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十年的電視劇《白鹿原》僅開播一集就突然毫無防備地遭遇停播,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4月18日下午,出品方和播出平臺同時給出了官方回應,稱停播是「為了取得更好的播出效果」「擇機播出」。
無論是什麼原因,電視劇播出一集就停播,這對電視臺來說也是絕無僅有的情況,緊急狀態堪比一次嚴重播出事故了。所以,播出方江蘇衛視和安徽衛視很急——除了急於找到一部電視劇來「救場」,填補這意外造成的播出空檔,更急的是,這部「救場」的電視劇必須能夠保障這一時段的收視率。
在如此緊急狀態下,現代都市情感劇《繁星四月》,臨危受命,於4月18日(也就是《白鹿原》停播第二天)晚19:30同步上線江蘇衛視和安徽衛視。
《繁星四月》零宣傳救場,力挽狂瀾
《繁星四月》,是由戚薇、吳奇隆、左航、任言愷、鄧萃雯、衛萊等主演,由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稻草熊影業有限公司、上海景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東陽留白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原本將在5月底、6月初播出,卻突然提前至4月18日晚開播——《繁星四月》的出品方和眾主創在4月17日晚才接到通知。真是猝不及防、措手不及。
幾乎所有電視劇在播出前都會進行大量宣傳預熱,有些甚至從電視劇開拍起就開始宣傳,使電視劇持續保持熱度和關注度。這對電視劇最後的營銷和收視都有好處。然而 ,《繁星四月》卻創了電視劇播放史上的一個紀錄——馬上開播了,可所有圍繞此劇的文字報導、海報、劇照、視頻等宣傳物料,全都沒有準備好。
不僅如此,網絡上關於《繁星四月》的相關報導宣傳少得可憐,只有百度百科算是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陣容和劇情。《繁星四月》低調到幾乎可以用「悄無聲息」來形容了。這在影視劇宣傳上也是極其少有的。
而在同一播出時段上,有當下最火的《人民的名義》,平均每天的收視都在2、3、4、5以上……在這種種極不對等的背景下,《繁星四月》能否力挽狂瀾?
播出前當天下午,出品方、導演、演員、電視臺,所有人在朋友圈、微博手動刷屏。
《繁星四月》首播當晚,江蘇衛視收視0.502,收視排名第七。
開播第二天,江蘇衛視收視0.703,收視排名第三。
開播數日,《繁星四月》的收視率不斷攀升(已經超過了《白鹿原》首播的收視)。
————這樣的成績單,讓出品方、主創以及電視臺終於能抽出手擦擦額頭上的汗了。零宣傳的情況下,《繁星四月》開播兩天就躍居排行榜第三名,已經創下了一個奇蹟。
導演黃偉傑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對這個劇是有信心的,無論情節內容跟表演方面。再往後走,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的劇會越來越精彩,我相信大家喜愛的程度也會加強。」
貼近生活,融入社會話題引共鳴
《繁星四月》裡的葉繁星是一名孤兒,被收養後不久,養母就生下了自己的女兒(還是多年不孕後中年得女),從此受到養母冷遇,甚至還曾被養母送回孤兒院。渴望重新獲得母愛的葉繁星因一念之差,把妹妹丟了,從此,她與養母之間開始了持續二十多年的折磨與被折磨。
《繁星四月》更容易為大眾接受,更容易引起共鳴。
