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迎來黃金時代,「喜劇、動作、黑幫」等多種類型的電影,也讓香港電影成為了享譽世界的品牌,更是贏得了「東方好萊塢」的美譽。
1986年,「暴力美學」教父吳宇森的代表作《英雄本色》公映,連續上映61天最終以3465萬港元的票房創造了香港開埠以來的票房紀錄。此後《英雄本色》也被影迷奉為香港黑幫電影的開山之作。
黑幫片這朵「奇葩」的肆意生長,讓香港電影步入黃金時代,帶火了多位大咖,同時也讓一眾電影人走向銀幕,進入觀眾的視野。有著「香港電影四大惡人」之稱的黃光亮、何家駒、成奎安和李兆基也都在這段時間迎來演藝生涯的巔峰。
如果說黃光亮、何家駒、成奎安和李兆基是香港電影反派第一階梯的大哥,那麼已故的石堅老爺子絕對算得上祖師爺級的人物。在香港功夫片盛行的年代,石堅所扮演的反派幾乎無人能及,人送綽號「奸人堅」,更被稱為反派的祖宗。
他是《黃飛鴻傳》中與黃飛鴻鬥生鬥死的奸人堅;
他也是《龍爭虎鬥》裡被李小龍欽點的反派大BOSS韓先生;
他還是83版《射鵰英雄傳》中鐵掌水上漂被一燈大師點化的裘千仞。
石堅早年因體弱多病而習武強身健體9年,同時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功夫底子。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學生時代的石堅積極參與抗戰行動,與朋友籌劃抗日話劇,縱橫省港兩地演出。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也讓石堅有了對演藝事業的興趣。
1940年,29歲的石堅正式投身演藝圈,初期用自己學習的化妝技巧擔任化妝師,並在同年正式成為了電影演員。間諜片《血海花》是石堅演藝生涯中的第一部電影,劇中飾演一個反派特務。
此後的幾年石堅參演了多部電影,不過始終是籍籍無名的小角色,真正讓他成名還是在《黃飛鴻傳》中。1949年石堅受邀參演《黃飛鴻傳》,在劇中飾演黃飛鴻的死對頭,劇中石堅盡顯反派本色,也讓他成了《黃飛鴻》系列電影中反派的不二人選,同時奠定了「奸人堅」的地位。
除了《黃飛鴻》系列電影外,《如來神掌》和《方世玉》也是石堅早期的經典影片,尤其是《方世玉》的對頭人物角色更是膾炙人口,其讓人不寒而慄的招牌邪笑聲更經常為後來電影中不少演員所仿效。
很多演員都不喜歡在電影中飾演反派角色,但石堅卻相反,他覺得只要有角色能演,就一定要演好,別人不喜歡演的反派他都照演不誤,而且演的都十分出色。這也就是為什麼石堅在職業生涯前30年一直被委任反派角色。
反派角色的成功也讓石堅的職業生涯迎來大轉機。70年代初期,功夫巨星籤約嘉禾,在1.5萬美元片酬拍攝《唐山大兄》和《精武門》後,1973年又開始籌拍《龍爭虎鬥》,並且欽點當時已經60歲的石堅在劇中飾演大反派韓先生。
在劇中,石堅飾演的韓先生大秀身手,與李小龍的對打更是讓人荷爾蒙爆發,尤其是鏡子迷宮打鬥的那一場更是經典中的經典。《龍爭虎鬥》在美國上映後取得了驚人的票房,更擊敗了同期上映的一級好萊塢大片,至此好萊塢新的功夫片由此誕生。
70年代的電影技術還很落後,根本沒有特效一說,為了呈現出真實的打擊感,很多動作都需要進行實戰,在拍攝《龍爭虎鬥》期間,就出現了一些失誤。
石堅曾回憶起拍攝《龍爭虎鬥》的過程,「有一次和李小龍過招切磋武功,可能是他讓我,一時不慎,下顎給我打了一拳而流牙血。」拍攝完後石堅趕緊詢問李小龍的情況並向他道歉,但李小龍並沒有在意,擺擺手就過去了。石堅還表示,如果是真的比武,我一定不夠他打。
1975年,石堅受邀進入TVB擔當藝員,在參演電影的同時也開始拍攝電視劇,其中最讓觀眾熟悉的莫過是在83版黃日華、翁美玲主演的《射鵰英雄傳》中飾演鐵掌水上漂裘千仞和裘千丈了。在拍攝《射鵰英雄傳》期間,石堅老先生已經70歲高齡。
其實石堅的經典影視劇角色很多,劉德華版《神鵰俠侶》中的裘千仞,《雪山飛狐》中的商劍明,《師弟出馬》中的捕頭三公,《新紮師兄續集》中的貴叔,《半斤八兩》中的劫匪頭子九叔,更在《最佳拍擋4千裡救差婆》再次飾演「奸人堅」。
TVB時代的石堅其實早就褪去了初期的反派形象,更多的是飾演儒雅謙遜的長輩角色,比如《網中人》中的龍冠三、《親情》中的蘇大鵬、《流氓大亨》中的外公等。
1993年,已經80歲高齡的石堅正式退出影壇,在80大壽之際,集結了陳惠敏、成奎安、李兆基、龍芳、何家駒等著名香港電影反派奸角,投資主演了電影《奸人世家》。在劇中,幾位「奸人」相當搞笑的拿他們銀幕上的反派角色開涮,故事的最後,幾位奸人幾乎都棄惡從善,成為了「好人世家」。
2009年6月5日,石堅因病離世。回顧石堅近半個世紀的演藝生涯,共出演過200多部影片,雖然多以反派為主,但對演藝界貢獻巨大。在1996年獲得第一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終身成就獎,2003年獲得香港金像獎頒發的專業精神獎,1年後為星光大道留掌印以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