹力現於北京定居及從事創作,其作品目前於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的群展「綿延:變動中的中國藝術」裡展出,近期的個展及群展包括日本東京森美術館「宇宙與藝術」(2016年)、西班牙馬拉加當代藝術中心「賈藹力」(2017年)及上海西岸美術館「靜默長假」(2020年)。賈藹力的作品在風景畫、肖像畫、幻想和抽象之間切換,創作了史詩般的場面,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挑戰藝術史的假設。在他的新系列作品中,賈藹力描繪了世界各地的山脈,它們分布在中國和瑞士等地。日常情景、人物肖像、異常幻想、抽象形態在其作品中交錯混融,以此反觀社會的現代化劇變,同時也在探索與追問人類自身存在的境況。此次繪畫系列中的一幅重要作品將作為特別的裝置呈現於畫廊展位。白立方此次將呈現上海藝術家秦一峰個展「負影」,以作為他2019年9月在香港白立方個展「負讀·讀負」的延續。此次在白立方展位,秦一峰還將展示全新系列負片圖像作品,加入了藝術家的繪畫手法,通過壓縮物性到二維平面,並融合到無光影的灰色中,以繁複的創作過程,呈現極致的美感。從負片的閱讀與篩選的過程、選定的負片、到負片列印輸出所獲得的圖像,秦一峰把這些環節稱之為「三位一體」。作為一套完整的觀念呈現,它們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展示了「負讀」 創作的精神之旅。在「負讀·讀負」的展覽中,「三位一體」的概念第一次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完整呈現,現場還有仿製明式素工家具形制的燈箱桌,專門讓觀眾閱讀負片。此次展覽是對於藝術家近10年來創作的詮釋。

此次Art021藝博會中,軒尼詩百樂廷皇禧的展位將攜手丁乙,展出一系列藝術家的最新作品,在不斷探索和描繪光感以及力度的可能性中,折射出他的宇宙觀以及自我意識。早在丁乙1986年到1990年,丁乙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時,他就開始了「十示」系列的創作,至今已有30逾年,橫縱相交的線條和繁複的「十示」符號也成為藝術家作品中主要的視覺主體。目前丁乙的大型個展「十字體」仍在重慶龍美術館舉辦,該展覽梳理了藝術家自1980年代中後期以來的創作體系,也深入呈現了他在創作中不斷嘗試新手法、多維度地使「十字」從一個基本符號演變成表達體系的過程。