比如,現實生活中,孤兒被收養家庭退回,或是被收養家庭冷落的事情,就時有發生。
編劇劉芳說,創作劇本時,他們翻閱了大量社會新聞和資料,看過很多類似的原型故事,印像最深的是一對大學教授夫妻收養了一個女兒,不久自己又生了雙胞胎,這個大學教授在網上發貼抱怨收養的孩子不好調教,引發熱議。
「收養的孩子不是說不打不罵就算是盡了收養義務,而是面臨另一個重要問題——當收養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如何能做到對收養孩子的同理心。劇中葉繁星面臨的問題,其實就是養父母的冷暴力。」劉芳說,收養本身是一件善事,但是一時的善念過後,在延綿幾十年的撫養過程中,當有其他情況發生,比如經濟狀況、有了親生孩子,是否有足夠的耐心、足夠的愛來培養孤兒。「在原生家庭裡,孤兒已經遭受了一次心靈上的創傷,如果在領養家庭裡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就會遭受二次創傷,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引起情感上的悲劇。」
事實上,《繁星四月》劇中關注和體現出的社會話題還有很多,比如隱婚、謊言、職場定位、追星、失獨家庭的心理狀態等。這些社會化的問題的呈現和融入,讓這部虛構作品、虛構人物找到了一個真實存在的落點,成為劇中戲劇衝突的焦點,也成為《繁星四月》最大的看點。
大愛之下,對人性寬恕與救贖的探討
吸引導演黃偉傑的地方,則是《繁星四月》的核心主題和價值———
人性、坦誠、寬恕、救贖。
黃偉傑導演說:「很多劇都是正就是正,邪就是邪,比較明顯。尤其一般的言情劇,男女主角都是光環底下的很美好的人性,這是不現實的。我們這個劇比較特別的就是,兩個女生繁星跟四月,她們都有內心很黑暗、反面的東西,這也是讓觀眾看到一個比較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我有一個很重要的宗旨就是,我拍的每部劇都可以跟觀眾分享一些人生的想法,都有一個核心的價值可以跟看這個劇的朋友分享。」
「我希望用(繁星和四月)她們的生命歷程跟成長,讓觀眾去感受——人性就是很多面的,無論過去自己犯過什麼錯,有過什麼不好的經歷,你只要對自己坦誠,對別人寬恕,你就會得到救贖。」
葉繁星的錯,是幼年時曾把妹妹丟在了遊樂場,儘管她很快放棄了這個念頭,並回去尋找,但悲劇還是發生了,妹妹真的丟了。此後在她20多年的人生中,儘管表面很風光,事業愛情雙得意,可是她的內心始終背負著罪孽的十字架,她渴望得到養母的認同、寬恕和諒解,但又不敢直面自己犯的錯,只能在一個又一個謊言中煎熬,終日提心弔膽。
養母的錯,是當有了親生女兒後,她對養女的冷漠、嫌棄,甚至是厭惡。這是一切悲劇發生的根源。多年不育、中年得女,讓她對小女兒的愛特別強烈,所以當女兒失蹤後,她將所有怨恨投射到了葉繁星身上。看到葉繁星越幸福、越風光,她心中對自己親生孩子的擔心、想念、不平的情緒就越濃烈,因為這一切原本都應該屬於她的親生孩子的。在她眼裡,葉繁星的幸福,我們所有人的幸福,都是對失去的那個孩子的背叛。
然而,在互相折磨、痛苦的幾十年裡,她們都沒有意識到,在幾十年的相處中,她們早已形成了母女關係,她們之間不是沒有感情。當有別的人欺負葉繁星時,養母會當面諷刺回去:「我的女兒縱然有不好的地方,只有我可以說她,你憑什麼說她」,其實就是一種護犢子的心態。
編劇劉芳說:「對外人寬容,對家人苛責,相愛相殺,是很多中國家庭普遍存在的,但其實,對家人的傷害,是更大的傷害,對身邊人的傷害,是更嚴重的傷害。」
