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是是婚嫁高峰期,武漢有新人送起了環保新潮的「微喜帖」,用微信一點就能發給所有來賓,有潮人點讚誇「有創意」,有人卻認為不夠莊重。
昨天,漢口一家電賣場工作的張小姐,在微信朋友圈裡曬出一張喜帖:不是傳統的紙質喜帖,而是朋友通過微信發來的「微喜帖」。
這張喜帖是一個名為「我們結婚了」的應用連結,點開連結後,在《小手拉大手》的歌聲中,用新人婚紗照製成的喜帖封面首先顯現,繼續點連結,可看到新人的基本信息、愛情故事、婚禮時間地點、行車導航路線圖等。
在「相冊」連結裡,有新郎新娘的漂亮結婚照,在「祝福」連結裡,受邀賓客可為新人寫祝福,並回復能否參加婚禮、出席人數,幫新人預估到場賓朋人數。
「太有創意了。」張小姐說,微喜帖好玩時尚,她要為新人的心思撒花點讚。
記者在淘寶網搜索「微信喜帖」,找到1100多件待售商品,標價多在十幾元到兩三百元。交易記錄顯示,有賣家近一個月接到了2000多筆訂單。
武漢一些婚慶公司也有微喜帖設計服務。「剛推出時,一個月只有幾對新人嘗鮮,現在一半以上客戶會用到微喜帖。」喜莊婚慶公司總監周捷說。
有婚慶公司人士算帳,一份傳統紙質喜帖,少則兩三元,多則七八上十元,按200份計算,喜帖錢要四五百元甚至一兩千元。微喜帖不花錢或只要幾十元上百元,且內容更豐富。
記者近兩天隨機詢問了20位市民,其中4位覺得新人用微喜帖邀請賓客不夠莊重,其餘受訪者普遍認為「微喜帖」有創意,願意接受。
家住漢陽沌口的餘女士認為,用紙質婚帖更顯誠意,且賓客中會有長輩,一些老人不會用微信,沒法收微喜帖。
湖北婚慶行業協會會長董斌表示,微喜帖等電子喜帖省時省事,值得推廣,但新人也要考慮到老一輩親人的接受度,使用時最好因人而異,對年輕朋友發微喜帖,對長輩最好送傳統紙質喜帖,既讓自己的婚禮有個性,又避免有賓客因錯過微信、誤了赴宴。 (武漢晚報 符櫻 )