主編 葉瀅

責任編輯 孟憲暉、童亞琦、林佳珣

版式設計 詹靜怡

出品 《藝術新聞/中文版》




相關焦點

  • 藝博會 I 瑪麗安 · 古德曼畫廊在巴塞爾
    主展區展位:Hall2 / B16 預展:2017年6月13日-14日展期:2017年6月15日-18日瑪麗安 · 古德曼畫廊很榮幸今年將參加第48屆巴塞爾藝博會。自1970年的第一屆起,瑪麗安 · 古德曼女士便從未缺席這場國際藝術界的盛事。此次畫廊將帶來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在我們展位的各件精彩作品之中,馬塞爾 · 布達埃爾(Marcel Broodthaers,1924-1976)的一件重要歷史創作《手提箱 毒蛇》將作為重頭戲(1974)。40歲是他人生的創作轉折點,此前一直是詩人的他,從這一年起卻轉向了視覺藝術。
  • 【燃點藝術家檔案】楊福東個展「彩色天空:新女性 II」
    故事發生在短暫地統一了天下的秦朝,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胡亥在大驚之下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判斷力。楊福東二零一一年關於歷史性歧義的影像作品「夜將」中就出現了鹿和馬,如今它們又在他的新影像裝置作品中再次現身。
  • 2019畫廊調查報告一:畫廊籤約了哪些藝術家?
    ——謝慕,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APP總編輯五年前,基於這對中國當代藝術品一級市場數據的深度挖掘,我們跟蹤了北京、香港、上海、廣州、成都等國內重點城市的藝博會及藝術季,記錄每一季藝博會的銷售情況,五年共計約40餘份各大藝博會銷售全記錄。與此同時,我們亦重磅推出【雅昌月度畫廊影響力榜單】,平均每月全國範圍內有8家畫廊進入到榜單中。
  • 藝術指數 | 2015-2020年藝博會最熱賣藝術家TOP10榜單
    2020年,在這個既是挑戰,又是機遇的時間,雅昌藝術網及藝術頭條特別梳理了五年來全球藝博會好賣的藝術家TOP10榜單,該TOP10榜單基於目前博覽會公開的銷售數據,以單個藝術家5年來在藝博會上取得的銷售總成績作為參考進行排序。此榜單以「中國藝術家」和「國際藝術家」兩個版塊,分別提供20位中外藝術家的兩個TOP10榜單。通過數據的梳理,期待可以反映出近5年來藝術市場的一個變化趨勢。
  • 下周的上海:藝博會,展覽扎堆,你準備好了嗎?
    在這充滿不確定性和挑戰的一年,本屆博覽會依然將匯聚來自 17 個國家、 42 個城市的 104 家頂尖畫廊參展,融合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呈現國內外知名及新晉藝術家的當代藝術佳作。在眾多參展畫廊中,超過 60% 的畫廊來自歐洲、北美、東亞及中東等海外市場,將近 80% 的畫廊在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設有展覽空間。
  • 計劃外的藝博會為香港注入新的活力嗎?
    白石畫廊:這是我們今年參加的第三個藝博會,年初還參加了臺北當代以及紐約軍械庫藝博會。周綠雲 《宇宙是吾心》 紙上彩墨 13x17cm 2007漢雅軒為這次展覽準備了兩個多月,展品數量是參展畫廊中最多,以沙龍形式展示藝術家不同時期的佳作。周綠雲從傳統出發,以女性獨特的視角介入「新水墨」發展進程,其作品體現療愈的力量,在這時期展出特別美好。
  • 2018獨角獸藝博會72位青年新銳藝術家及作品
    »2018獨角獸藝博會(阿那亞)藝博會現場業界首創108個藝術家小個展同期開展,同時涉及雕塑、觀念攝影、國際藝術家版畫及藝術衍生品等4個主題群展,另外公共藝術板塊有十餘件超大規格藝術名家公共雕塑及裝置與阿那亞的蔚藍海岸、建築大師們的網紅建築以及社區公共空間交相輝映!
  • 章子怡蔡康永和10萬藝術粉湧入兩大藝博會,藝術夢走進上海現實
    10餘萬人次的參與,成為上海這一場藝術狂歡的根基。「全世界藝術圈就這麼一群人,到處都看得到他們。」美國藝術評論家肯尼·柴契爾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這樣說。他所說的這些人,與觀眾一起,都出現在上海兩個藝博會的VIP預展和公眾開放日中。
  • 藝博會從哪入手?這8位突然躥紅的藝術家,可重點關注
    原創 劉震風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拍賣29#藝術101上海秋季藝術周正在火熱進行中,除了跑斷腿觀看眼花繚亂的展覽,相信不少本土藝術愛好者和藏家對於即將到來的兩場重頭戲——西岸藝博會和ART021都做好了各種準備和購藏攻略。
  • 2018獨角獸藝博會36位資深藝術家及作品
    »2018獨角獸藝博會(阿那亞)藝博會現場業界首創108個藝術家小個展同期開展,同時涉及雕塑、觀念攝影、國際藝術家版畫及藝術衍生品等4個主題群展,另外公共藝術板塊有十餘件超大規格藝術名家公共雕塑及裝置與阿那亞的蔚藍海岸