《繁星四月》最終還是會走向大愛。當彼此面對自己心中的夢魘,坦誠相待,多理解少埋怨、多溝通少指責,一切的過錯和罪孽最終都會在愛的懷抱裡得到化解和救贖。
錯位競爭,觀眾定位準確
如果說,大熱的《人民的名義》收視這麼好,是因為這部劇把以往不在客廳看電視的精英人群、尤其是男性觀眾拉到了電視劇前。那麼《繁星四月》則牢牢綁定了職業女性和家族主婦。在創作之初,《繁星四月》的定位就非常清晰,受眾群定位成25歲以上的女性觀眾,所以無論職場女性,還是家庭主婦都可以在該劇的情節中找到共鳴。所以,說《繁星四月》是部女性電視劇也不為過。
劇中葉繁星說的一句話,可謂道出很多女性的心聲——「我要的愛情,是無論我犯了多大錯,都有一個人始終牽著我的手,陪在我身邊」。客觀地說,這種愛情相當自私,在現實生活中恐難遇到,但卻正是女性幻想中最想得到的愛情。
對此,編劇劉芳表示,她在創作這部電視劇時,正巧看到了蕭士塔高維奇的一句話:「請在我髒的時候愛我,不要在我乾淨的時候愛我,乾淨的時候人人愛我」葉繁星雖然有著華美的外表,但內心卻是極度沒有安全的人,非常脆弱。她自小被遺棄的經歷,讓她渴望得到家人的認同,渴望得到足夠的愛,哪怕在她犯了錯的情況下,也能毫無顧忌、毫不猶豫地站在她身邊,保護她,愛她。「所以,她對愛情的這份要求,站在她的角度上,其實並不過份。」
一向擅長執導女性題材影視劇的導演黃偉傑,對於自己在女性情感的表現力上十分有信心,「《繁星四月》為什麼會選擇女性的角度呢?因為我覺得女性的角度會特別讓人共鳴。這方面我也想誇我自己一下。我在(女性題材把握)這方面一直比較敏感,包括我以前拍一些戲,大家對我這方面的評價度會比較高。所以我希望把這個戲的主題用在女生身上講會比較適合。而且女生也比較會引人同情。男生也該看美女,女生也會帶人一些角色的心理變化。」
「人性的東西是共通的,不管是男是女,但也會有些不一樣的地方,但是有些大前提的地方是共通的。包括每個人曾經都犯過錯,對自己犯的錯也有多內疚,但也不會希望讓大家看到自己本來黑暗屈辱的一面,我覺得這個主題是共通的。「
製作精良、遠赴紐西蘭取景
除了在內容和主題上有極高的關注度和吸引力,強烈的戲劇衝突讓人看一眼就欲罷不能,《繁星四月》在製作上也非常講究,劇組遠赴紐西蘭取景,開場一組雪山的景色讓人炫目,就是在紐西蘭拍攝的,畫面唯美大氣,讓人賞心悅目。而在鏡頭處理上,更是多次運用逆光和航拍,給人一種看大片的震憾感。
導演黃偉傑說,為了體現《繁星四月》的核心主題「寬恕、坦誠、救贖」,劇組選擇了紐西蘭這樣一個窗明几淨,白雪很乾淨很乾淨的環境來拍攝電視劇開場的場景,是有這層用意在裡面的。「包括吳奇隆的出場,一個人在雪山這個很乾淨的環境,也是因為有這個主題。所以電視劇會從雪山開始。」
雪景,大家看著很美,可實際拍攝過程中,卻是非常驚險。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吳奇隆出場的那個雪山,需要坐直升機才能到達,每架直升機只能載三個人,所以,整個攝製組、演員、導演全部上去要花很長時間。導演黃偉傑有恐高,到達山頂後就有點不舒服,但仍強撐著指揮拍攝。
「你看到直升機航拍的鏡頭,就是飛機圍著隆哥轉個圈後,鏡頭再往下壓下去,這也是一個比較高科技的東西。就是一個航拍鏡頭放在直升機的底下,然後一個攝影師在直升機裡面,既要控制直升機也要控制鏡頭,我站在旁邊,因為本身畏高,我都有點想吐。」黃偉傑說。
「用光方面,其實也是跟著劇情主題走。劇中幾個角色都有靚麗的外表,但是都有黑暗的過去,與人性的黑暗面。所以我們會選擇比較明亮的,比較粉色柔和的光去包裝這個戲,其實也代表明亮背後的黑暗的一個環節。比方,大家有注意到,戚薇跟鄧萃雯家裡布光的設計,永遠都是一個很昏黃柔和的黃光,背景跟走廊都是一個很深很深的藍光,這也是扣住我們戲的主題和人物內心的走向性來做燈光上的設計。」