  • 2016上海藝博會參展藝術家介紹——迪修·薩西尼(巴西)
    2016上海藝博會參展商——筠楷國際文化藝術,將在本屆盛會上推出巴西藝術家迪修·薩西尼的作品。迪修.薩西尼(1953- )出生於聖保羅,就讀於St.Paul美術學院(FACULDADE BELAS ARTES DE SAO PAULO),視覺藝術專業,並有用雕刻學士學位於1974年畢業。
  • 雅昌月度(2020年1月)畫廊影響力榜單
    雖然農曆春節在1月份,但在春節前,國內畫廊行業依舊沒有停下腳步,全國各地依舊有不少好展覽開幕。尤其是在臺灣、香港地區。1月份中下旬舉辦的臺北當代,也許會是今年春季唯一成功舉辦的藝博會,這屆藝博會為沉寂已久的臺灣藝術市場重新迎來了不錯的聲譽。據了解,不少畫廊都對銷售表示滿意,大未來林舍畫廊的銷售成績達到了千萬級別,畫廊負責人用「非常好」來形容此次銷售。
  • 常青畫廊主題線上展廳 II ——「韌力(RESILIENCE)」
    韌力作為我們的情感力量之一,它衡量了我們會以何等的意願和能力來克服障礙並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韌力也可被稱作「彈性」或者「復原力」,身體在受過度緊張的壓力下,變形後恢復其大小和形狀的能力。為呼應此次主題,並銘記這一可貴的品質,我們精選了一系列畫廊代理藝術家的特別創作,這些作品並於畫廊官方中文網獨家呈現。
  • 2019影響中國畫廊行業的年度十大事件:新起點,新機遇
    同時,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當代藝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等同城的多場展覽亦在進行中。分布於大安區和內湖區的多家本土畫廊也推出各自的重要展覽,在2019年伊始,將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於臺北。2019首屆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現場臺灣是亞洲博覽會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從1994年臺北藝博會創辦以來,至今已經有將近30年的歷史。
  • 沈瑋 | 倫敦 FLOWERS畫廊個展
    沈瑋以攝影、錄像、繪畫等多種形式,一直在以自拍像和風景等作品,來持續探索身份、記憶和性等主題。5月2日,也就是今天,弗勞爾斯畫廊將在畫廊的倫敦空間,為沈瑋舉辦在其在英國的首次個展。這次展覽將中國文化的內涵與藝術家個人的自我發現過程聯繫起來,集中展出沈瑋自2009年以來的攝影及視頻作品。
  • 首屆廣州當代藝博會圓滿落幕 參展畫廊暢談「初體驗」
    藝博會藏家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截至本屆當代藝博會結束,多家參展畫廊給出了高度評價。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相關負責人趙軼表示,廣州當代藝博會從展牆搭建到燈光設計,沒有出現過任何紕漏,這讓我們感受到了主辦方的專業和用心。
  • 本土畫廊唱主角,大師之作齊亮相!2020上海藝博會回歸夢開始的地方
    在這裡,一大批畫廊機構和上海藝博會一同成長。圖說:根據蒙德裡安作品創作的藝術裝置現當代藝術、經典永恆、傳統水墨、紫砂陶瓷、藝術生活美學、潮流藝術六大版塊演繹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本土畫廊在上海藝博會中唱「主角」。
  • 2017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明日開幕,豪瑟沃斯精選展品預覽 | H&W藝博會
    ,其中包括將在美國館舉辦個展的馬克·布拉德福特和代表英國的菲莉達·巴洛,而菲利普·加斯頓在威尼斯研究院美術館的個展也將與雙年展同期舉辦。畫廊精心策劃的展位將為每位藝術家專門開闢獨立的展示空間。 畫廊展位將展示馬克·布拉德福特最新創作的繪畫作品。現居洛杉磯的布拉德福特以大幅且多層次的拼貼繪畫而著名,創作複雜神秘。他擅長將社會動蕩與政治力量的影響,融入到自己嚴謹的創作理念之中,並在每幅作品中完美地呈現。
  • 日本藝術家岡本信治郎個展在東京畫廊+BTAP展出
    8月15日,日本藝術家岡本信治郎(Shinjiro Okamoto)個展在東京畫廊+BTAP展出。此次展覽展出岡本幸治郎從1954年以來的,在創作各個階段極具代表性的六件/組作品,其中包括曾在1964年獲」首屆長岡現代美術館獎展」大獎的「十個印第安人」系列作品、1966年首次在東京畫廊舉辦個展展出的「蟲世界」系列作品,以及1980年代反思戰爭創作的「櫻花」系列。這也是年初岡本信治郎去世之後,東京畫廊+BTAP對其藝術生涯的一次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