卡斯強大,七哥隆哥CP讓人驚喜
任何一部電視劇,演員陣容都是不可忽視的制勝法寶之一。《繁星四月》中,七哥(戚薇)和隆哥(吳奇隆)首演情侶,帶給大家很大的驚喜。第一集開拍相遇,他們眼神鬥的那個勁,讓很多人覺得要看戲了,CP火花很是強烈。
七哥此次不僅擔任主演,更是投資人之一。導演黃偉傑說,別看戚薇平時給人的感覺很強悍,女王範很強,「但是只要你看到她跟她的孩子、丈夫相處的那種感覺,她其實也有軟弱的一面。也跟我們的葉繁星相當吻合的。所以她絕對是不二人選。四爺更不用說了,當今中國霸道總裁,他可以說是唯一的人選。」
在表演上,戚薇之前所演的角色,無論是《杜拉拉》,還是《你好喬安》,都是比較聰明漂亮自信的。但是在《繁星四月》裡,戚薇卻演了一個外表強大,內心脆弱、極端分裂的角色,需要有很強的爆發力,戚薇給了所有人很大的驚喜——劇中常常看到她的馬景濤式的崩潰與痛哭,這對她來說也是一次極大的突破。
每次合作都要折騰吳奇隆的黃偉傑,此次也沒有放過機會。「他其實是一個很好很好的演員,這麼多年來只覺得他很帥、很酷之外,沒有太多人討論他的演技,我覺得是相當不公平的。所以我跟他一起合作的時候,希望讓觀眾能看到他多方面的表演。除了大家很熟悉的事業跟霸道總裁之外,還能看到他很棒的演技。我相信大家雪亮的眼光可以看到。」
黃偉傑說,此次在《繁星四月》裡,吳奇隆的角色表面上是一個為人熟知的霸道總裁,「但是其實他也是那個主題,每個角色都是有內心柔弱的一面,跟有些很難面對的一些真實面。他在這方面也是拋下了他的偶像包袱,在這次表演裡也是相當到位,相當讓人感動的。」
《繁星四月》裡還有一個讓人過目難忘的人物——葉繁星的養母,是由鄧萃雯飾演的。她讓人同情、心痛,跟著一起落淚,因為她失去了自己最愛的女兒,她的世界因此而崩塌,再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 她同時又讓人恨得跺腳,有了親生女兒就想拋棄收養的孤兒,視葉繁星為眼釘,想方設法折磨她,也折磨自己,讓一家人都不得安寧。鄧萃雯用出色的演技將養母的痛苦、矛盾、極端、糾結演繹得淋漓盡致,再次用演技徵服了所有人。
黃偉傑說:「我叫她『雯女』,香港人都叫她雯女,她實在太棒太棒!每個人都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我不想把養母這個角色做成那種很傳統的、讓觀眾討厭憎恨的惡媽媽形象。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養母心理創傷跟失去女兒之後的整個心理轉變,其實是非常可憐的。找雯女來演,我相信她能把這個感覺很好的傳遞出來,她可以把這個本來應該是很討人厭的角色演得有血有肉,很有人性,觀眾又會恨她,又會可憐她。她真的是把握得恰到好處,她是我一開始就堅持的一個選角, 我覺得真的是相當相當成功。」
有那麼貼近生活、又意味深遠、發人深醒的主題,有那麼強烈的戲劇衝突,有那麼強大的卡斯陣容、火花四溢的CP組合,還有那麼會演戲的戲骨名角,再加上觀眾定位準確,《繁星四月》足以力挽狂瀾,為電視臺扛起收視大旗,為觀眾帶來高品質劇集欣賞,更為出品方帶來良好的口碑。正如出品方、江蘇稻草熊影業CEO劉小楓所說:「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你就這樣出現在世界裡……四月的天空,註定繁星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